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后溪河村是理学家何基后裔的居住地

    中华何氏网 2016年10月3日 微信公众号摘编


浙江金华后溪河村是理学家何基后裔的居住地

走进罗店镇后溪河村,就像走进花的海洋,处处是鲜花,处处是美景。

来到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参天的大樟树。村支书何宝平告诉记者,这棵树被称为文定樟,是为纪念何氏祖先何基而命名的,已有八百年的历史。再沿盘溪走进村中,一座古色古香的宗祠——何北山祠就展现在眼前。宗祠最后一进是何氏祖先的画像,上方题着“理学世家”四个大字。

据该村老支书何根林介绍,后溪河村是南宋理学家“金华四先生”之首何基后裔的居住地。何根林说,后溪河村古名盘溪村。因发源于北山九龙村的盘溪,潺潺流水盘村而过,故得名。因盘溪流过的原因,古时罗大门村称之为前盘溪,西吴村称之为中盘溪,后溪河村为后盘溪。

后溪河村现有村民955人,辖后溪河、贤里、毛村三个自然村,其中,何姓村民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记者翻阅了1940年重修的《何氏宗谱》。据《何氏宗谱》记载,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何淳从泽州晋城(山西晋城)迁居金华旌孝门,称为高平何氏。何淳为婺州何氏始祖。

至南宋年间,何淳第十二代孙何松(字伯固),任徽州通判。从旌孝门迁居盘溪,成为盘溪(后溪河)之始祖。至今盘溪何氏已至27代。

何基(1188~1268年)字子恭,南宋理学家,儒学大师,号北山,婺州盘溪(今后溪河)人。何基为盘溪始祖何松之孙,父何伯慧为临川县丞。

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期,金华出现了五位儒学大家,其中,吕祖谦与朱熹、张栻齐名,同被尊为“东南三贤”;何基、王柏、金履祥和许谦则被称为“北山四先生”,何基是“四先生之首”。何基父伯慧,绍熙三年(1192年)任临川县丞,时朱熹女婿黄干为临川县令,遂命长子南、次子基师事之。黄干教以“治学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何基其儒学之道“虽一本于熹,然就其言发明,则精义新意愈出不穷”。可见何基本人在儒学方面,有其个人的创新和发展。

有学界认为,正因为金华在南宋时代出了大儒吕祖谦、“北山四先生”,明代又出了大儒章懋,而且他们所推儒学之道与孔、孟之儒学一脉相承,这才有了金华“小邹鲁”之称。

何基是金华理学派奠基人之一,是中兴婺学的代表人物。他为人治学淳固笃实,“为学立志坚,规模贵大,充践服行,死而后已,”由传以求治学路径,以诚为立身之本,以无欲为修养方法,被推崇为朱子学嫡脉,理学正宗。何基与王柏、金履祥、许谦师承相递,在宋明理学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婺州朱学推向鼎盛,门徒遍及大江南北。

何基一生不事科举,州郡聘用或朝廷诏命,皆不受。他潜心著述,为文和畅,编有《易系辞发挥》、《大学发挥》、《中庸发挥》、《太极通书西铭发挥》、《近思禄发挥》、《代请立北山书院文》、《理学宗传》、《周易启蒙》、《理学宗传辩证》诗文等,有文集三十卷。著作多亡佚,今仅存《何北山遗集》4卷。何基被称为宋史“绝类汉儒”。卒后,门生葬以士礼,不用官仪,谥文定,从祀金华县孔庙。

佛手是何基带到后溪河的

后溪河村是著名的花乡,花卉产业可追溯至南宋,村民种植的花卉苗木销往全国各地,去年全村的花卉苗木收入就达40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2.5万元。

说起佛手,很多人很自然会联想到金华罗店,但想不到这与何基有关。

1192年,何基的父亲何伯慧在江西临川任县丞。25年后,29岁的何基从江西返回老家金华,随身携带的除了行李细软,还带回了江西临川的两盆佛手。

在南宋时,后溪河村已是远近闻名的花卉之乡,从此,佛手就在后溪河村落下了根。

从那以后,在罗店、西吴一带,种植佛手就开始盛行起来,发展到明朝时,“以养佛手为业。售之省会橐金而归,手足无甚劳,而衣食有赢余。”在几百年前,佛手已经是金华的一个重要产业了。

将何基迎回故土安葬

1268年,80岁的何基在他的家乡后溪河村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他的门生以及后人为何基找了一处名叫“油塘”的地方安葬。历经几百年沧桑,何基只留下一座小土山。

何根林说,2009~2010年间,后溪河村的何氏后人成立了何文定公墓重建委员会,将何基迎回故土安葬。首先,大家找到守墓人的后代,在他的带领下,找到了何基墓的确切位置。十几个何氏后人带着麻袋,将能挖到的木头、砖块甚至黄泥全部带回“家”。

才开挖了1米多深,突然出现的景象让现场所有人都惊呆了。在墓穴中间,盘着两条1.5米多长的两条当地人俗称的大王蛇。

人群中有捕蛇高手,很快就把两条蛇抓住了。奇怪的是,原本挺凶猛的大王蛇显得很安静,一动不动地被装进了麻袋里。

何氏后人相信,这是祖宗知道他们来请他回家,“显灵”了。虽然没能在墓地原址挖到祖先的骨殖,但这两条蛇的出现,也让他们很高兴。

何基的新墓建在后溪河村的北边,紧挨着村子,山青水秀,风水很好。那两条蛇也被村民放到了墓中,专门给它们挖了一个口子供出入。

去年12月22日,后溪河何氏后裔还在何北山祠里,隆重举行了祭祀宋代理学宗师文定公何基的仪式,并祭拜了何基之墓。来自全国各地的何氏宗亲代表齐聚后溪河村,共同祭拜何基,缅怀祖先高风亮节,弘扬优良传统文化。

“何氏三杰”是何基的后裔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何氏一门诞生了三位在中国现代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何氏三杰”。即现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何炳松,历史学界泰斗何炳棣,爱国者何德奎。

何炳松、何炳棣、何德奎,他们乃南宋理学家“金华四先生”之一的何基后裔,才学如海,彪炳青史。何氏一家四房,何炳松属二房,何炳棣属三房,何德奎属长房。何炳棣虽然出生和读书都在北方,但受何氏家族的影响仍然深广。何炳松年长何炳棣27岁,自孩提时代,何炳棣就时常从父亲口中得知这位堂兄的早慧,因此何炳松一直是他攀登模拟的对象。何德奎是何炳松、何炳棣堂侄,属长房,虽年长何炳棣22岁,但在三人中辈分最小,他是何家第二位留美学成归国的成名者。

何炳松是现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出版家、翻译家、爱国人士,被誉为与梁启超齐名的“中国新史学派奠基人”。何炳松毕生尽瘁于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为学广博,著、译书20多种,论文50多篇,在历史、教育、文化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以历史学最为丰硕,在史学理论、史学史、外国史、中国史、浙东学派研究等方面均有贡献。同时又是中国华侨高等教育的开拓者。1946年7月25日,何炳松因积劳成疾,溘然长逝。

何炳棣是何炳松的堂弟,清华大学毕业,50年前与杨振宁、李政道同船到美国留学,专攻英国史及西欧史,获博士学位,被公认为“才如大海”,又在明史、人口史、农业史及老子、《孙子兵法》研究上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公推为美国亚洲研究学会首位会长,也是该学会迄今唯一的华人会长,为全美华人协会副会长。2012年6月7日逝世。

何德奎是何炳松的堂侄,1917年以教育部考试第一名公费赴美国留学。1921年获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MBA),他也是中国最早的留洋MBA之一。其后继续在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被选为哈佛大学中国同学会会长。1931年担任公共租界工部局首位“华人总办”。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副市长,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人物。197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函召下,从香港回到上海。 1977年12月被增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并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1983年逝世。

不忘祖训,崇学家风代代相传

在《何氏宗谱》的家规里,就有“养贤才”这条规定:凡入仕入学等事,祠给衣装,告祠之日,合用鼓乐导拜,以彰祖阴,祭品随分,其余仪节酌宜而行。

后溪河村人不忘祖训,传承了重视教育的好家风、好传统,恢复高考后,1978年,村民何宝钢成了该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到目前为止,该村已有100多人考上了大学,其中博士就有4名。

如该村的何招兴非常重视教育,对子女善于引导。他的三个子女学习非常自觉,大女儿何靓俊考上了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现长安大学),夫妻二人均为研究生毕业。二女儿何丽莎考上了浙江大学,夫妻二人均为博士生毕业。小儿子何诚毅考上了西南科技大学,夫妻二人均为本科生。

在后溪河村,这样重视教育、勤奋好学的家庭还有很多。

为了理清何氏一脉的发展繁衍脉络,完整记录后溪河村的发展历程,传承历史传统文化,村两委组织人员开展了村志和何氏家谱的编撰工作,经过努力,于2006年完成编撰。

何根林说,由于该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里就在精神方面进行鼓励,如在村民大会上进行通报表扬,2006年,该村在重修《何氏家谱》时,把全村大专以上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姓名和照片都列入了宗谱。

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重庆合川清洁工何朝红每月仅1700多元工资还拿出1/5做善事
>>《贺州何氏宗亲会十周年庆典活动特刊》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