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凤霞与吴氏家族:用艺术和精神影响世界

    中华吴氏网 2011年9月8日 万家姓


评剧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株璀璨奇葩,新凤霞大师所创立的新派艺术以其特有的甜润、委婉、清脆、明亮,深得业内同行认可和观众喜爱。新凤霞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评剧艺术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评剧艺术革新家、教育家,一位书法家、画家、作家。她侠骨柔肠,大情大义,以美貌和才华塑造了评剧舞台上近百个女性人物,是评剧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艺术家。

  新凤霞大师另一重身份是著名学者、中国戏剧电影艺术大师、文化部艺术局原顾问吴祖光先生的妻子。吴祖光先生出生于名门世家,父亲吴瀛是故宫博物院创办人之一,祖父吴殿瑛、舅祖父庄蕴宽为推翻满清,缔造共和作出了杰出贡献。今年是新凤霞逝世十周年,我们特地走访了新凤霞和吴祖光老人生前的挚友——中国评剧院总导演张伟先生,通过这位和蔼健谈的耄耋老人之口,我们一起追溯一段鲜为人知的流金岁月。

  评剧皇后——新凤霞

  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天津人,1927年生于贫民家庭,6岁从堂姐学京剧,1949年下半年从天津来到北京。张伟与新凤霞的友谊是从北京天桥万盛轩开始的。那时候新凤霞演出了《刘巧团圆》、《小二黑结婚》、《祥林嫂》等新戏,引起了社会关注,张伟也是因为新凤霞才喜欢上了评剧。新凤霞与剧作家吴祖光结婚后,和音乐家盛家伦为邻,在发声技巧和音乐理论上,得到盛家伦的帮助,艺术造诣迅速提高。新派唱腔特点是清新玲珑,善于运用华彩流利的“疙瘩腔”。新凤霞还与音乐工作者合作,创作了不少新曲调、新板式,如“蜻蜓调”、“送子调”、“凡字大慢板”和“反调大慢板”等。这些新板式和新曲调极大地丰富了评剧的唱腔艺术,为评剧向大剧种的发展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推动了整个评剧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张伟先生对新凤霞评价说:“她是新社会里成长起来的,一开始是人民群众眼里的大明星,后来成了人民艺术家,主要原因是她开创了四个‘新’——新的流派、新的观众、新的天地(指绘画和写作)和新的戏剧理念。”新凤霞在艺术上从不保守,她敢于吸收、敢于创新,博采姊妹剧种表演之长,虚心学习各种唱法,积累了丰富的演唱经验。在中国评剧院良好的艺术环境中,新凤霞的艺术创作力得到了空前发挥,新派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她的代表剧目很多,包括《杨三姐告状》、《花为媒》、《刘巧儿》、《无双传》、《会计姑娘》等。推陈出新的传统评剧《花为媒》是新派艺术的经典之作,新凤霞以纯熟的演唱技巧、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塑造了青春美丽富有个性的少女张五可的艺术形象,从而将新派艺术推向了高峰。

  十年浩劫迫使新凤霞不得不离开评剧舞台,但她并没有离开评剧。新凤霞拖着病体,讲学授艺,著书立说,教学不止,笔耕不辍。在她无私的教诲下,谷文月、刘秀荣、戴月琴、高闯、刘晶霞等一大批弟子、学生成为光大新派艺术的优秀传人,成长为今天评剧事业的骨干与中坚。

  最让张伟老人感动的是,新凤霞用她那唯一活动自如的右手,以她那坎坷的一生及丰富的阅历,创作出版了约400万字的文学著作。由英国戴乃迭夫人翻译的英文及乌尔都文《新凤霞》在世界各国发行,从而使新凤霞与评剧走向世界。

  新凤霞还是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亲传弟子。因残疾告别舞台后,新凤霞仍满怀着对生活的酷爱泼墨作画。她的国画作品同她的演唱艺术一样,朴实无华、清新淡雅。

  新凤霞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评剧艺术的代表,长年奔走呼吁,为振兴戏曲、繁荣评剧不遗余力。新凤霞获得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还获得了美国纽约美华艺术学会1997年颁发的华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她曾赴香港、新加坡等地讲学,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她:“在中国戏曲界,男有梅兰芳,女有新凤霞。”新凤霞在中国戏曲界的历史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她用毕生精力将评剧艺术发扬光大,对中国戏曲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风雪夜归人——吴祖光

  吴祖光先生英俊潇洒,才华横溢,19岁写出第一部抗战戏剧《凤凰城》,为他赢得神童的美誉;24岁写出传世名剧《风雪夜归人》,周恩来总理称吴祖光为自己文艺界最好的朋友。

  吴祖光早年拜其父好友、书法大师沈尹默为师,其高深的文化修养和传统书法的深厚功力,都使他的书道极具中国文人的灵韵。他临摹古人又不拘泥于古人,自成一体,幽俊、飘逸、沉雄、大度。

  吴祖光是在老舍的介绍下认识新凤霞的。婚后,由吴祖光编剧、新凤霞主演的《花为媒》又轰动全国,被称作经典剧作。

  故宫博物院第一人——吴瀛

  吴瀛毕业于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方言学堂英文专业,学贯中西,具有深厚的西画及传统画功底。吴瀛在25岁任北京市政府坐办,主要工作是监管被推翻的清宫逊帝溥仪,成为创建故宫博物院的最早知情者和策划人,是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公认的开创者之一。1925年溥仪出宫,吴瀛亦成为故宫博物院的接收代表,首任常委,《故宫周刊》、《故宫书画集》的首任主编。

  1919年,吴瀛湖北方言学堂英文系同班同学、时任湖南长沙师范学校校长的易培基,率领学生毛泽东等赴北京请愿,要求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时任北京市政府坐办的吴瀛亲自安排食宿,并请其舅庄蕴宽斡旋北洋政府高层,终至驱张成功。

  在学术上,吴瀛曾著有《中国国文法》,对清末民初文言文过渡到白话文起到重要作用。在书画艺术上,吴瀛卓然大家,名重当时,张仃先生称赞他为融西画技法于中国画的最早革新家之一。

  叱咤风云——吴殿瑛 庄蕴宽

  吴殿瑛是吴祖光先生之祖父,吴瀛之父;庄蕴宽是吴祖光先生祖母庄还女士之胞弟。二人同为江苏常州人,主张新政,互为依托,最早支持革命党。

  吴殿瑛年轻时曾在浙江平湖钱塘为官,政声甚佳,后被洋务派领袖、湖广总督张之洞调往湖北,负责创建和训练湖北新军。1906年,吴殿瑛在河南参与指挥了张之洞新军与袁世凯北洋军举行的南北盛大会操,枪炮并举,军容壮观,助张之洞取得空前成功,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吴殿瑛支持孙中山、黄兴,并在新军中默许发展革命党。

  庄蕴宽在清末曾任梧州知府,广西边防督办,与吴殿瑛同样主张维新。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庄蕴宽被任命为江苏都督,并协助孙中山、黄兴佐理军政。不久,南北议和,孙中山退位,袁世凯接任总统,庄蕴宽以其廉吏高名到北京出任都肃政史,是监察全国政务的最高官员。1915年袁世凯称帝,全国60位约法会议员有59位支持,唯庄蕴宽一人正式请徐世昌代呈奏折给袁世凯,要求立即撤除登基大典筹委会,冒死反对恢复帝制,不惜挂冠而去。不久,袁世凯暴死,庄蕴宽以直言敢谏誉满朝野,受到极大尊重。此后,黎元洪出任大总统,庄蕴宽任审计院长、平政院长,是国家监管政务和政法、平衡政治职能、审计经济的最高官员,并于1925年主持了故宫博物院成立大典。

  延续辉煌——吴欢

  吴欢为吴祖光、新凤霞之子,1953年出生,著名作家、书画家,全国政协委员,有“京城才子”、“香江神笔”之称,以小说、戏剧、政论、诗词、书法、绘画名扬海内外华人社会。

  吴欢秉承了父母优秀艺术传统和朴素的人品,他幼时从父习文,随母学画,后又师从于张正宇、张仃、黄永玉、黄苗子、尹瘦石诸名家。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的阅历,使他的作品既有扎实的西画造型功底,又有深厚的国画意蕴,还有高远的文学造诣。文坛大师金庸先生盛赞吴欢:“文章立论精当,勇敢锋锐;甚佩!书、画皆有奇气、侠气。”吴欢恪守了书法、诗词和绘画的三合一关系,把三者紧密结合,保持在最佳状态,他的诗、书、画成为中国当代美术的一大奇观。

  吴氏家族如今玉树庭阶,枝叶繁盛,各有成就,他们的百年命运与中国的风云际会和起伏跌宕息息相关。这个家族已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对革命历史和文化艺术发展都作出贡献的家族。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曾经对吴氏家族作出这样的评价:“这是一个对中国革命历史和文化进程都作出杰出贡献并受过无数磨难的家族。这是一个值得尊敬与纪念的中国家族,一个值得世界了解的家族。”这是对吴氏家族历史功绩的最好诠注。


分享按钮>>常州吴氏家族亮相联合国
>>科技能人、高级设计工程师——燕鸿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