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首页 | 姜氏新闻 | 家谱源流 | 古代人物 | 当代人物 | 文物古迹 | 图片新闻 | 姜氏家谱 | 姜氏论坛 | 中华万家姓 |
 
姜姓名人
中华姜氏网 2008年11月20日    姜氏宗亲网

夏朝



商朝
姜太公 [商](公元前1128年—1015年,即殷武乙二十年农历八月初三,卒于公元前1015年,即周康王六年农历十月二十日,享年113岁享年),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姜尚俗称姜子牙商朝末年人,相传姜子牙的先祖本是个贵族在舜帝时作过官,而且屡立战功,被舜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所以又称吕尚。是我国西周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周朝
姜太公是我国商周之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西周文、武、成王三代的主要政治、军事宰辅,史称其“佐天子为圣臣,治邦国为圣君”,为西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卓著功勋;同时,他也是春秋战国时代最强大的封国之一———齐国的开国始祖。姜太公的政治思想和军事谋略,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军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春秋
姜小白 [东周•春秋](?—前643年) 即齐桓公,姜子牙的后裔,春秋五霸之首,他任命管仲为相,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南征北战,树立霸主威望。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姓姜,名小白,齐釐公子,齐襄公弟,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称霸中原的国君。齐襄公是一个暴虐的君主,国内怨声载道,人人愤恨。小白进宫劝谏,襄公不听。他在鲍叔牙的劝说下,出奔到莒国。公元前685年,襄公的族弟以孙无 知与大臣连称、管至父串通发动政变,杀了襄公,篡夺了王位。一个多月后,雍廪、高傒诸大夫又杀了公孙无知等,准备迎接出奔在鲁国的小白哥公子纠回国即位。 而国内高氏、国氏等贵族支持小白继位。小白抄近道首先回到齐都临淄,当上了国君,即齐桓公。他重用鲍叔牙,不计前嫌,任命曾辅佐公子纠的管仲为相国,把国 家大家事委托于管仲,让其一展才华。 管仲确实是一个匡世济时的良才。他认为君主要创建霸业,首先要能识贤、用贤,要防止小人的渗入。他建议齐桓公起用隰朋,宁越等五个人,同时悬榜国 门,号召国人献计献策,招纳四方志士。在管仲的主持下,齐桓公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渔业,使齐国富强起来, 为最后称霸尊奠定了基础。为了扩大影响,他兴兵伐鲁,大获全胜,占领了鲁国的遂邑。后又归还战争中夺取的土地,各国诸侯认为他是一个可信的贤德之君,愿和他同盟,使他的声誉鹊起。齐桓公派遣使臣朝拜刚继位的周僖王,赢得了周天子的欢心。他召集各国诸侯到北杏开会,被推举为盟主,后又在幽地与宋、鱼、卫曹等 八国歃血为盟,齐国称霸的局面终于确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称霸后,他进一步治理好齐国,还帮助救周围弱小的诸倔敌国。他驱戎赶狄,平鲁伐楚,救卫助邢等功绩,极大地提高了威望。当时周王室想裁决一件大事,也要请齐桓公召集各会盟诸侯共同商议。 管仲、鲍叔牙去世后,齐桓公重用了易牙、竖刁等小人,让他们掌握了国政。在位43年后,齐桓公于公元前643年病死。他的5个儿子因争位而忙于内战,尸体于死后67天才下葬。这时的齐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他创下的霸业也就衰落了。
战国
姜 桂 [东周•战国]齐姜尚之后裔孙,乃齐康公之宗室裔孙,田氏灭姜后,他任山东历城守将,齐赧王三十一年,丁丑、公元前284年,燕王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相国事领兵攻打齐国,齐湣王荒淫无道,受齐君之命,乐毅直攻破齐七十二城,兵至历城,守将姜桂,闻知乐毅兵到,有人劝他投降。姜桂说:“我受齐君之命,守此城,今日城尚在,城内兵又不少,食又不尽,力又不屈,何以投降於人”。因此领兵将,四门紧守,暗伏弓弩,严守历城。姜桂为人忠直,倔强,又有才才干,年虽老不显当年勇,他顶盔贯甲,手持梨花抢,肩上斜背两口雌雄宝剑,能挥杀百步外取人首级,百发百中。听到燕兵到,自引五百人马,在北门外排成队伍,以待燕师。乐毅领千余精骑,来到历城与姜桂答话说:“燕先王为齐王所杀,燕宗庙为齐王所毁燕国珍宝为齐王所掠,此皆老将军所知。今燕兴兵,非无故也,实为报杀燕王之仇,故所过之地,於民秋毫无犯。顾乞老将军细察此情,憐而让我军通过”。姜桂说:“姜桂只知奉命守城,不知其它,岂可让你通过”。乐毅还与姜桂论讲,乐毅身后一员小将名叫甘寿,大声说:“多不城俱望风而降,何独老贼一域,乃敢狂言,待末将杀此老贼”。挺抢出马直奔姜桂杀来。
姜桂微微一笑,用梨花枪接住厮杀,战七、八回合,姜桂拖枪绕城东而走,甘寿不知是计,紧紧赶来,姜桂见甘寿赶上,飞起一把雄剑,照甘寿当头砍来,甘寿突然看见,忙往后一闪,急用枪拨时,剑将马头削去一半,将甘寿翻下马来。姜桂回马用枪来刺,幸燕众将看见,一齐飞马来救,内中一将暗一箭,几乎射中姜桂。姜桂吃了一惊,略缓了步,甘寿才被救回。姜桂见燕兵多势众,不回北城,转入东城而回。
第二天,姜桂见北城无恙,五百人马俱全入城,豪无伤损,即又带兵出城迎战。甘寿换了一匹骏马,飞枪出城来刺姜桂,对姜桂说:“昨天误中了你这老贼之计,险些丧命,今砍你头以报昨日之恨,看你的飞剑还能斩我吗”?姜桂笑道:“昨日侥幸逃了狗命,已为万幸,今日又来送死”。因此二人,举抢相迎,杀了七、八个回合,甘寿年少越战越勇,姜桂年老,体弱身衰,如何得过一个年精力壮之人,因此拖枪依旧往城东跑去。甘寿这番是有心拨开他,遂大呼老贼,哪里走,我来也!”马却慢慢走来,只不赶上,使姜桂回又回不来,剑又砍不着。这边甘寿诱开姜桂,哪边乐毅令中军放起号炮,将兵马排开,冲向城来,姜桂所引五百兵,谁敢阻拦,燕兵也不理他们,方到城边,只听得城中喊声震地,两扇城门早已开放,原来昨天五百兵慌乱入城时,乐毅以暗藏一百燕兵扮作齐兵混入城中暗暗埋伏城内,今听见炮声一齐开城,接应大兵入城,燕兵虽然入城,却是按约定,不敢侵扰一民,故皆安然如故,甘寿见兵入城,方勒马不赶,大声叫道:“姜桂老贼听着,你今抚逆大兵,本当斩你,因乐元帅念你是齐国的一位忠臣,故绕你的性命,今大兵已过,秋毫无犯,快去了理你的职事”。说罢兜马回随燕兵过去。姜桂叹息说:“乐毅用兵如此神妙,真与王者之师无异。齐国君骄民叛,自然江山难保,我姜桂一生名节,岂至老而丧之”。因些将守城职事托付与人。姜桂从此埋名隐居而去。后人有诗赞曰:老将丹心烟不磨,孤城危矣尚横戈。可怜齐国多豪杰,几个男儿能比桂。人老还有忠心在,只怨国君荒淫多。田齐无道湣王淫,竟丧曰齐之大业。姜桂虽患难挽救,因此辞官隐山中。史书永留忠良名,不亏姜族后代孙。此是战国时期姜氏门中的一位忠贞老将史传后世,英名永留。
秦朝

汉朝
姜 宜 [东汉] 姜尚之后裔,东汉献帝兴平二年为屯骑校尉。
姜 叙 [东汉] 姜尚之后裔,东汉为厉城守将。
姜 诩[东汉]字孟颖,与梁孔达(宣)、田彦和皆张芝弟子,有名于世。赵壹非草书云:“余郡士梁孔达、姜孟颖慕张生(芝)之草书,过于希颜孔焉。”《非草书、四体书势文字志》。
姜 肱 [东汉] (97—173)字伯淮,彭城广戚人(今江苏徐州市)。为东汉时名族世家,与其弟以孝名而著史册。通《五经》,明星纬。学生三千余人。恒帝时,中常侍征他为太守,他隐身于海滨,数年乃归。后卒于家。
姜肱有两个弟,二弟姜仲海,三弟姜季江,俱以友孝闻名乡里,他们兄弟三人彼此之间十分友爱,感情十分纯真,常常兄弟不想分离,共被同眠。姜肱博读五经兼明星纬,士人远来就学门徒极多,三千余人。兄弟之间,互敬互爱,长大后,他们各娶家室,兄弟间不得已,只好分开居住。有一次,姜肱和三弟季江到郡中拜访,晚上行路时遇上了强盗,要将他们兄弟俩杀死,姜肱疼爱弟弟,争着先死,弟弟心里想哥哥,也要求先死,强盗们不知干了多少坏事,可从来没有见过面对兄弟二人对死亡争着先死的人,一时感悟,只抢走财物,而把兄弟俩放走,没有伤害了他们俩的性命,兄弟二人到郡中,郡守官见他俩狼狈不堪之状,追问是什么原因。姜肱未说出真情,假说一番。后来强盗得知在郡中没有揭发他们的罪行既感动又后悔。姜肱兄弟二人返回时,强盗们特意在路上恭侯,把抢走他们的财物如数归还。姜肱兄弟二人以酒食宽行这些强盗,强盗感恩而去。汉桓帝延喜二年圣上闻其兄弟孝,诏姜肱入朝为官,姜肱以病辞谢,不愿为官,但圣上命他任太守之职。姜肱不愿为官,隐於山间居住,远出游山玩水,不愿归。圣上诏他为大中大夫,诏书至门,门使说:“我家主人久病外出治疗未归也”。姜肱为了避免官隐名埋姓,在青州以卖卜为生,历的久乃还,年七十七岁终於家。后人有诗赞曰:姜家汉代孝男,姜肱、仲海、季江三。兄弟同胞骨肉亲,形影不离同被眠。相爱至极情意重,遇难兄弟生死争。试问世间亲兄弟,能有几个如此亲。留与后人作样榜,姜家弟兄三。名留史册传千古,孝名远杨赞赏。
姜 岐 [东汉] 字子平,汉阳上邽人也。少失父,独以母兄居,治《书》、《易》、《春秋》,恬居守道,名重西州。延熹中,沛国桥玄为汉阳太守,召岐,欲以为功曹。岐称病不就,玄怒,敕督邮尹益收岐,若不起者,趣嫁其母而后杀岐。益争之,玄怒益,挝之。益得杖,且谏曰:“岐少修孝义,栖迟衡庐,乡里归仁,名宣州里,实无罪状,益敢以死守之。”玄怒,乃止。岐於是高名逾广。其母死,丧礼毕,尽让平水田与兄岑,遂隐居,以畜蜂、豕为事,教授者满於天下,营业者三百馀人。辟州从事,不诣。民从而居之者数千家。后举贤良,公府辟以为茂才,为蒲坂令,皆不就,以寿终于家。
姜 诗 [东汉] 四川广汉人,东汉时期,在广汉雒县汛乡,(今孝泉古镇,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西北部,距德阳市区21公里)居住着姜诗一家人。后来姜诗去了外地当差,家中的一切就由妻子庞三春料理。姜诗为人很孝顺,母亲随他去了外地以后得了眼病,梦见家乡的临江水可以医治,于是姜诗便辞了官,背着母亲千里回到了汛乡。庞三春也十分勤劳贤惠,从此以后,每天都要从七八里外挑临江水为婆婆洗眼。婆婆喜欢吃鱼,夫妇俩天天都煎鲤鱼给她吃。后来婆婆听信谗言百般刁难媳妇,还逼迫姜诗休妻。姜诗十分不愿,但是一向孝顺的他还是遵从了母亲的意思。庞三春尽管饱受委曲,寄身在白衣庵,每天拾柴为生,还是依旧买鱼托邻居送给婆婆。相传姜诗夫妇的孝行感动了神灵,房屋旁边突然冒出一股泉水,每天从里面跃出一对鲤鱼,供姜诗夫妇孝敬婆婆。这个故事,被称为“姜诗孝亲,涌泉跃鲤”。姜诗的典故可见《后汉书》,上面清楚地记录了他们一家的故事。但是为什么古镇里的人们要为他们建立祠堂来供奉和膜拜他们呢?
从外观上看,供奉姜家夫妇的这个建筑,风格和特色就象是一般的寺庙或祠堂。寺庙是宗教信徒敬佛膜拜的地方.而祠堂是村镇里常见的建筑,它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自然神祠,它来源于人类早期对自然的崇拜,供奉着神灵,这里显然不是。另一种是宗祠或家祠,是民间百姓祭祀先祖的地方。还有一种是用来祭祀名人先贤的,这类祠堂的建造,可以是帝王敕命,可以是官府兴修,也可以民间修建。抬头看这个建筑石砌的大门,足有四层楼高,巍然屹立,气势磅礴。大门的正中写着 “姜孝祠”三个字,在这之上,竟然是御敕的“圣旨”二字!
姜诗,事母孝著称乡里,时赤眉兵经过姜诗乡里,因闻其贤孝之名,深为敬重,因此驰兵经过时,绕过其乡,不愿惊动大孝子及其乡邻,恐神触怒。因此姜诗乡里安然无恙邻里皆未受兵士践踏之苦,乡民深感其孝感之恩。时历年遭灾荒。赤眉知姜诗家中贫困,为了让其孝母以米面,肉食送于姜诗让他孝敬老母。姜诗而谢恩,但是他将米面肉食分给乡邻居与自己母亲分享。后为江阴令,卒於官。其妻庞氏广汉庞盛之女,孝敬婆母,诗母喜欢饮江中之水,媳妇庞担水归迟,姜诗责骂其妻归迟,母渴无水。庞氏被责,寄居邻舍,日夜纺织,积下钱到市买珍羞美味,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母。婆母久不见儿媳,问邻居,邻居以实告其婆母之行为,申报朝廷,给以表彰,夫妻孝母之名,永著史册,美名远杨。
三国
姜 罔 [三国•魏]姜尚之后裔,姜维父亲,三国时为魏天水郡功曹。
姜 维 [三国•魏] (202-264),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三国未期蜀国名将(夫人柳氏)。姜维自幼少孤,和母亲一起生活。他喜好郑玄的经学,在郡中做上计掾,不久,任州中从事。姜维的父亲姜罔(罔音读wang和冏同字)曾为郡中功曹,羌族、戎族叛乱时,他亲自保护郡太守,战死在疆场。因此,魏朝赐姜维中郎,命他参与管理本郡的军事。
姜贯休 [三国•吴] 字德隐,俗姓姜氏,兰溪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递放之黔。天复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呼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
晋朝
姜冲儿 [东晋] 天水人,姜维之后裔,东晋明帝太守六年为将,镇守陇城,后被叛将杨伯支暗杀献城。明帝、司马绍,太守元年癸未(323年)为秦州剌史,陈安手下将,七月赵主刘矅亲率兵将围攻陇城,别遣兵将围攻上邽。陈安引兵出上邽迎战败,陇上诸县皆降。陈安留其将杨伯支,姜冲儿守陇城,自帅精骑突围,出奔陕中,刘矅遣将军平先等追之,陈安在挥七尺大刀,右挥丈八蛇矛,近则刀矛俱发,远则左右驰射而走。平先追杀陈安、陈安败被杀。杨伯支叛,暗中勾结刘矅,以为内应,杀死姜冲儿,以陇城献赵。姜冲儿为国尽忠。刘矅将秦州大姓,杨、姜族两千余户迁徙长安定居。
姜 聪 [东晋] 成帝、司马衍、咸和四年已丑(329年)为羌族酋长。
姜伯周 [东晋] 穆帝、司马聃、永和七年辛亥(351年)略阳人,为尚书令。乃苻健之舅父。
姜 衡 [东晋] 天水人,姜维之后裔,东晋太和元年为陇西太守,废帝海西公司马奕、太和二年丁卯(367年)为秦、陇西太守,四月守白石县城(在今兰州)。
姜 抚 [东晋] 天水人,姜维之后裔,废帝海西公司马奕、东晋太和四年己巳(369年)为秦、散骑侍郎,出使于燕,使秦燕结盟友好。
姜 宇 [东晋] 天水人,简文帝司马昱咸安元年,辛未(371年),任秦屯骑校尉,凉州剌史。孝文帝司马昌明太元四年庚辰(380年)为南巴校尉,宁州剌史。太元九年甲申(384年)为秦前将军,帅兵拒敌慕容冲於灞上,被慕容冲所杀,以忠尽职。宇字子居,少孤贫,为人牧羊,终夜读书达旦而止,仕符坚,累官京兆尹,御史中丞等职。
姜 飞 [东晋] 天水人,孝武帝司马昌明太元七年壬午(382年)为凌江将军,征伐西域。太元十年乙酉(385年)为前将军与吕胤战于安弥,大破吕胤而擒之,引兵击破金城,金城守将败走兴城。“《太平御览》卷125引崔鸿《十六国春秋•后凉录》:【秦建元十八年(382年)】,……率将军姜飞、彭晃、杜进等步骑七万,讨西域。《资治通鉴》载此事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七年(382),其文曰:九月,车师前部王弥窴、鄯善王休密驮入朝于秦,请为向导,以伐西域之不服者,因如汉法置都护以统理之。秦王坚以骁骑将军吕光为使持节、都督西域征讨诸军事,与凌江将军姜飞、轻骑将军彭晃、将军杜进、康盛等,总兵十万,铁骑五千,以伐西域。”秦建元十八年(382年)9月,皇帝苻坚令骁骑将军吕光和陵江将军姜飞、率七万军马西伐龟兹,并嘱咐:“腾闻西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克龟兹,即驰驿送什。”
姜 延 [东晋] 天水人,东晋太元十一年丙戌(386年)为建忠将军。
姜 协 [东晋] 天水人,东晋太元九年甲申(384年)为秦参军。
姜 乳 [东晋] 天水人,东晋太元十二年丁亥(387年)据守上邽,西秦将军韦虔领兵攻击上邽,姜乳击败韦虔。太元廿一年丙申(396年)陇西王硕德领兵围攻上邽,姜乳率众降,陇西王硕德封乳为尚书。
姜 让 [东晋] 天水人,东晋孝武帝司马昌明,太元八年癸未(383年)为秦王符坚侍郎。燕王慕王容垂至长安,长乐公苻丕谋袭燕王慕容垂。姜让谏曰:“燕王慕容垂反叛之行动未显,明公若擅自杀之,非君子之也。不如待他为上宾,以礼防卫之,然后写奏章表奏与圣上,听圣旨勅而再图之未迟”。苻丕听从姜让之言,将燕王慕容垂安置公馆於邺城西,厚待之。太元九年甲申(384年)长乐公苻丕姜让与燕王慕垂前去议和,姜让见到燕王慕容垂,以礼相见,他对慕容垂说:“以我认为,为人在世,要知过而能改,未晚也”。慕容垂说:“我受贵主上世代之恩,故欲保护长乐公苻丕归京师,然后修复两国之盟业,使燕秦永为友好联邦。但是贵国不与以这一机遇,不以邺城归我,燕邦若执迷不悟,不复归还,当我国用兵之日,恐秦国单马求生,亦不可得也”。姜让厉声责燕王慕容垂说:“将军身为燕国之主,不念两国之交情,投命于我圣朝,燕国之尺土,将军岂有不珍惜之理,我主与将军风雨同舟,有特殊的交往,一见倾心,亲如同宗贵戚,宠爱将军旧日之功勋。自古君臣际遇,有像我国君这样厚待将军者吗?一旦旦两国互相交兵,对两国都有损失,劳民伤财,劳师动众,将军这是何其苦也?如果将军有异心,想图谋我国土,长乐公苻丕是我主长子,受分陕土之任,宁可束手输于将军以百城之地,将军欲毁裂两国厚交而不顾,可以聚集兵马攻打秦国。但是可惜将军以七十古稀之岁,如果战败,悬首白旗,而成逆鬼吗?请将军三思为好”。燕王慕容垂听了姜让之言默不做声,感内愧,无言可讲。燕王慕容垂左右侍兵请燕王杀死姜让。燕王说:“他乃各为其主,何罪之有?还不退下,不得无礼”。於是燕王慕容垂以礼厚待姜让,并将苻丕之书及上奏秦王之和表,陈述利害关系,一并让姜让等护送苻丕回归长安,以求和解。姜让顺利地完成了与燕王议和的使命,胜利归国复旨。十月参军焦逵与杨膺并姜让密议说:“今丧败如此长安阻绝,存亡不知如何。屈而守节,竭诚尽忠,以求粮援助,犹恐不获,而公豪气不除,方设两端事,事必无成。宜正书奏表,许以王师之至,当致身南归;如其不从,可逼与之”。太元十年乙酉(385年)姜让因与杨膺、焦逵密谋事泄露,被长乐公苻丕杀死。姜让一生足智多谋,为秦忠心耿耿,促使与燕王议和,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燕王,使燕王慕容垂不得不服,为秦燕和好做出了贡献,救长乐公苻丕平安回归长安。但因苻丕等不以和燕为好,使秦燕两家起战争。苻丕不念姜让前恩,反而将姜让杀死。姜让为国殉职尽忠,忠心可嘉,名留史册,留下千古不朽美名,让后代永念不忘,千古祭祀。
姜 龛 [东晋•后秦] 天水人,后秦为儒学,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元年丁酉(397年)秦王苻坚,兴勤於政事,延纳善言,选拔人才,以为儒学。姚兴时,姜龛隐居不仕,教授长安,门徒数百。
姜 岐 [东晋•后汉] 上邽人,字子平,守道隐居,名闻西州。太守乔玄欲召为吏。岐称疾不就,玄怒,敕督郵逼致。岐坚卧不起。
姜 显 [东晋] 天水人,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元年丁酉(397年)任凉将军。义熙九年癸丑(413年)索邈居汉川,因与姜显同为别驾,二人因私事,有过一段私愤。今索邈居汉川,姜显不念旧私愤,以肉食美味酒菜等美味食品厚待索邈,并且领其归家,热情宽待,以仁之心厚待之。索邈深感姜显厚德,将二人之私愤解除为好。十五年怨恨从此消除,他感受到姜显之仁德,对自己如此厚待,不念旧日私愤之品行道德,使与自己十五年有怨恨的索邈同归於好,如同亲生骨肉,这种以德报怨,以仁德待人的好品德,使后人依为明镜与榜样,供后人学习与遵行之。
姜道隐 [东晋•后蜀] 后蜀时人,隐居绵竹山,研究庄老家言,工画龙,著笔诀三卷。
姜德隐 [东晋•后蜀] 后蜀兰溪人,苦节峻行,善草书,能诗,有西岳集。
姜 纪 [东晋] 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三年己亥(399年)为后凉尚书。时常山公吕泓遣姜纪对太原公吕纂说:“主上年幼儒弱,未能安定国事,兄威恩素著,宜为社稷计着想,不可徇小节而悮大事也”。因此,常山公吕泓与兄太原公吕纂同谋凉幼祖之国政准备窜权夺位。四年庚子(400年)六月凉王吕纂龙北凉。尚书姜纪谏曰:“今正是盛夏之季,天气炎热,农事繁忙,且宜息兵,不可出兵为宜,今主上若领兵远出西岭,恐秃髪氏乘虚而入,袭我京师,将如之奈何”。凉王吕纂不听姜纪之良苦之劝说,出兵远征。京师空虚,果然不出姜纪所料,秃髪傉(音nù)檀乘虚领兵而入,袭取凉师城,掠夺八千余户而去。凉王吕纂闻知引兵还京,京师以被掠夺。因其不听姜纪劝告,认为忠心难为,因此对凉失去忠心尽力之心,而投奔秃髪傉檀。五年辛丑(401年)凉尚书,大将军姜纪又归降河西王利鹿孤。广武公秃髪傉檀对姜纪很好,与姜纪谈论兵书战策,作战方式等,二人如同故交,十分投机。秃髪傉檀对姜纪甚是爱待,坐则连席,出则同车,住则同舍,每日谈论,夜以继日,二人不愿分离。利鹿孤对秃髪傉檀说:“以我看来,姜纪虽有才干,但恐不会久留我处,恐其有异心,将来投奔入秦,必为我河西一大患也,不如将其杀死,以免后患”。秃髪傉檀说:“臣以为,臣以布衣之交厚待姜纪,而且我与他情同手足,如同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一样,日夜不愿离开去,我想姜纪不会负我对他的一片真诚相爱之情,而抛我而去的,请主上放心勿虑为好”。八月姜纪引数骑投奔秦。姜纪对硕德说:“吕隆孤城无援,明公以大军临之,其势孤必请降,然后彼徒文降而已。请给姜纪步骑三千与王松忽、焦朗、华纯之众,伺其釁(音读xìn)隙吕隆不足取也。不然,今秃髪在南,兵强国富,若兼姑臧而据之,威势益盛,沮渠蒙逊,李暠不能抗也,必将归之,如此,则为国家之大敌矣”。硕德乃任姜纪为武太守,配兵两千屯居晏然。十二月吕超引兵攻晏,被姜纪战败,遂领兵攻焦朗所守之城。义熙四年戊申(408年)秦王姚兴使弟广平公姚弼领兵至金城。姜纪对姚弼说:“今王师言讨勃勃,傉檀犹豫,守备未严,愿给臣轻骑五千,掩其城门,则山泽之民皆为我有,孤城无援,可以克也”。姚弼不从,进兵至汉口,后战败。义熙十二年丁巳(417年)秦征将军齐公姚恢帅安定镇户三万八千,焚庐舍迁徙长安,自称大都督,建义大将军,杨威将军姜纪帅众归之。姜纪对姚恢说:“国家重将,大兵皆在东方,京师空虚,公极引轻骑袭之,必可攻取京师,京业成矣”。姚恢不听,领兵南攻郿城。镇西将军姚谌为姚恢所败,京师长安大震。姚恢进兵与姚绍战,姚恢兵大败,被姚绍杀死。此为不听姜纪之言所为矣。姜纪自幼苦读兵书战策,深通用兵之法,用兵有方,有谋略,懂战策、战略,怎奈其虽有才能,难被重用,怀才不能显展,真可惜啊!可惜。
姜 虬 [东晋] 天水人,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十年甲寅(414年)为秦抚军东曹属,上疏奏说:“广平公姚弼。釁(音读xìn)成逆著,道路皆知之。昔文王之化,刑于寡妻,今圣朝之乱,起自爱子,虽欲含忍掩蔽,而逆党扇惑不已,姚弼之乱心何由可革,宜斥散凶徒,以绝祸端”。秦王姚兴以姜虬表中所言对梁喜说:“天下皆以我儿为口实,将何以处之为妥”。梁喜说:“如信姜虬言,陛下宜早裁决,免有后患”。姜虬因忠言,秦王难以听信,因此辞官隐居永为官,本家为民,以免除杀身之祸。
姜 岌 [东晋] 天水人,仕姚兴,官爵未详,造《三纪甲子元历》。东晋列国后秦高祖姚兴朝时姜岌认为古历不准确,乃根据日月运行,由月蚀而推算日宿度,创造《三纪甲子元历》,简称《三纪历》,其仅行于后秦。
十六国

南北朝
姜 檀[南朝•宋] 南朝为宋将宁朔将军,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壬午(公元442年),宁朔将军姜檀果烈恳到,志在宣力,浊水之捷,厥庸显然,近者协赞义奋,乃心无替。略阳苻昭,诚系本朝,亦同斯举,俘擒伪将,独克武兴,推锋致效,陨命寇手。并事著屯险,感于予怀,宜蒙旌叙,荣慰存亡。可赠万寿龙骧将军,昭武都太守。《宋书.列传第七》
姜道祖 [南朝•宋] 天水人,南朝(443年)为宋将,与魏将皮豹子战败降魏。
姜道盛 [南朝•宋] 天水人,南朝为宋将,姜道祖之弟,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壬午(公元442年),应战功帝诏曰:“故晋寿(梁州)太守姜道盛,前讨仇池,志输诚力,即戎著效,临财能清。近先登浊水,殒身锋镝,诚节俱亮,矜悼于怀。可赠给事中,赐钱千万。”《宋书.列传第七》。太祖文皇帝中之中元嘉二十年(癸未,公元443年)十一月,将军姜道盛与杨文德合众二万攻魏浊水戍,魏皮豹子、河间公齐救之,道盛败死。《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十四》。《集释尚书》十一卷为姜道盛所注,流行于世。
姜仲基 [南朝•宋] 天水人,南朝,宋文帝元嘉23年(446年)任交州剌史府户曹参军日南太守。
姜龙驹 [南朝•宋] 天水人,孝建三年,丙申(456年)任濮阳太守,后弃郡降魏。
姜产之 [南朝•宋] 天水人,南朝,宋泰始初年乙巳(465年)以军功为晋平王司马休佑 骑中兵参军,彭城太守,龙骧将军,南济阴太守,后北伐。秦始三年丁未(467年)战败被杀,为国尽忠,贡献出宝贵的生命。后追赠左军将军,太守如故。《宋书.列传第五十四》
姜 脩 [南朝•宋] 天水人,齐明帝,建武二年乙亥(495年)为齐将,守南郑战死疆场。
姜白龙 [南朝•宋] 祖籍及生卒不详,景明初为南朝为宋将辅国将军,荥阳(今河南荥阳)太守。
姜庆真 [南朝•梁] 天水人,梁武帝天监三年甲申(504年)任梁将军,二月戊子日乘魏任城王澄在外,袭取寿阳(寿春之战),被萧宝寅兵合击而败走。天监四年乙酉(505年)将军姜庆真与魏军战於羊石城,姜庆真战败,入城坚守。
姜 喜 [南朝•梁] 天水人,梁武帝天监十四年乙未(515年)为统军,任宁州刺史,任太洪领兵围攻自水关,姜喜率领兵马击破之,任太洪大败而走。
姜 俭 [南朝•梁] 天水人,字文简,少年有才干,大通元年丁未(527年)为开府尹,行台郎中。武功苏堪是姜俭之舅父,卧病于家中。时肖宝寅让姜俭去对舅苏堪说:“元略受肖衍旨,欲见勦除,道元之来,事不可测,我不能坐受死亡,今颇为身计,不复作魏臣矣,死生荣辱与卿共之”。苏堪闻说,举声大哭。姜俭遽止说:“何得便尔”。苏堪说:“我家百口,今以屠灭,怎能不哭”。他对姜俭说:“你对齐王肖宝寅说,我本魏臣,以穷鸟投入,刺朝廷假王羽翼荣宠至此。属国步多虞,不能竭忠报德,又欲乘人间隙,信惑行路无识之语,欲以赢败之兵守关间鼎。今魏德虽衰,天命未改,且王之恩义未洽於民,但见其败未见有成,苏堪不能以口为王族灭”。肖宝寅復復使说:“我救死不得不尔,所以不先相白者,恐沮我计算”。苏堪说:“凡谋大事,当得天下奇才与之从事,今但与长安博徒谋之,此有成理不?堪恐荆棘必生於齐周,愿赐骨骸归乡里,庶得病死,下见先人”。肖宝寅素日敬重苏堪,且知其不愿为自己为官所用,所以听其言,让苏堪还归武功乡里。肖宝寅自齐帝,改元隆绪,赦其所部, 百官,以姜俭为尚书左丞相,委以心腹,托以重任。后肖宝寅兵败,姜俭亦被杀死,尽忠国事,名留后世。
姜 永 [北朝•北魏] 天水人,后魏时历任汉中太守,善弹琴,有学文,元罗入侵战败死於建邺。[北魏,亦称拓跋魏、元魏、后魏。天兴元年(398),拓跋珪即皇帝位(道武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
隋朝

唐朝
姜宝谊[唐](?~619)秦州上邽人。父远,从高祖督盗太原。及起兵,授左统军,下西河、霍邑,以多,爵累永安县公,历右武卫大将军。 重要战绩 刘武周使黄子英数盗雀鼠谷,帝遣宝谊击之。贼轻甲挑师,战接而三遁,逐之,伏发,宝谊为贼执,俄亡归。与裴寂拒宋金刚,战汾州,兵合,寂弃军走,宝谊复为所禽。帝闻为泣下曰:“彼烈士,必不下贼,死矣!“赐其家物千段,米三百斛。果谋还,被害。且死,西向大呼曰:“臣无状,负陛下。”贼平,诏迎其柩,赠左卫大将军、幽州总管,谥曰刚。子协,字寿,善篆籀。历燕然都护、夏州都督,封成纪县侯,谥曰威。(摘新唐书列传第十三 刘斐)。
唐武德二年( 619年)三月,刘武周接受采金刚“入图晋阳(今山西太原),南向以争天下”的建议,率兵 2万南侵并州(治所晋阳),四月,联合突厥,驻扎黄蛇岭(今山西榆次北),兵锋甚盛。唐并州总管、齐王李元吉派车骑将军张达率步卒抵御,至则覆没。刘武周遂袭破榆次(今山西榆次)。五月,刘武周攻陷平遥。六月,占领介州(今山西介休)。唐高祖派遣太常少卿李仲文为行营总管,与左卫大将军姜宝谊率兵救援并州,被刘武周的将领黄子英击败于雀鼠谷(在今山西介休境)。唐高祖又派右仆射裴寂为晋州道(今山西临汾)行军总管,督军抗击刘武周。八月,裴寂至介休,宋金刚据城拒之,双方战于索原度(在介休介山下),唐军全军溃败,裴寂只身逃回晋州。刘武周势如破竹,进逼晋阳;李元吉连夜携其妻妾弃州奔还长安。刘武周在旦夕之间占据了李唐王朝的发祥地晋阳。十月,刘武周又派遣宋金刚南下攻陷晋州,进逼绛州(今山西新绛),占据龙门(今山西河津),攻占浍州(今山西翼城)。与此同时,夏县吕崇茂起义,自号魏王,与刘武周相呼应;隋朝旧将王行本据蒲坂(今山西永济北),与宋金刚相联合。至此,山西大部尽归刘武周统辖,唐在黄河东岸只剩晋西南一隅之地,关中大震,甚至唐高祖都惊慌失措,颁发了“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的手敕。
姜 恪 [唐] 宝谊长子,继父爵为左武卫大将军。唐高宗龙朔二年壬戌(662年)三月,奉旨为铁勒道副安抚使,以安辑铁勒姓姓余众,从而安定了铁勒九姓之心,以平其乱。麟德二年、乙丑(665年)三月迁司戎太常伯,同东西台三品(兵部尚书)。总章元年戊辰(668年)十二月甲戌日陞司戎太常伯兼检校左相。咸亨元年庚午(670年)九月甲寅台三品左相,凉州道行军大总管。咸亨三年壬申(672年)二月己卯,左卫大将军司戎太常伯同东西台三品左相,凉州道行军大总管姜恪逝,追封为侍中永安郡公,归葬父茔(山西霍县)子孙迁此地定居。
姜 协 [唐] 宝谊次子,字寿,善篆籀,历任燕然都获,夏州都督封成纪州侯,卒溢咸。
姜 谟 [唐] (?-627)秦州上邽人(今天水市秦城区人)。隋大业末,为晋阳长。高祖在太原,谟前识之,谓所亲曰:“隋政乱将亡,必有圣人受之。唐公负王霸资度,其必拨乱得天下。”乃深自结。及大将军府建,引为司功参军,从平霍邑、绛郡,兵遂度河,谟部勒一夕济,高祖叹其略。进平长安,除相国胄曹参军、长道县公。
薛举寇秦州,以谟山西豪望,诏安抚陇外,委以便宜。将行,请曰:“公天人之望已属,宜膺图纬,光有神器。谟老矣,恐先朝露,幸一见践阼,死不恨。”高祖嘉纳。乃与窦轨出散关,下河池、汉阳,遇薛举,与战,轨败,召谟还朝,为员外散骑常侍。后仁杲平,擢秦州刺史。帝曰:“昔人称衣锦故乡,今以本州相授,所以偿功。凉州荒梗,宜有以靖之。”谟至,抚边俗以恩信,盗贼衰止。人喜曰:“不意复见太平官府。”改守陇州,以老去职。贞观元年卒,赠岷州都督,谥曰安。
子确。确,字行本,以字显。贞观中,为将作少匠,护作九成、洛阳宫及诸苑御,以干力称,多所赉尝,游幸无不从,迁宣威将军。太宗选趫才,衣五色袍,乘六闲马,直屯营,宿卫仗内,号曰“飞骑”,每出幸,即以从,拜行本左屯卫将军,分典之。高昌之役,为行军副总管,出伊州,距柳谷百里,依山造攻械,增损旧法,械益精。其处有汉班超纪功碑,行本磨去古刻,更刊颂陈国威灵。遂与侯君集进平高昌,战有功,玺书尉劳。还,为金城郡公,赐奴婢七十人,帛百五十段。帝将征高丽,行本谏未宜轻用师,不从。至盖牟城,中流矢,卒。帝赋诗悼之,赠左卫大将军、郕国公,谥曰襄,陪葬昭陵。子简嗣。行本性恪敏。所居官,虽祈寒烈暑无懈容,加有巧思,凡朝之营缮,所司必谘而后行。魏徵见其倚昵,恐浸启侈端,劝帝斥之,帝赖其强济,不斥也。
子柔远,美姿容,敷奏详辩。武后时,至左鹰扬卫将军,摄地官尚书通事舍人、内供奉。子皎、晦。
皎,长安中为尚衣奉御,玄宗在籓邸,皎识其有非常度,委心焉。及即位,自润州长史召授殿中少监。出入卧内,陪燕私,诏许舍敬,坐与妃嫔连榻,间击球斗鸡,呼之不名也。赐宫女、厩马及它珍物,前后不胜计。帝在殿廷玩一嘉树,皎盛赞之,帝遽令徙植其家。
后将诛窦怀贞等,皎与密议,以功进殿中监、楚国公,食封四百户。议者讥短皎任遇太过,帝以其籓邸旧,思有以宣布之,乃下诏曰:“殿中监、楚国公皎,往事朕于籓国,虽彭祖同书,子陵共学,不过也。朕尝游长杨、鄠、杜间,皎于时奉侍,数谓朕曰:‘相王必登天位,王且储副。’朕叱而后止,复言于朕兄弟近戚。语闻太上皇,太上皇奏之中宗,遣嗣虢王邕等鞫问,皎一意保护,罔或贰言。宗楚客、纪处讷等请投皎炎荒,中宗特诏贬润州长史。专以忠力戴朕,谓天且有命,故履危蹈艰而无变焉。朕既即位,又参诛奸臣,将厚以光宠,每所捴逊。造膝匪躬,举多规益。而悠悠之谈,丑正恶直,天下之人,其未及识皎之功,何见之异也?昔汉昭之任霍光,魏祖之明程昱,朕之不德,庶几于此。且否当其悔,则必灭乃宗;泰至于亨,则所酬未补。岂流言之听,而厚德之忘哉?苟谋始有之,图终可也。”寻迁太常卿,监修国史。弟晦又为吏部侍郎,有权宠,宋璟以为非久安策,请抑损之。
开元五年,下诏放归田里,使自娱。久之,复为秘书监。十年,坐泄禁中语,为嗣濮王峤所劾,敕中书门下究状。峤亦王守一姻家,中书令张嘉贞阴希其意,傅致皎狱。诏免殊死,杖之,流钦州。道病死,年五十。亲厚坐谪死者数人,世以为冤。时源乾曜方侍中,不能正,为人所讥诋。帝后思皎旧勋,令递柩还,以礼葬之,存问其家,追赠泽州刺史。后以子尚主,更赠吏部尚书,仍赐封二百户为祠享费。
子庆初。庆初生方卒,帝许尚主,后沦谪二十余年。天宝初,皎甥李林甫为宰相,为帝言之,始命以官,袭楚国公。十载,尚新平公主。新平故尝归裴玪,玪卒,乃降庆初。主慧淑,闲文墨,帝贤之,历肃、代朝,恩礼加重,庆初亦得幸。旧制,驸马都尉多不拜正官,特拜庆初太常卿。会脩植建陵,诏为之使,误毁连冈,代宗怒,下吏论不恭,赐死,建陵使史忠烈等皆诛,裴玪子仿,亦削官。主幽禁中,大历十年薨。
故事,太常职奉陵庙。开元末,濮阳王彻为宗正卿,有宠,始请宗正奉陵。天宝中,张垍以主婿任太常,故复旧。及庆初败,又以陵庙归宗正云。
晦,起家蒲州参军,累为高陵令,治有声,迁长安令,人畏爱之。开元初,擢御史中丞。先是,永徽、显庆时,御史不拜宰相,衔命使四方者,廷中揖见,后稍屈下。至晦,独徇旧体,谓御史曰:“不如故事,且奏谴公等。”由是台仪复振。转太常少卿。
时国马乏,晦请以诏书市马六胡州,率得马三千,署游击将军,诏可。闲厩乃稍备。除黄门侍郎,辞不拜,改兵部。满岁,为吏部侍郎,主选。曹史尝请托为奸,前领选者周棘扈籓,检窒内外,犹不禁。至晦,悉除之,示无防限,然处事精明,私相属诿,罪辄得,皆以为神。始,晦革旧示简,廷议恐必败,既而赃赇路塞,而流品有叙,众乃伏。皎被放,晦亦左除宗正卿。贬春州司马,徙海州刺史,卒。
姜行本 [唐] 字确,父谟, 隋大业末,为晋阳长。大唐秦州刺史。行本,唐代大臣,贞观中为将作大匠。唐太宗修九成、洛阳二宫,行本总领之,以勤济称旨,赏赐甚厚。有所游幸,未尝不从。又转左屯卫将军。时太宗选趫捷之士,衣五色袍,乘六闲马,直屯营以充仗内宿卫,名为“飞骑”,每游幸,即骑以从,分隶于行本。及高昌之役,以行本为行军副总管,率众先出伊州。未至柳谷百余里,依山造攻具。其处有班超纪功碑,行本磨去其文,更刻颂,陈国威德而去。遂与侯君集进平高昌,玺书劳之曰:“攻战之重,器械为先,将士属心,待以制敌。卿星言就路,躬事修营,干戈才动,梯冲暂临。三军勇士,因斯树绩;万里逋寇,用是克平。方之前古,岂足相况!”及还,进封金城郡公,赐物一百五十段、奴婢七十人。十七年,太宗将征高丽,行本谏以为师未可动,太宗不从。行本从至盖牟城中流矢卒。太宗赋诗以悼之,赠左卫大将军、郕国公,谥曰襄,陪葬昭陵。其子姜简,取襄城公主(襄城公主在萧锐死后,改嫁姜简)。
姜 简 [唐] 上邽人。行本长子,行本,唐代大臣,贞观中为将作大匠。
姜柔远 [唐] 上邽人。字美姿容,行本次子,姜简弟也,敷奏详辩。武后时,至左鹰扬卫将军,摄地官尚书通事舍人、内供奉。子姜皎、姜晦。
姜 晞 [唐]上邽人。简子也,登永隆元年进士第,官工部侍郎、散骑常侍,封金城郡公。诗一首。《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九章》 灵沼萦回邸第前,浴日涵天写曙天。始见龙台升凤阙,应如霄汉起神泉。石匮渚傍还启圣,桃李初生更有仙。欲化帝图从此受,正同河变一千年。
姜 皎 [唐]秦州上邮(今甘肃天水)人。柔远长子,晞从兄弟。长安中,为尚衣奉御。明皇以藩邸有旧,拜殿中监,封楚国公,恩宠莫比。迁太常卿。后坐贬死。诗一首。开元(七一三至七四一)中官至秘书监,封楚国公。善画鹰乌。杜甫有姜楚公画角鹰歌。《唐书本传、历代名画记、图绘宝鉴、杜工部集》。
开元(七一三至七四一)中官至秘书监,封楚国公。皇上对其恩宠莫比。据《旧唐书》卷五十九记载:“柔远子皎,长安中,累迁尚衣奉御。时玄宗在籓,见而悦之。皎察玄宗有非常之度,尤委心焉。寻出为润州长史。玄宗即位,召拜殿中少监。数召入卧内,命之舍敬,曲侍宴私,与后妃连榻,间以击球斗鸡,常呼之为姜七而不名也。兼赐以宫女、名马及诸珍物不可胜数。玄宗又尝与皎在殿庭玩一嘉树,皎称其美,玄宗遽令徙植于其家,其宠遇如此。及窦怀贞等潜谋逆乱,玄宗将讨之,皎协赞谋议,以功拜殿中监,封楚国公,实封四百户。”可见,被任用为“尚衣奉御”的姜皎与唐玄宗之间的关系早已是莫逆至交。其善画鹰鸟。杜甫有姜楚公画角鹰歌。《唐书本传、历代名画记、图绘宝鉴、杜工部集》 ,姜皎著诗《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五章》龙池初出此龙山,常经此地谒龙颜。日日芙蓉生夏水,年年杨柳变春湾。尧坛宝匣馀烟雾,舜海渔舟尚往还。愿似飘飖五云影,从来从去九天间。玄宗打算废除王皇后。他召秘书监姜皎(李林甫的舅舅)商议此事,预备以皇后无子为借口将其废黜。不料姜皎因同情王皇后,便向王皇后私下泄露此事,不想泄密一事后来被人检举出来,玄宗非常生气,但一时又找不到处置姜皎的借口。当时的宰相张嘉贞迎合玄宗的旨意,便罗织姜皎的罪名,称“姜皎妄谈吉凶之事”。姜皎是帮助玄宗登上皇位的大功臣,却依旧被处以杖刑六十,流放钦州。姜皎之弟吏部侍郎姜晦也受到牵连,被贬为春州司马。姜皎在赴钦州的途中死去。其子姜庆初,取新平公主。大历二年八月壬寅,太常卿、驸马都尉姜庆初得罪,主幽禁中,赐自尽。
姜 晦 [唐] 字绍例,秦州上邮(今甘肃天水)人,柔远次子,起家蒲州参军,累为高陵令,治有声,迁长安令,人畏爱之。开元初,擢御史中丞。先是,永徽、显庆时,御史不拜宰相,衔命使四方者,廷中揖见,后稍屈下。至晦,独徇旧体,谓御史曰:“不如故事,且奏谴公等。”由是台仪复振。转太常少卿。
时国马乏,晦请以诏书市马六胡州,率得马三千,署游击将军,诏可。闲厩乃稍备。除黄门侍郎,辞不拜,改兵部。满岁,为吏部侍郎,主选。曹史尝请托为奸,前领选者周棘扈籓,检窒内外,犹不禁。至晦,悉除之,示无防限,然处事精明,私相属诿,罪辄得,皆以为神。始,晦革旧示简,廷议恐必败,既而赃赇路塞,而流品有叙,众乃伏。皎被放,晦亦左除宗正卿。贬春州司马,徙海州刺史,卒。
姜庆初 [唐] 姜皎之子,庆初生方卒,帝许尚主,后沦谪二十余年。天宝初,皎甥李林甫为宰相,为帝言之,始命以官,袭楚国公。十载,尚新平公主。新平故尝归裴玪,玪卒,乃降庆初。主慧淑,闲文墨,帝贤之,历肃、代朝,恩礼加重,庆初亦得幸。旧制,驸马都尉多不拜正官,特拜庆初太常卿。会脩植建陵,诏为之使,误毁连冈,代宗怒,下吏论不恭,赐死,建陵使史忠烈等皆诛,裴玪子仿,亦削官。主幽禁中,大历十年薨。
故事,太常职奉陵庙。开元末,濮阳王彻为宗正卿,有宠,始请宗正奉陵。天宝中,张垍以主婿任太常,故复旧。及庆初败,又以陵庙归宗正云。
姜 睿 [唐]官将仕郎,守恒王府参军。善刻碑,贞元十四年(七九八)刻郑楚相德政碑。元和七年(八一二)刻裴耀卿碑。《刻碑姓名录》。
姜 曦 [唐]秦州上邦(今甘肃天水)人。开元初官左散骑常侍。工楷书,尝撰并书姜遐断碑,在醴泉县。《旧唐书本传、金石表》。
姜师度 [唐](?~723),魏州(今河北大名北)人。曾任易州刺史、御史中丞、大理卿、司农卿、陕州刺史、河中尹、同州刺史、将作大匠等职。“勤于为政,又有巧思,颇知沟洫之利”,在初唐甚有政声。
唐神龙年间(公元705~707年),姜师度在易州刺史及河北道监察兼支度营田使任内,于蓟门之北引水为大沟,以防奚人及契丹入侵;又考魏武帝曹操修渠旧事,“傍海穿漕”,修平虏渠,避开了海运艰险,使中原腹地至北疆前线的粮运得以畅通无阻。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姜师度改任陕州刺史。到职后,他看到州西太原仓虽距黄河不远,但常须用车载米至河边,然后登舟西运关中,颇费人力。他根据地形地势,率众开挖了地道,仓米“自上注之,便至水次”,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元二至四年,他又在华阴县境开敷水渠,“以泄水害”。在郑县(今陕西华县)疏修利俗及罗文故渠,引水溉田;并建堤于渭水之滨,以防漫溢。开元六年,蒲州改河中府,姜调为河中尹。辖境原有安邑盐池,年久渐形涸竭。师度经过考察,“发卒开拓,疏决水道,置为盐屯”,公私享其利。开元七年,再迁同州(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境)刺史,又于“朝邑、河西二县界,就古通灵陂择地引洛水及堰黄河灌之,以种稻田,凡二千余顷,内置屯十余所,收获万计”。
《旧唐书》对姜师度赞之称:“师度既好沟洫,所在必发众穿凿,虽时有不利,而成功亦多。先是,太史令傅孝忠善占星纬,时人为之语曰:‘傅孝忠两眼看天,姜师度一心穿地’。”(引文见《旧唐书•姜师度传》)。
姜 抚 [唐] 宋州人,自言通仙人不死术,隐居不出。唐玄宗开元末年,召至东都。因言服常春藤长生不老。又说终南山有旱藕,饵之延年。因而民间以酒渍藤,饮者多暴死。姜抚恐惧逃去。
姜公辅 [唐] 兰泉人。登进士第,为校书郎。应制策科高等,授左拾遗,召入翰林为学士。岁满当改官,公辅上书自陈,以母老家贫,以府掾俸给稍优,乃求兼京兆尹户曹参军,特承恩顾。才高有器识,每对见言事,德宗多从之。
建中四年十月,泾师犯阙。德宗苍黄自苑北便门出幸,公辅马前谏曰:“硃泚尝为泾原帅,得士心。昨以硃滔叛,坐夺兵权,泚常忧愤不得志。不如使人捕之,使陪銮驾,忽群凶立之,必贻国患。臣顷曾陈奏,陛下苟不能坦怀待之,则杀之,养兽自贻其患,悔且无益。”德宗曰:“已无及矣!”从幸至奉天,拜谏议大夫,俄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旧唐书 列传第八十八》
姜德厚 [唐] 字流光,江西吉州泰和人,登后唐进士,官大理评事,尝署廷尉,擢御史大夫,生于唐昭宗龙纪元年(公元889年)已酉三月初七日晨时,没于宋太祖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壬戍八月十一日午时,葬宁乡黄材大墓山,癸山丁向。
五代
姜 肱 [五代•后汉]字伯淮,彭城广戚(今山东省微山县夏镇戚城),人也。家世名族。东汉高士,因与弟仲海、季江,俱以孝闻,友爱天至。年七十余终于家。据《后汉书•姜肱传》:“肱 与二弟 仲海 、 季江 ,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别寑,以系嗣当立,乃递往就室。”后以“情重姜肱”喻兄弟友爱。
肱博通《五经》,兼明星纬,士之远来就学者三千余人。诸公争加辟命,皆不就。二弟名声相次,亦不应征聘,时人慕之。
肱尝与季江谒郡,夜于道遇盗,欲杀之。肱兄弟更相争死,贼遂两释焉,但掠夺衣资而已。既至郡中,见肱无衣服,怪问其故,肱托以它辞,终不言盗。盗闻而感悔,后乃就精庐,求见征君。肱与相见,皆叩头谢罪,而还所略物。肱不受,劳以酒食而遣之。
后与徐稺俱征,不至。桓帝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
中常侍曹节等专执朝事,新诛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欲借宠贤德,以释众望,乃白征肱为太守。肱得诏,乃私告其友曰:“吾以虚获实,遂藉身价。明明在上,犹当固其本志,况今政在阉竖,夫何为哉!”乃隐身遁命,远浮海滨。再以玄纁聘,不就。即拜太中大夫,诏书至门。肱使家人对云“久病就医”。遂羸服间行,窜伏青州界中,卖卜给食。召命得断,家亦不知其处,历年乃还。年七十七,熹平二年终于家。弟子陈留刘操追慕肱德,共刊石颂之。乾隆皇帝以游览夏镇和南城里的景色为题,赋诗一首:夏镇八景 三绝高碑透玲珑,泗亭问渡汉家封。贤孝坟中葬贤孝,清风潭下见清风。姜肱故里戚城外,运河环绕碧霞宫。昭阳湖中船千艟,仙人桥下水喷龙。
十国
姜道隐[十国•前蜀]野人闲话作张道隐。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年才龆龇,尽日不归,父母寻之,多于神佛庙中有画处。及长不务农桑,唯画是好。不畜妻孥,孑然一身。常戴一竹笠,随身布衣、草履、笔墨而已。虽父母兄弟亦罕测其行止,人皆呼为猱头(蜀语谓其鬓发蓬松)蜀相赵国公吴闻之,使画屏风。因问姓名,则蜀语对云:“姜姓无名。”相国曰:“即无名,是以道隐也。”自此名为道隐焉。宋王赵公庭隐于净聚寺创一禅院,请道隐于方丈画山水松石数堵。王舆诸侍从观其运笔。道隐未尝回顾,旁若无人。画毕,王赠之十缣,置僧堂前,拂衣而去。绵竹诸山寺观,多其画壁。《益州名画录、野人闲话、绵竹县志》。
姜 休 [十国•前蜀]郎僧贯休。清河书画舫作姜休。
宋朝
姜 涉 [宋] 宋太祖乾德四年丙寅(966年)应试京城,宋太祖赵匡胤亲试考姜涉等人的文理疏略,并赐酒食等於紫云楼下,姜涉被御笔亲点考中进士。
姜娘子[宋]女。南宋时人,善铸古铜器,所铸皆得名。见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曲阜孔尚任家藏方罏一具铭云:“绍兴二年(一一三二)大宁厂臣苏汉臣监督,姜氏铸,至德坛用。”凡小篆二十字,四面并同。王士祯尝见之,载于居易录中,以为姜氏即姜娘子。盖姜乃南宋初人。曹昭格古要论谓姜元人,误。《尖阳丛笔》。
姜特立 [宋] 南宋时人,[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丽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姜 夔 [宋][公元一一五五年左右至一二三五年左右]字尧章,鄱阳(或作德兴)人。约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约卒于理宗端平中,年约八十岁。(宋词研究作生于绍兴初,卒于庆元末。此从胡适词选小传)幼时,从父官居汉阳。萧东夫爱其词,以兄女妻之,因寓吴兴之武康,与白石洞天为邻,自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庆元五年,(公元一一九九年)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又上所作圣宋饶歌歌吹曲十四首,诏付太常收掌。得免解试进士,不第。后隐居箬坑之千山不仕,啸傲山水,往来长沙、汉阳、扬州、杭州之间,与范成大、杨万里诸人吟咏酬唱。精通音律,常作自度曲,有自叙诗云:“自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小红为范成大赠夔每制新词,即自吹箫,小红辄歌而和之。是时夔年已高,不久,以疾卒于苏州,葬于西马塍。苏泂(或作范成大,或作苏石,均误)挽以诗云:“所幸小红方嫁了,不然啼损马塍花!”名士美人,就这样的各自下场了!夔著作颇多,有绛帖平、大乐议、翠琴考、续书谱、集古印谱、遗事集诸书。诗词今存诗一卷,歌曲四卷,附诗说一卷,别集一卷。《四库总目》夔词以句琢字炼胜,故今人胡适目为“词匠的词”,而甚加訾议。《予居苕溪上,与白石洞天为邻。潘德久字余曰:“白石道人。”且以诗见畀,其词曰:“人间官爵似樗蒲,采到枯松亦大夫。白石道人新拜号,断无缴驳任称呼。”予以长句报贶》,《过桐庐》,《同杜翁登卧龙山诗》,《念奴娇吴兴荷花》,《惜红衣吴兴荷花》,《越中士女春游二首》。词尤有名,精音律能自度曲,又擅书法,有《白石道人歌曲》、《琴瑟考古图》、《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续书谱》等。
姜俊民 [宋] 绍兴八年进士, 姜夔的爷爷。
姜 噩 [宋] 绍兴三十年进士, 姜夔之父。知汉阳县,遭秦桧害死于绍兴二十五年。
姜唐佐 [宋] 字君弼,为姜元韶之子。公元1049年,姜元韶偕同大兄姜元熹(进士)、二兄姜元勋,自福建省古田县钓国村迁琼。姜元韶定居琼山县,大兄姜元熹、二兄姜元勋落籍澄邑儒姜村。后来,三兄弟同澄迈马村郭家买下国社岭之地,在岭东麓建房居住,以岭命村——国社村。姜元韶只生唐佐一男,唐佐无子;姜元勋无男,其香火由姜元熹后裔承传。唐佐,少年好学,智力超群,才学横溢,四处求拜名师。时逢苏东坡贬居昌化军(今儋州市中和镇)。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9月,唐佐诚拜苏公为师,他的聪明才气被东坡看重,称为南海佳士。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3月,离别昌化军时,苏公赠予诗句:“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并嘱咐唐佐,待其登第后,再为他续句成篇。至1103年(宋徽宗崇宁二年)春,姜唐佐连科及第,会试夺魁,中进士。封官授职后,姜唐佐赴汴梁(今河南开封)参加朝觐,顺道带着诗文北上拜访苏公,登门时东坡已赴黄泉,只好请其胞弟苏辙代为继笔,写下《赠姜唐佐》诗一首。“生长茅间有异香,风流稷下古诸姜。适从琼馆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锦衣不日人争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姜元熹 [宋] 姜唐佐之叔父,姜元韶定居琼山县,大兄姜元熹、二兄姜元勋落籍澄邑儒姜村。后来,三兄弟同澄迈马村郭家买下国社岭之地,在岭东麓建房居住,以岭命村---国社村。姜元韶只生唐佐一男,唐佐无子;姜元勋无男,其香火由姜元熹后裔承传。
姜汝能 [宋] 宋朝,庐陵(吉安)籍进士。
姜 才 [南宋] (?-1276)濠州(今凤阳县)人,抗元名将。宋德元年(1275年),元世祖忽必烈集中全国兵力,以伯颜为统帅,大举南侵,姜才率部迎战,因寡不敌众,退守扬州。元军尾随而至,姜才以攻为守,主动出击,先战三里沟,战败元军,再战扬子桥,又获胜。激战中,姜才肩部中箭,他拔箭挥刀,所向披靡。
  宋景炎元年正月,谢太皇太后向元军投降,元军进入临安,将恭帝、太皇太后掳往大都(今北京)。五月,陆秀夫、张世杰等于福州拥立赵昱即位,称端宗,改年号为景炎,任命姜才为保康军承宣使。
  元将阿术带着谢太皇太后的诏书,至扬州劝降,姜才毫不理会。当姜才获悉被掳恭帝将途经瓜州送往北方时,旋冒死去解救。姜才率部星夜兼程直捣瓜州,浴血奋战杀敌无数。元军见势不妙,忙挟恭帝向北逃遁,姜才部追击正鏖战间,阿术率元军赶到,将其团团围住,劝姜才投降,姜才厉声拒绝:“吾宁死岂为元将军耶!”遂拼死杀出重围返回扬州。
  扬州被围数月,粮秣告罄。姜才率人数次突围运米,负伤累累,三军见之,无不动容,士气大振。
  宋景炎元年七月,姜才奉端宗之命,与李庭芝率7000兵南下福建,阿术带领元军追击。宋军入泰州,元军四面围住,使使者招降之,才不从。阿术下令攻城,昼夜不辍,这时姜才恰值背疽发作,动弹不得。裨将孙贵、胡淮孝叛变投敌,迎元军入城,将李庭芝、姜才献给元军。阿术喝问李庭芝为何不投降?姜才抢先回答:“不降者我也。”继而怒骂不止。阿术爱其忠勇,不忍杀他,以高官厚禄诱劝姜才归顺元朝,姜严词拒绝:“姜某生来只为宋臣,宁为玉折兰摧,不为瓦砾长存,绝不对元称臣!”阿术遂押姜才至扬州处死。姜引颈受刑,从容成仁。扬州民众闻者莫不泣下。
姜 屿 [宋] 宋真宗景德元年甲辰(1004年)为秘书丞。
姜 益 [宋] 大名府人,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乙巳,姜益年方十二岁,即应试高考,宋真宗於崇政殿御前亲试姜益诗六篇,姜益作诗流利深远,深受真宗及考官寇准的敬重。宋真宗御笔亲点姜益为进士同学究出身。一个十二岁的幼童即受到皇上亲点为进士同学究出身,名籍史册,万古永传,真是值的赞赏,真可谓姜族古今人才辈出,老少皆有,老者姜尚,古稀之年成名,为保国忠良,使后世子孙皆封侯。少者姜益,十二岁考中进士,御笔亲点。希望后代子孙向他们学习,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多办功德事业,多学文化知识,成名,成才,留名后世。
姜 遵 [宋] 字从武,宋长山人,宋真宗时进士。祥符七年甲寅(1014年)任监察史。姜遵奏说:“杨亿以母疾,私离职归家探母,不能尽心国事,常言道,身为臣者,尽忠不能尽孝,尽孝不能尽忠,那有忠孝两全之事乎。而杨亿为探母病,私离朝廷,如有不测,城中无守,如何处之”。帝曰:“杨亿前告归,本无终焉,侍养育之情,今其母病癒,已求入朝,故特与郡,遵未知此意耳”。诏中书召姜遵谕之年。天喜四年庚申(1020年)姜遵为侍御史。丙申,姜遵为审理前杖杀定陶县尉麻士瑶案子青州。初,麻士瑶之祖父麻希梦在刘铢手下当差,专以克扣民财,聚敛,以致富起家。到了麻士瑶时家中益富,佔势欺压百姓,郡中人皆畏之,过行官府,麻士瑶身为县尉,佔势欺人,对百姓等克薄不修,又私蓄天文等禁书,以及兵器等,杀人为姦。所有镇守将,县官,多被其殴打剌伤无数。姜遵到青州闻知麻士瑶杀其姪女麻温裕,奏遣监察御史章频往鞠之,于是併得他罪极多,罪大极恶,民愤极大,故命将麻士瑶加以诛杀制罪。将家产收归国库。天圣六年戊辰(1028年)三月癸丑日,姜遵为枢密副使迁给事中,长於吏事,其治尚严猛,铁面无私,刑罚严,所诛残者甚众。时人称他为“姜擦子”。太后遣内侍於永兴军营建浮屠。姜遵奉太后旨,命毁汉、唐碑碣以代砖壁,姜遵亲自督治,既成乃召用。宋仁宗天圣六年戊辰(1028年)五月,枢密副使姜遵言:“咸阳民元守亮岁贡梨,朝廷给赐,常倍其直元守亮特此,夸其里中,因以凌弱,请绝其献”。帝说:“眹不知元守亮敢恃此以横也”。辛亥诏罢之。天圣八年庚午(1030年)九月枢密副使给中事,姜遵逝。姜遵一生忠正廉洁,为官清正,忠心国事。尽心尽力,为国家为人民事,严惩奸雄,征治恶霸,为民除害,清白留世,美名永垂史册。
姜从革 [宋] 真宗天喜三年已未(1019年)任果州知州。
姜克让 [宋] 高安人,字仲谦,刻志读书,尤遂於易,初任宪幕,搏豪强,雪冤滞,廉能有声。年四十致仕,笃意孝友,邦人称之。
姜 愚 [宋] 京师人,字子发,师事邵雍,雍贫未娶,愚与同门张中宾谋为之娶。以进士官六安令,分奉之半以奉雍,家富好施,后竟以贫卒。
姜 潜 [宋] 奉符人,字至子,刻苦復学春秋,为韩王伴读,进谒宋正允弼,吏引趨(音读同趋同字同意qū)庭,潜不答,呼马欲去,遂以客礼相见。神宗常召对,访以治道,知陈留数月,青苗令下,称疾去。
姜 浩 [宋] 明州人,字浩然,以承信郎监平江郡税务,有清操。建炎中,金人陷平江,浩力捍御郡人德之。
姜 绶 [宋] 丽水人,靖康中,金人再犯京师,内外不相闻。朝廷募忠勇士齐蜡书气援,绶以忠翊郎应募,剌股藏书,缒下南壁,为逻骑所获,被害。
姜 识 [宋] 方士,自言有神术,可使死者复生。时光献太后卒,神宗悲慕不已,俾试其术,旬日不放。姜识乃说:“臣见太后与仁宗临白玉检尝牡丹,无意回人间也”。
姜 盖 [宋] 神童姜盖,《资治通鉴卷二十五》宋真宗景德二年,抚州进士晏殊年十四,大名府进士姜盖年十二,并长吏以闻。至是,亦召试,殊诗赋各一篇,盖诗六章,赐殊进士出身,盖同学究出身。後旨复召殊试诗、赋、论,嘉其敏赡,擢授秘书省正字。
姜干保 [宋]宋进士,青严公8世孙干保字福生由临海迁婺源,配朱氏,生二子:兴敬,伯敬。
姜必大 [宋] 字信之,连江人。宋绍熙四年(1193年) 进士,万安知军。
姜师恪 [宋] 字叔和,福州长乐 枫林人。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进士,特奏名。
姜处恭 [宋](1135—1193)字安礼,台州临海人。宋诗人。存有诗作百余首。见《水心文集》卷1 4。

西夏

姜 房 [金•元](1184~1240)字汉臣,大孤山镇万户村人。金末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义军四起。房纠合义旅,冒锋镝数年,平定敌党,稳定了胶东局势。时元太祖成吉思汗已下山东,特授其宁海州同知之职,后累升至昭武大将军、元帅左监军、宁海州刺史等职。“房抚治有方,政崇宽简,躬行勤俭,以率其下,合境化之,风俗丕变,民之富庶,倍于邻郡,所辖军民倍颂其德”。朝廷加授胶、潍、莒、密、宁海等州总管万户,并赐以金符,封天水郡开国侯。在位19年,蒙古太宗十二年(1240)九月五日病卒于位。
元朝
姜清叟[元]善画。程文宪常作画格赠之。《书画史》。
姜 一[元]平阳府(今山西临汾)版刻名工,生卒不详。曾刻《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蒙古定宗四年(一二四九)张存惠晦明轩刻本。书中所述各种药物,绘图精刻,雕刻遒劲工致,是平水(平阳别称平水,金元时,称平阳所刻书籍为“平水版”)风格。
姜 彧 [元] 字文卿,莱州莱阳人也。父椿,避乱往依济南张荣,因家焉。彧幼颖悟好学,荣守济南,辟为掾,升左右司知事,寻迁郎中,进参议官。中统二年,彧与荣孙宏入朝,因言益都李璮反状已露,宜先其未发制之,未报。明年春,璮果反。时诸郡不为兵备,璮即袭据济南。彧弃家从荣,招集散亡。迎诸王哈必赤进兵讨之。秋七月,捕得生口,言城中粮尽势蹙,彧乃昏夜请见王曰:“闻王陛辞时,面受诏曰:‘发兵诛璮耳,毋及无辜。’今旦夕城且破,王宜早谕诸将分守城门,勿令纵兵,不然城中无噍类矣。”王曰:“汝言城破,解阴阳耶?”彧曰:“以人事知之,若待城破言于王,晚矣。”王悟。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彧以功授大都督府参议,改知滨州。时行营军士多占民田为牧地,纵牛马坏民禾稼桑枣,彧言于中书,遣官分画疆畔,捕其强猾不法者置之法。乃课民种桑,岁余,新桑遍野,人名为太守桑。及迁东平府判官,民遮请留,马为之不行。至元五年,召拜治书侍御史,出为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赐金虎符,改信州路总管。后累迁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拜行台御史中丞。后以老病归济南,寻擢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三十年二月,以疾卒,年七十六。子迪吉。
姜 硕 [元] 乐安人,字公硕,累官礼部员外郎。至正中奉诏自海道到楚,招安陈友谅,遇贼将被害,谥忠烈。
姜 兼 [元] 淳安人,幼孤与二兄养母至孝,母丧庐墓,朝夕哭奠,一衰麻,寒暑不易,同里陈氏戴氏子不能事其父母。闻之,皆渐悔,迎父母养之。
姜好仁 [元] 至元十九年 尹【元,尹和达鲁花赤同为最高长官,两者品阶相同,都为从六品,但是达鲁花赤由蒙古人担任,实权比尹大】。《仁贤祠记》
姜伯七 [元] 称伯七公,元至正元年诏科举,就以诸生录于朝,癸未成进士,授山东峄县教谕明洪武初昭立孔颜孟三氏学,复诏为教授。
姜 毅 [元]洺磁路总管,《元史》有记载。
明朝
姜 渐 [明] 诸暨人,元末至吴,张士诚罗致之,官以行省从事,以疾辞。杜门不交宾客。及明师平吴,徵为太常博士。渐喜读书,文亦质而近理。
姜 昂 [明] 太倉人,字恒頫,明成化进士,授御史。偕同官劾方士李孜省,被杖,官终福建参政。昂在官日市少肉供母,而自食蔬菜。子弟学书,不听用官纸笔。家居室不敝风雨,常磨麦作糜充食。乡人呼为姜麦粥。
姜廷颐 [明] 巴陵(今岳阳)人,字以正,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擢御史,按通州,京师告警,与都御史王伃(音读yú)说东道西乘城三日,疏七上,迁淮杨兵备副史,是时江北取民无制,廷颐一条鞭法,遂为善政,累官兵部侍郎。
姜 睿 [明] 字子澄。工书,仁宗在东宫,召写金字经。洪熙(一四二五)中授中书舍人,历官至云南广南府按察副使。《存徵录》
姜伯胜[明]苏州、无锡地区(今属江苏省)木版刻工。万历十九年(一五九一)刻咸宾录。《文物一九五九年三期》。
姜 洪[明](约公元一四四九年前后在世)字启洪,号松冈,江西乐安人。生卒年不详,约明英宗正统末前后在世。宣德八年(公元一四三三年)进士,改庶吉士,除检讨,与修宣宗实录。进修撰,以疾乞归。洪为文典雅,诗亦清丽。有松冈集十一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姜 洪 [明] 广德人,字希範,成化进士,拜御史,孝宗即位,陈进政八事,大旨多指斥近倖。官终山西巡抚。洪性亢直,历官四十年,居天墙垣,身后丧不能举。谥庄介。
姜逢元 [明] 明人,生卒年不详。字仲讱,号业肃斋。浙江余姚人。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进士,累迁国子司业,曾任太子保,充日讲官,官至礼部尚书。时魏忠贤擅政,纂三朝要典,假阉竖之权,役史臣之笔,未易代而有编年,不直书而 加议论,矫诬先帝,伪托宸篇,命逢元为副总裁,每搁笔而叹,忠贤朝闻夕逐,令其闲住。崇祯初,累官礼部尚书,与枚十者九,寻乞归。逢元善于书法,博采众长自出已意,尤擅于行、草,世人多宝重。著有《禹贡详节》和《宗伯公集选》。见《西河合集》卷75。
姜 埰 [明] 莱阳人,字如农,崇祯进士,由知县累迁礼科给事中。所至有声绩。旋以直言下狱,遣戍宣州。明亡,削发为僧,自号敬亭山人,又号宣州老兵,及卒,同人私谥贞毅先生,有敬亭集。
姜 垓 [明] 莱阳人,埰弟,字如须,崇祯进士,授行人,埰以建言击狱,垓尽力营獲 变。阮火铖仕南都用事,修旧怨,欲杀之,改变姓名走宁波,后还吴卒,门人私谥,贞文先生。
姜 绾 [明] 弋阳人,字玉卿,成化进士,擢御史,弘治初陈道十事,因刻中官蒋琮。谪判桂阳,迁庆远如府,斩剧贼韦七,寻为右江兵备副使,平思恩乱,请政土归流。建议从之。官终河南按察使。
姜患凰[明]字太阿,浙江慈溪人。太常应麟弟。博学,工书法,行、楷皆入能品。并工篆、隶,刻印仿文彭。工临摹,所书多嫁名邢侗。《宁波府志》
姜 济[明]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人,寓蜀(今四川)。写山水无墨痕,有云烟出没之奇。《图绘宝鉴续纂、明画录、无声诗史》。
姜千里[明]不知何许人。工制螺甸,知名海内。《池北偶谈》。
姜如真[明]女。阎再彭姬。舆莫是龙(?至一五八七)同时,工画兰。《徐轨本事诗》。
姜 氏[明]女。见姜如真。
姜舜玉[明]女。号竹雪居士。隆庆(一五六七至一五七二)间旧院妓。工诗兼楷书。《列朝诗集》。
姜 清 [明] 弋阳人,正德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所著姜氏秘史,於建文一朝事迹,纪录颇为精核。
姜体乾[明]万历(一五七三至一六二O)时木版画刻工。张凤翼撰李卓吾批评红拂记图,为其所刻。《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版画研究重要书目》。
姜以立[明](约公元一六二八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兴安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明毅宗崇祯初前后在世。工于曲,著有《金鱼坠》传奇一本,《曲海总目提要》传于世。
姜 隐[明]字周佐,山东黄县人。善人物士女及花果,细润工致,得古法。构景萧疎,寄情凝远,时称能品。《明画录、无声诗史》。
姜 贞 [明] 号楚云,钱塘(今杭州)人。工山水。《明画录》。
姜志礼[明](公元一六0四年前后在世)字立之,丹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三十二年前后在世。万历十七年(公元一五八九年)进士。历建昌衢州推官。入为大理评事。三十三年,以囚多庚死,疏请勿久淹系,不报官至尚宝司卿。致仕后,加太常少卿。性淳朴,所居多政绩;以行谊称于乡。志礼著有《姜同节集》八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姜 龙 [明] 昂子,字梦宾,正德进士,历官礼部郎中,累迁云南副使,土官猛国恃险肆暴。龙擒之,在滇四年番汉大治。《登上天竺阁》
姜 奭 [明] 总兵 (《明史》卷189,列传77,卷首。《明史》卷200,列传88“吉囊十万众屯贺兰山后,遣别部寇凉州,副将王辅逐夺其纛。寇庄浪,总兵官姜奭屡败之。” 汉子,累官总兵,镇守甘肃。回寇甘肃西海,贱犯凉州,爽皆击败之,录功进署都督同知,以罪罢之。久之以荐擢大同副总兵,復劾罢卒。
姜习孔 [明] 遂安人,字素臣,万历进士,擢南京吏科给事中,司内外计典,夙弊顿革。客魏擅政。《仁贤祠记》。
姜兆熊 [明][约公元一五七O年前后在世]字恂如,归安人(今浙江湖州)。生卒年及生平均不可考,约明穆宗隆庆中前后在世。著有《樊川丛话》八卷,(《四库总目》)分朝庙、山川、考证、诗话、闺秀、仙释、怪异、数验八门。
姜 宝[明](约公元一五六八年前后在世)字廷善,丹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穆宗隆庆二年前后在世。少从学于唐顺之嘉靖三十二年(公元一五五三年)进士,授编修。以不附严嵩,出为四川提学佥事。再迁国子监祭酒,复积分法以造就人才。累官吏部尚书,致仕,卒。宝著有《东阿文集》三十八卷,及《周易传义补疑》、《春秋事义全考》等,《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姜士昌 [明] 字仲文,丹阳人。父宝,字廷善。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官编修。不附严嵩,出为四川提学佥事。再转福建提学副使,累迁南京国子监祭酒。请罢纳粟例,复积分法,又请令公侯伯子弟及举人尽入监肄业,诏皆从之。累官南京礼部尚书。尝割田千亩以赡宗族。
  士昌五岁受书,至“惟善为宝”,以父名辍读拱立。师大奇之。举万历八年进士,除户部主事,进员外郎。请帝杜留中,录遗直,举召对,崇节俭。寻进郎中。以省亲去。还朝,言吏部侍郎徐显卿构陷张位,少詹事黄洪宪力挤赵用贤,宜黜之以警官邪;主事邹元标、参政吕坤、副使李三才素著直谠,宜拔擢以厉士节。又请复连坐之法,慎巡抚之选,旌苦节之士,重赃吏之罚。疏入,给事中李春开劾其出位。遂下诏禁诸司毋越职刺举。已,因风霾,请早建国本。贵妃父郑承宪乞改造父茔,诏与五千金。士昌言:“太后兄陈昌言止五百金,而妃家乃十之,何以示天下?”弗纳。稍迁陕西提学副使,江西参政。
  三十四年,大学士沈一贯、沈鲤相继去国。明年秋,士昌赍表入都,上疏曰:
  皇上听一贯、鲤并去,舆论无不快一贯而惜鲤。夫一贯招权罔利,大坏士风吏道,恐天下林居贞士与己龃龉,一切阻遏,以杜将来。即得罪张居正诸臣,皇上素知其忠义、注意拔擢者,皆摈不复用,甚则借他事处之。其直道左迁诸人、久经迁转在告者,一贯亦摈不复用。在廷守正不阿、魁磊老成之彦,小有同异,亦巧计罢之。且空部院以便于择所欲用,空言路以便于恣所欲为,空天下诸曹与部院、言路等,使人不疑。至于己所欲用所欲为者,又无不可置力而得志;所不欲者,辄流涕语人曰“吾力不能得之皇上”。善则归己,过则归君,人人知其不忠。
  夫鲤不肥身家,不择利便,惟以众贤效之君,较一贯忠邪远甚。一贯既归,货财如山,金玉堆积;鲤家徒壁立,贫无余赀,较一贯贪廉远甚。一贯患鲤邪正相形,借妖书事倾害,非皇上圣明,几至大误。臣以为辅臣若一贯憸邪异常,直合古今奸臣卢巳、章惇而三矣。然竟无一人以鲤、一贯之贤奸为皇上正言别白者,臣窃痛之。
  且一贯之用,由王锡爵所推毂。今一贯去,以锡爵代首揆,是一贯未尝去也。锡爵素有重名,非一贯比。然器量褊狭,嫉善如仇。高桂、赵南星、薛敷教、张纳陛、于孔兼、高攀龙、孙继有、安希范、谭一召、顾宪成、章嘉祯等一黜不复。顷闻锡爵有疏请录遗佚。谓宜如其所请,召还诸臣,然后敦趣就道,不然,恐锡爵无复出理也。至论劾一贯诸臣,如刘元珍、庞时雍、陈嘉训、硃吾弼,亦亟宜召复,以为尽忠发奸者之劝。至于他臣,以触忤被中伤异同致罢去者,请皆以次拂拭用之。
  说者谓皇上于诸臣,虽三下明诏,意若向用,实未欲用者,臣独以为不然。皇上初尝罢傅应祯、余懋学、邹元标、艾穆、沈思孝、吴中行、赵用贤、硃鸿谟、孟一脉、赵世卿、郭惟贤、王用汲等,后又尝谪魏允贞、李三才、黄道瞻、谭希恩、周弘禴、江东之、李植、曾乾亨、冯景隆、马应图、王德新、顾宪成、李懋桧、董基、张鸣冈、饶伸、郭实、诸寿贤、顾允成、彭遵古、薛敷教、吴正志、王之栋等,旋皆擢用。顷年改调铨曹邹观光、刘学曾、李复阳、罗朝国、赵邦柱、洪文衡等于南京,亦俱渐还清秩。而邹元标起自戍所,累蒙迁擢,其后未有一言忤主,而谓皇上忽复怒之,而调之南,而锢不复用,岂不厚诬皇上也哉。盖皇上本无不用诸臣之心,而辅臣实决不用诸臣之策也。说者谓俗流世坏,宜用洁清之臣表率之。然古今廉相,独推杨绾、杜黄裳,以其能推贤荐士耳。王安石亦有清名,乃用其学术驱斥诸贤,竟以祸宋。为辅臣者可不鉴于此哉。
  其意以阴讽李廷机。廷机大恚,疏辨曰:“人才起用,臣等不惟不敢干至尊之权,亦何敢侵吏部职。”士昌见疏,复贻书规之,廷机益不悦,然帝尚未有意罪士昌也。会硃赓亦疏辨如廷机指,帝乃下士昌疏,命罪之。吏部侍郎杨时乔、副都御史詹沂请薄罚,不许。诏镌三秩为广西佥事。御史宋焘论救,复诋一贯,刺廷机。帝益怒,谪焘平定判官,再谪士昌兴安典史。
  士昌好学,励名检。居恒愤时疾俗,欲以身挽之。故虽居散僚,数有论建,竟龃龉以终。士昌谪之明年,礼部主事郑振先劾赓等大罪十二,亦镌三秩,调边方用。(摘录《列传第一百十八•姜士昌嘉靖进士礼部尚书》)
姜立纲[明]字廷宪,号东溪,浙江瑞安人。七岁以能书命为翰林院秀才,天顺(一四五七至一四六四)中授中书舍人,成化初官太常少卿。善楷书,清劲方正,自成一家。宫殿碑额多出其笔,中书科写制诰悉宗之。日本国门高十三丈,遗使求扁,立纲为书之。其国人每自夸曰:此中国惠我至宝也。尝临湖合作皆春二字,适有操舟过其前,冲涛骇浪,辽成风波行舟之势。法书行于天下,称曰姜字。艺苑巵言云:立纲小变二沈为方整,就其体中可谓工至而不觅俗累。画山水得黄公望、王蒙法,萧疎耸秀,特笔意稍未化耳。《六研斋笔记、明画录、无声诗史、书史会要、画史会要、图绘宝鉴续纂、李君实笔谈、名山藏、艺苑巵言》
姜 延 [明] 成化十九年进士,任职于布政司,官居四品。著诗《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九章》灵沼萦回邸第前,浴日涵天写曙天。始见龙台升凤阙,应如霄汉起神泉。石匮渚傍还启圣,桃李初生更有仙。欲化帝图从此受,正同河变一千年。
姜 儆 [明] 御史,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访仙及符篆秘方,超为侍读学士《皇明异典述--卷十》
姜 圭 [明] 胶城姜行街人,明初朝廷官员。岁贡出身,初荐任光禄寺署正,志书上称他“敬慎自持,勤于职务”,以政绩显著升兵部员外郎,负责处理与四边少数民族事务。后因拥戴明英宗复辟功,荫一子世袭锦衣卫百户。
姜曰广 [明] 新建人,今江西南昌人,字居之,号燕及万历进士,授编修。天启六年(1626年)出使朝鲜,还陈海外情形,有裨军国者八事。魏忠贤以其为东林,黜之。崇祯初掌南京翰林院。福王立,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为马士英所忌。乞休归。后金声桓败,自投偰家池死。
姜 琏 [明](1427一1482)字廷器,兰溪人(浙江金华)。明官员。历任山东宁海知州、赣州知府,仕终永乎知府。有《凝香稿》、《论丧礼书》、《咏史诗》。见章懋《枫山章先生文集》卷6。
姜 麟 [明] 兰谿(读音xi)人,字仁夫,姜琏之子,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末科进士,四川按察司佥事。以事使贵州,特取道如自沙,师事陈献章,极为献章所称。
姜应麟 [明] 慈谿(读音xi)人,字泰符,万历进士,累官户科给事中。时诏封郑贵妃为皇贵妃,应麟抗疏首争,且靖建储,谪广昌典史,量移余干县,以尤归,家居廿年。起太仆少卿,引疾去。
姜思睿 [明] 应麟从子,字颛愚,天启进士,崇祯初任御史,疏陈天下五大弊,语极剴(音读kǎi)切。先后劾辅臣周延儒,温体仁,有声大著,出视河东盐政,代还,乞归卒。
姜 弼 [明] 应熊孙,累官都佥事,援辽总兵,姜氏自至弼,为大将,著边功,凡五世。
姜 汉 [明] 陕西榆林人,弘治嗣世职,为本卫指挥使,充延绥镇游击将军,寇犯宁夏兴武营,姜汉率部击败之,又援宣大有功,擢宁夏总兵官,甫数月,而安化王朱寘鐇(fan)谋逆,执汉脅(音读xié)令从已,姜汉怒骂不屈,逐遇害。
姜 瓖 [明•清](瓖,读xiang)明、清,榆林人,明宣化镇总兵,李自成到至居庸关,瓖迎降。顺治初多尔袞定京师,瓖乘机入大同,奉表投诚,遂镇大同,寻据城叛,阿济格往围之,食尽,其手下杨振威斩瓖并其兄弟首出降。
姜 璧 [明] 文安县人,隆庆五年辛未(1571年)中进士,累升佥都御史,抚治郧阳。当其为御史时,按淮阳,值黄水入淮,淮河大溢,总河大臣与抚臣相制肘,而有司行河者率委之倅(音读cuì)弍。又有议罢范公堤勿修而剔开支河者。姜璧疏言:“倅弍轻权,不如专任守令。大臣事权不一,难责成功,宜罢总河,以其事归抚臣便”。又河口外高内下,开支河则引水倒流之潮辟,私贩之路,不若修范公废堤,使内水不出,外水不入,外不损盐田灶之地,内不伤耕植之田”。疏凡数百言,皆鑿鑿(音读záo)可行。部復如议。事竣,有白金之赉(音读lài)。中州宗室最众,而禄最不给。或有言宜开宗学,恤贫宗者,下有司议,悍宗睦○辈指是为宗正睦樒(音读mi)罪,鸠其党群击之,因聚众称乱,人情洶洶。姜璧时方在道,闻之即疾驰入大梁,捕其谋主袁东鲁数人,令武卒列伍备非常,始疏陈其状。有诏罪首恶,而释放其党,中州宴然。姜璧常言:“治大猾宜缓,急则谋溲而易脱,平大众宜急,缓则党固而难安”。人以为名言。已开府郧阳,当纷扰之后,推诚布公,一以宽行之,而不欲如束湿薪然,地方方赖以敉(音读mǐ)宁,而中蜚语归。诵伯淳言:“掇拾短长以希直名,有所不能。盖终身以为则焉。
姜仲实 [明] 洪武中期任广东韶州府乐昌县巡检,因平黄圃奸贼有功,被御赐戎衣一袭,历任福建建宁德县主簿后官升宁德县知县。
姜 渔 [明] 明禀贡生,南游国学被授山西永宁州知州,有攻声升汾州府知府,被授予中议大夫。
姜汝思 [明]明中宪大夫,任山东临淄县知县。十八世的姜达礼(字心斋),任庞县县长。
姜一洪 [明] 字开初,绍兴余姚人,镜子仲子也。登万历丙辰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进士,累官至广东布政使,所在有声迹。己酉五月,鲁王监国绍兴,毁家助军饷。寻以黄道周荐,诣福州,唐王问:“卿来大不易。”一洪伏地脱 责曰:“臣发故在也。”上喜,手掖之,除吏部右侍郎。比大清兵迫,唐王将幸赣州,命一洪兼户部尚书,先行,集援师。未至而汀州陷,赣州亦破。一洪次雩都,恸哭曰:“吾间关万里,从朱氏子孙,今已矣!”夜赴榔木里水中死。宾从皆散,独两仆不去,哀恸,村里诸生钟国士等为殓。子天植,奔讣,负骸骨归葬。
姜 征 [明] 字儒一,明代进士。
姜图香 [明] 明末清初,苏州进士。
姜金和 [明] 江西鄱陽人,嘉靖29年庚戌科(1550)進士 探花,著诗:《西湖别业 》 湖上开筵欲报秋,潇潇梧竹助清幽。稻草步向青山坞,放舟还过野水洲。明月沉波天入境,浮云落地气吞楼。己余景物添佳兴,况复相知聚侣酬。
姜 闳 [明]黄县人,明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曾以《游母屺岛》为题,写了一首咏屺坶岛的诗:上到西山大上头,昂然横绝带东牟;环海今古城三海,荡漾乾坤载一舟;削崖壁悬冲巨浪,波心云影合闲鸥;从今便似招黄鹤,也学周庄汗漫游。
姜 琏 [明](1427-1482),字迁器,紫岩乡人。明天顺四年(1460)进士,授山东宁海知州。
在任兴利均役,除莠安良,储粮备荒,荒年发赈救济,不取其偿。又建庙学、社学,选俊秀者800多教之读书。更定婚姻丧葬之礼,风俗从而大善。升赣州知府,在任七年,重视教育,常集诸生亲自讲课。调永平知府。永平地近辽沈,兵部倚重其才略,命兼治军旅,凡在境军队皆听其节制。时琏已患病,犹乘舆巡视。又增选义勇数千人,教习武艺,戒备不懈。成化十八年(1482)卒于官,终年56岁。 琏居官清正廉明,在宁海任内,曾手书吴隐之《贫泉》诗自勉。知赣州时又书“戒得”二字为斋额。每至任所,即大书“治官事如家事,以民心为已心”十二字于句堂,故所历州郡皆有政绩,称良吏。治学但求通大义,不孜孜章句。著有《凝香稿》、《论丧礼书》、《咏史诗》等书。
姜 瓒 [明]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中举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官至沧州知州、河间府知府,为官时重视教育、振兴学风,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晚年辞官回凤林修建白水庵,以讲学育教为业。如今在凤林古风依旧的老街上还立着一座建于明弘治已未年(1499年)的“进士坊”,牌坊通体石制,二柱三楼式,庑殿顶,各楼脊上都饰鸱鱼,檐下刻滴水瓦当,平板枋上置比例较大的出跳斜拱,大小额枋上浮雕麒麟、凤凰、卷草等,夹柱石雕饰祥云。
姜祯一 [明] 祯一公,原籍江西泰和,明宣德进士,任黔阳县事,解组后迁徙于零陵。长孙华一郎,复迁武冈紫东里。二子:子文、子聪。子文四子:应澄、应海、应洪、应涧。除应澄随子聪居原处外,余于明成化3年(1467)迁居新宁。班次:子应景文才,正仲孟生之,万相春逢泰,德余积庆隆。
姜实节 [明](1647-1709),山东莱阳人,居吴中(今江苏苏州)埰子。有孝行,笃友谊。明礼科给事中,入清隐遁,不入城市,布衣终老。晚岁於虎邱筑谏草楼, 吴人谥之曰孝正。善书,笔势如篆籀。画山水法云林(倪瓒),峰峦简淡,林木萧疏,备极清旷之致。但落笔不甚谨严,处处有荒率态,盖荒率本是其所长,亦是其所短也。工诗,有焚馀草。卒年六十三。
姜 谅 [明] 字用贞,浙江嘉兴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以刑部郎中出任漳州知府,在任6年(公元1479-1485年)。漳州滨海临江,古时水灾频仍,在姜谅上任前曾暴雨成灾,浮尸蔽江,瘟疫流行,死者无数,“民多为盗”。姜谅到任后即命散粟赈灾,并积极兴修水利,倡导发展生产,在加强治安的同时注重招抚感化流落为盗者,使社会逐步走向稳定安定。姜谅出生于江南水乡(嘉兴),把故乡的治水经验移植到漳州,先后主持修筑堤岸186处,“共为丈六万八千七百有奇”,同时还围垦许多埭田。他在任内主持重修和疏浚许多水利工程,改善了沿海地区的灌溉条件。这些水利工程规模浩大,效益显著,有的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还在发挥作用。姜谅还实施了不少德政,如兴学重教,敬奉先贤;创立义冢,抚恤孤贫;设立社仓,以丰补歉;旌表忠烈,树碑立传等。他离任后,漳州民众感念其恩德,自发为他建生祠,当时称遗爱祠,后转生拜为死祭,改称姜公祠。
姜公祠是一座意义不同于普通寺庙的专祀祠,正堂供奉姜谅坐像,大堂前两侧,左边供奉土地公,右边供奉伽蓝爷,其他神佛菩萨(包括观音)都不能混供。”老人说,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四日姜太爷生日,本地民众为他祝寿时,要抬着祠中供奉的姜太爷塑像,到各处堤岸“巡察”。
步入姜公祠,第一进是清代扩建的两层建筑(现为民居),二进有明显的明代建筑风格,悬山顶,三开间,一层专祀姜谅,正堂约5米宽,旁边有三对大石柱,左右两侧约各2.5米宽,有狮、象、八仙过海等精美雕刻。二楼原供玉皇大帝、水仙王等各路神仙,现在是仓库。
每年姜谅生日,里人都要自会聚集姜公祠。人们摆上整猪整羊、米龟、糕果、饭菜、水果、茶、酒等,请来戏班,为姜太爷祝寿。这一带的码头工人敬奉尤其虔诚,每次演戏,他们包揽了搭台和搬扛等全部粗活,已成规约。许多船民至今仍十分敬仰姜太爷,视他为保护神,在船上设置其神位。
以前,在九龙江边还有一些名称不太相同的姜公祠,如海澄的名宦祠、甘棠祠、谭公祠等,但现已不存。平和王官溪行德宫姜太爷庙是从大路头姜太爷庙分香出去的。明代中叶,九龙江西溪上水道自小溪至靖城、月港,船民感激姜谅创造安全畅通的水上运输环境,特意建庙奉祀。至今船民多已上岸定居,但仍信仰兴盛,每年祀日,分散居住的他们都会赶来祭拜。
姜谅是漳州“港口城市”开创者明代中叶,明廷实行闭关海禁,以海为田的漳州百姓被迫利用“官司隔远,威令不到”之地利,冒险犯难。从明景泰四年(1453年)开始,月港乘禁而起,对外贸易,一时“海船鳞集,商贾咸聚”,形成“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盗”的局面。
姜谅守漳时,月港正处于萌芽生长期,统治阶级内部也对海禁出现了不同意见。姜谅是宽弛海禁、扩展商贸的倡导者和支持者,这从地方志之零星记载即可看出:其一,姜谅遭受上司张穆诬蔑,说他有盗化民安的说法,幸亏得到大学士李东阳的支持,方能安然无恙。也就是说,姜谅鼓励民间海上贸易,老百姓有了活路,就不去做偷鸡摸狗的事了其二,姜谅“委海澄周洪捕盗,不妄杀人,海波以宁”,这说明姜谅实行的是保护合理但不合当时政策的贸易举措(姜谅告老还乡后,海澄官方遇到疑难问题,仍要到嘉兴请教,这充分说明姜谅的所作所为深得人心)其三,姜谅还在“郡城东南 筑城外堤,其中作保安亭”,以确保内河水上运输的安全。
正是采取一系列顺应民心和经济规律的措施,使月港、海沧、浯屿、梅岭一带海上贸易得到发展,九龙江自月港至郡城这段航运频繁,漳州郡城这时“百工鳞集,机杼炉锤,四封环视,大有可观。”月港两岸出现“处处园栽培,家家蔗煮糖,田妇登机急,商人勤贸进”的景象,港城互动、港城俱荣,漳州迎来了封建时代的黄金期。
姜梦龙 [明] 字中甫,明万历八年庚辰科(公元1580年)进士,德清县人。其曾祖父姜瑞,原籍鄞县(现在宁波鄞州区),弘治十一年举人。
姜金胤 [明] 山東掖縣人,明朝,癸未進士。官中書,偽授府尹。江北巡按御史。
姜 森 [明] 字元茂,慈溪人。明成化十三年举人,弘治三年知潮阳,慷慨任事,吏民莫敢欺。尤务以德化民,每听讼虽得情,必晓譬之,使改悟,不尽绳之法。邑三面距海,城东有濠久淤塞,舟楫不通。知府周鹏尝自多利济,及森入见,鹏曰:“尔邑河渠岁久不治将堙。”森许诺。归而周览城闉,慨然欲疏之,会有议不便者。森曰:“若等可与乐成,吾将思之。”久而政平讼理,河工始兴,民争趋事。自前溪历后溪,计长十二里。越岁余,工竣民便焉。通政吴裕为之记。后擢郴州守去。祀名宦。棉城萧氏四序堂有碑记存世。(《慈溪县志》、《潮阳县志》)
姜文魁 [明] 明宏治十一年,无锡县,知县,正七品。明弘治13年(1500)姜文魁任无锡县令时带头捐俸,募集财物修梅里泰伯庙,得到当地乡绅的支持。【泰伯庙又名至德祠、让王庙,在今无锡梅村镇的伯渎河畔。为纪念古公父(周太王)长子泰伯而建。泰伯,孔子称他为“至德”,司马迁在《史记》里把他列为“世家”第一,他的事迹被历代史学家载入史册。】 正德丁丑(1517年),姜文魁任(福建南平)延平知府时修建豫章先生祠。著有《无锡修县治记》传世。
清朝
姜 壎[清](一七六四至一八二一)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作曛,号晓泉,又号鸳鸯亭长,一号红茵馆主人,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为铁保制军幕客。写生法恽寿平,尤擅长仕女,精于传粉施色,肌理细腻,笔姿清劲。著有洗红轩诗。卒年五十八。按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一作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卒年七十一。 《清画家诗史》、《墨林今话》、《桐阴论画》、《畊砚田斋笔记》。
姜 浤[清]字若泉,江苏泰州人。工山水、花鸟。《扬州画苑录》。
姜 泓[清]泓一作泫。字在湄,号巢云,杭州人。工花鸟,笔致生动,赋色鲜妍。《图绘宝鉴续纂、画传编韵》。
姜 浤[清]即姜泓。
姜补堂[清]四川三台人。工山水,专摹王维,奇峭苍古,迥异时流。《益州书画录续编》。
姜奋渭[清]字腾上,浙江辽安人。嘉庆(一七九六至一八二O)时诸生。工书法,楷隶草篆各擅其胜。工诗,有拙存草。《清朝书画家笔录》姜潭永(清一字望涯,号竹樵,山东昌邑举人。善画竹石。《山左诗续钞》。
姜 皋[清]字少眉,号香瓦楼主,吴县(江苏苏州)人。小隶书入能品。《墨林今话》。
姜 梗[清]字铁夫,号桐柏,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以布衣名重公卿。工诗翰。有小行书诗笺数通,笔意雅逸。童釭、袁枚、方薰为之跋。著曹山草堂,饭犊居等集。《瓯鉢罗室书画过目考》。
姜 晟 [清] 字光宇,号杜薌(读xiang)。江苏元和(今苏州)人。乾隆三十一年进士。历官至刑部、户部侍郎,刑部尚书。先后出任湖北、湖南巡抚,湖广、直隶总督。以治狱明慎著称。乾隆末、嘉庆初,用兵湘黔苗疆时,督理军饷,办理善后事宜。平黔楚苗有功,嘉庆间官至工部尚书。屡赴各省办理重要事务,赴南河查勘清口运道。四十四年,出为江西按察使。后坐罪贬降。卒于家。
姜恭寿[清]字静宰,号香岩,又号东阳外史,江苏如皋人。乾隆六年(一七四一)解元,官敔谕。工篆书,诗宗晋、魏。善绘事,画花草竹木,纵逸潇洒,脱去时习。间作山水,笔意秀挺,墨法简静,绝无点尘。惟丘壑间元气未能浑沦,故失之清淡,无柔逸古。厚神味。有皋原集。《如皋县志、书画纪略、板桥集、清画家诗史、清朝书画家笔录》。
姜 桂[清]字建英,号墨圃,上海人。专精画菜。《海上墨林、练水画徵补录》。
姜 桂[清]女。字芳垂,号古研道人,本渭季女,未嫁夫死,矢志不嫁。通经,工诗书,善画山水,乾笔疎秀。尝云:“仿元人惜墨法,惟旧纸得墨,始有气韵。佳纸难觅,大幅更罕。兹帧细洁,又平拓者再,而纸性猝难融化,浅深浓淡颇费经营,而笔不达意,欲貌似古人而不可得。”观此足以知其学力所得。亦工翎毛、花卉。《国[清]朝画徵录、芝庭诗话》。
姜桂彩[清]浙江象山诸生。画学小米(友仁),虽乏气韵,而用笔古质可爱。《彭姥诗》。
姜 衡[清]字又瞻,福建建宁诸生。花鸟生动异常。为人旷荡不拘,经年不作一画,偶然兴到,穷日夜成数十幅,随人取去。《福建画人传》。
姜 华[清]清初江苏苏州人。善治竹,有名于时。《清朝野生大观》。
姜 鉴[清]字白仞,号愚泉,晚号石耸,浙江德清人,侨居杭州。精岐黄术,善度曲,工写山水、花鸟、竹石、草虫。《画传编韵》。
姜鹿寿[清]字西原,江苏常熟人。工山水。《虞山画志》。
姜 彭[清]江苏扬州人。画翎毛称第一手。山水法唐寅,花卉宗元人,老而益精。《扬州画舫录》。
姜任修[清]原名耕,字自芸,晚号退耕,江苏如皋人。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进士,官清苑知县。书画弈算,皆诣绝品。《清画家诗史》。
姜尚远[清]字履坦,号捷巢,江苏江都人。工画,萧疎冲澹,尝舆布衣沈大修,道士惠源等在宜陵镇东社结诗会,合刻所作名东社诗钞。《清画家诗史、淮海英灵集》。
姜绍书[清]字二酉,号晏如居士,江苏丹阳人。明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曾为南京工部郎。善鉴别,工绘事。著有无声诗史(成书于清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后)及韵斋石笔谈。《无声诗史序及姜彦初传》。
姜 诗[清]字颖生,安徽人。工山水,雄浑苍秀,兼擅其胜。《寒松阁谈艺琐录》。 清姜任修 隶书屏
姜实节[清](一六四七至一七O九)字学在,号鹤涧,山东莱阳人,居吴中(今江苏苏州)。垛子。有孝行,笃友谊。明礼科给事中,入清隐遁,不入城市,布衣终老。晚岁于虎邱筑谏草楼,吴人谥之曰孝正。善书,笔势如篆籀。画山水法云林(倪瓒),峯峦简淡,林木萧竦,备清旷之致。落笔不甚谨严,处处有荒率态,盖荒率本是其所长,亦是其所短也。工诗,有焚余草。卒年六十三。《苏州府志、国[清]朝画徵续录、桐阴论画、国[清]朝别裁诗传、朴庵文集、樊榭山房集、清朝书画家笔录》。
姜淑斋[清]女。号广平内史,适山东胶州宋氏。善书,王士祯尝见其统素便面,极赏之,以为笔力矫劲,不类女子。朱彝尊(一六二九至一七O九)题其诗卷词有云:“三真六草写朝云,仿佛卫夫人,问何似当年右军(王羲之)。”亦指其书也。《池北偶谈、闺秀正始集小传》。
姜思周[清]字周臣,号花酒头陀,钱塘(今杭州)人。后以子真源贵,封御史。画山水得沈周遗意,又善花卉,牡丹鈎勒设色俱佳。尝游京师,闻阙思画名,辽师事焉。舆同郡蓝瑛(一五八五至?)友善。各拈匹练数丈,想戒止写独树高杪,不用竹石映带,姜画梧桐,落笔数叶,便得秋风晨露之致。嗜酒,醉后逞笔,尤英英自异。所作不轻舆人,有索者必怒曰:“若辈安足知我画?”沽酒乏钱,则又急作一、二幅付装潢人郭华阳,而索其酒资云。《钱塘县志、杭州府志、砾园读画录》。
姜 位[清]字墨溪,周浦(今属上海川沙)人,迁川沙城。善画。《川沙厅志》。
姜文载[清]字在经,一字命车,号西田小樵,人称姜七,江苏如皋人。进士任修子,诸生。舆兄恭寿(乾隆七年至一七四一至解元)有二陆之称。能画,惜早世。有西田存稿。《书画记略、清画家诗史》。
姜先生[清]佚名,光绪(一八七五至一九O八)时天津杨柳青年画有名画人。人称一姜先生。《榆园画志》。
姜 翔[清]字少白,渔子。善刻印,能世父学,工山水,寿至八十余。《虞山画志、墨林今话》。
姜 莹[清]字又白,江苏东台人。焘子(按扬州画苑录作焘弟)。能诗,工八分,精篆刻,擅画花鸟。《广印人传、心谷笔记、扬州画苑录》。
姜有庆[清]江苏盐城人。工书法,先后舆李允清、薛廷瓒、徐景沅等有名邑中。《清朝书画家笔录》。
姜 宜[清]女。字玉峯,江苏如皋人。清代女书画家,恭寿(乾隆七年至一七四一至解元)姊,钱标林妻。善墨兰及竹石,从学舆汤密,笔致颇佳,有管道升之遗法。善琴,工诗。《如皋县志、姜玉峯遗稿序》。
姜 易[清]字阴台,号连三,上海人。诸生。品端学博,旁精岐黄。善画柳。有姜杨柳之称。《海上墨林》。
姜 渔[清]字松山,江苏常熟人。山水得元人意,小幅更疎秀可喜。尝师黄鼎,亦能刻印。《国[清]朝画徵续录、虞山画志、墨林今话》。
姜 渔[清]字笠人,安徽巢县人,侨居吴中(今江苏苏州)。逸笔花卉,师陈道复、徐渭。亦擅翎毛杂品,少从张敔游,得其画诀。尝于廖云槎寓斋尊酒消寒,燃烛论画。左手持杯,右手搦管,且饮且画,一夕成数十帧,奇趣横生,仍不失古人矩矮。云槎以神品目之。间作山水,而士女亦妍雅。伹不多见。亦工隶书。 《墨林今话、桐阴论画、畊砚田斋笔记、清朝书画家笔录》。
姜玉洁[清](约公元一六九二年前后在世)(王国维疑即明隆庆间旧院妓姜舜玉号,竹雪居士,但无佐证)的字、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中前后在世。为女道士。工曲,著有鉴中天传奇一本,《曲录》传于世。
姜元葆[清]女。字莹如,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尚书晟孙女。善花卉。《畊砚田斋笔记》。
姜葆元[清]字石夫,号蓬莱山人。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工水墨花卉、禽虫,生平最推重张敔(一七三四至一八O三)。故其画笔亦颇近之。《墨香居画识》。
姜兆鲤[清]安徽舒城庠生。工诗,尤善画。《庐州府志》。
姜兆璜[清]字渔生,四川新繁人。道光五年(一八二五)拔贡。江安教谕。工书,尤精行草。间作山水,笔意苍劲。著有守思堂集。《益州书画录续编》。
姜兆熊[清]字起渭,武林(今杭州)人。善花鸟。《图绘宝鉴续纂》。
姜 贞 [清] 字羊石,浙江金华人。喜治印。《广印人传》。
姜廷干[清]一名廷翰,字绮季,顺治、康熙(一六四四至一七二二)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逢元子。王武弟子。风流倜傥,诗、画、文章无不精诣,绘事山水外,尤精写生。家藏名迹甚富,如崔白、艾宣、丁贶之流,皆极力摹仿。其鈎花笔法,转折无一直笔,点叶墨汁淋漓,天然浓淡,可谓有笔有墨。顺治十五年(一六五八)作古柏扇藏故宫博物院。《国[清]朝画徵录、栎园读画录、桐阴论画、越中历代画人传》
姜兆锡 [清] 丹阳人,字上均,康熙举人,乾隆初充三礼馆纂修。卒年八十。著礼记章义。论者谓其精审在陈三皓集说之上。又有大戴礼翼删,九经补注,诗礼述蕴,家语孔叢(音读cóng)子注。
姜正学[清]字次生,浙江兰溪人,麋生。甲申(一六四四)后弃去。性介纵酒,酒之外寄意刻印,欲刻印必饮以酒。寿至八十。倪印元论印绝句云:“饮酣晋白(林晋)意纵横,雅韵终输姜夹生(正学)。夜半打门翼陕事(事见印人传),一枚印换酒千斛。”《广印人传》。
姜之垣[清]一作之恒,字宁周,石门(今浙江崇德)人。增广生。好学能文,脍炙人口。精士女花鸟,喜画马,尝作八骏图,人谓得李公麟之神。《石门县志》
姜锡嘏 [清] 内江人,字尔常,号松亭。乾隆进士,官礼部员外郎,以理学名,有皇华诗钞。
姜燮鼎[清](一六O四至一六八二)字理夫,号圣胎,一号蜕庵,浙江遂安(今淳安)人。清美术家。官鸿胪卿。工画,善书,尤精篆刻。年八十无疾终。著高山集。《两浙名画记》见《清画家诗史》甲下。
姜 埙[清](一七六四至一八二一)瓯鉢罗室书画过目考作曛,号晓泉,又号鸳鸯亭长, 一号红茵馆主人,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为铁保制军幕客。写生法恽寿平,尤擅长士女,精于傅粉施色,肌理细腻,笔姿清劲。著有洗红轩诗。卒年五十八。按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一作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卒年七十一。《清画家诗史、墨林今话、桐阴论画、畊砚田斋笔记》。
姜 岱[清]字仰山,浙江金华拔贡,官临海教谕。为杜鳘弟子,擅指画,兼工书,能诗。《墨香居画识》。
姜宸熙 [清] 字检芝,号笠堂,秀才,乌程人。诸生。有《陵阳山人集》。
姜宸英[清](一六二八至一六九九)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溪人。清文学家。康熙一二十六年(一六九七)探花,授编修,年已七十。初以布衣荐修明史,舆朱彝尊、严绳孙称“三布衣”。山水笔墨遒劲,气味幽雅。楷法虞、褚、欧阳,以小楷为第一。惟其书拘谨少变化。包世臣称其行书能品上。兼精鉴,名重一时。家藏籣亭石刻,至今扬本称姜氏兰亭。著有西溟全集、湛园题跋。《艺舟双楫、畊砚田斋笔记、履园丛话、清画家诗史》,精书画,有《湛园集》8卷、《西溟文抄》、《苇间诗集》、《海防总论》、《江防总论》、《刑法志》。见《清史稿》卷484、《清史列传》卷71、《国朝耆献类征》卷1 22、《碑传集》卷47、《鲒埼亭集》卷16。
姜国霖 [清] 潍县人,字云一,父游京师病,国霖往省,已没。无钱买棺,以敝衣袭裹父尸身,负之乞食而还。师事昌乐周士宏,人间其喜读何书?曰:“论语廿篇”。终身味之不尽也。
姜 炜[清]字若彤,上元(今南京)人。性嗜篆、籀,于六书、八法,研究甚精。摹印之学,自先秦、两汉而下,靡不肆力,遂蜚声艺苑。其子若女,目染耳濡,莫不工铁笔焉。《广印人传》
姜 焘[清]字福卿,江苏东台人。道光(一八一二至一八五O)某科武举。工画花卉、人物,尤工画马。《扬州画苑录、心糓笔记》
姜希辙 [清](?一1698)字二滨,号定庵,会稽(今绍兴)人。清学者。官至奉天府丞,有《左传统笺》、《雨水亭集》。见《碑传集》卷54。
姜廷梧 [清](1627—1668)字桐音,余姚人。為戶部尚書一洪子,清文学家,长于词赋,声誉名于江淮间,有文集行世。罹禍下獄,得釋;尋病卒。
姜廷翰 [清] 浙江山阴人,一作余姚人,字绮季。善画山水,尤精写生及花鸟,能诗文。
姜文衡 [清](1789—1868)字兆璿,号北山、盲道人(台州市黄岩区),别字亦农,黄岩人。清学者。见王棻《北山姜先生墓版文》。
姜 埰[清](公元一六0七年至一六七三年)字如农,一字卿墅,山东莱阳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十二年,年六十七岁。崇祯四年(公元一六三一年)进士,授仪真知县。累迁礼科给事中。旋以直言下狱,遣戍宣州卫。明亡,流寓苏州,削发为僧,自号敬亭山人,又号宣州老兵。及卒,遗命葬宣城,以示不忘先朝之命。门人私谥曰贞毅先生。埰少以气节著,自流窜后姑举为诗,风格为之一变,故所作多激壮之句。有《敬亭集》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姜彦初[清]绍书子。三岁时即能诵唐诗数十首。明崇祯(一六二八至一六四四)间年十七,补博士弟子员。沘笔写山水,颇具倪、黄邱壑。《无声诗史》
姜石浓 [清](1827-1877),苏州人,号饭石,又号饭石山农。清代官制"知州",别称"刺史",故可知他曾官知州。,按得公寿在引首所题即说明姜氏取号"饭食"之因由。画像取自清任伯年1877绘《饭石先生五十小像图》,苏州博物馆藏。《石农良友五十寿图》清任伯年1877绘,苏州博物馆藏。《石农先生小像》清任伯年绘,苏州博物馆藏。姜石农《佩秋夫人三十八岁小像》清任伯年1868绘,苏州博物馆藏。《题龙渡桥诗》
姜 琚 [清](约1665~1763年)字佩章。清代庠生,著名中医。沛县夏镇(今微山县夏镇)人。姜琚出身贫寒,聪敏好学,通经史,善诗文,博学多识。康熙四十年初,沛县瘟疫流行,夏镇一带尤为严重,因缺医少药,黎民百姓遭受灾难,琚心怀仁德,立志救危扶困,遂弃儒学医,精研岐黄之术。他熟读王叔和的著作,精心研究医术,在临床辨证方面具有真知灼见,立方遣药有化险为夷之功。姜琚擅长内科、妇科,尤其对瘟病的治疗有较高深的造诣,每日门庭若市,应诊不暇,众称“沛县良医”,名闻周围数县,上至州官县令,下及黎民苍生,均受其惠。
  康熙五十年初,江南某商贾船至夏镇月河之滨,突然患病,躺倒船舱内,昏迷不省人事,急求姜琚救治。经琚诊为瘟病,属毒热冲心,病情危急。琚以凉药解毒,清心开窍法治之,数日而愈。商人感激之余,即复求姜琚给其父诊病。其父患虚劳多年,在江南经苏州名医叶天士诊为难治之症,长期服药无效。琚进诊其脉,断为肺阴虚损之病,遂处方开药,每日1剂,并令其每日大量吃梨。患者依法治疗,数月后痊愈。事传江南,姜琚名声大振,不少医者不远千里前来拜姜琚为师。叶天士也隐姓更名,从苏州来此,从姜琚 学医。
  姜琚行医只书处方,不售药,病家多持方到月河涯畔育生堂药铺配药。有一日,年处妙龄的育生堂药铺主人的女儿,忽患发热身痛之症,即请姜琚诊视,天士随从。叶傍观望诊,知其女毒邪内蕴,非急救不可,急抱住少女不放,女大惊。因女欲出痘疮,元气素虚,不能托毒而出,故须凭借受惊气动,毒火方能外泄,痘才能表出。是夜,女果然出痘,后即痊愈,铺主转怒为乐,转忧为喜,重金相谢,姜、叶不受。事后,琚对叶氏说,你医术比我高明,究系何人?天士遂告以真实姓名,琚方知叶为江南名医。姜、叶对医术切磋琢磨,互为增益。尔后,叶辞姜琚,乘舟南归。叶天士访师姜琚的佳话,在鲁南一带广为流传。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姜琚逝世,享年98岁。
姜炳璋 [清] 字石贞,号白岩,象山(今属浙江)丹城横十字巷人,生卒年(1736—1813) ,一说生于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初三(1709),卒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卒葬梅溪金钟山巅。清乾隆“庚午科”(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举人,“甲戌科”(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进士。与钱大昕、纪昀等,时称“八彦"。曾被“选授”四川石泉知县,其民世代业山,荞麦充粮,因教民种水稻,栽桑桐,建书院。并以政绩“奉檄”署理江油县事。民有“慈父母”之称,又署江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率民筑堰,辟田数千亩,修建“姜公堰”。一生著述宏富,是乾隆朝著名经史学家,六十岁后,讲学金华、鄞县等地。精于经学,兼长义理考据。主纂《乾隆象山县志》,著有《周易通旨》、《周礼提纲》、《石泉县志》、《尊乡集》、《白岩山人诗文集)等24种、一百八十五卷。其中《诗序广义》、《读左补义》收入《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清儒学案》有传。长子姜埭。
姜映芳 [清](1833-1862)清朝农民起义首领,贵州天柱人,侗族,1855年在当地组织天地会(又名金兰会),提出“打富济贫”口号,领导侗族农民举行起义。1862年与张秀眉领导的苗族农民起义军会合,攻占邛水(今三穗)和天柱县城。后分兵东进湖南进逼晃州(今新晃)黔阳(今黔阳西南)会同等地。同年8月,兵败牺牲。
姜桂题 [清] 安徽亳县人,清军将领,早年效力僧格林沁麾下,后投左宗棠,历任直隶提督、热河都统、兼毅军军统,袁世凯称帝后,封一等爵,袁死后,归附皖系。姜桂题。(1843——1922年),字翰卿,安徽毫州市谯城区十九里镇姜屯村人。亳州人多称他的外号“姜老过”。
姜桂题的父亲因为通捻被杀,他也因此投靠了捻军,后叛捻。僧格林沁见姜桂题身高魁梧,膂力过人,就让他当了百夫长,做了僧格林沁的卫士。投靠僧格林沁后姜很买力,又使用诡计破了“剽疾能战”的黄双部,杀了黄双,升为管带。设奸计,利用张乐行的亲戚李世英,捕杀了张乐行,以致张乐行等人惨遭杀害。
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姜桂题在皖、豫、宣、鲁间作战,继续参加镇压捻军活,后随左宗棠镇压陕甘回民起义。攻肃州,负伤,以功加提督衔,换清宇巴图鲁勇号。光绪三年(一八七七年)统南阳练军,后隶毅军,授云南临元镇总兵。
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爆发后,九月底,毅军统领宋庆奉檄率军由旅顺赴九连城防守鸭绿江一线。旅顺防务空虚,李鸿章令毅军分统姜桂题募桂字军四营,以实旅顺防务。姜桂题受命去旅顺后,分工守二龙山炮台,既无援兵,又无粮饷。他率领将士进行了英勇抵抗,终因日军人数众多,中午,二龙山堡垒被攻陷。旅顺陷落,据说姜桂题躲到红薯窖里呆七天,等日军走后才敢出来。后人给他祝寿时写了一个讽刺他的对联,叫“紫金城里跑马,红薯窖里身”。朝廷后来下诏“革职留营,以观后效”。后投靠宋庆,随宋庆驻守辽河下游牛庄、高坎、营口一带,参加反攻海城,争夺大平山及保卫田庄台等战斗。直至战争结束。
甲午战争结束后,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应袁世凯之招入新建陆军,统左翼。历屯泰安,青州、潍县。光绪二十六年(一九OO年),率军参加镇压义和团活动。以功加太子少保衔,赏穿黄马褂。光绪三十二年(一九O六年)加尚书衔。三十六年(一九一O年)调直隶提督兼统武卫左军。辛亥革命后,参加镇压白朗起义。袁世凯统治时期,任热河都统,授陆军上将、昭武上将军。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调陆军检阅使。
姜 錧 [清] 字器山,胶城姜行街人,清初著名书法家。监生出身,考授州判。幼承家学,随叔父姜长植学习书法,其书法在“二王”基础上另有创新,以“遒逸”闻名于时,时人得其尺牍以为珍宝。笔者见其为姜氏族谱手书序言,柔中带刚,劲秀绝伦,确为大家之笔。晚年,姜 錧 游历北京,京师士大夫争购其手迹,可见其声誉之尊。因他书法成就非凡,后人把他与法若真、匡璜、郭经合称为胶西书画“四山”(因他们的字都带有一个‘山'字)。姜 錧 还是胶州姜氏族谱的首创者,谱书称他“族谱原稿,乃手定也”。
姜虬绿 [清] 乌城人,字秋岛,自号苍弁人,又号大海樵人。有金井志。
姜 垚 [清]余姚人,字汝皋,号苍崖,贡生,官子监学正,常从黄梨洲学,以理学自期。尤邃(音读suì)于易有易原,四书别解,樗(音读chū)里山樵稿、柯亭词。
姜图南 [清] 山阴人,寄籍大兴,河南睢陈道,御史,顺治六年(1649)刘子壮榜。
姜 毓 [清] 贵州清镇,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进士,三甲二百二十一名。官知县。
姜宏立 [清] 朝鲜,明金萨尔浒大战元帅。
姜 弼 [清]总兵。
姜 灿 [清]会稽人,一作王灿,延安府靖边同知,康熙三年(1664)严我斯榜
姜之琦 [清]会稽人,禄丰县知县,康熙二十一年(1682)蔡升元榜
姜 承 [清]山阴人,检讨,康熙三十年(1691)戴有祺榜
姜承讌 [清]会稽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王云锦榜。
姜顺蛟 [清]山阴人,海州知州,乾隆元年(1736)金德瑛榜。乾隆四年任无锡县知府。
姜向晟 [清]会稽人,乾隆十年(1745)钱维城榜
姜 澍 [清]山阴人,寄籍汜水,嘉庆六年(1801)恩科顾皋榜
姜 梅 [清]山阴人,寄籍汜水,山西冀宁道,嘉庆十九年(1814)龙汝言榜
姜申璠 [清]会稽人,寄籍大兴,临潼县知县,道光十五年(1835)刘绎榜
姜 坛 [清]会稽人,康熙九年(1670)
姜吕旦 [清]山阴人,守备,康熙五十七年(1718)
姜 橚 [清](1647.7.27-1704.11.22),字仲端,号昆麓,清初保德州人。祖父姜名武,字我扬。先习武,天启壬戌(1622年)中武进士。授大同威远城守备。后提拔为通州副总兵。崇祯十五年(1642年)镇压李自成起义,在朱仙镇战死。赠右都督。父姜宗吕,字琅玙。已亥(1659年)中进士。已酉(1669年)授潍县知县,不赴任,卒于家。 橚少英敏,读书晓畅大义,不死背硬记章句。康熙乙丑(1685年)中进士。好与名士交游,一时文名远震京城。壬申(1622年)授湖广麻城知县。加强地方治安,修补城墙,提倡教育,鼓励经商,兴利除弊,政绩卓著。后升户科给事中。作谏官时,所提意见均能击中时弊,多为康熙皇帝采纳。乙丑(1699年)典试江南,所取多名士。内升鸿胪寺少卿。庚辰(1700年)督学浙江,一改华而不实文风,禁止地方官吏凌侮读书人,优先选拔录用正直士人。癸未(1703年)升佥都御史,再转副都御史。甲申(1704年)任工部右侍郎事。其间,稽察钱弊,不徇私情,实心勤政,遇事不苟。不久升吏部左侍郎。13年内,由县令官至少宰,时人皆诧异。唯患风湿病,虽蒙康熙派御医医治,终不见效,卒于任所,任少宰仅6天。康熙叹息不已,惜大才不尽其用。谕赐祭葬,颁赏御笔“廉静”匾额一块,对联一副“表里常交正,动静自弗违。”
姜怀德 [清]武举,其始祖为姜思政(字弼臣),华阴县东班庄人,木匠。大约在明朝嘉靖年间因故流落米脂,住县城南寺坡。其曾孙为十二世姜耀祖(字硕),生于咸丰一年(1860年),系姜锦堂晚年得子,视若掌上明珠。秉承耕读传家祖训,自幼入家塾就读,其天资聪慧,过目成诵,尤爱好诗词,被老师称为可造之材。然而由于父亲年事渐高,他不得不较早辍学,接替老父掌管家业。他为人性格要强,遇不平事敢于出头,但并不欺贫凌弱,穷苦农民凡到他家干活就给饭吃。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绥德米脂大旱成灾,哀鸿遍野,饥民四起向高庙山、刘家峁、杨家沟大户要粮,他为三干多位饥民散粮120余石,在村中口碑颇好。姜耀祖继承了巨大财富,每年仍有租粮和经商进项。其一生最大建树就是修造姜氏庄院。姜氏庄院宅址选在村中心正沟以北的牛家梁向阳山湾。从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动土,到光绪十二年(1 886年)竣工,前后历时13年。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9亩),关于施工所用时间,有几种说法:新县志根据当时调查,记为13年,近录姜耀祖碑文上记“建筑自动工以至竣工约十五六年”。
姜逢乙 [清]清康熙年间举人,历任云南大理府标中营参将、河南归德府副将、直隶保定府总兵、河间府总兵,被授予绍勇将军、昭午将军、有匾“渭滨名裔”入祠。
姜书钦 [清]清授文林郎,考取汉誊录官、议钗知县。癸酉年举人。他在天文学、经学、史地学、声 学、数学、医学等领域内均有较高的造诣,代表作有《守拙生》、《说经稿》、《六术细草温》、《病条辨歌》、《痘疫辨症歌》等。由于他在学术上成果卓著,以“经明行修”一匾入祠。
姜美新 [清]苏州东山人士。太平天国事起,姜美新购进了大批粮食准备做粮食贸易,当即投笔弃商从戎,带了大批粮食投在曾国藩麾下,为曾大帅操办粮秣后勤。同治八年曾国藩逝世,姜美新辞去浙江粮道官职退归苏州,在木渎定居。赐进士出身估计是死后由皇帝追赐。
姜自驺 [清]光绪年广东阳江人,清朝光绪,光绪十二年(1886)登进士,殿试二甲第二名,朝考一等第五十九名,为翰林院编修。废科举后为濂溪书院设师范传习所所长、濂溪书院校长。
姜自驹 [清]光绪六年(1880)登进士,殿试二甲73名,朝考第60名翰林院庶吉士,为刑部四川司主事员外郎。
姜鸣风 [清]清康熙年间武进士,潍县望留姜家庄人。
姜南甫 [清]河南开封人,道光年间进士,其妻为举人王伯凯(舅舅)之养女雪儿(烈女传有记载)。
姜殿鳌 [清](?~?) 字辉銮,山东聊城茌平镇北关村人。清道光元年(1821年) 中武举,三年(1823年)中进士,由蓝翎侍卫授古北口守备。五年(1825年)补督标中军副将。不久,署大名镇总兵。军令严明,不扰百姓。后升宣化镇挂印总兵,莅任年余,辞归,卒于家。
姜文炳 [清]中国清朝官员,本籍江西德化人。监生出身,姜文炳于1793年(乾隆58年)接替程文炘,于台湾台北地区担任台湾府淡水厅新庄县丞一职,是大台北地区的地方父母官。
姜国仲 [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1847)武科榜眼四川越隽。
姜绍祖 [清] (1875 — 1895),幼名金韫,号缵堂,新竹北埔人。原籍广东陆丰县。北埔垦首姜秀銮之曾孙,“家巨富,为一方豪”。 姜绍祖捐监生,“赴福州试秋闱,未售”。 迨中日战起,即奔走国事,散家财募勇,得五百人,称敢字营,训练于桃涧堡南崁。及日军登陆澳底,即率义勇一营北上,拟防沪尾。因唐景崧内渡,遂率军返新竹。适吴汤兴率军自苗栗至,姜绍相与之会师,进驻大湖口。六月十四、十五两日,姜绍祖等义军与南犯日军激战,日军奔中坜。二十日,日军增兵南下,姜绍祖又在枋寮抗敌,因力量悬殊而战败。乃回北埔,增募义勇,称继字军。并积极联络新楚军及各路义军,决定收复新竹,进而恢复台北。他以书生拍案而起,“结发束袴,肩长枪,佩百子弹丸袋,游奕往来,以杀敌致果为事,人不知其为书生也。” 在七月十日反攻新竹的战斗中,他不幸被俘入狱。初入狱,日人尚不知其为姜绍祖。是夜,新竹街市的总理马玉花向日人告密说:“姜非寻常匪徒可比,必须将其捆绑,严加看管。”第二天,日人急至狱中查找姜绍祖,但为时已晚,他已在夜间同其他七名义军战士“越狱而逃”。 不久,在一次战斗中,他又与敌人相遇,“死于乱枪之中”。对于姜绍祖之牺牲,时人论之曰:“(姜绍祖)闻台北一破,慷慨散家财,募团勇,不顾成败利钝,与日军接战,身先士卒。虽曾被擒而脱虎口,然其志百折不回,再接再厉,竭力抵御,身中数枪阵亡。以翩翩贵胄妙龄,敢冲锋破阵,纵身化为猿鹤,故乡父老至今犹能道其轶事,啧啧称其能军云。”
姜紹祖殉難二十餘天後,遺腹子才出生,取名為振驤,即今之新竹國際商業銀行已故的第一任董事長。姜紹祖遺作《姜贊堂先生遺稿》,據王國璠《台灣先賢著作提要》,稱此書為1928年新竹姜樹人所輯,白報紙謄寫版(日語油印稱謄寫版,故此版為油印本),共收五、七言絕句24首,七律3首,聯語6則,清新可喜,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藏有抄本,惟1977年鍾肇政寫《姜紹祖傳》時,想借閱《姜贊堂先生遺稿》已遍尋不著,未知此稿目前是否傳世?幸經鍾肇政搜羅,尚得七言絕句2首,第一首是〈出師贈同學〉:「書幃別出換戎衣,誓逐胡塵建義旂;士子何辜奔國難,匹夫有責安鄉畿。」傳達不願淪為異族統治,保衛家鄉的決心。第二首是〈自輓〉:「邊戍孤軍自一枝,九迴腸斷事可知;男兒應為國家計,豈敢偷生降敵夷。」寫於被日人俘虜,從容就義前,彰顯臨危不懼,至死不渝的英勇精神。
关于姜绍祖的年龄,共有四说:A、22岁(洪弃父《台湾战纪》),B、21岁(《台湾省通志》卷7《人物志》、《台湾人物志》第6章《特行》;C、20岁(连横《台湾通史》);D、18岁(吴德功《让台记》)。此从第二说。
姜文梦 [清] 清代名医姜文梦,宋代吏部侍郎姜遵之后,淄博市志名人录人物表记载“姜文梦,字先甫,周村区贾黄乡大柳行村,1782-1838,20岁考取秀才,执教数十载。后潜心研究医术,行医20余年,有医德。著有《疑症辑要》、《验方集锦》、《万方集》。周村区志记载“他在攻读《内经》、《难经》、《脉经》及仲景医著、《黄氏八种》、《济阳纲目》等医学巨著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医术渐精,行医20余年,不分长幼媸妍、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其中万方集中记载面瘫治疗秘方及面瘫膏药熬制方法。姜文梦一生潜心研究治医术,特别是在治疗面瘫(俗称吊线风)等疑难杂症等方面表现出惊人的才智,研制出的面瘫牵正膏至今仍然流传不息。

 

 


中华姜氏网 中华万家姓 www.10000xing.cn  中华姓氏网、中华姓名网、中华百家姓、中华万家姓
Copyright by 中华万家姓 E-mail:fangshuang888@hotmail.com    y17@sohu.com 粤ICP备07015447号
本网宗旨:繁荣华夏姓氏文化 继承家族优良传统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振我家业兴我中华
百家姓、万家姓、姓氏文化、中国万家姓、中国百家姓、姓氏家谱、姓氏图腾、姓氏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