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家谱源流】施氏与台湾的渊缘

    中华施氏网 2015年10月16日 施建明


  宝岛台湾与大陆的关係可谓是鱼水之情、骨肉难分之情。祖国昌盛则台湾亦繁荣,祖国暗弱则台湾受欺凌,历史告诉我们的正是如此。在清庭暗弱之际,台湾被日本奴役了几十年,受尽欺凌。台湾的兴衰也与国内各民族乃至各氏族关係也很大。今天笔者就施氏家族与台湾密不可分的关係作一探讨。

   施氏在台湾姓氏中排行二十七位,人数有三十万之众。不仗如此,在台湾的历史上,施氏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古代有見于史冊的民间开发台湾笫一人、笫一位诗诵澎湖的大诗人、唐朝狀元——施肩吾。在近代有收复台湾、並建立行政制度的大将軍——施琅,二次平台功臣施世骠、台湾水田运动先驱施世榜等。在現代又有威震台湾的红衫军的首领、反陈水扁的英雄——施明德。在台湾还有在经济界赫赫有名的电话、电脑大王 “宏基” 创始人——施振荣,原司法部首脑施启扬等。台湾鹿港还有“施氏一姓街”,另外还有全台湾最大的施氏大宗祠……等。这一切都表明施氏和台湾有割不断扯不开的深层次关係。

   施氏的源头在魯地(今山东地区),据《元和姓篡》及《施氏族谱》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之际,周朝定鼎天下,周文王的第四子周公旦,被封于鲁(今山东曲阜一带)。由于周公旦要辅国,因此未能赴魯,由其子伯禽代任魯候。传至鲁惠公七世时,其子桓食采邑于鲍,封为施国,恆号施父,遂姓施。他们后代的子孫又迁陡到陝西、甘肃、河南等地,河南光州固始县便是施姓在北方的最大集居地。

而鲁惠公另一个儿子叫子尾,他受封于浙江吴兴,爵号施伯,子尾遂以爵为姓,也姓施。他就是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施姓始祖。浙江吴兴便是南方最大的施姓集居地。

上述两个施姓的始祖都是鲁惠公,原來均姓姬,都是周公的后裔。

民间开发澎湖笫一人——施肩吾

 

   唐元和年间状元施肩吾,字希圣、号东斋,浙江新城县(今富阳市)贤德圹头施家人。出生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0年),卒于咸通二年(公元861年)。

   施肩吾的祖籍是吴兴(今湖州市)。在唐朝中叶时,其父辈因避祸迁陟到新城和分水交界处。那里有一条石墈便是两县分界线。墈上属分水地域,而墈下则为新城地域。他父亲开始时曾在墈上搭建小屋,暂居在分水地域。其后在新城地域内建房立舍,养妻生子,长期居住了下來。今富阳地区施氏家族(也包括分水的几户施姓)主要繁衍地就在这里。始祖就是施肩吾。

   元和年间,施肩吾科考中式,获笫十三名进士,据家谱记载:“后钦赐状元,曾授江西覌察使”。他与“二王八司马” 中凌准(凌准也是新城人)的外甥徐鼎是密友,也是诗友(徐鼎为新城诗坛首领)。他看到凌准这样的大官,也被宦官陷害,眼看朝庭如此昏暗,加上父辈又是因避祸外逃者(其祖父为太子中舍,后太子接位做了皇帝,被宦官杀害,因怕诛连而外逃)。因此他不愿在宦海沉浮,弃官为道,在江西洪州西山游惟观出家当了道士。他一边研究道学玄理,一边又会友吟诗,到也做出了一番成就。他的道学著作《养生辧疑诀》、《太白经符》、《群仙会真记》、《三住铭》等学说直传到至今,成为中国道教著名著作。他写了十卷《西山集》诗文也传于后世,成为唐朝著名大诗人。他的《西山集》大陆上仅存一卷,编入《全唐诗》,共一百九十七首诗。在台湾有人几年前还曾看过《西山集》,说明台湾还有《西山集》存在着。

   施肩吾晚年时,看到朝庭腐败、灾害不断、战祸连连、民不聊生,他萌发了去海外寻找琼山仙景,寻找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的意念,于是他率领了部分族人,渡海到了澎湖。他在澎湖生活了二十年左右,最后在澎湖逝世,享年八十二岁。后來族人将其遗骨帶回大陆,安葬在故乡新城县广陵乡贤德罗墓山(今富阳市洞桥镇贤德花家山)。

   施肩吾在澎湖期间,他的族人和当地极少量的土著者,和睦相亲,互相学习生产技能:土著教施氏族人摸蚌采珠,而施氏族人又教土著农业耕作技术和医药卫生知识。虽则清贫些,到也自在快乐。施肩吾看到这些,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诗篇《题澎湖屿》(即《岛夷行》):      腥臊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

           黒皮少年学采珠,手把生犀照咸水。

这是一首写澎湖的诗,它是中国历史上笫一次用文字记载澎湖,笫一次让澎湖見于史冊。如果说明代的沈斯庵(浙江鄞县人)第一个让台湾见于史册,那么施肩吾便是笫一个让台湾见于诗之人了。

   《题澎湖屿》不仅写出了土著和施氏族人互相学习生产技能的亲切场景,也写出了当时的澎湖没有集市,只有一些相互换货的小摊贩(鬼市)。也写出了在这里没有村落,只有一些散落的棚户(居处无乡里)。同时还写出了这里的原始生产作业。总之,他写出了当时澎湖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历史现状。

 施肩吾是大陆民间开发台湾见于籍存于史的笫一人。

施肩吾也是施氏家族与台湾结下不解之缘的第一人。

近代史上两次征战台湾的——施琅、施世骠

   从《元和姓篡及《中华姓氏大全》和许多《施氏宗谱》记载:河南光州固始县的施姓,在唐眧宗(公元898——904年)末年,有位叫施典的袐书丞,他帶妻攜子迁徏到了福建。並在闽东沿海晋江县钱江(今晋江县龙河镇前港村)居住下來。其后,这支族群一脉相承繁衍至今,是为施氏“钱江衍派”。那里的施氏族人尊施典为始祖。近年來,那里修繕一新,成为晋江的文物保护单位。

   在宋孝宗隆兴六年(公元1163年),又有一位叫施炳的大理寺评事,也从固始县率族人渡江南下入闽。他们先在福建西北部的建阳县麻沙界首落脚,后來又迁徒到到了福清县高楼村,最后也迁到了与钱江相邻的浔江县南浔村定居繁衍。这支施氏族人尊施炳为始祖,这便是福建施氏“浔江衍派”。

   这两支施氏族人的祠堂,均因施之常(孔子义子,七十二贤人之一)被宋高宗追赠临濮候之故,都以“临濮堂” 做堂号,至今已传世至25——49世系。

   近代史上平台功臣施琅,便是出生在浔江。施琅在收复台湾后,不仅善待郑氏族人,还设立台湾府,並置台湾、诸罗、凤山三县,隶属福建管辖。

   施琅的水兵,大多來自福建泉州,当时有很多施氏族人也参了军,並在尘战中功勋显赫,为国家作出了卓越贡献。因比受到康熙的赏赐和封赠:

   施琅被封为靖海将军,賜靖海候,在台南置有将軍乡。于是大陆上大批施氏湧入台湾。施琅之子施世骥、施世骠、施世骅、施世祿、施世骧及族人施玮、施瑶、施璇、施肇勋、施秉等,也隨施琅入台。

施世骠因战功卓绝授左都督,累迁广东陆路都督。后调任福建水师提督。因擒海寇有功,屡受康熙嘉奖。

施秉也因战功授右都督,后任提督军门。驻凤山,后裔成为台湾望族。

施秉之子施世榜,在凤山县拔贡,袭职兵马司副指揮。

施秉另一子施世猷为诸罗武生。

   正因为施琅战功卓越,康熙还御赐浔江施氏昭穆为“百世字行歌”,作为浔江施氏百世辈份排行榜。这是一个难得的殊荣。

   施琅去世时,他的笫六个儿子——施世骠,正好跟隨康熙御征葛尓丹叛乱班师回來的时光。世驃乞假奔丧。康熙四十年(1701年)时,世骠擢任定海总兵。其时海中多盗,他多次领军巡辑。並釆用了以官兵将士假扮商客,在海上引诱海盗,並一举歼灭海盗。斩大盗江仓兄妺,东海上的盗寇终于被平定。康熙闻訉连赞不已,说:“施琅后继有人”。不仅赏赐孔雀翎给世骠,还擢他为广东提督。后迁福建水师提督。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高雄人朱一贵造反,攻陷台湾一府三县(台湾府、台湾县、诸罗县、凤山县),袭杀总兵欧阳凱、参将苗景龙、守备罗万仓等。台湾知府王珍落荒而逃。施世骠受命与南澳总兵蓝廷珍会师去台湾平乱。

   施世骠率师首攻澎湖、次克鹿耳门、三定台湾府城。浴血征杀七日,擒朱一贵,大胜而归。康熙十分高兴,賜世骠东珠帽、黄带、四团龙补服。这样的恩赐在满朝大臣中仅辛思克、隆科多、年羹尧、高其位、李卫数人才有的殊荣。

   施氏为台湾又立一大功。后施世骠卒于任上。康熙赠太子太保、谥“勇果”。雍正元年(施世骠年幼时曾陪太子伴读),又命给予一等阿达哈哈番(大力力)世职,以其子嗣。

   乾隆及嘉庆年间,清庭批准蚶江(今厦门石狮)和台湾鹿港间“对渡”(即今日的对口贸易)及蚶江与台湾鹿港的八里岔“对渡”。此时,又有很多施氏族人进入台湾。

   在台湾的台南、彰化、淡水、高雄、台北等地均有大量施姓人居住。鹿港地区的石埤、新水、太平等村落(新水地区),本來就是施姓族人聚居地,此时施姓人更多了。目前鹿港共有八万人口,其中施、黃、许三姓占鹿港人口的80%。而又以施姓居多,约占总数的30%。在鹿港的牛港穴还有一条施姓“一姓街”。时至今日在闹市中心,还保畄了一些施氏在晋江祖籍的地名,並以此为街名。如埔头街、瑶林街等。

施氏对台湾文化的影响也十分大。

   在鹿港施氏也和其他姓氏一样,从大陆祖籍地请來神建了真如殿。(公元1780年)其神像玄天上帝就是晋江分灵过去的。

   鹿港宫后巷的“树德堂”,是彰县施姓所建。其内奉祭鲁惠公、临濮候施子常及施琅将军、“天下笫一清官”施世纶、钱江世祖施典、浔江始祖施炳等神像。

   鹿港最早最大的寺庙——龙山寺,就是为施氏从大陆晋江龙山寺请去的唐朝观音铜象而建的。该寺完全依照晋江安海龙山寺风格而建。龙山寺庙宇宏伟,香火兴旺,是台湾著名风景点。目前,台湾的400多座龙山寺,均由鹿港和安海的龙山寺分离出去的。

   在台湾的许多施姓集居处,都有施氏宗祠,其中鹿港的“台湾临濮施氏大宗祠”,就是直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它占地九十多坪,共有五层,(地下一层,地上四层),系釆用宫殿式建筑。其規模宏伟,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整个建筑所用木材、石材均釆自大陆泉州地区。从该祠堂大门对联,就孕育着大陆和台湾情结,也孕育着施氏和台湾血肉相联的关係。该门联为:

叶落归根流长远万支繁衍怀临濮,

血溶于水睦敦亲四海宗情会洛江。

其上联“临濮” 指的是施姓发源地山东,而“洛江” 则指台湾施氏祖籍地河南。该大宗祠下设管理委员会,专冂负责处理对外联络、对内发放奖学金、救济金、养老金等事宜。

台湾农业水田化运动的先驱者——施世榜

   在台湾凡是提到水田种植业,和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史,人们笫一个称頌的人就是施世榜。

施世榜(1671一1741),原名寅,字文标,号澹亭。生于福建晋江浔海(今龙胡乡衙口)。其父施秉为靖海侯施琅的同宗(施秉二房、施琅三房)。因征台时军功显赫授左都督,诰封眀威将军。坐镇台湾安海。当他入驻安海时,那里是一片废墟。施秉命兵士筑造简易民房六百间,成为该地区发展的资金來源。后施世榜也到了凤山县,后拔贡,授福建寿宁县教谕。由于世榜无意功名,告归回到安海经营房地产业。他以施长龄的化名,向官府申请垦发土地执照。先后购置埔地(荒地)和滩地(海涂地)三千多甲(每甲合内地十一亩)。並准备着手开发平原埔地,打算将它们变成水田。于是他首先着手兴建台湾有史以來大水利工程——八堡圳水利工程。他按大陆的水利结构形式,在浊水溪中游筑陂(相当于内地堰坝)截流蓄水,提高水位、开圳(渠道)导流、、形成灌溉网络。他走访贤士、相度地势、因势利导,终于克服了千重困难,历时九年,利用安海的民房出售所得九十万两白银作资金,终于建成了台湾的样版水利工程。由于这套水利工程使彰化十三堡半的八个堡、一百零三个乡村得到灌溉,受益农田十九万甲(约20万亩)。所从称为“八堡圳水利工程”,该工程闻名海内外。

   施世榜为台湾水田农业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使台湾变成了魚米之乡,也为后來台湾的农业发展,提供榜样和填定了基础。他是台湾水田化运动的先驱者。

現代史上的红衫军首领与“反扁” 斗士——施明德

   2008年3月,台湾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倒扁” 运动,参加人员身着红衫高呼“垃圾扁下台”,这 就是 “ 红衫军”,他们声势浩大,有一百五十万人之众。红衫军包围了陈水扁办公区域,要陈水扁十日内下台。发起这场运动的组织叫“天下围攻指挥部”。这场运动使陈水扁象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场运动,“红衫军” 延绵十里,象一条火龙翻滾,造成半个台北市瘫痪。也就是这场运动,使陈水扁龟缩在办公室内,一筹莫展,元气大丧,给他的政治生命敲响丧钟。

    这场“红衫军“运动的总挥叫施明德。巧极了!又一位施姓人氏与現代台湾掛上了钩,成为红极一时的人物。

   施明德何许人也? 1941年1月15日,施明德出生在台湾高雄市盐埕区。而他的先辈就是泉州府晋江县龙和镇衙口村人。是从衙口迁徒到高雄的。施明德毕业于台湾陆军炮兵学校,曾任炮兵少尉。1980年1月,因“美丽岛事件” 入獄,被判无期徒刑,1990年获特赦出獄。同年担任民进党頋问。1992年选为民进党立委,1993生11月任民进党主席。1996年3月14日,因大选失敗而辞去民进党主席一职。他属“泛美丽岛系”,2000年11月14日退出民进党。他说自己“没有反中共情结”,更说自已“没有反中国情结”。

   社会评论施明德时说:“他(施明德)与陈水扁在道德品质方靣,绝对是南辙北辕。施明德有理想,能为理想而坚持。而陈水扁则是一个无赖及投机分子,他不知亷恥。陈水扁反中共反中国,而施明德则不是。”

   翻开台湾近代史,在科技界有一位明星——施振荣。他也是从福建晋江迁入台湾鹿港的施氏族人。他在研究发展、经营企业、提升台湾形象与国际化观念方靣具有卓越贡献。他是计算机世界的中华英雄。他开发台湾笫一台手上电子计算机(计算器)和世界第一支电子笔表(电子表)。他被世界评为“与亚洲人做生意不可不认识旳二十五人之一”,他还被世界评为“台湾企业代言人”, 和“亚洲之星”。

   我们从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历史时期中,都可以从史册上,找到施氏与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施氏在台湾前进的过程中,曾出过大力,也立过大功。施氏为台湾的发展和建设,无论是政治发展上、文化建设上、生产发展上,经济建没上都作出过巨大贡献。




分享按钮>> 燕氏宗亲及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明细10.16
>>金华“何氏三杰”后人何淑馨致金华市领导关于陈列馆事宜信件及政府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