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源远流长《百家姓》的历史渊源

    中华沈氏网 2010年1月5日 沈氏


中国有文献可考的姓氏,大多起源于商周时期,距今有两三千年的历史。而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系统性的姓氏著作,当推《世本》。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著录有《世本》15篇。西汉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云:“《世本》,古史官明于古事者所记也,录黄帝已来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系谥名号。”(据《史记集解序》引索隐文)可惜《世本》原书在宋代散佚。清代有8种辑本,其中以雷学琪、茆泮林两种辑本较佳。

关于《世本》的作者,历来有两种说法:

(1)认为是战国时期史官所撰,或托名于左丘明,因而该书中记载了黄帝至春秋时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居(都邑)、作(制作及发明)等等。这是后人的一种猜测。所谓“出于左丘明所撰”是无根据的附会之词。

(2)认为成书较晚,约在汉朝初年。如唐代刘知几(公元661-721年)所撰《史通·古今正史篇》云:“楚汉之际有好事者,录自古帝王、公侯、卿大夫之世,终乎秦末,号曰《世本》。”

后一种说法比较可靠。因为刘知几是唐代著名史学家,当时《世本》尚存有完整的抄本,他见得到该书的原貌。既然刘知几所见的《世本》中所记姓氏世系“终于秦末”,那么,《世本》最终成书当在汉朝初年。也可能《世本》在战国时期先有某种“底本”,后来经过楚汉之际的“好事者”增补而成。

在《世本》之后,公元1世纪东汉初年班固(公元32-92年)等编撰的《白虎通义》中,论及姓名问题,但没有系统地记述汉代究竟有多少姓氏。东汉中期的王苻(约公元85-163年)所编撰的《潜夫论·志氏姓》和东汉末年的应邵(?-约公元200年)所编撰的《风俗通·姓氏篇》都收录了当时的约500个姓氏,并注明了来源。

《风俗通·姓氏篇》于宋代散佚。现存有辑本两种:(1)《风俗通义校释》,吴树平校释本,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辑录姓氏487条;(2)《风俗通义校注》,王利器校注本,中华书局1981年版,辑录姓氏518条,其中6条重见,实收512个姓。原书当不止于此数。

汉代是我国姓氏体系基本上确立的重要时期。在西汉的童蒙识字课本中,有一部署名为史游的《急就篇》留传至今。史游,西汉元帝时(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任黄门令,他所著的字书《急就篇》传本共2016字,开头6句是:

“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喜。请道其章。”这等于一段开场白,下面就是由三言诗形式组成的“汉代百家姓”了: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周千秋,赵孺卿。爰(袁)展世,高辟兵。邓万岁,秦妙房。郝利亲,冯汉强。戴护郡,景君明。董奉德,桓贤良。任逢时,侯仲郎。由广国,荣惠常。乌承禄,令狐横。朱交便,孔何伤。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伊婴齐,翟回庆。毕穉季,昭小兄。柳尧舜,乐禹汤。淳于登,费通光。柘温舒,路正阳。霍圣宫,颜文章。管财智,偏吕张。鲁贺喜,灌宜王。程忠信,吴仲皇。许终言,贾友仓。陈元始,韩魏唐。液容调,柏杜阳。曹富贵,尹李桑。萧彭祖,屈宗谈。樊爱君,崔孝讓。姚得赐,燕楚庄。薛胜客,聂干将。求南弟,过说长。祝恭敬,审母妨。庞赏赣,来士梁。成博好,范建羌。阎驩欣,宁可忘。苟真夫,茅涉臧。田细儿,谢内黄。柴桂林,温直衡。奚骄叔,邴胜箱。雍宏敞,刘若芳。毛遗羽,马牛羊。尚次倩,丘则刚。阴宾上,翠鸳鸯。庶霸遂,万段卿。冷幼功,武初昌。褚回池,兰伟房。减罢军,桥窦阳。原辅辐,宣弃奴。殷满息,充申屠。夏修侠,公孙都。慈仁他,郭破胡。虞尊偃,宪义渠,蔡游威,左地余。谭平定,孟伯徐。葛轗轲,敦倚苏。耿潘扈,焦灭胡。晏奇能,邢丽奢。邵守实,宰安期。侠郤敌,代焉于。司马褎,尚自于。陶熊罴,痛无忌,向夷吾。阁并诉,竺谏朝。续增纪,遗失余。姓名讫,请言物。……”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姓名三字经”。它有几个特点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1)除了少数几个双音复姓(如公孙、淳于、令孤)以外,大多数都采取了单音姓、双音名字的形式,这也就是汉代民间开始流行的姓名形式。在先秦时代出现了的一些双音的名字,如:“无忌”、“夷吾”等,到《急就篇》中就成为常用的名字了。当时在民间,“名”与“字”开始出现混淆的情况。

(2)在三字姓名中,第二、第三个字,往往也是当时的姓。如:方、房、常、王、张、文、章、牛、羊、汤、梁、臧、胡、余、徐、苏、扈等等。这样,《急就篇》就收录了汉代通用的300多个姓氏。

(3)这些汉代姓氏,大多也载入了一千多年后宋代的《百家姓》中。可见,宋代《百家姓》确实称得上“源远流长”。


分享按钮>> 脍炙人口的奇书 《百家姓》的由来
>>【 姓氏文化 】 中华姓氏源流世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