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渊源】 福建南安沈姓

    中华沈氏网 2009年1月26日 沈氏


一、 溯源

九溪于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前为杂姓人居住,原名叫洪浦内,至明成化二年后,沈氏迁 来开科九溪,见山青水秀,风景宜人,取名寿溪。后因从官桥黄山地御陀岭入寿溪,要走完 寿溪十三乡,需从寿溪流域这条溪转过九次溪而逐渐衍变叫九溪。据诏安"沈氏宗谱"以及寿溪沈氏族谱记载,沈姓源于黄帝第十八世孙周文王之第十子聃 季公,系沈姓之始祖也,因封地于沈子爵,为沈子国,位于汝南沈亭,现河南光州 固始县沈丘,以封地赐姓,据查核沈姓祖聃季公派下传至今(九溪),已有101世,即"政 "字行,有3126年的历史,自沈姓发源于黄河流域之后,继而蕃衍至长江、闽江、韩江 、珠江流域及国外,而以留居江浙两省为盛。据查寿溪沈姓祖先原居住漳州府诏安县观音 山房,第十世祖天禄公移居漳浦县衡口,因受土贼劫掠,再徙居漳平永福里下都陈仓 ,至明永乐八年,又奔长泰。至明宪宗成化二年(公元1444年)由于种种原因,其时由二房祖 文智公、文华公、文中公三人与其侄绍雍公(文宣公之子)及绍雍公之母,偕同绍雍公之叔文 恺公相依为命,跋涉风尘而上,遂择泉郡之武荣(即今南安)三十七都新厝口而居,斯即寿溪 始祖,(墓址墓牌今尚存)。迄今已有539年。自东汉光武时(公元56年)戎公因说降剧贼尹良,帝嘉其功,封为海昏县候,辞不受,因避地 徙居会稽乌程县之馀不乡,后属吴兴郡,先代列祖列宗至启承公,字文贤,初居泗州,后居 苏州,派衍杭州,湖州(吴兴),以湖州为中心,东汉时为吴郡地,三国时置吴兴郡,千余年 来 ,列祖列宗得天宠厚,文事武功,代代辈出,奕世簪缨,千秋万世,蔚为优良家风,为 追念祖德,弘扬宗功之隆誉,海内外凡有吾沈氏宗庙,祖祠者,咸以吴兴为堂号。此是沈姓 堂号之由来也。二、入闽

沈氏开闽始祖据查本里及各地族谱有三种记载,究竟那一种记载属实,因资料有限,学识浅 陋,不敢妄定,只将三种记载列上,请予核实。

(一)寿溪沈氏族谱记载,敬齐公出自开闽始祖武德侯,勇公,居漳州,武德候原名彪,因 助陈政入闽平乱有功,唐高宗闻其勇,乃赐名勇,人莫测其喜怒,初为河南案牍,唐总章二 年(公元669年),助陈政及其子陈元光奉旨帅师平闽粤獠之乱,战功彪炳,官至辅佐中朗将 王铃卫将军,宣和间敕封殿前大将军。宋淳佑间,追封为辅美上将军加武德候。妣尤氏敕封 妙嘉一品夫人。(二)据同安族谱记载,唐朝天佑年间(公元904年左右)开闽始祖沈君荣,又名有能,系唐朝 兵部林内朗,率子名勇,受封大唐辅国大将军入闽开科,历经苍桑,已有千年历史,至今, 分支诏安,福州等地及海内外,仅从勇公记起,历史见证,实物尚存,即开闽始祖君荣公无 可非也,(今有墓志铭尚存)。(三)据诏安沈氏宗谱和新加坡沈氏宗谱记载,六十六世太乙朗公福建之始祖,廷辅,号 恒忠,跟随父(启承公,字文贤)于汀州府任所,(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56年)左右,官拜 谏议大夫,妣杨氏诰封夫人,择居建阳,生有八子,取木字旁为名,称八木公:即椿、楸、 松、柏、桂、榕、根、枝。楸公原住清流,后迁往漳州诏安,为诏安始祖。三、肇基

九溪沈氏(亦称寿溪沈氏)源于诏安观音山厚门房第十世孙天禄公,天禄公迁居漳浦衡口传十 一世汝龙公,十二世惟直公,十三世敬斋公,炳行公,以上先后自诏安迁居漳浦,又徙居漳 平,再徙居长泰。至十四世文宣公(卒于长泰)其子绍雍公同母偕胞叔文恺公于明宪宗成化二 年(1466年)自长泰再择泉郡南邑卅七都肇基寿溪新厝口,自此,沈氏在寿溪蕃衍十三乡,历 经沧桑,已有539年之久,绍雍公同母合葬,墓址在加冬垅(墓碑尚存),且文宣公,文恺公 尊为寿溪沈氏开基始祖也。四、蕃衍

沈氏始祖在寿溪开疆僻土,蕃衍后代,形成寿溪十三乡,其裔孙已有5000余人,(不包括 迁徙外地人口),祖叔文华公、文智公其后裔分居于福清、台湾(住址未详),二世祖绍育公 派下迁址同安新圩后溪居住,现有人口800余人,丰州庙下亦有沈氏派下迁徙去,现有人口3 00多人,坝头房亦有裔孙迁居广东汕头普宁县,至今已有上万之众。另者,为求谋生,出洋 南渡,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定居亦有上千人(以上外迁的沈姓,无法查明具体年 代),现有人口包括台湾约有十余万人。

五、昭穆

明代天启年间,沈氏进士沈?期,官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察御史,在泉州府五县与沈 姓族人拟定编造沈姓40字行,具体如下: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谓窃何更重,恩叼醉酒深,载歌春兴 曲,情竭为知音。

六、外迁

自沈氏开基以来,缘因贼乱,谋生或其它原因,据族谱有载。第五世守崇公,率子9人 ,即廷正、廷燧,廷华、廷景,廷济、廷昭、廷节、廷光,廷什全家迁往广东汕头海丰普宁 县水吼乡居住。据载守高,廷有、用齐、守礼移居海丰依刘朝宗,守荣公次子,廷炯公住台 湾(年代不详)二世祖绍育公因受倭乱流离迁往同安新圩后溪村,尚有往来谒祖寻亲,由于十 年动乱,丰州庙下沈氏族谱失收,迁居的年代未详,清代期间,沈姓族人开始往外谋生, 其分布于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等国,在新加坡已成立沈氏公会,定居蕃衍 。谱 牒

寿溪沈氏源远流长,自开基以来,已有539年历史。自先祖至今已整修谱牒十次。分别;第 一次是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9年);第二次是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第三次康熙十八年 (公元1679年);第四次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第五次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第六次乾 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第七次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第八次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 第九次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第十次己卯年(公元1999年)整修完毕,为寿溪沈 氏收藏着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族谱分为十二本房谱。即:寿溪沈氏院头房谱牒、寿溪沈氏院口房谱牒、寿溪沈氏深溪房谱牒、寿溪沈氏新田房谱 牒、寿溪沈氏玄大坑房谱牒、寿溪沈氏溪坂洋房谱牒、寿溪沈氏坝头房谱牒、寿溪沈氏乌门 房谱牒、寿溪沈氏上厝房谱牒、寿溪沈氏新厝口房谱牒、寿溪沈氏东后房谱牒、寿溪沈氏土 谷内房谱牒。以上各房谱牒均于1999年10月封谱,并重修祠宇。


分享按钮>>【沈氏渊源】沈姓音审或真 黄帝颛顼后代
>>【文化古迹】 沈子国遗址与沈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