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网新闻】何华真:打造品牌的谬误

    中华何氏网 2014年1月4日 大公网


   在许多企业家眼中,品牌很像清末民初卖万灵丹的中式浪人,总说药的疗效惊人,有病医病,无病强身。

  近年在内地,听到最刺耳的商业名堂就是“品牌”,很多企业家对品牌的谬误,覆盖了大江南北。

  2013年笔者发起的一个非牟利组织“中环学会”,席间有位70多岁的老人向笔者提出希望将公司出售,该公司所属行业是建筑用的水泵类,盈利不足百万,也无专利等。这样的公司老人居然要价1500万。您的依据是什么呢?“相当于15倍P/E。”老人说,“这是产品的品牌价值,所以值15倍。”

  事实上,不是你的产品有个商标或者找平面设计师把商标搞得亮丽些,就是有品牌。注册商标不代表什么,甚至专利也不代表什么,每年各地专利局注册了的所谓“新科技”能投产的不到1%。再说想象力,年盈利百万的互联网公司可能还有些未来的想象力,但在水泵业就太难了,也没有多少想象空间。若说要增资才能扩大产能,充其量能说这产品有跻身成品牌的潜质,起码现在就不是品牌,就算将来能占全球同类产品1/10至1/3强,你看看今天的诺基亚与黑莓,它们还是品牌吗?真是极其争议。2011年在温州,笔者与另一位企业谈论传承。那位先生说:传承就是品牌,言下之意,要催促下一代搞个品牌出来,不然就传承不了。这种说法,不禁令笔者想起清末民初,以卖武及卖万灵丹为生的中式浪人,总是说万灵丹疗伤效果惊人,有病医病,无病强身;传承可以留财不留业,留软(智慧)不留硬(经营体),硬要说搞品牌就能解决传承,借问温州今天还可产出多少个火机或皮鞋品牌?

  其实,许多温州人没像这位先生这样沉溺品牌,反而在投机炒卖,在犹太人式金融集结上干出了知名度,但由于在风险对衡上掌握不够,遭遇骨牌式失败,到现时尚未恢复,难道传媒又可以称他们这种模式为品牌?企业总要经营得像样,有信有品(德),才套得上“品牌”二字,若品牌为正面,臭名就是其反面。

  近日,有位靠资源业起家发达的北方大老板得到一块数百亩的地皮,“扬言”搞地产开发。这位老板就对手下说要找个品牌开发商来帮助开发地产,好让这块区域有个品牌效应,至于资金方面,因为他们在资源业已赚得很多,对方参资也好,不参资也好,只要能带入“名牌”就够了。笔者问他的副手这是个什么概念的东西,是住宅?豪宅?酒店?娱乐?工业?物流?副手说是“综合!”我说:“综合也有个重点!”他当然是答不出,我就说:“这情况是零概念!”

  这老板是资源商,不懂搞地产开发不能一蹴跳去品牌。地皮以不同的方向发展,试以货仓对住宅之别,当下回报随时是1:100的差距,十年后可扩大至1:1000甚至1:10000,但不是每块地皮都可以发展成住宅,以上说法只是笔者谈过的资产ABCD分类法的B资产,地权处理的皮毛。

  笔者自1990年开始为南亚高净者,如菲律宾第一华人富豪陈永栽建立过本土以外的地产开发团队,数十年间也为不同主板上市公司及百年老号整理资产,尤其土地权益部分。中国新富豪往往对此不熟悉,却事事诿于品牌。

  其实应先为企业立个内参,摸出大方向,再找合适类别的专业服务商,如测量师、建筑师,反复研出合成所需类别,然后估量短中长投资回报。然后再找出一个合适自己的财力方略,最后再找“品牌”来发展。每种场地的用途都有不同的品牌带动者,高球的高球、酒店的酒店、住宅的住宅等等。转注一句佛偈:“品牌之用,岂有常哉。”

  (何华真Mastermind传承壮大辅导CEO、教授)


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何氏视频】何智婷演奏的《孟姜女》
>>【殷氏网新闻】致中共淇县县委、淇县人民政府的汇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