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网新闻】诏安何氏族群源流

    中华何氏网 2013年8月20日 何初光拟稿


诏安何氏族群源流

(何初光拟稿)

诏安何氏宗族,乃由莆田何桥吉蓼村(古地名,具体待再考)迁徙而来,系元钲公第四子添汶公嫡裔。

元末明初,战祸纷沓,清源逖居祖派下子孙,为避战乱及抽丁服役,纷纷逃离祖家,四处迁徙。我祖元钲公由温陵(泉州)而移居漳州岳口。元钲公生四个儿子,在漳州居住一阶段后又各奔西东。长子添洙移居漳州城郊莲花埔;次子添泗与父母仍居岳口;三子添 沇允移延平顺昌;四子添汶移居莆田何桥。

添汶公字朝奉,谥十九府君,祖妣伍氏。元朝末年自漳州岳口而移莆田何桥(亦有载新安者),村名吉蓼。朝奉公生一子,曰廿一征士(谥号,下同),祖妣葛氏。廿一征士公亦只生一子,曰三十致政,祖妣冯氏。三十致政公生四个儿子,长曰三五居士,次曰三九里正,三曰四二里正,四曰四八里正。

三五居士一系依胡元旧俗随祖母姓伍氏,故本宗系旧时与伍氏不相婚娶。吾闽民间世代流传“韩伍何”一家,其与伍氏之渊源即本于此也。三九里正、四二里正派系大多守居祖地莆田,后世有迁居泉州者。尚有一支因出仕为官在广东增城任职而定居于该处。又有一支从军任职于四川驷马桥亦定居该处。

诏安何氏开基祖乃四八里正公。公讳应全,号清修处士,四八里正乃其谥号。应全公幼习儒,及其长成,鉴于自宋末胡元入主中原,汉族士民不服,争战无期,天下大乱,政权更迭频仍,公无意科弟,守祖业课读子侄,经商、殖蚕持家。祖妣卢氏、朱氏已育四个儿子。无如洪武初年,社中豪绅欺压弱势乡邻,我祖怀不平之慨,仗义执言,遂与之结隙,陷入官司。为避纠葛,应全公抛下卢、朱二妣,南下潮州经商。在潮期间,公再娶祖妣林氏(本族后裔世代称为“广妈”,即广东籍的祖母,意在与卢、朱二妣有所区分),生子名良弼。居潮州数年后,我祖来诏游历,至梅岭半岛,爱其三面环海,一面依山,景色清幽绝论,决意定居于此,遂择地筑宅,举家由潮徙梅。公卜居梅岭之住所西濒东西溪两河入海口,前江内海波清浪软,朝晖夕照,霞光焕彩,潮落潮生,锦鳞嬉泳;且环岸红蓼灼灼,逐流白鹭悠悠,因命是村曰“霞河”(河音wuǎ,经考乃莆田方言),公于霞河村垦田而耕,造舟而渔,是为诏邑何氏一世祖也。

二世祖良弼公,讳蕙,良弼乃其字。祖妣张氏,生一子,讳英发。

应全公晚年,日夜思念莆田祖家亲人,良弼公以孝者顺为本的儒家理念体恤老父,决意举家回莆。然广妈眷恋梅岭家园,不愿离弃(莆田祖家尚有卢、朱二妣,应是林氏祖妣坚守霞河家业的主要因素),且其时英发祖年尚幼,恐其不胜道途跋涉,于是随祖母留居霞河,应全公携良弼公夫妇归宗莆田。

三世祖英发公,居梅岭由广妈抚育。其时吾家历经应全公、良弼公两代经营,且应全公乃商贾好手,故而家道已甚殷实,英发公既长成,谨守祖训,亦渔亦耕,奉侍祖母安居乐业,娶祖妣林氏,生下九个儿子,衍发诏邑何氏万世宗祧。

四世祖九房头衍布如下:

长房万一郎祖移居林西兰村,清朝中期,因屡遭贼寇抢掠,无法安居而散乡,子孙迁徙菜园埔村,今该村之林西兰房即其后人。林西兰村遗址在今金星乡周厝村北隅,俗称大墓林是也。

次房万二郎祖移居广东省珠江下游砂湾,融入当地何氏族群,其后裔待考。

三房万三郎祖移居广东梅县,其子孙亦有再迁居大埔县者。明朝中期,梅县万三郎祖七世孙何祯远携妻陈氏返回诏安定居,择地县城北郊,开基玉墩头村。祯远公生四个儿子,长、次两房世居玉墩头,长房建祠“冯祥堂”,次房建祠“祀先堂”。清朝中期,有裔孙移居前洋村,民国年间村散,子孙大部分迁居长埔村。玉墩头宗系因万三郎祖移广东而立为一世祖,故返诏后仍沿用此纪世法,现行世序与诏安其他宗系差三世。

祯远公三、四两子移居县城南郊西溪南畔,开基水潮村,世称“水潮何”。清初,水潮何宗亲与周边村邻不睦,难以安居。清乾隆以后,族人相继外迁,十五世孙何款、何算、何强兄弟三人,背负父母骸骨东渡台湾,开基台中何厝。十七世孙何敦敏携妻儿移居江亩坑,其祠曰“三水堂”。尚有部分宗亲流落南洋各地。至清咸丰间,全村仅余二十多户,经城内许氏族长主裁,合族田园房舍与定居梅岭峰歧村的陈姓族群之田园房舍对换,我族移峰歧村,彼陈家移水潮村(即今陈姓新溪村也)。光绪初,该族又与峰歧黄姓有隙,合族再徙入寮雅村,后来部分宗亲又陆续移到县城北关外大宗祠周围建宅定居。

四房万四郎祖世居霞河祖地,开宗后厝村,其祠曰“振基堂”。明正德间,第十世孙何钓叟移居凤山岭南麓,开基华寮村,即今下寮村也。明嘉靖三十五年戊午,钓叟公长子何见可以举人出身入仕,官至广西太平府正堂,世称“太府公”。其子孙部分留居太平府衍派。

五房万五郎祖世居霞河祖地,开宗前厝村,其祠曰“光前堂”。明成化间,光前堂第七世二裔孙移居凤山岭东南麓,开基西山村,兄开下西山,其祠曰“有庆堂”;弟开上西山,其祠曰“明德堂”。清嘉庆间,明德堂后学派一裔孙迁居凤山北麓之唐厝村,即今唐厝何氏开基祖也。清光绪初,又一裔孙迁居菜园埔村,即今西山房祖也。清朝乾隆初十六世一裔孙移居菜园埔村。

六房万六郎祖世居霞河,开宗后厝村,其祠曰“祀先堂”。万六郎祖生二子,长一官公开后厝后房;次二官公,开后厝前房。清康熙间,后房十七世一裔孙移居羊坑村。前房十七世一裔孙移居菜园埔村。同时,前厝光前堂十六世亦一裔孙移居菜园埔村,后来叔侄合建宗祠曰“光德堂”。光德堂前厝房十九世孙何肇成随父移居台湾彰化县,乾隆五十七年中举,历任教谕。肇成公捐资并率同合族宗人修建菜园埔祖庙,雕塑祖公像。

康熙后期,前房十五世何朴顺以养母鸭为业,驻峰岐岭北大兴寨海边建场营生,尔后定居于此,村名寮雅,其祠曰“孝思堂”。朴顺公长子何树木晃于清乾隆二十年乙亥拔岁贡。其弟何修于清康熙末年由武举入仕,乾隆初官至高州总督。修公十分关心族群和谐发展,任职高州期间,回祖家于县城北关外择地建吾诏何氏大宗祠“欲思堂”(其时东山县属诏安辖下),内祀入闽始祖昭德将军嗣韩公,开诏始祖应全公,二世良弼公,三世英发公、四世九房祖和前河开基祖思慎公诸先人,首塑入闽始祖嗣韩公木雕像奉祀之。并于大宗祠后建一幢楼房,供族人联络、议事及守护祠宇使用,族中咸称“后楼”,诏安民间世称此楼为“何修爷楼”,至今尚存。

七房万七郎世居西河村,其祠曰“孝思堂”,世称西河后房,其后裔一系迁居腊洲村。清光绪间又有一裔孙迁居悬钟城东门村,庵前祖二十世又有一裔孙迁居田厝村。

八房万八郎祖,世居西河村,其祠曰“祀先堂”,世称西河前房。

九房万九郎祖与二兄一同移居广东珠江下游砂湾。

 

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何氏网新闻】安徽潜山县股何氏旧谱序
>>【佘氏家谱源流】佘氏字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