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沥滘卫氏大宗祠之2013元宵节

    中华卫氏网 2013年6月12日 中华卫氏网


卫氏族人庆元宵:

    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是华夏子孙开展尊老爱老的节日。这一天,我们驱车来到位于广州市番禺沥滘的卫氏大宗祠,参加了卫氏族人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尊老爱老大型活动。在卫氏大宗祠的门前,早已搭起了红色地毯的戏台,表演节目一直在进行着。门前的广场上同时宴开三百多席,款待来宾。一时间,醒狮起舞,鞭炮轰鸣,欢声雷动,歌舞升平。省、市的有关领导与卫姓的名望之辈上台发表贺词,向来自全省各地和海外等的卫氏族人及到会的嘉宾数千人表示祝贺与问候,并向所有在场的族人派发“利士”和向卫氏长者送上慰问金。祝愿卫氏宗族兴旺发达,为社会作出更辉煌的贡献!


 

    尊老爱老,在卫氏族人中已是延续了数百年之久了。卫氏大宗祠的中堂叫庆源堂,它面阔五个开间,主体建筑由12根檐柱和12根木柱支撑,高昂大气,显得威风八面。在庆源堂一侧,立着一个大玻璃罩,里面是这间祠堂的“镇祠之宝”—“御赐祝寿屏风”。虽然年代久远,但是这些高大的紫檀木屏风上,精美的浮雕图案和镏金贺文依然清晰可见。这块祝寿大屏风是乾隆钦命,由三朝重臣、一代名相张廷玉撰文,刑部尚书、中国古代大书法家汪由敦书写,内容是祝贺沥滘村卫氏103名老翁的寿辰。

 

    之外的乾隆,为什么会给这条岭南古村的老人家贺寿?在张廷玉的贺文里是这样记载的。原来,沥滘卫氏尊老爱老之风兴盛,绵延了数百年,村里每年正月十五都会在祠堂为老寿星摆筵寿酒。卫氏第十九世祖卫廷璞,是清代雍正四十八年(1783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他任兵科给事时,由于办事勤奋干练,深得张廷玉器重。有一年冬天,卫廷璞到张廷玉府上,对张廷玉说,他的家乡有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一百多,将会在明年春天聚宴祝寿,希望张廷玉能撰文为寿宴增光。张廷玉一听,感到十分诧异,他没想到,在同一个家族中,会同时有100多个寿星。史书上记载文潞公留守西都时,曾召集洛中德高望重的老者聚会,只有13个人参加,但已经可以作为一件盛事流传下来。他把此事向乾隆禀报后,乾隆也感到可以借此机会弘扬孝悌之风,便命汪由敦为筵寿活动进行书写。乾隆御赐的这套祝寿屏风,无疑是卫氏家族的一大荣耀。由此卫氏宗族在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的尊老爱老活动,就相继延续了近四百年之久。

 

链接:    钟灵毓秀,历代书香。 

 

    在沥滘,宋代以前,这里曾有严、曾、白等姓氏在此居住。但沥滘真正开始发展壮大,却是由于这个家族的到来:卫氏。 

    相传,如今的卫氏,是周文王第九个儿子康叔的后代,周武王夺取天下,建立周朝后,康叔受封于卫地,其皇族后代子孙便以国号为姓。卫国领域约在今河北以南的大名府至河南以北滑县一带,古称河东,如今卫氏宗祠里都会供奉着“河东卫氏历代祖先神位”的牌子位,是不忘祖先之意。  

    约在唐末宋初,卫氏经已迁往江西。宋末,卫氏开始迁入广东。据《卫氏族谱》记载,在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广东卫氏始祖卫宁远就来到了广东安居。在广东取妻生子,遂成大族。自此,来自中原的卫氏在南国的这块沃土上耕田读书,世代繁衍,也书写着岭南数百年源远流长的历史。 

    在宋明两代,卫氏家族在沥滘拥有大片良田,影响力已远远超过其他家族,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生活富足的沥滘卫氏家族,以诗礼传家而闻名。清代沥滘“五百年祖德,十三代书香”的美名,已在民间广为传播。翻开史册,沥滘历史上曾取得功名的卫氏子孙数不胜数。 

    早在宋代,卫氏五世祖卫惟寅为人持重,不尚浮华,在宋咸淳十年(1274年),考取进士,官至朝议大夫。比卫惟寅稍晚一点的卫伯英,在南宋德祐年间,也考取进士,官至御史中丞。短短时间里,一个家族里连出两个朝廷重臣。如今,悬挂在卫氏大宗祠里的对联:“烛影辉煌光射大夫剑履,炉烟缥缈香熏御史官裳”,所要表彰的正是这两位先祖。

    此外,在南宋,卫氏一门三兄弟卫兆龙、卫应龙、卫梦龙,还曾联擢高魁,被人们称为“河东三龙”,一时传为佳话。而到了明清两代,卫氏子孙中的进士、举人更是不胜枚举。尤其是清代,沥滘村共出了三位进士,20多位举人。当时有民谚曰:“九龙出海,六鹤飞归”,是说有九个卫氏弟子去应试,就会有六人折桂而返,诗书教化风气之浓,可见一斑。

    唯其如此,不少文化名人和高官显贵,有感而发,纷纷为大宗祠题匾、撰写族谱序言、墓志铭等。明代大儒湛若水,就曾两度为《卫氏族谱》作序。据说,当时身处高位的湛若水,与将侍郎卫玉溪是好朋友,相识相知之下,他深感这古村积淀的深厚教化之风,欣然提笔为《卫氏族谱》作序。卫玉溪去世后,湛若水最得意的弟子,也曾为玉溪祠题写匾额。

    此外,明代著名文士伦文叙的三儿子伦以铣,曾为卫氏族谱题序。而明代有名的广东右布政使李凤,也曾应邀为沥滘卫氏作《皇明隐君卫公配安人甘氏合葬墓志铭》。

 

 

 


    “燕子斗拱”显珍贵。 

 

    在卫氏大宗祠正门的后方,有一座别具一格的牌坊。和普通牌坊不一样的是,这个牌坊造型独特、精美,上部是燕子斗拱结构,一层上叠着另外一层,层层迭迭,豪华大气。中间的牌匾上横书:“百世周宗”,两侧是两行小字:“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在等级森严的传统社会里,这种“燕子斗拱”是规格相当高的一种建筑形式,只有皇亲国戚或皇帝钦点才能采用,否则就是违反礼制。而在卫氏大宗祠里就何以得以建造呢?这仍是个迷。但据祖辈相传,它与卫氏十二世祖卫西樵有关。据说他是明代嘉靖皇帝的外孙婿。原卫西樵祖的祠堂,前面也就是这种燕子斗拱的牌坊,而且是建在仪门位置上。这应是沾了皇亲国戚的边,所以才得以建了。据说,原来卫氏大宗祠里还有一个约1米高的明朝汉白玉观音,是当时下嫁给卫西樵的郡主的嫁妆,可惜建国后不知何故遗失了。


分享按钮>>香港卫氏宗亲会组团到东莞茶山访问
>>【侯氏网新闻】侯凤岐任内蒙古乌海市委书记(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