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寿县—临淮—尖冢:临西清源鲍氏的历史足迹

万家姓手机网 中华姓氏手机网→ 姓氏网新闻资讯

         济南—寿县—临淮—尖冢:临西清源鲍氏的历史足迹
             中华鲍氏网 2008年12月15日 鲍荫华 


元朝末年天下大旱,民不聊生,赤地千里。汉民族对元朝统治者的血腥统治奋起反抗,各地义军风起云涌。鲍氏二世祖鲍叔牙公的后裔济南鲍琥公文武兼备、信义素著,对异族统治更是义愤填膺。他看到红巾军纪律严明能成大事,就到朱元璋的大将宣宁侯曹良臣帐下投军。他在历次征战中,屡立战功,明朝定鼎后,论功被封为千户。洪武四年,随良臣北伐蒙古,追敌至阿鲁浑河,良臣战死,被朝廷赠安国公,谥忠壮,列祀功臣庙。鲍琥将军不忘提携之恩,亲护其灵柩返回良臣故乡安丰。葬其于寿县城南六十里,又于附近买宅守墓,隐居不仕。第二年,鲍琥夫人夏氏领着两个儿子从济南千里迢迢来寿县团聚。后来因为挂念着故乡济南的祖坟,鲍琥公就让其长子赞廷公和二子一侄回济南老家去了。鲍琥公就这样留了下来,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个地方就是现在寿县的鲍家湾。到现在,鲍氏族人居住地扩展至三个乡镇,又发展到迎河集、三觉寺。六百多年来,后世族人先后迁徙到长丰县、淮南市、凤台县、怀远县、定远炉桥和凤阳县临淮镇一带。人口已经有数万之众了。且说鲍琥公下传到五世祖鲍泉综公迁徙到了临淮县鲍家沟。
临淮这个地方春秋时期是钟离子国的都城,秦时改为钟离郡城,汉高祖四年又改为钟离县城,隋开皇二年因钟离地枕豪水,又改为豪州城。至元末,这里成了朱元璋起义军的根据地。明朝初年,因为州城南临淮河,遂改为临淮县。这是临淮名称的开始。明朝时期的临淮,作为朱元璋的“龙兴之地”受到了朝廷前所未有的重视。首先是在临淮县境内建起了南直隶凤阳府,下辖临淮县、凤阳县等几乎全部的淮河流域;而后又在凤凰山南麓修建了宏伟壮观的明朝中都城,其规模远远超出了南京和北京的皇宫;朱元璋还为自己的父亲和祖父修造了两座山一样巍峨的皇陵,雕凿精美的石像生至今还栩栩如生的矗立在陵前的神道两旁。中都城因为财力不足而停建,只留下了那大片的石础石雕和断壁残垣。临淮人作为朱明皇族的乡亲,按说应该扬眉吐气了。但是,就像凤阳花鼓里唱的:“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到有九年荒。”连年的征战和频仍的灾荒仍然让临淮的平民过着衣食无着的苦日子。
鲍家沟离临淮县城不远,也是个富庶之地。老鲍家又是跟随朱皇帝打天下的有功之臣,所以家道还是比较殷实的。田地里的稻禾,淮河里的鱼虾,橱柜里的诗书,这一切都构成了这一时期鲍家的田园生活。平静的时候没有多久,朝廷就因为要平定广西,从各地征调兵力。无奈泉综公的大部分后代们又投笔从戎,随同朝廷大军杀奔广西去了。于是就有了现在广西贵港的一支鲍氏族人

详情请登录 中华鲍氏网  http://www.10000xing.cn/x062/

》更多$x$氏新闻 ... 》中华万家姓新闻
点击下面按扭【分享到宗亲群、QQ空间、微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