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姓聚居地】 九江武宁辽山寨

    中华沈氏网 2010年9月20日 沈氏


   武宁山多,群峰连绵起伏,盘龙卧虎,不乏雄关险隘,天然屏障。据志书记载,辽山与武安山于唐、元时代曾立寨其上,事迹流传至今,尚为后人乐道其事。
  辽山,位于船滩镇辽田村东,高720米,山势险峻,沟壑纵横,怪石峥嵘。明嘉靖县志载:“辽山,在县治西上游九十里,特山群山,远望之如天驷之在云间,乃武宁之巨镇也。”清同治县志载:“辽山,仰望崔巍,几若天半。衲子告余曰:上有跑马坪,世传先朝土寇结寨处也……乃循鸟道再步里许,豁开平台,袤延数百丈,则所谓跑马坪也。”志上所称“土寇”,指的是实有其人的本地铁炉源铁匠曹和。

  据有关姓氏家谱考证,唐元和年间(约公元820年前后),日益繁重的赋税使得农村凋蔽,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曹和义愤填膺,联络邻县湖北通山乌江三兄弟和湖南平江的岳古一支义军,据辽山为寨,高举义旗,反抗朝廷苛捐杂税。湘鄂赣边境贫民相继来投,声势浩大,惊动朝廷,钦派沈太师(一说名沈弼,一说名沈寿)领兵前来征剿。辽山地势险要,五座山包相连所成连营寨,易守难攻。官兵久攻不下,佯作撤围,暗中迂回集结,乘元宵夜寨内守卫松懈,群羊角缚油棉,尾扎鞭炮,点燃驱赶,直扑寨栅。寨破,曹和阵亡,余皆战死,辽山寨被毁
    千年往事,因属小范围“土寇作乱”,史书不载,县志亦未指名道姓,不知何故。

  距辽山主峰约百米处,有一宽约10米,长约千米呈弯月形的麻石铺砌的路,乡人称即是当年曹和练兵的跑马坪,已被荆棘覆盖。

  小地名“岳古垴”、“瑶古墩”是以曹和属将取名,“曹公源”是缅怀曹和,“乌江殿”供奉乌江三兄弟。传说曹和阵亡后,其坐骑白马负尸至曹公源,乡人为之埋葬,后人在此立庙祭祀,称“曹和殿”,又称“曹公古刹”。白马此后不饮不食而毙,乡人又建“白马庙”祭祀。已被山体滑坡埋没的“辽山寺”,是由“曹王庙”改名。以上除地名仍保留外,皆成遗址,乡人犹可指出其他,任人凭吊。

  近年发现辽山半山一岩壁上刻有“辽山砦”三字,署名“彭运彰”,年代不详。“砦”是“寨”的异体字,为探索者提供又一实证。

   距辽山不远处有“辽埠”和“下车”两个村庄,隔港相望。辽埠曾姓居多,下车为沈姓,建有“沈氏宗祠”。虽近在咫尺,自古以来两姓互不通婚,解放后已有改观。缘因曹和“造反”,罪诛九族,寨破后,曹氏宗族纷纷外逃,少数改姓字形相近之“曾”,隐姓埋名,蛰居辽埠。沈太师获胜后,上表奏请屯兵垦田,朝廷准奏。沈选定辽山附近屯居,以防山寨死灰复燃。后以该地取名“下车”,沈太师终老于此,为沈氏始祖,后裔世居,衍传至今。

  辽山寨势力范围扩至湘鄂毗邻地区之又一事例为:民国时期,某湘剧团经常在平江、修水一带流动演出,有《独角山》一剧,演的就是“曹和起义”。为何称独角山而不称辽山,原因不明,可能是以其形而取。如今晴天站在县城沙田桥上西眺,远处一峰兀立,尖顶直刺云天,形似一角独立,即是辽山。辽山寨建有附寨多处,如修水三都古称“寨上”,东林何家古称“寨下”,九宫山下有“千金寨”,石坑境内有“桃花寨”等。               【 九江新闻网】
  
 

 


分享按钮>>【沈氏文化】挖掘埋没的文化遗产坎墩沈氏女祠修葺一新
>>【沈姓名人】 沈金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