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郑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郑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近代鸦片战争中在浙江战场上湘籍爱国抗英名将郑国鸿 已阅:2265 / 回复:0(楼主)

郑国鸿,鸦片战争中著名的抗英将领,与葛云飞、王锡朋同日殉国于浙江定海,史称“定海三总兵”。

郑国鸿牺牲后,国内有关典籍如《清史稿》、《辞海》、《凤凰厅(县)志》、《定海厅(县)志》都称他为“湖南凤凰人”(即湖南凤凰县人)。可见郑国鸿的籍贯是湖南凤凰县是没有什么质疑的。无独有偶,1995年我在查阅近代史资料时发现溆浦县江口镇岩坪村一座规模较大的“郑将军墓”就是郑国鸿将军的陵墓。郑公即为凤凰人,其墓不安葬在凤凰而埋葬在远离凤凰的溆浦县江口镇岩坪村。这一发现不能不引起人们对郑国鸿的籍贯提出新的质疑。

郑国鸿安葬地溆浦县江口镇岩坪村,这里的村民大多姓郑,小地名叫“郑家院子”。据当地《郑氏族谱》记载:“郑氏自宋末仕文公任三州刺吏时,为避乱而解甲归田,迁湖南辰州府(今沅陵县),复迁溆浦县堆村(今水东镇联合村)。晚甫公迁居江口镇岩坪村,时为元末。”。《清史稿》郑国鸿条载:“郑国鸿,安雪堂,湖南凤凰厅人,父朝桂,贵州协副将。伯父庭松,镇竿千总,殉苗难,无子,以国鸿嗣,袭云骑尉,从傅鼐剿苗,授永绥屯守备……”《凤凰县志》也载:“郑国鸿,字雪堂,父朝桂……乾隆六十年(1795)伯父郑庭松(镇竿千总)因镇压苗民起义身亡,即以国鸿为嗣,承袭云骑尉世职。嘉庆八年(1803)郑国鸿从凤凰厅同知傅鼐围剿永绥厅(今花垣县)苗民龙六生起义军,被授为永绥屯守备,后累迁湖北黄州协都司,湖北提标中军参将及广西平乐,湖北竹山,浙江湖州,湖南宝庆四协副将。道光二十年(1840)升浙江处州镇总兵。”可见郑国鸿是通过伯父郑庭松战死后,以过继子承蒙皇上赐袭“云骑尉”之职而步入仕途的。伯父死前是任镇竿④(凤凰)千总,故凤凰是郑国鸿步入仕途的第一站。清代的户籍制度比较复杂,《清史稿·食货》载:“凡民之著籍,其别有四,曰民籍,曰军籍,亦称衔籍;曰商籍;曰灶籍。”又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附注)记载:“籍(分)民籍、军籍、医籍、灶籍、官籍……”郑庭松时任镇竿正六品千总之职,可见凤凰只是他的官籍地。郑国鸿回葬祖籍地,其方案理所当然是由其子郑鼎臣提出的。这时郑鼎臣已是三十九岁的壮年,时任浙江批验所大使,在浙江巡抚刘韵珂“查明三总兵后裔的奏折”时,郑鼎臣又以战功升为四品顶带的官员。从年龄和职官来看,都已到了成熟时期,他理所当然的知道自己的“祖籍”在什么地方。如果按各典籍所说的在“凤凰县”,那么他又怎么敢违抗旨意,将其父的遗体葬入溆浦县江口镇岩坪村呢?在封建制度下,皇帝的旨意是绝对不能违抗的,何况郑鼎臣自己又是朝廷新提拔的四品命官,因此就更不能违抗皇上的旨意。所以说郑国鸿回葬溆浦,是由其子郑鼎臣所提出,是遵照皇帝的旨意而回葬溆浦.请打开《郑国鸿将军籍贯考_禹经安_新浪博客》就有此记载。其实,郑国鸿是我高祖的叔祖父,郑国鸿将军的原墓地应在溆浦水东原来的堆村。因为郑家当时是当地三大家族之一,家业很大,因军功获得清王朝赏赐颇多。一直到我高祖鄭锡庭手上才家业败落,因我高祖好习武,为学武耗去100万担良田,又因改屋后大江流水冲坏舅父刘家的良田而吃拜官司,被充军,半道中就跑出来到溆浦黄茅园镇安家,后又从武汉贩卖大批私盐、开武馆,后被徒弟算计陷害,堆村郑家就此衰落。郑国鸿的坟墓也被其后人迁至溆浦大江口。《溆浦县志》和《凤凰县志》都有道理。因为凤凰原来也是郑国鸿祖辈自郑仕文公从福州迁任通州刺史以来几代人管辖的地方。“郑国鸿将军的祖籍地就是其安葬地——湖南省溆浦县江口镇岩坪村是千真万确。”这一推断是不对的。作为郑家后人,我确信——郑国鸿将军的祖籍地就是其安葬地正是现在的水东联合村中的原堆村区域,这里有郑家老祠堂,而且在80年代,新中国领导人就在这祠堂门口为郑国鸿将军题词。


作者:1620985768 (2014/4/10 0:07:28)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8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8)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郑氏论坛  执行时间:445.3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郑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