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何克祥写80万字 编成“沈阳之最”

    中华何氏网 2012年5月11日 辽沈晚报



 
72岁的老工程师退休后,写了几十万字的回忆录,还整合成一本80多万字的《新编沈阳之最》。 14年来,老人手写了140万字,又自学电脑,将它们一字一句输入电脑。

昨日,记者来到沈阳市铁西区重工北社区这位酷爱写作的何克祥老人的家。
手稿摞起来能当板凳
何老的桌子上叠放着两厚摞手稿,每一页都写着娟秀工整的小字。一共有1000多页,叠起来两尺多高,足可以当一个敦实的小板凳。
何克祥老人原是一名机床高级工程师,1988年退休后患上了心肌梗塞,不能从事任何剧烈运动,“我当时闲得难受,总觉得虽然身体不如以前了,但还应该做点事,至少能留下点值得纪念的东西给孩子们。 ”于是老人开始琢磨着写作。
从考证家谱到绘城市地图
老人的第一个作品是写“何氏家谱”。为此,老人每天早晨8点多就去于洪区图书馆报到,翻阅资料,几乎天黑才回家。老人通读、参考了《百家姓》、《明史》、《资治通鉴》等15本古代文献著作后,终于写成了何氏家谱。老伴打趣他在图书馆呆的时间比在家长。
何老初尝了写作的成就感,随后他回到辽河湾畔的故乡,走访当地村民,写成了村庄小车莲泡的历史。
何老一直关心沈阳的城市发展建设,多年来他收集简报,编写成了80余万字的《新编沈阳之最》。里面包含从盛京建立,到现代化的沈阳通上地铁的发展历程。老人甚至手绘了沈阳地图、沈阳地铁图。与此同时,何老还撰写了20余万字的个人回忆录。
跟着孙女学电脑
四部作品加起来140多万字的手稿,都是何老一字一句亲手输入进电脑里的,单是这项工程,老人就花了近3年的时间。
何克祥老人总是笑着说自己不是个“合格的爷爷”,因为每次孙子孙女一进门,他总是连水都不让孩子们喝,直接拽到书房,让他们指导自己学电脑。每次老人都用记事本攒下一大堆问题,一问就要花掉好几个小时。“单是写100多万字的文章,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再把它们打成电子版,更是个巨大的工程。我们年轻人都不一定能做到,何老真是太有毅力了! ”社区党委书记张春香说。
记者 兰晓玉 社区记者 孙为仁
何克祥老人每天还在坚持写作,10多年来,他写成1000多页的手稿达140万字,包括家谱、村史、回忆录等等。

2012/05/11  [来源:辽沈晚报] 
 

 


分享按钮>>追忆明朝尚书何熊祥的曾孙何九畴故居--会城中心公园
>>何丽谦音乐会在察县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