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县卫氏谱》中关于山东福山卫氏的解说

    中华卫氏网 2012年5月7日 中华卫氏


卫家疃村是山东福山卫姓的聚集地

  卫姓源于周国的封地——卫国。上古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封于卫(河南淇县一带),接管了旧殷都朝歌七族的遗民,建立了卫国。后卫国被秦国兼并,卫国公的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卫。因此,卫姓源自卫康叔。
  福山境内的卫家疃、集贤、旺远、门楼、东北关、迟家等村都有卫姓居住,聚集地是卫家疃。《福山县卫氏谱》记载:“卫氏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洼子村,称望族。”明末李自成“寇河南,逼光州”,卫璧遵父命与其弟外迁以避战乱。兄与父在原籍守祖业;卫璧迁福山居卫家疃;其弟继续北上,未知音讯。战乱平息后,卫璧回籍省视,茅屋虽在,然父兄音杳。卫璧欲遣其第三子卫继忠回籍承父业,未行,卫璧卒。后其三子卫继孝、卫继贤、卫继忠遂在福山卫家疃繁衍播迁。

  《福山县卫氏谱》称卫璧为福山卫姓始祖。

  卫姓在卫家疃繁衍至五世的“国”字辈,开始了外迁。卫国高、卫国起、卫国璞及其后裔计35人迁“栖邑井子洼”,八世卫盛增配唐氏,从井子洼迁往迟家村。卫国义及其后裔计31人迁往门楼村。卫国公及其后裔计29人迁往旺远。八世卫大有六有弟兄六人,大有留住卫家疃,二有至六有迁往集贤。七世的卫之万等8人赴北(闯关东),自此,赴北就从未间断过,计至10世有36人之多。九世的卫开元等迁往东北关。九世卫肇起,十世卫永儒卫永尊赴京。

  综观《福山县卫氏谱》的记述,卫姓外迁有两次高潮,一是五世的“国”字辈。根据谱记推论,笔者认为这次外迁的时间约在1750年前后,他们外迁的原因何在?据县志载:“1747年8月10日,雨后烈风拔木,禾稼尽伤。”“1748年农历6月,涝灾严重,飞蝗蔽日。”“1751年夏,淫雨不止。”“1759年农历7月,清阳河水涨溢,群众惊恐。”旧时,清阳河不是现在的河道,清阳河在卫家疃村西流过,该村的村西、村北农田,地势低洼,多受水害,是水灾迫使他们背井离乡,去寻找更适合他们的生存环境。第二次外迁的高潮约在1860年前后,这一时期,先有“太平天国”运动,后有捻军两次(1861年、1867年)攻打福山城。卫家疃距福山城较近,理所当然的县城周围是重灾区。谱中记载了六七人在这次社会动荡中遇难。卫氏所犯的字前六世基本上是两字名和三字名交替使用。自七世始,所犯字序为:“之盛肇永望‘文昌德茂、光远泽长、积善余庆、衍世传家’”。

  《福山县卫氏谱》记事详尽,保存完整,是一本难得的史料,可弥补正史的不足。令人惋惜的是1930年后无人再修。

  题外话

  迟家村卫姓计有18户,虽也有家谱,但记载较晚且不全,寥存传说。我一同村卫姓好友上世纪70年代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在福山医院工作,几年来他也很想了解卫姓的播迁情况。2008年4月份,有幸在卫家疃寻得卫氏谱三本。读这卫氏谱并查相关资料写上文作为投稿。同时,本文也是组成笔者的《迟家村姓氏谱》的一部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