万家姓首页 | 万姓新闻 | 姓氏文化 | 文化古迹 | 古代人物 | 自强英模 | 励志越超 | 心身健康 | 为人处世 | 快乐人生 |
 
第二届中华族谱文化交流国际会议在南师大举行
中华万家姓 2010年12月12日    中华姓氏网

第二届中华族谱文化交流国际会议
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

        2010 年 12 月 3 日至 5 日,由南京师范大学与中华大族谱协会联合主办、南师大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二届中华大族谱文化交流国际会议”,于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召开。本次会议秉承孙中山先生“由家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团结”的理念,旨在“推进中华谱牒文化的发展,加强各姓氏之间的交流,推广家谱GIS平台应用,发起中华家谱世界记忆遗产申请”等,从而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与繁荣。
        3日上午,会议在悠扬的国歌声中开幕。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兼筹委会秘书长黄秉聪先生和大会主席、南京师范大学闾国年教授主持。黄秉聪先生代表组委会推介原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方国俊将军、世界丘(邱)氏宗亲联合总会创会会长邱家儒先生、世界孔子联谊会主席孔德墉先生,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教授为大会名誉主席,并报告了筹委会工作情况。闾国年教授宣讲了大会宗旨、议题及《中华碟谱世界记忆遗产申请倡议书草案》。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潘百齐教授、大会各名誉主席以及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刘旺洪教授分别致辞。
   美国国际领袖基金会、中国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谱牒文化分会、任姓谱牒文化纂修代表任生虎先生等发来贺电。
        会议开幕的当晚,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建代表主办方宴请了全体与会代表。
        据会议主办方介绍:“本次会议有海内外250余人士与会,涉及三族(汉、满、美)、四国(中、美、新、菲)、97个姓氏的代表,地域范围北自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南至菲律宾,东到台湾新竹,西至美国犹他州。而国图、安图、UTAH图、UCLA图、侨联、侨博、武大、南开、侨大、南工、南师、杭师、江苏社科院等重要单位和学术部门也都有领导、专家与会;著名人士方国俊将军、孔德墉先生特派代表、钱致榕教授等几位对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标杆人物,则自始至终参与大会全部日程。钱致榕教授的精彩主题讲演与John 的远程视频演视与答问,二十多位代表一个比一个精彩的发言以及一百多部珍贵的私藏谱牒的送展……”
        会议期间举办的原生态谱牒展,有百余部各姓家谱参展,包括享誉海内外的《孔子世家谱》,清代禁烟功臣林则徐、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的族谱、有着“天下第一姓“之称的《轩辕氏族谱》等。主办方并就此开展了系列评奖活动。
       与会的轩辕家族的第50世孙、中华轩辕氏网(
http://www.10000xing.cn/x931)站长、河南省轩辕氏姓氏工作委员会会长轩辕威 先生介绍说:“轩辕复姓源于上古黄帝轩辕氏。但由于上古条件的限制,轩辕家族的族谱从唐朝才开始编修。贞观年间,唐朝武将轩辕豹跟随唐王李世民东征,路过河南睢州长岗时,因病御允,择地养伤,随迁家眷至睢州为家。数年后,轩辕豹病故,葬于长岗之顶。唐王李世民东游至此,闻其故,在轩辕豹坟前亲自植下12棵国槐,以此为祭奠。此后,轩辕氏的第九世孙轩辕集为唐朝时广东罗浮山一极富名望的道士,据史料记载,轩辕集为吕洞宾的老师。” 
         据介绍,在明朝时期,“轩辕”复姓被改成了单姓“轩”。据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刑部尚书轩辕輗为了避讳朱元璋的名字,将自己姓氏中的“辕”(谐音“元”)舍去,并重修族谱。直到清代乾隆年间,轩辕氏的姓又由当时的翰林院检讨轩辕圻以及后人轩辕诰恢复为复姓。
        据轩辕家族多方查证,除了唐朝轩辕豹开始的第一份族谱和明朝由轩輗重整的第二份族谱已经遗失外,轩辕氏现存家谱有清朝乾隆四年、光绪年间、民国22年、1986年的四套家谱。

         中华姓氏网(www.10000xing.cn )创办人、华夏姓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房恒贵 先生应邀临时决定出席了本次会议,虽因时间仓促未准备大会发言,但他在会上会下与众多专家学者、各姓氏联谊会或家谱编撰负责人士就 姓氏文化(含家谱)如何传承和弘扬,如何与时俱进,如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如何整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这一代家谱与姓氏文化研究人员如何为探寻华人遗传基因与生命秘密、优化华人种群生命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展开了一系列深入交流与探讨。

       而 房恒贵 先生送展的当今唯一口述式家谱----广东连南八排瑶《房氏年命书》及中韩文的《韩国南阳房氏大同谱》,则填补了本次家谱展的多项空白,充分体现了华夏传统文化特别是家族文化的辐射性与多样性,受到参会专家和家谱爱好人士的关注。

 


中华万家姓 www.10000xing.cn  中华姓氏网、中华姓名网、中华百家姓、中华万家姓
Copyright by 中华万家姓 E-mail:fangshuang888@hotmail.com    y17@sohu.com 粤ICP备07015447号
本网宗旨:繁荣华夏姓氏文化 继承家族优良传统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振我家业兴我中华
百家姓、万家姓、姓氏文化、中国万家姓、中国百家姓、姓氏家谱、姓氏图腾、姓氏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