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西南村何氏古祠彰显徽派文化

    中华何氏网 2011年12月5日 广东新闻网


2011年11月28日 17:59    来源:广东新闻网

  作者 童文改

 

  西南村坐落在广东省增城市,自2005年以来,该村获得广东省“文明村”、“卫生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09年,李长春曾专程视察到此视察。

 

  迁徙千年的西南村 不忘祖籍徽州府

 

  记者随寻源觅情、安徽籍贯的成都空军原副政委张逢堂将军,在全国劳动模范、西南村委会书记何铁标的带领下走进西南村,南方的暖冬和盛景一下跳入您的眼帘。层层叠叠的绿色在井然有序地涌动着安详、平和、美丽的气息。西南村村民都姓“何”。据说同一个祠堂出去的就有八千多人,他们是迁徙1200余年的安徽庐江人的何氏后裔。

 

  “这个是最早的何氏祠堂,听长辈们说应该有二百多余年了。”何铁标指着保持完整的祠堂向张逢堂将军介绍。包相古庙也是如此,是在一次发洪水的过程中,何氏人看见一张包公像,就打捞起来。等洪水退潮以后,村庄人把来自祖籍的包拯,建立起“包相古庙”供奉起来。

 

  在西南村随处可见徽派老房屹立在您面前,斑斓脱落有菱角的屋檐,在阳光下划出了优美的弧线,仿佛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蜕变。

 

  半农半商 西南人过上“神仙”生活

 

  从1997年以来,悠哉的西南村又增添了一道活动的、亮丽的风景线。身着保安服的年轻小伙子骑上摩托车,穿梭在西南村2.06平方公里之间。17人的巡逻组、岗亭组为西南村的居民区,提供了安全的保障。家家户户的村民相互串门,没有了上锁的习惯。

 

  高大而挺拔的椰子树下,村祠堂前面的水上公园、或操作便捷的健身器材上,到处都看见开朗的西南人。记者遇见从地里刚拔出红葱的王大妈和她的媳妇,王大妈有皱纹的眼里闪现着幸福,就像一粒草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没有任何杂质。熟练的粤语从她们婆媳交流中快速地传递,快乐的声音在飞扬。

 

  32岁的严伙燕是清远嫁过来的媳妇,是刚刚上任的西南村妇联主任。她告诉记者,这里的计划生育从不用费心去解释政策规定的超生条例,现在和自己差不多的年轻人,都知道要从素质上去培养孩子。村里的阅览室,不仅订阅了男人们看的各类财经报、党政报,还有妇女报和学生报,及营养学和传统文化学刊等等。

 

  西南村村委会何姚淦说,除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外,西南村更是不断发展经济。平均每人5分地,人均收入1.7万元。工业区共计2000亩,村委会仅仅可拿百分之二十的土地佣金去从事运作资金。

 

  荔新路两旁的近600多亩的土地工业区招商引资,目前已聚集了电子、家私、印刷、织布等20多家企业。500多亩的耕作区,根据市场和季节的变化,种植大葱、蒜以及韭菜等特色农产品。

 

  西南村将打造有特色的祖籍文化

 

  西南村的变化,折射出何铁标付出的非常努力。

 

  翻阅西南村的村史,从1985至1995的10年间,这里的水泥厂有13家。年迈的何大叔说,从前的西南村是灰尘满屋绕,鸡飞狗乱跳,哪有像现在的这种城市型的农村生活啊。

 

  老人家回忆说,何铁标没有上任书记的时候在外闯荡做生意,已经很富有了,当他看到西南村到处都是灰蒙蒙的,吃饭的桌子上不到两小时就能够用灰尘写字。他向上级反映并申诉后,在之后的几年中,陆续关闭了所有的水泥厂。这件事情让乡亲们感谢不尽,就看准他是做书记的料子。

 

  在何铁标上任的这15年中,他从事村里拆迁工作就有12年。早在1997年,他就把家家户户从前做的猪栏、茅厕房都全部拆除,并规划成风景区。按照“拆、饰、种、管”的办法对西南村进行了全方位的整治——拆旧房、铺新路、绿化地、建公园。1998年,何铁标开始聘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确定了居住区、工业区、耕作区和畜禽养殖区四大分区,形成了良好的村庄布局。

 

  人类具有认祖归宗的皈依情感。“顺言之有物”,记者在西南村随处可见的祖籍文化,也依情可触。

 

  除了农业种植以外,西南村根据自身的籍贯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线路。何铁标表示,西南村的土地永不言“卖”!作为农民,土地是我们的“根”,祖宗的文化是我们的“魂”。西南村明年重点发展祖籍“徽商文化”,结合当地“农家乐”旅游项目,将综合8个村,将2万多亩耕地建设成25公里的“农家乐”旅游线路。预计,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将为当地增加农业产值3200多万。

 

  何铁标在和张逢堂将军握别时说:“我虽是一名客家人,但时刻没有忘自己祖籍安徽。相信这种烙印,会印在西南村民的心中。将军今天的到访,是架起情谊的桥梁。明年,西南村将去安徽考察学习、寻根问祖。
 


 

 

 

 

 

 

 
 


分享按钮>>广昌县明代吏部尚书------何文渊
>>何天汉老人编修出版《革命村史》教化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