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宣不畏权贵—中华历代廉吏故事集之董宣

    中华姓氏网 2008年11月3日 万家姓


东汉光武年间,有一位颇有名望的清官,姓董名宣,字少平。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他不阿权贵,为官清廉,执法如山,其高风亮节为世人所称颂。

汉光武帝刘秀年间,居住在京城洛阳的皇亲国戚,骄奢淫逸,专横跋扈,连他们的家奴也狗仗人势,胡作非为,京城百姓敢怒不敢言。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光武帝特召董少平为洛阳令,以约束皇亲权贵们的不法行为。董宣到任不久,有人向他控告说,湖阳公主(光武帝的姐姐)的心腹恶奴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杀人后躲藏在公主府中。董宣闻讯,立即派衙役在公主府第附近秘密监视,以伺机捉拿杀人恶奴。

一天,湖阳公主乘车外出,杀人恶奴依然洋洋得意地陪乘。董宣立刻率领衙役守候在公主必经之地夏门亭。当湖阳公主的车马驶近时,早已“恭候”此处的董宣拔刀挡住公主的去路,厉声斥责公主不该目无国法,窝藏、庇护杀人恶奴。同时喝令恶奴滚下车来,立即抓进官府大狱。湖阳公主感到自己蒙受了奇耻大辱,气得脸色发紫,浑身打颤。丢了个奴仆,她倒并不十分痛心,可是在这洛阳城的大街上丢了这么大的面子,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她顾不得和董宣争执,掉转车头,便直奔皇宫而去。

湖阳公主一见到光武帝,又是哭,又是闹,非让刘秀杀了董宣替她出这口恶气不可。光武帝听了姐姐的一番哭诉,也不禁怒火中烧。他觉得董宣如此蔑视公主,这不等于也没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想到这里,便喝道:“快把那个董宣捉来,我要当着公主的面把他乱棍打死!”

董宣处决了湖阳公主的家奴,便做好了殉法的准备。他奉诏进宫时,泰然自若,还未等光武帝刘秀开口,董宣已声泪俱下,却又十分严肃地说:“陛下圣明才使汉室再次出现中兴的喜人局面。没想到今天却听任皇亲的家奴滥杀无辜,残害百姓!有人想使汉室江山长治久安,严肃法纪,抑制豪强,却要落得个乱棍打死的下场。我真不明白,你口口声声说要用文教和法律来治理国家,现在陛下的亲族在京城纵奴杀人,陛下不加管教,反而将按律执法的臣下置于死地,这国家的法律还有何用?陛下的江山还用什么办法治理?要我死容易,用不着棍棒捶打,我自寻一死就是了。”说着,便一头向旁边的殿柱上撞去,碰得满头满脸都是血。光武帝见状,立即叫宦官上前拉住董宣,并声称只要向公主磕头赔罪就可免他一死。可是,董宣却双手撑地,宁死也不低头。

好在光武帝不是个糊涂的君主,董宣那一番理直气壮的忠言,以及刚直不阿、严格执法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他又惊又悔,赶紧令卫士把董宣扶住,给他包扎好伤口,然后说:“念你为国家着想,朕就不再治你的罪了。不过,你总得给公主一点面子,给她磕个头,赔个不是呀!”董宣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有错,也无礼可赔!因此,这个头不能磕!”

光武帝只好向两个小太监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把董宣搀扶到公主面前磕头谢罪。

两个小太监照办。这时,年近七十的董宣用两只胳膊支撑着地,硬着脖子,怎么也不肯磕头认罪。两个小太监使劲往下按他的脖子,却怎么也按不动。

湖阳公主自知理亏,却仍耿耿于怀,不出这口气心里憋得慌,便又冷笑着问光武帝说:“你这个当皇帝的,怎么连个小小的洛阳令也管不了?我真替你脸红!”

光武帝回答得也真妙。他笑着说:“正因为我当了一国之君,才更应该严于律己,秉公执法,为天下人作一个好榜样。你说对不对呀?” 光武帝转过脸又对董宣说:“你这个强项令,脖子可真够硬的,还不快点退下去!”

光武帝从心眼里喜欢董宣那股子执法如山、宁折不弯的虎气、牛劲儿。为了对他嘉奖和鼓励,他专门派人给董宣送去了30万赏钱。董宣把这一笔赏金全部分给了他手下的官吏和衙役。从此,“强项令”、“卧虎令”的威名传遍了全国,整个洛阳城的豪强、皇亲,没有一个不怕他的。经过治理,洛阳的社会秩序得到好转。据史书记载,当时洛阳有一句民谣说:“桴鼓不鸣董少平。”桴鼓是官衙前的警鼓,少平是董宣的字。意思是说,董宣做洛阳令,没有人敢违法胡来,也就没有人去官府门前击鼓鸣冤了。

董宣做了5年洛阳令,74岁那年死在任所。光武帝对他的去世很悲痛,派专人前去吊唁治丧,只见董宣的遗体上仅仅盖着一块破旧的布被,妻子儿女相对恸哭,家中除了一辆破车和几担大麦,没别的东西。使者回来向光武帝作了禀报,光武帝非常感动,特赐给银印禄级,按照大夫礼安葬。同时,还任命他的儿子董并为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