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郑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郑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郑氏十三祖拓荒下梅林 已阅:3648 / 回复:3(楼主)

从河南到福建莆田再到新安,郑氏十三祖拓荒下梅林,如今这里已成了周边居民休憩健身的大氧吧、欢乐园

三百年梅林古荔折射时代变迁

“五一”期间,分布在梅林公园和梅林一村周边的古荔林成了人们欢聚的乐园。梅林片区的居民还有慕名而来的市民在这里健身、跳舞、远足。这里是天然的绿色氧吧,也是一片无声的历史记录。记者日前寻访下梅林多位老人得知,梅林荔枝林是特区内树龄最长的古荔枝林,这片古荔承载了300多年的南粤风雨。谁人栽下这片果林?这片果林演绎了怎样的历史?记者日前来到下梅林探访寻踪。

郑氏十三祖拓荒下梅林

郑日华老人,今年78岁,下梅林村人。从1953年至1987年一直担任下梅林村村长或村负责人。郑老是村里惟一能够说清楚郑氏宗族迁徙历史的人。郑老的介绍让我们觉得郑氏家族和梅林荔枝的关系是那样的古老而又亲近。

680年前郑氏先人为避中原战祸从河南迁到福建莆田,郑氏十三世先祖郑绪轩率家人从莆田再迁到新安县下梅林,生有四子,分别为郑大道、郑大梓、郑大达和郑大球。通过开拓和农耕,人丁兴旺,后人聚居在现下梅林、新狮村、梅富村、丰田村、坭围村等五个自然村落的范围。刚到梅林,十三世先祖最初喜欢植梅,以梅林作为保佑村落的吉祥物,并将第一个村落名之为下梅林村。十三世先祖也因此得了一个雅号叫喜梅公。历经三个多世纪,如今的郑氏后裔已发展为263户人家。在下梅林村的祠堂的两扇门上贴着一副对联:“泽承荥郡,春满梅溪”。郑老说,这个荥郡就是指河南荥阳郡,而梅溪指的是梅林后山的溪流,也是梅林水库的重要水源。

记者的采访勾起了郑老对先人的缅怀,他说,郑氏十三世先祖的墓地在现莲花山红荔路西侧。郑老告诉记者,“他就是最早种下梅林古荔的郑氏老祖宗”。

古荔“先祖”源自福建

郑氏世代都是农耕之家,一直以耕田种稻为主。郑氏兄弟当时人多家大,新垦田地不足,还向沙头、皇岗一带的当地人租种过水田。郑氏把下梅林一带的宜耕地改良为耕田,而无法改种的山坡地则试种荔枝。

约350年前,郑氏十三祖利用探亲机会,从福建莆田带来20多棵荔枝树苗。这些树苗大部分为桂枝和米枝等优良品种,这算是梅林古荔最早的“先祖”了。郑老极有兴致带记者来到梅林公园的古荔林中,当场指认了数棵古荔枝树。这些树的树基均为合抱之木。它们在深圳市城管部门的古树保护名单上赫赫有名。梅林公园管理处和市城管局古树管理处的科研人员也通过研究证实了这些古树的树龄在300年以上。

郑氏先民发现梅林的水土特别适合荔枝的生长,不到3年就开花挂果。郑氏兄弟在果熟之后,将吃剩的果核留下,来年春季种到山地里,年复一年,从20多株荔苗很快发展到500多株。一时梅林荔枝形成气候,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也成为民间集市交易的抢手货。


作者:tsccwjx (2007/1/30 16:54:36)   回复此贴
  回复:郑氏十三祖拓荒下梅林 第 1 楼

十三世祖和他的几个儿子发现,与荔枝相比,梅子作为果品口味偏酸,且极难保存和转运。而荔枝甜度和水分均清爽宜人,且在民间集市中更受欢迎,可以卖得可观的价钱。于是郑氏先民们将大片的梅林换成了荔枝树,这也算是郑氏先人对果树搞的一次“结构调整”吧。

到了清朝中叶,广东与南洋海上通商,郑氏后人通过亲友辗转得到了从马来西亚带来的热带优质荔枝树种。经过一番番轮种,郑家荔林发展到5000多棵。这5000多棵荔林一直保持到解放时期。

荔林命运充满波折

新中国成立后的50多年间,荔林的命运也充满波折。在以粮为纲的时代,上级要求下梅林村一带作为水稻重点种植区。即使是旱地,也要多植花生。而荔枝作为可有可无的果品排在最后。

郑老当时是村长,他清楚地记得这一幕。当时下梅林村有2300亩水田,要交纳19万公斤公粮。这对一个只有790人口、380名劳动力的村子来说,无疑是一个极限数字。当时大家把荔枝树都遗忘了,无人施肥、培土、除草、治虫。一些荔枝林地改种花生,每亩要交90公斤的任务。剩下的荔枝树大多处于荒芜状态,全村荔枝只有1.5万公斤的产量,不及最好年份的十分之一。

种荔致富冒出13个万元户

古荔也有时来运转,1982年至1984年间的3年时间,是梅林荔枝树的全盛时期。当时宝安县委书记方苞号召靠山的自然村大力发展荔枝。郑老当时任村支书,带队到东莞买来荔苗,连种3年,新增荔枝树6000多棵,梅林的荔枝树总数也达到1.1万多株,在整个深圳都是数一数二的。

1984年和1985年,荔枝产量特别高,卖得特别火。下梅林村全村荔枝达到19万公斤,这是历史最高的产量。1984年因为卖荔枝,下梅林村出了6个万元户。如果把1984年和1985年两年算在一起,下梅林出了13个荔枝万元户。这在当时是种果致富的典型。

那个时候,荔枝在村民眼里是摇钱树、致富树。谁家里荔树多,都会引来羡慕。有的小伙子与外村姑娘谈对象,家中荔枝树也算是一个好条件。

梅林荔枝畅销香港

家住下梅林坭围村的郑石平老人,今年80岁。郑石平老人带着记者来到梅林公园,他还记得哪几棵是自家的,哪几棵是儿子家的,至今还记得家里最多时有60多棵荔枝树。收成最好的年份可收入上万元。1984年他将一些荔枝卖给一位港商,最贵的桂味每公斤能卖到100元,而次一等的禾枝也能达到60元。

郑石平老人说,1984年和1985年有了荔枝根本不用自己找销路,有人上门收。梅林荔枝在香港名气可大了,香港果店把梅林荔当作招牌,争相在门面上亮出“梅林荔枝”的字样。

古荔林值得世人铭记

梅林荔枝树有两次大的奉献应该让世人铭记。一次是在1953年,为修建梅林水库,梅林人砍掉了梅林后山的1000多棵古荔。在解放后的40年间,梅林水库不断加高扩容,成为当时梅林新洲一带水田的救命水。郑老说,在1953年修水库时,他当时任施工员,一干就是4年。而当时砍掉的古荔林,他至今记得是1230棵。每到周末,梅林居民喜游水库山景,在水库纵深的后山边,还可以看到两处留存的古荔林,它们因为地势较高而得以保留。

梅林古荔的第二次奉献是在建设特区的近20年里。由于梅林片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梅林古荔林大部分被征地。梅林荔树从最多时的1.2万棵到现在大约剩下1300多棵,大部分荔枝地变为了今天的繁华城区。现存的古荔林大部分栖息在去年刚刚建成的梅林公园,还有少量分布在梅林中学后山和水库库区山坡地上。


作者:tsccwjx (2007/1/30 16:55:01)   回复此贴
  回复:郑氏十三祖拓荒下梅林 第 2 楼

哈哈.
我就是那里的人!
郑氏的.
不过现在那里好少郑氏的人了.!

作者:24.90.195.* (2007/11/5 3:16:02)   回复此贴
  回复:郑氏十三祖拓荒下梅林 第 3 楼

我现在就在这工作,当那里的郑姓人都走的差不多了,我这个外地来的郑姓人确来了,不过山上有个祠堂,从那个捐款名单上还能看到这里曾经确实住着许多郑姓的人。

作者:59.40.104.* (2008/6/16 12:30:20)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郑氏论坛  执行时间:182.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郑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