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姓探源------范阳邹氏

    中华邹氏网 2009-2-18 16:49:53 万家姓


范阳邹氏


邹氏得姓以后,由最初的繁衍地鲁国分迁到北面的齐国(同属山东省)。到战国时代,出了不少闻名于世的杰出人才。《史记·孟荀传》所说的“三邹子”(邹衍、邹奭、邹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邹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阴阳学家,齐宣王时,他“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于是便创立了“五德终始”学说。用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的德性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终而复始的循环变化理论来解释时世之衰盛更替,要当时淫侈的王公“必止乎仁义节俭”,王公们“初见其术,惧然顾化”。他的学术不仅对当时王公贵族们的骄奢淫逸风气起到了很大的威摄作用。而且对后来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邹衍当年周游列国,到处都受到隆重的礼遇,他“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撤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室,身亲往师之。”邹衍后来效忠燕惠王,《初学记》二引《淮南子》说,惠王听信谗言,将他拘入狱中。邹衍在狱中仰天长哭,怨气直冲云天,时正盛夏,赤日炎炎,忽天降寒霜,五谷凋零。惠王吓坏了,忙入狱求教,邹衍向惠王要了一支洞箫来吹,一曲方罢,春风回复,万物重生。邹衍因此获释,并被封为“暖气王”。此后,“六月飞霜”便成为冤狱的典故。汉张说、唐李白、清蒲松龄以及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都将此典引用于他们的诗文创作中。元代戏曲家关汉卿还把这个情节改造成“六月雪”,写进他的传世名著《窦娥冤》。
  邹奭,齐临淄人。采邹衍之学术以记文,把语言修饰得如雕镂龙文。齐人对他们俩人称颂不已,曰:“谈天衍,雕龙爽”。
  邹忌也称邹忌子,邹子。曾担任齐国的国相,封为“成侯”。在辅佐齐威王改革政治上出过不少好主意。《战国策·齐策一》讲了一个他规劝威王纳谏的故事。故事说:邹忌身高八尺,仪表堂堂,他的妻子讲,连齐国的美男子徐公都不如他漂亮。他不相信,问他的妾,妾也说他更漂亮。他还是不敢相信,再问来访的客人,还是讲他漂亮。第二天正好徐公来拜访他,邹忌便暗暗地对着镜子仔细端详,发现自己的容貌远不如徐公,可为什么三人都硬讲自己漂亮呢?晚上睡觉时他认认真真地想了好久,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妻说他漂亮是因为偏爱他的缘故,妾讲他漂亮因为惧怕他的缘故,而客人讲他漂亮是因为有求于他。他把自己的切身体会讲给齐威王听,劝谏威王警惕左右臣妾蒙蔽,冷落奉承,奖赏敢于提反对意见的人,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威王采纳了他的建议,齐国臣民踊跃进谏,畅所欲言,朝廷因而减少了许多失误,国家很快就强盛起来。周边的燕、赵、韩、魏等国君王佩服齐威王的贤明,“皆朝于齐”。
  进入秦汉以后,邹氏一族又出了邹阳、邹长倩等一代名人。邹阳是西汉初期的人,以文辩著称于世,与同时代的枚乘齐名,人称“邹枚”。邹长倩是汉武帝时的人,与担任丞相的平津侯公孙弘是好朋友。公孙弘深得朝廷倚重,红得发紫,本人也因此而忘乎所以。有一天,公孙弘大宴宾客,客人们献上了很多贵重精美的礼品。邹长倩却郑重其事地将一个小孩用来存储零钱的泥塑扑满送到了公孙弘的府上。公孙弘不解其意,邹长倩说:扑满以土吞金,只进不出,自以为得意,却不知吞饱金钱之日,也就是自身被砸烂之时。公孙弘由此而明白了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既要知进也要知退,既要聚积也要散施的道理,从内心感激邹长倩对自己的告诫。
  此后,邹氏子孙或因外任官宦而流寓异地,或因屯戍边关而客籍他乡,或因躲避战乱、灾荒而举家迁徙,逐渐潘播繁衍于五湖四海,并本枝昌炽,瓜瓞绵延,后按不同的居邑郡望,再划分出范阳(今河北涿县)邹氏、太原(今属山西)邹氏、广陵(今江苏江都)邹氏、南阳(今属河南)邹氏、渤海(今河北南皮、山东信阳一带)邹氏、丹阳(今江苏江宁、安徽当涂一带)邹氏等若干不同宗支。据谱牒资料考证,泰宁的邹姓就是出自范阳的一个支流。《范阳邹氏族谱》又说:“范阳邹氏,肇自邹聪”。查阅了一些史籍,从广东、湖南的一些谱牒看来,以范阳为郡望的邹氏宗支,源出于初唐时的邹全哲。邹全哲,字可信,号阿平,小字阿蛮,是曼父公的第三十七代传人。唐高祖武德三年,官拜幽州统制,领兵镇幽州,食邑范阳。此后子孙世居范阳,成为当地人仰望的显贵世族,人称“范阳堂”。唐朝末年,安史作乱,藩镇割据,交相兴替。幽州饱受侵扰,家族只得向南迁移,其中一支落籍于河南光州。后来又继续南移,在福建、广东等南方数省生息繁衍,其后裔为谋生,又辗转于台湾、香港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经商定居。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南方数省、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邹氏宗族中的一个最大宗支。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