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镠六世孙钱酥与东莞钱氏后裔

    中华钱氏网 2010年12月15日 中华钱氏网


据《东莞下桥钱氏族谱》记载,东莞钱氏来自浙江钱塘:宋代时(1078年),吴越王钱镠的六世孙钱酥调任广东惠州太守;其孙钱忠美生有六子,分别称为一至六郎;钱六郎由惠州迁居东莞梅塘村(今黄江田心村)。钱六郎儿子钱桥东由黄江迁居莞城东门外步步高;约在明代,钱桥东后人钱孟芳带族人迁居东城下板桥(今下桥)。

今志

东城下桥有钱姓2500多人

东莞钱姓,自从入粤始祖钱酥第四世孙钱六郎由惠州迁居黄江算起,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之后经步步高,最终于明代在东城下桥村定居,至今已经传到二十多代。据了解,目前下桥村是东莞境内唯一有钱姓氏族居住的村落,有“独脚钱”之称,现有钱姓族人2500余人。

姓氏之旅

东莞钱氏为吴越王钱镠后代

与其他姓氏相比,钱氏的寻找并不曲折。但到了下桥还是被吓了一跳,整个村委下辖就一个自然村,就是下桥村,而且整个下桥村几乎都是姓钱的。从水菓街出发,穿过几条喧嚣的大街,走进一条幽长的巷道,在一口清澈的小水潭附近,我看到了钱氏的宗祠。斑驳的墙体、长满青苔的暗绿色屋瓦,无声地昭示着这处老建筑的历史。据说这座祠建于明清时期,但具体的时间已不可考。进入祠堂,穿过天井,就看到一副刻在石柱上的对联:“勋封吴越旧家本在钱塘,官守惠阳近派始分东莞”。下联中的“钱塘”两字一下让我想到了一个著名人物,那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钱镠。

钱镠在907年建了吴越国,定都钱塘(今浙江杭州)。吴越国共有五位君主,强盛时甚至拥有十三州的疆域,末代君主钱弘俶在978年归顺了北宋。这一归顺不仅使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消弭于无形,更使钱氏家族世代受到宋朝廷的封赏,让其后人不用像五代十国其他国的后人一样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在江南日渐繁衍壮大,成为一大望族。这就难怪在宋代成书的《百家姓》中,钱姓仅排在赵姓之后位列第二了。

吴越国虽然存在的仅百年,但在钱氏后人心中,它依然是一段辉煌的历史。一千多年过去了,聊起这个曾经的国度,祠堂里的钱叔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一方面,据说吴越国奠定了杭州后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在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中大名鼎鼎的雷峰塔,就为钱弘俶所建。但对于东莞钱氏来说,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他们是吴越王钱镠的第十世孙钱酥之后,即是源自浙江钱塘。

钱酥任官惠阳成岭南钱氏始祖

钱酥是东莞钱氏的一世祖,也是岭南钱氏的始祖。在下桥钱氏宗祠的历代祖先神位上,钱酥之神位赫然摆在最上面。1078年,钱酥来到了广东,担任惠州太守一职。宗祠对联中“官守惠阳近派始分东莞”讲的正是他。

与其他姓氏入粤或从南雄,或从梅州迁居各地不同的是,钱酥从钱塘搬到了惠州后,其后人就从惠州直接搬到了东莞。1078年,对钱氏后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钱酥到惠州任知府,实际上开启了钱氏南迁之路。目前东莞、惠州等当年的岭南之地,钱姓人口均为其后人。

随便找村中钱姓老人询问,不少人都知道钱酥。部分人还去惠州拜祭过他。钱酥死后就葬在惠州,目前墓况如何不得知。但对于当年钱酥来惠州的情况却略知一二。查阅《惠州府志》可以得知,当年钱酥位居士大夫了,后来因为直言进谏,受到朝中大臣排挤,被派遣到惠州来。对于他本人来说,可能不是什么好事,但对于惠州来说,却是一件幸事。别的政绩不说,单留下一个惠州西湖已经足够了。据说钱酥本人出生于浙江杭州西湖畔,到任惠州后,发现惠州小湖泊与杭州西湖有相似之处,便召集惠州富商、绅士捐款捐物,号召民众修建了这座在历史上曾和杭州西湖、颍州西湖合称为中国三大西湖的惠州西湖。

下桥是东莞钱氏唯一聚居地

钱酥的孙子钱忠美生了六个儿子,分别称为一至六郎。钱六郎(也有记载为五郎,但以六郎记载为多)由惠州搬到了东莞梅塘村(今黄江田心村)。当时那里只是一个小村落,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多有不便。考虑到这些因素不利于后代子孙的发展,钱六郎的儿子钱绍便率族人迁到了东莞东门外步步高居住。对钱六郎和钱绍两次迁居的时间,《东莞钱氏族谱》中并没有记载,但从钱六郎是钱酥的第四世孙及钱绍的儿子钱益在南宋淳佑元年(1241年)考中进士这两点看,钱氏的这两次迁徙应该都发生在南宋的中后期。

钱姓后人在步步高居住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钱六郎的第七世孙钱孟芳率族人迁居到现在位于东城的下板桥,也即如今的下桥村了。据说当时步步高靠近县衙,考虑到子弟容易在耳濡目染中丧失勤劳朴素的作风,染上好逸恶劳的不良行为,加上上桥李氏的邀请,因而迁居,此后就此定居下来,不再搬了。

下桥村是目前东莞境内唯一的钱姓后人的聚居地,这一点与我所接触过的东莞其他姓氏都不同。其他姓氏来莞之后,经过几百年的繁衍,往往会分居到各个镇区,但钱氏不同,在长达八百年的时间里,竟无丝毫的分离。这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也让我震撼,历史无形地在钱氏后人的身上绵延流淌,仿佛顺着它们追溯,我们就能回到最初。

钩沉

钱鏐是江南钱氏的始祖

相传彭祖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人,彭祖姓篯名铿,尧帝封他于彭城(今江苏徐州),这是现在能追溯到的钱氏最早的祖先。到了周朝时,彭祖后人篯孚任钱府上士后,以官职为姓,改“篯”为“钱”,钱姓才作为一个姓氏固定下来,因此,可以说钱孚是钱氏的“定姓之祖”。钱氏族人早期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江苏等地。到了五代十国时期,钱鏐建吴越国,定都钱塘,励精图治,并于978年归顺北宋。钱鏐不仅使吴越的百姓生活富足,而且让他们免于遭受改朝换代带来的战乱,因而在吴越一带影响巨大,钱鏐的后人也在江南繁衍壮大,流脉甚广,钱鏐可以说是江南钱氏的始祖,东莞钱氏正是钱鏐这一脉的直系后人。

轶闻志

担蔗换娇妻,好心助秀才

钱始年轻时家境清贫,但他个子高大,且有使不完的力气。一天,他到上桥村拉甘蔗,当时蔗场老板也在,就对钱始说,大家都说你的力气大,如果你能把一担二百五十斤的蔗担回蔗场,我的女儿就嫁给你。第二天,钱始将蔗一路担回,中途不休息,面不红气不喘。收工时老板来过秤,两捆蔗一秤,竟有三百多斤,在场人都拍手叫好。同年十二月,钱始和老板的千金完婚。

后来,钱始告别了打工生活,开起了自己的米店。有了钱之后,他常常帮助有困难的人。有一次,他帮一个叫何仁生的秀才还清欠债且给予他银两资助他上京赶考。后来何仁生高中解元,任安察司巡按之职,统管广州、东莞等地。何仁生便请钱始就任“明伦堂财务监视”之职,相当于师爷的职位。钱始在任上铺路修桥,维修“钱氏宗祠”,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做了许多善事。

双鹤大仙庙的传说

在下桥的南面与樟村交界处,有一座山,两边高中间底。这山坐南向北,面临长流不息的东江。在很久以前,天上突然飞来两只仙鹤,在此地上空盘旋,久久不愿离去,人们发现后,便说此地风水好。后来,许多仙鹤都飞来此地安家,村民便在此建下庙宇,供奉最初到来的大仙鹤,取名为“双鹤大仙庙”。消息传开后,不断有四邻八乡的人们前来朝拜,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此庙人流不断,久而久之便成了当地的一大奇观。

名人志

钱酥 岭南钱氏第一世祖

钱酥,字元甫,浙江钱塘县万安寨人,是吴越王钱镠的六世孙。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考中进士,1078年任惠州太守。宋元丰八年(1085年)退任惠州知事。钱酥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深得当地民众爱戴。他于元符二年已卯(1099年)退居惠阳镇,后迁居沥林镇。钱酥为岭南钱氏第一世祖。

钱六郎 东莞钱氏始祖

钱六郎,即是钱万选,字规更,号梅所,钱酥第四世孙,由惠阳迁居东莞梅塘村(今黄江田心村),是东莞钱氏的始祖。他的儿子钱绍后迁居到东莞东门外步步高(原市政府一带)。钱万选的第七世孙钱孟芳后带族人定居于下板桥(今下桥)。不过在《东莞下桥钱氏族谱》记载中,也有钱六郎迁居东莞之说,不过以六郎记载为多。

钱益 “父子一门三进士”之一

钱益,字谦,钱酥的第六世孙。南宋淳佑元年(1241年)进士,靖江府通判。据明代人廖用贤的《尚友录》记载,钱益性情刚烈,为人刚正不阿,无论是谁劝他以权谋私,都会遭他怒骂。他的两个儿子后来都考中了进士,长子钱寿乡,宋南铨进士,任四会县尉;次子钱梦骥,宋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任阳江县溥慰。父子一门三进士,影响很大。

钱树芬 曾任广东民政司长

钱树芬,字沅香。生于1877年。1908年,随伍廷芳博士出国,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求学时兼任中国领事馆司书。毕业后回国,他反对袁世凯称帝,参加倒袁运动。1916年,袁世凯下野后,他出任广东民政司长。1938年,抗战爆发,他携家眷到韶关,当选广东实业公司董事会董事长。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国民政府广州临时参议会参议员。1949年移居香港,50年代后期去世。

钱锐 革命烈士

钱锐,1924年生于下桥,从小立志报国,1944年参加革命,因作战勇敢、善于团结战友而很快当上班长。同年,日军进犯东莞,爆发了东莞著名的马山战斗,日军用钢炮和轻、重机枪向我阵地狂轰猛扫,在这场战斗中,年仅20岁的钱锐壮烈牺牲。他的英勇事迹至今为钱姓后人所怀念。

后世忆访

下桥钱氏有“独脚钱”之称

●受访人:钱叔———《东莞下桥钱氏族谱》编写、收集者之一

记者:东莞就你们下桥有钱氏后人?

钱叔:据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情况,在东莞我们下桥钱氏是唯一的,一直有“独脚钱”之称,我们先祖虽然经过黄江、步步高等地,但后来都是举族迁走的,所以没有后人在这些地方繁衍。在下桥这里,全村有2600多人,除了三个外姓加起来有百来人外,其余的全都是钱姓人口。

记者:那你们钱氏先祖为什么要从这些地方搬走?钱叔:从黄江搬走,是因为当时那里只是一个小村落,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多有不便;从步步高搬到下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据说是当时步步高靠近县衙,考虑到子弟容易在耳濡目染中丧失勤劳朴素的作风、染上好逸恶劳的不良行为;二是上桥李姓先祖的邀请,这就得从我们下桥最早的牌坊“锦树围基”说起了。这可是下桥钱氏定居此地的标志。
记者:为什么说“锦树围基”是下桥定居地的标志呢?跟钱氏迁来下桥有什么关系?

钱叔:明朝时期,当时下桥的钱姓与上桥的李姓关系十分密切,情同手足。那时上桥李姓居住在现在的上桥村,而下桥钱姓居住在东门步步高,两姓相距只有几里,但是长期以来都是相互尊重,互相帮助,迎来送往从不间断,后来李姓祖先提议钱姓从步步高迁居于现在的下桥居住,使互相往来更加方便。钱氏的第十世祖听从李姓祖先的意见,便从步步高往下桥迁居,上桥的先辈则把最好的地方给下桥钱姓居住,下桥的祖先为感谢上桥李姓好意,也为了永久地纪念这段友好的情谊,便在他们落户的地方修建牌坊一座,起名为“锦树围基”。

记者:此标志在什么地方?现在还有吗?

钱叔:此牌坊的真实地址是在现在敬老院门前右前方处。虽然此门在“文化大革命”时已被拆除,但“锦树围基”牌坊现还是成为下桥钱氏记忆中的遗产。

记者:你们目前手上的族谱是怎么保存下来的?

钱叔:本来我们下桥钱氏是有总族谱的,但总族谱在“文革”时被当作四旧清理掉了。还好我们钱氏有一位老前辈,认为一个姓氏不能没有一些资料记载自己姓氏的来龙去脉,再加上他自己有看过总族谱,他就根据一些现有的资料以及自己的记忆,用毛笔一字字地抄写整理出现在这本不太完整的族谱。我自小就对这方面很感兴趣,也经常到上海、杭州等一些地方收集资料,老前辈去世之前,就把它交给了我。因为这本族谱都是用手抄的,而且整理的时间又长,很多都有残损,所以我又重新再抄了一次。你们正看着的这本就是我重新抄过的。

记者:你说经常去其他地方收集资料,那有没有参加宗亲组织的一些活动?

钱叔:有。每年重阳节后一个星期,我们都会去惠阳、黄江等地祭祖。广东钱氏一起去惠阳祭祖,更是一个盛况。2004年10月31日,广东的二百多位钱氏后人汇集惠阳钱屋村拜祭共同祖先钱酥。我们钱氏先祖的坟墓在改革开放后也重修过,由钱氏族人共同出资,现在看起来都同一个模样,就是那时候重修的。

探索

钱氏何时迁居下桥?

族谱中并没有记载钱孟芳迁居的时间,也没有记载他的生卒年,但记载了钱孟芳的长子生于至正十六年(1356年)。明代建朝于1368年,且这次搬迁是由钱孟芳率族人集体搬迁,须有一定的声望才能做到,在一个氏族中,声望往往是与年龄相联系的,因此推测这次搬迁的时间极有可能是在明代初年,即使时间有出入,也应当相差不远。钱氏也有后人在一些文章中说到这次的搬迁是在明代。但也有资料提到是明末清初。具体时间有待考究,欢迎读者来信讨论。

地理志

东莞仅下桥村有钱氏后人

下桥村位于东城下桥社区,是下桥社区下辖的唯一的一个村,地域面积约为3.82平方公里。自明代,钱姓的岭南始祖钱酥第十世孙钱孟芳钱氏后人由步步高迁居此处至今,已经传了二十多代。全村人口有2600多人,其中钱姓人口有2500多人,占了95%以上。此地也是目前东莞唯一的一个由钱姓人口组成的村。

 


分享按钮>>杂交肉羊养殖技术 小尾寒羊杂交技术
>> (西汉)侯苞、侯包、侯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