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文化古迹】天柱山何氏展雄风

    中华何氏网 2015年9月25日 何其亮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安徽天柱山三祖寺与何氏三高士

天柱一峰突兀起,何氏雄风震古今。晴天一柱撑天下,六部宰相润四方。

              安徽天柱山三祖寺与何氏三高士

   三祖寺又名“乾元禅寺”,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内风景秀丽的天柱山南麓,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84年交给佛教界管理使用,作为活动场所对外开放。

   天柱山谷口有一凤形山,如游龙在天,人们习惯上称其为“三祖寺”。

春秋时这里曾是大夫皖伯封地,封地内有“皖山”与“皖水”,今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编者提示:你正在阅读《中华何氏网》文章)

   汉武帝南巡时曾在这里设坛祭拜,封天柱山为“南岳”。据志书记载,南朝梁武帝时,建康道林寺高僧宝志与江南云游方士白鹤道人门法,卓锡凤形山,建刹布经。初名“菩提庵”,武帝萧衍闻奏,赐名“山谷寺”。后隋朝僧璨(510-606年)师承禅宗二祖慧可衣钵,隐居在这里,何氏先祖,献出何氏书院原址,并扩建寺庙,弘扬禅寺,故世称“三祖寺。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年),有宝月禅师驻山谷寺,玄宗天宝四年(745年),舒州别驾何常取三祖遗骨火化,得五色舍利子300颗,100粒进献进廷;100粒送故乡赵郡供奉;100粒塑僧璨像并造三祖舍利塔。乾元元年(758年)肃宗李亨敕赐“三祖山谷乾元禅寺”;大历七年(772年)代宗李豫赐三祖塔为“觉寂塔”,谥僧璨号“鉴智禅师”。“会昌法难”时,寺塔遭毁。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山民柯萼在古松下掘得一石篆,上镌宝志手书“圣祚绵远”四字,进于朝廷,太宗赵光义取名“瑞石”,并遣使向三祖寺致谢,谥宝志名“宝公”,赐号“道林真觉禅师”。宋徽宗政和年间,法宗禅师驻锡该寺,三祖寺香火鼎盛,宗风大振,有“三千僧人八百道”之称。

    三高亭”是为纪念三位献地为寺的高士而立。梁武帝时何氏祖先,三高士何求、何点、何胤三兄弟不念高官,隐居在这里生活建立何氏书院,教书育人。后来他们把书院捐给宝志禅师改建佛寺,后世为感其功德立碑建亭以记之。  

    三高亭,位于现三祖寺寺院内,石亭高丈余,楹额上“三高亭”三个道劲大字十分醒目。这是后人为纪念南北朝时宋、齐高士何求、何点、何胤三兄弟而建的。亭内立有石碑一块,两旁亭柱刻有民国七年何雯题对联一副:长揖傲夷齐,看山外白云招隐共诗崖洒鸟;所居谦让,访洞中丹灶编书继高士神仙。(编者提示:你正在阅读《中华何氏网》文章)
  何氏同胞三兄弟世居潜山山谷寺,梁武帝时,高僧宝志卓锡于此,遂献其何氏书院为山谷寺。何氏当晋、宋、齐、梁之世,显赫三百多年,“世代公侯将相,布列于朝,官印累累而授若若,其余名人更是多的不可记数。”何求、何点、何胤“皆以世胄而抱经世济民之才,为朝廷所仰慕以求者也。”但三人有感于世变,兄弟皆隐。“不求功名,不入城府,不贪富贵。”终其身而不仕。“隐居在天柱山中读书,专事讲学写作,著书甚丰。”
  后人景仰何氏三兄弟高风亮节,称何氏三高,并建三高门、三高书院于其地,崇祀之。明安庆郡守胡缵宗亦慕其清风,饮其亮节,于其故居又建一纪念亭,名“三高士”。明末战事频仍,均荡为冷烟,清乾隆九年(1744年),分处坏、潜之间的何氏后裔,念昔先人,在遗址重建石亭于传衣亭下方。其后裔何思华等,请潜邑魏其宾为记,魏其宾欣然应允,写了重修“三亭亭记”,刻于亭中、后亭、碑俱毁,嘉庆十七年(1812),何氏后裔又改建石亭,移于立化亭上方,石刻风格别致,古相典雅,潜山知事任铨为之作记。现亭、碑完好,周围松竹掩映,风景独佳。凡游山进香者,无不仰止凭吊。



分享按钮>>【何氏文化古迹】何氏大宗祠
>>【何氏网新闻】大名鼎鼎南拳王何强是位著名武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