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族谱】七修《昌邑姜氏族谱》后序

    中华姜氏网 2008-11-20 17:49:10 姜氏宗亲网


七修《昌邑姜氏族谱》后序


  七修《昌邑姜氏族谱》,经过全体族人六年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今日奉献给族亲,上慰祖先,下启后人。使先贤留下的文化遗产得以流传和继承,族众多年的心愿得以实现。回顾经历,令人感慨。正如十九世是业公所言:“我们姜氏族人祖上积德,现今有人,发扬传统,事业有成。”七修谱的完成正是体现了族众这种顾全大局、求真务实的奉献精神。

一、 续修发起
  本人自小受传统教育影响,热爱历史文化,对家族的过去,总是寻根问底。一九七六年师范毕业后,先是教书,尔后转入文化部门,从事文物保护和历史考古工作。我发现昌邑姜姓在清初出了一个名人,即姜士桢,后改姓李,即史书上的李士桢。清乾隆版《昌邑县志》有载:明末壬戊兵乱,昌邑城陷落,李士桢被后金兵掳去。入旗籍,后入伍为官,并为清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官至广东巡抚。其子李煦,为康熙皇帝伴读,官职曾为畅春园总管、苏州织造。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是李煦的妹丈,两家关系密切。曹寅的孙子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所以“红”学研究者离不开对李士桢父子的研究,也离不开对《昌邑姜氏族谱》的研究。况且《昌邑姜氏族谱》的前两次编修都是由李士桢父子俩亲手操办。昌邑市博物馆开设有丝绸厅,该厅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塑造了一个“曹雪芹祖母省亲”场面,为昌邑的历史爱好者开设了一个形象的展带。“红”学爱好者潍坊师范学院王宪明教授专门到昌邑查阅《昌邑姜氏族谱》,电视剧《红楼梦》制片委员会主席周雷也专程来昌邑姜氏祠堂,考察曹雪芹外祖母老家的历史文物,学术界也有多篇关于“红”学和《昌邑姜氏族谱》的论述。由此可见,《昌邑姜氏族谱》在昌邑历史及祖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研究价值。有清一代,续修不辍,每隔三五十年续修一次,到光绪三十四年,已进行了六次续修,至今已近百年,第七次续修时隔太久,有失传之虞。为历史计,为宗族计,必须有人承担此项历史任务。
  考我昌邑姜姓一族,自北宋末年从宁海即今之牟平迁来,已近七百年,传至二十九世,散居昌邑及周边五个县市,计有五十五村,人口逾三万,有据可查。要统一续修族谱,实非易事,编委的组成,条例的制定,通知的传达,材料的收集,文字的整理点逗,资金的筹集等,工作量之大,难度之深,可想而知。劝阻者、讥笑者、诽谤者有之,理解者、鼓励者、支持者有之。本人不才,能力有限。恐半途而废,误人误事。祖上有训:族谱率三十年一修,或大家,或个人,不能推委。遵照祖训,本人遂下定决心,排除干扰,父子携手,兄弟参与,一个村一个村地进行。河东河西合二为一,不再分别。历经六载,终于修成。

二、族众的积极响应
  续修族谱,首先必须有旧谱作为依据,方能按支进行。六修族谱,体制完备,印刷清晰,装订成六函二十卷,散发于各村支保存。近百年来战乱频繁仍,政治运动不断,族谱多有损失。经过“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破“四旧”、立“四新”运动,红卫兵挨家查抄,旧谱旧志多遭毁焚。所幸老家卜庄姜家之奎公在潍坊师专任职,所藏族谱幸免,躲过洗劫。但因虫蛀鼠咬,已残缺不全。近几年文物商贩云起,本人贴出告示,出高价收买。二○○○年夏,商贩送来五修六修本各一部,索价五千元。经查验,该谱也残缺数卷。经讨价还价,以一千八百元成交。市文化馆在亮兄为姜泊人,对族谱也有收藏,但不完全。本人将以前所藏与之搭配,竟成两部。在亮公收藏五修一部,本人留六修一部,作续谱之用。
  旧谱已有,本人对谱中文章进行整理点逗,以便阅读。虽累患眼疾,差错谬误还是难免。同时开始了各村支的宣传鼓动工作。今日续谱,时逢天时、地利、人和。二○○一年春,乃诚公自台北回家省亲,瞻仰祠堂,本人予以接见,并谈到族谱续修之事,求其支持。乃诚公闻言,激情由然而起,当即定案,给以支持。先后为续谱提供资金三千三百美元,约合人民币二万七千元,以此作为启动资金,正式开始了七修《昌邑姜氏族谱》之程。首先从乃诚公的本支东隅村进行,是钰公、是进公、乃渭公虽老迈年高,还是积极响应,不辞辛劳,走家串户,搜集资料。年底,东隅一支完成。东隅村居城里,出行方便,乡下及邻县市如何开展?本人出资三万余元,购家庭用小型车一辆,聘请司机,解决交通问题,与以上诸公,按旧谱所记村落,按本求末,逐村鼓动宣传,全面展开续谱行动。在四处奔波的续谱过程中,前六次修谱的谱本也逐渐出现,为本次修谱提供了更多的资料。
  饮马镇黄家官庄乃仓公,尊宗敬祖,乐善好施。听说续谱,慷慨解囊,出资数万元,组织人员着手续修。除负担本村一支经费外,还为伍塔、石桥、祝仙屯出资。其精神可嘉,被族人称颂。岞山镇牟家庄亦忠公,闻说续谱,毫不犹豫,独自出资,为本村支的续修作出了贡献。阎家庵是业公,为了七修谱的完整,将长胡同、姜家寨、高戈庄等支下的遗漏户一并收入阎家庵支,不仅为本村的续修担负了绝大部分费用,还为全县总谱续修先后捐助三千元,作为外调和会议费用。卜庄镇姜家村在唐公、福堂公也都积极捐资,促进了修谱顺利进行。现住潍坊市检查院的西郭村其尧公,现住青岛市的牟家庄法治公,提前付资预订全谱。寿光市侯镇下舟村的万顺公,平度市龙湾头村的言虎公,莱州市海仓的松芳公、春冬公,现住台湾的东冢大窑言馨公,柳疃堤子的廷周公、言楼公,石埠西郭的言亮公,丈岭武兰的乃奇公,现住昌邑的太保庄七阁庄的学军君,高密市南志屯的言周公,后马兰屯的亦杰公,柳疃金家庄的其顺公,现住大连的柳疃三官庙言波公,围子北金的言信公、言尧公,仓街姜家的在瑞公、在茂公,伍塔的乃林公、言亮公,平度市灰埠老洼庄的进文公,柳疃的社会公,中台的亦武公、述远公等,都为各村支的族谱续修付出代价,作出贡献。族谱的顺利完成,多亏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永远值得族人学习和纪念!

三、祠堂的保护
  祠堂自一九八六年受政府保护,甚为幸事。本次组织族人续修族谱,就是以姜氏祠堂为基地。祠堂是尊宗敬族的地方,族人见了,感叹之余,又在为祠堂的现状担忧。政府是有心保护,无力维修,几近坍塌。乃诚公见状,十分不解。了解情况后认为,我族有如此之众,难道连自己的祠堂也维修不起,恐被人耻笑姜姓无人!建议设立保护基金,本族众自己保护,不能等待政府。在他的指示下,昌邑姜氏祠堂保护基金会、昌邑姜氏历史研究会于二○○三年农历十一月廿一(焯祖祭日)成立。保护祠堂是众望所归,族人士业公、其智公等五十多人出席了会议,并带头捐款,临沂同姓代表廷元公也送来“同宗共荣“匾额和贺资表示祝贺。会后,乃诚公、言馨公也汇款祝贺。三教堂村在进才公支持下,将本族保存了三百余年的红木供桌献给祠堂。(据三教堂亦圣公讲,二修谱时,十二世煦公在江南订做红木供桌一式两张,一放三教堂祠堂,一放城里祠堂。建国后,城里一张丢失,三教堂一张仅存桌面。现请名匠配齐桌腿。此桌已受香火,应与祠堂等同保存。)本会请名师绘制了老影,请了香案,供起了祖先、延续了香火。本会先后收到捐款两万三千余元,用其对祠堂的部分危房进行维修。祠堂有幸,族人有幸,我们一定要将其保护好,利用好,以光宗耀祖,以为族人造福,为全昌邑市人民造福。所以,我们要为那些为祠堂保护做出贡献的人树碑立传!

四、七修谱本简况
  本谱开本仿照旧谱,相似于现在的大十六开,宣纸印刷,线装。计三十四卷,四函用绫子套装,分别为元、亨、利、贞。近六千页,微机竖排。收入村支五十五个,除大部分为昌邑境内,包括自昌邑迁移到莱州、平度、高密、安丘、寿光、河北东光数县市二十余村,人口逾三万。
  本谱除对六修本的资料全部录入外,又从四修本中收录以后失传的部分资料,以备后考。还收入了部分碑文、传记、学术论文等。“红”学研究中的与我族历史有关的文章、图片也录入若干篇。插入六修、五修族谱样张两页。
  本谱内容除原稿中的茔图部分外,其它内容及会议纪录都已刻录成光盘,并制作了片头。光盘成于谱本之后,并对谱本中的某些内容有所修改和补充,如发现盘本不符者,除个别情况外,一般以光盘为准。

五、缺憾
  尽管续修族谱符合绝大数族人的心愿,得到了绝大数族人的支持,尽管组织者反复多次地作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但毕竟人们的思想认识有差异,历史知识、文化水平不相同,家族观念有区别,使本次续谱有不尽人意之处,让人遗憾。今存此备察。
  甲部分村庄不作为 庙头、肖家营、小马疃为一支,本由在朋公着手续修。在朋公不幸事半而逝,使该村支谱续修无人接替,至今空缺。郭道口数十户无人代办。寿光斟灌、平度五甲埠和前楼北台、卜庄北姜不为所动,高密王家庄子自陶埠和卜庄姜家于清初各迁去一支,也未加入。马渠南泊子,无人组织。无奈,只得将六修谱以前部分录入,六修以后暂缺,以待来者。
  东隅另有一支,自十二世芝衣公兄弟四人以下,传之二十六世,辈字与我相同,传说是奴随主姓。本应收入,因彼另有计较,自立宗谱。其资料只刻录于光盘,以存备考。
  乙 作为而不合作 长胡同、姜家寨虽也同步行动,但不入总谱,按六修方式,自行另印。为体现总谱的全面性和宗亲的和睦,不与计较,本人出资,将以上二村支重排另印,收入总谱,以防遗漏,贻误后人。
  丙 马渠 马渠一支来自湖北枣阳,早年我族续谱曾与之有过联系,今次又与之联系。虽已同意,但彼谱已失,续修困难,至今未成。与其论辈,我二十四世“在”字辈,相当于彼之二十世“传”字辈,“曰”字辈虽共用,纯属巧合。彼之“曰”字辈相当于我之“言”字辈。
  丁 人物传记 为族中精英立转,是族谱的基本功能,也为激励后昆愤发向上。怎奈资料至今未能收齐,只得留待以后增补,单独成册。暂名曰“昌邑姜氏族人传记”。
  戊 资金待筹 为将七修族谱早日完成,只要那个村支报上资料,本人就将其付梓印刷,辑入总谱。至今仍有七村支资费未出,本人已为之垫付。再者总谱印资也是本人垫付,累计达十万余。有待族众商决。
  己 士桢祖及后人状况 三修谱以后不再登记,为弄清现况,二○○四年四月中旬,与是钰公赴通州进行调查,走访了通州市博物馆周良馆长,无获。士桢祖墓已不存,后人姓李姓姜,无人而知,有待后考。
  庚 旧谱计黄城阳支、胶州支、静海支等,因人力物力有限,暂未沟通,留待以后。

六、历次修谱版本收藏简解
  甲 一刻本一本,封面已缺。尤侗序始,后有扬波、士桢、士[木英]作序,煦、焯作说,舜龄又序,计十九页。修谱记名为:纂述扬波、士桢、士[木英],校订煦、焯、[火喜]、舜龄。记一页。世表六十页,每页五格,下一页六世开头,有接五世者出天。收藏者名下钦红印“存谱一部”。再后有渊源、宗训十七页,胶州老祖瓜瓞图一页,茔墓半页,后缺。柳疃社会公转交本处。
  乙 二刻本一函四本,分元、亨、利、贞,封首钦“姜焯”阳文篆刻朱印。较完整,由河北省东光县兴周公保存。
  丙 三修本五卷,饮马坡子存一部,本处一部由肖家转来。
  丁 四修本三卷,存本处。由丈岭转来。
  戊 河东五修本,四函十六卷。在亮公存一部,盖家庄一部,黄家官庄一部,本处一部。
  己 河西五修本,一函六卷,宋庄残一部。
  庚 河东六修本,六函二十四卷,黄家官庄、海仓、本处各一部。市档案馆、市博物馆、寿光郭家营各一残部。
  辛 河西谱六修本,一函六卷,阎家庵两部、长胡同一部、堤子两部、门八一部。
特列于此以备后考。
 
        公元二○○六年十一月廿一 二十四世龙启于姜氏祠堂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