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何执中

    中华何氏网 2016年4月4日 何龙博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何执中(1043-1116) 北宋著名政治家、一代名相、一代帝师。何执中是名垂青史的清官好官,祖籍处州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县,位云和县西。一说为今浙江省丽水县,位青田县西北)人。字伯通。举进士。初为台(今浙江省临海县,位椒江市西北。一说今安徽省凤台县,位淮南市西北)、亳(今安徽省亳州,位涡阳县西北)二州判官。1105年(徽宗崇宁四年)何执中任尚书右丞。1111年(徽宗政和元年)何执中与蔡京(六贼之一)同为宰相,当时蔡京在任期间多方迎合帝意,以粉饰太平,何执中受蔡京压制。两年后蔡京被罢相,何执中被宋徽宗赠予太傅衔。

   为官清正节费裕民的何执中
  何执中,字伯通,龙泉上河(现兰巨乡豫章村)人。生于北宋神宗庆历四年(1044)。家贫力学,神宗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甲科第。授台州通判,因断“妖案”(即查处“明教”徒利用“明教”发动农民叛乱而造成的冤假错案)成绩显著而成名。秩满,调任毫州通判,任上,革弊政,断滞狱,尽见才具,深得殿中侍御史蒋之奇的赏识。后调任海盐知县,为政清明,多有善举。因此,海盐县的老百姓为他记了“十大政绩”,哲宗绍圣四年(1097)授太学博士,元符元年(1098)继迁王府教授兼端王侍讲。

   公元1101年,端王登位称帝,即徽宗,即迁何执中为中书舍人。后历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兼侍读、尚书左丞。大观二年(1107年)正月,迁为中书省侍郎,三月,改门下省侍郎(职同副相)。大观三年六月,台谏交论蔡京不可用,微宗亦惮其专权,罢蔡京右相,拜何执中为左相。政和元年(1111)八月,何执中为独相,政和二年蔡京复相职,何执中为副相。政和六年(1116)退休,为相八年。越年卒,享年七十四岁,谥正献,追封清源郡王。

    据史书记载,何执中出生贫苦,少时勤奋好学,一生不忘贫苦,为官清廉,勤政为民,惠泽百姓,深得百姓爱戴。何执中退休的《诏书》称何执中:“敦重而有容,直方而不挠。丞弼八年,勤劳百度。《宋史》(元初蒙古人脱脱等主编)对何执中作出了结论性评价:其在政府(宰相治理政务的处所),尝戒边吏勿事,重改作,惜人才,宽民力。虽富贵不忘贫贱时。斥缗钱万,置义庄以赡宗族。”清毕沅《续资治通鉴》载:何执中在位时力主“节浮费,戒奢侈,宽民力。”可见何执中确是历史上的一位好官。这里,有两件事可说明何执中“节浮费,戒奢侈”和拒腐倡廉的思想主张,前后为相八年。

  何执中崇宁四年升任尚书右丞,继任左相,后与蔡京并任左右相。何执中在位“戒边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才。虽富贵不忘贫贱时,斥缗钱万,置义庄以赡宗族。”力主朝廷及各级官府“节浮费,宽民力”。卒后追封清源郡王,前后为相八年。

     何执中神宗熙宁六年(1073)中进士甲科。初任地方官员,哲宗绍圣四年(1097)召为太学博士,不久升为王府教授兼太子端五侍讲。端五即帝位(徽宗),即迁何执中为中书舍人,后历兵部、工部、吏部尚书,中书省、门下省侍郎。大观三年(1108)蔡京罢,迁何执中为首相,政和二年(1112),蔡京复相,何执中为副相。政和六年退休,七年卒。当年对何执中评价很高。退休的诏书称其:“敦重而有容,直方而不挠。丞弼八年,勤劳百度。”卒后封清源郡王,谥正献,汪藻(时任著作佐郎)挽诗云:“身似留候初出汉,葬为姬旦不忘周。千官祖奠城东陌,十里春风鼓吹忧。”汪藻以刚正不阿著称,他的评价是可信的,忠君爱国是何执中的基本思想。

   何执中进士及第便任台州通判,任上有善政。百余年后的嘉定二年(1209),宗室赵师回通判台州,第二年八月重修官署厅,内建两阁,皆慕昔贤之风操,录其诗句为阁名。其一阁以何执中《登巾子山》诗中的“高共向云闲”命名为“高闲”。并作记云:“思昔贤达尝入此幕,为正献何公天性超融,不汲汲于富贵利达。……”。
何执中文学、音乐、书法均有很高造诣,他的著作录入宋史《艺文志》和朱彝尊的《义经解》,北宋的米芾、南宋的叶适对何执中的书法和人品有都很高的评价。
   何执中还有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鲜为人知,那就是创建“架库阁”。北宋熙宁以前没有专门存放档案的机构。官员藏于家,也有利用掌管档案的便利“舞文取贿”者。何执中任吏部尚书时发现弊端,奏请建立“架库阁”设架阁官专门管理。“架库阁”即用木架库存档案的馆阁。有了架库阁不仅扩大了存放量又便于查阅,嗣后各部及三省相继建立,历代相承发展至今的档案馆。

   何执中与徽宗有师生之谊,深受徽宗的宠幸,而又淡泊名利,很有治国之才,但受蔡京压制。何执中不失为一位有贡献的历史人物。



分享按钮>>一代名相—何荣祖
>>【晏氏网新闻】清 明 情 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