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家谱,康氏族谱之《桃源凤山康氏族谱》

    中华姓氏网 2009年9月18日 中华康氏网

凤山康氏玉斗大宗祠位于永春县玉斗镇玉斗村。大宗祠里的《桃源凤山康氏族谱》共有170本,系1992年八修族谱。究其先祖,康氏出自姬,周武王封同母弟食采丁康,是谓康叔,由此得姓康。后封于卫,故有卫康之称。福建省康姓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县。康毓琪讳子元,是唐开元四年(716年)进士,历官宗正太卿上柱国加右承相,观天下将乱,疏请致仕,旨准入闽观风,同夫人孔氏暨子仲境来自东昌,先居建宁,后住兴化城仁德里崇福乡。六传至康澄,九传至康杨,俱为乡贤,历代斯文蔚起。至明代康太和官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以不忘康叔后裔源住京都,乃于兴化堂宇题联曰:“康叔遗徽绵世泽,尚书衍派振家声。”康杨传康士禄,生子三:长天墀居崇福砺山,次天阶未详,三天德迁泉郡。天德传真福,真福生昆保,入闽已二十三世。昆保生孟聪,孟聪与王夫人于明宣德年(1426一1435年)间因避难,兄弟分散,由安溪感化里相随入永春,先居锦斗芦丘,后移凤山美安,子三:福成于明成化八年办理入户陈贵,福瑞移居院内,福清移居江西。凤山康氏入永春至今历570余年。

凤山康氏系永春大族,至六修族谱时,分布永春的凤溪、竹溪、玉斗、炉地、伯卿、梅田洋、坑仔口、下洋、曲斗等地;移居福建省福清、三明、永安、尤溪、福州、厦门、泉州、南安;有的还远徙至浙江苍南,江西上饶、铅山于都、赣州,湖南长沙(善化),台湾省及海外等地。

至民国甲子年(1924年)凤山康氏七修族谱时,家族更为昌炽,乃于永春县玉斗乡玉斗村兴建凤山康氏大宗祠,即现在所存者。祠有三进,有前厅、后厅,有左廊、右廊,有左右护厝,是结构完整的著名宗祠,连大埕等建筑面积有1965.5l平方米。祠里对联体现了祖宗和先贤的勋绩,大门横披“金门华胄”,联曰:“玉斗肇基绵大德,凤山毓秀振宗风。”大厅主要石雕对联有: “玉牒流芳支分卫国,斗枢启运派衍闽天。”“京兆开基渊源克绍,蕲公懋绩史传流芳。”“大理名卿曾传奏议,华山循吏夙著严明。”“玉牒想宸游诗题御画,斗牛冲剑气绩著滇疆。”

康氏族人为赴永春县城办事及县学考试之便,在县城建有大宗凤馆、小宗凤馆。大宗凤馆在西门,即县堂与老城隍庙之后,现拆建为县粮食局;小宗凤馆在东门文庙后,已毁。

康氏院内祠宇是有近500年悠久历史的宗祠,系康孟聪公次子康福瑞建于明嘉靖十一年,面积600多平方米。脉发青林,祠前层峦叠翠。族裔觉得正堂幽深,神位不见文明之峰,乃萌发怀祖音容之念。塑祖像以奉大厅祖堂,内示祖德宗功,外收山川之气,这是其他宗祠所无的特色。又奉魁星神像,以求斯文蔚起,科第联登。奉祀章三相公最有特殊神话色彩,据谱传当年章三相公随吾祖历尽险阻从安溪来永春,吾祖先居锦斗芦丘,感到不如意,想再往外迁,行至锦斗暗林外双溪,把章三相公像置溪流中,默祷:应外迁者顺水流,应徙内者逆流而上。刚好刮旋风,佛像逆流而上,因而内徙至凤山定居。这就是奉祀章三相公的来历。

康氏院内祠堂至今遗有许多联匾。总督部堂孙尔准、巡抚部院韩克均赐匾曰“桂院扬芳”。清永春首任州牧、清浦杜昌丁题联曰:“凤山直映紫峨眉,五凤同登帝阙

详情请登录  中华康氏网 http://www.10000xing.cn/x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