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卫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卫氏论坛 >> 卫氏文物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卫氏新闻公告   卫氏家谱源流   卫氏文物古迹   卫氏宗亲人物   卫氏企业  全部分类
  主 题: 广州天后宫...待续 已阅:4293 / 回复:3(楼主)

73岁的村民卫振球小时候曾经到天后庙玩,他看到石碑之后回想片刻,告诉记者,当年这里人来人往,南海番禺顺德广州省城各大乡镇居民前来供奉天后。石碑前面是解签的地方,庙内雕梁画栋,一出门就是渡口,各地的人都是摇着小船过来拜祭的,十分热闹。“石碑重现,让人很怀念当年的繁华。”卫老伯说。

  功德碑文细说历史

  印证庙宇非凡地位

  另一块石碑的标题是“嘉庆丁丑年重修南庙碑记”,记录出资重修南庙的名录,省城、南番顺大大小小的有名村落名称都可以在上面找到;捐赠物品由贵重的白银、金箔,到柱梁、砖瓦、到香油灯、铜镜等一应俱全。文物专家指,这块“流水账”石碑非常珍贵,是罕有发现。

  据介绍,以往发现的功德碑文多是本地人或是侨居异地的族人所捐纳的善款,像这次发现的石碑上,齐集周边地区村落的功德碑极其罕见。“这对研究庙宇文化有重要作用,能够证明庙宇当时的地位,这不是一地一村的庙宇,它在广州和南番顺地区都很有影响力,聚各方之力共同修缮的,很有历史特色。”

  据了解,海珠区文物部门将对石碑进行保护,正在研究是原址保留还是迁移到卫氏大宗祠,对于书中记载的其余四块石碑,将在接下来的文物普查中重点关注,并且把村民口述的口碑资料进行整理保存。


  可叹外人不识宝

  明代古祠做厂房

  记者调查发现,沥滘村中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远远不止南庙石碑。整个沥滘村处处有段古。令人惋惜的是,这个曾经是广州最鼎盛的水乡,现在只象征性地保留了一段两三米宽的水道。村中数百间明清房屋,如今框架保存下来的不足三十间,原来的三十一间祠堂,仅剩十三间。然而,文物专家指,这十三座古祠群,足以让沥滘成为广州地区古祠堂最丰富、规模最大、年代最久远的村落之一。

  崌崃卫公祠藏消防隐患

  让人扼腕的现状是,得以保存下来的古祠堂古建筑大多疏于保护,甚至被破坏荒废,多是出租给外来人,他们对这些古物不懂爱惜,没有感情。建筑日久失修,如今已残旧不堪。

  崌崃卫公祠,这座被市文物专家誉为广州明代木构建保存最完好的祠堂,月梁、斗拱、立柱厚重精美,有着极为典型的明建筑风格,是广州罕有的研究古建筑的范本,如今却沦落为纸杯制造工场,在柱梁上加建了阁楼,消防隐患严重。历经四百多年的古祠抵御了战争和风雨,却被一堆堆重物压弯脊梁。“万一起火烧掉了,是广州的损失。”文物专家崔志民说。

  村民感叹“愧对祖先”

  “祠堂沦落成这样,我们是愧对祖先,但祠堂现在归经济社管理,请政府救救文物吧。”几位沥滘村的老人家反复请记者把沥滘文物状况向有关部门反映。

  记者从海珠区文物主管部门获悉,目前,沥滘村的祠堂全部纳入了区级控制文物单位,受到了保护。广州市对沥滘文物群也很重视,计划对成片保护进行规划。接下来,文物部门将核实建筑年代,有必要的话进行抢救性保护。有关负责人强调,“任何对于文物建筑的改动必须经过文化、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否则是违法行为。”



作者:59.107.21.* (2008/7/22 16:50:21)   回复此贴
  回复:广州天后宫...待续 第 1 楼

文中提到的“原来的三十一间祠堂,仅剩十三间”应为“原来的三十二间卫氏祠堂,仅剩十三间”

作者:wochient (2008/7/22 17:09:19)   回复此贴
  回复:广州天后宫...待续 第 2 楼

愧对祖先。
这句话让人深思啊!

作者:卫家子孙 (2008/9/9 9:41:34)   回复此贴
  回复:广州天后宫...待续 第 3 楼

确实....我就是广东畨禺沥滘村卫氏之后,去年元宵的时候开放祠堂卫氏聚餐,我们家三代人都去了!祠堂很壮观,但存在很大的消防隐患,真怕一场大火烧起来就麻烦了.....希望政府能多给些支持保护一下这么有历史价值的卫氏大宗祠!!!

作者:219.137.183.* (2008/12/8 20:01:02)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卫氏论坛  执行时间:135.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卫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