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族谱体例粗探—中华喻氏通谱纲目

    中华喻氏网 2009-11-6 17:30:59 喻汉文


                                新 编 族 谱 体 例 粗 探

                             —兼谈《中华喻氏通谱纲目》

        现实全国各姓氏普遍编修族谱,由一姓发展到成百姓氏,由县发展到省乃至全国,并延展到港澳臺甚至于国外华侨,已成不可遏制之势。而且积极性非常高,一人倡呼举族响应,即使耗资上万以至百万,也迎刃而解,其热情劲儿真令人既兴奋又感慨。这是为什么?据悉缘由如次:社会交往由“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向全球化发展,欲求亲情牵线搭桥,倘遇同姓需明辈份;人类历史推进发展,宗族的发展更与原始姓氏初状不可同日而语,人们总想寻根问祖,探个究竟;当今社会,物质文明空前,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上世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优良传统美德被摧毁,道德滑坡,在反宗法制度复辟口号下,传统家教失秩,孝道伦常失传,世风日下,人们渴求寻找维护伦常新秩序新途径;在构建和谐社会导航下,恢复以家庭教育为基本形式的道德教育,再扩大到宗族,影响全社会,其号召力和有效力之大者,莫过于家教。胪如爱国教育典范的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其赤诚感天彻地。这說明编纂族谱,是时代潮流之涌动,社会文明之催化,自然人之所希望,天意人心之合拍。伟哉,其可赞也欤!

        既然如此,余不惮冒天下之大不韪,以《中华喻氏通谱》为例,略陈管见。

        一、通谱的纲目设置。在谈纲目(通谱),首先要阐明两个问题:即什么叫纲目、族谱与通谱有无区别。顾名思义,纲目者即一本巨著或一篇宏论,为方便写作所擘划的条文,前有大纲后有细目,该书(论)据此而有条不紊编写,以期很好表述该著之要旨。族谱与通谱有无区别,肯定地说:有。那区别又在何处?很显然,族谱只写某地一个祖宗发下来的那一支脉族人;中(宗)谱是写较大范围内的,一般指一县、市、省同姓者的谱,权称宗谱;大谱则指全国性的包含港澳臺或海外同姓者的谱,权称总谱或通谱。在断限上,小谱(族谱)基本上截止在纂撰开始时,而且点到人头,在《世系》篇下类似此姓的点名册;而大谱、中谱则完全办不到,既然办不到,而且族谱均系清朝光绪或以前所写,距今已达百余年之久,何故默守陈规,还率由旧章,不去另辟蹊徑呢?

       有鉴于此,余参酌族谱,吸收方志,并根据族人有识之士的意见,综合前二者拟议设置如下新的纲目,兹将个人愚见阐述如下:



凡例

概述

要事纪略

第一篇 源流

第二篇 世系

第三篇 分布

第四篇 人物

第五篇 艺文

第六篇 附录

第七篇 编纂始末



总约十二篇章。

         二、为什么这样设置,道理前面巳阐述,在此余不赘叙,只拣与原族谱不同的地方说说。一是新增《概述》、《要事纪略》;二是《序言》、《人物》、《附录》篇的内容有调整。下面分别叙述。

      《概述》篇,旧谱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莫有概括说明本谱所统率内容,使人对全书不能有一个全面了解。为此加以弥补,同时对修谱的目的、意义有一个综合性的较详细介绍(序言也虽写,而是高度概括),使人未读谱就领略到其中韵味,同时也是对序言想叙而未叙的内容加以补叙。

      《要事纪略》,鉴于旧谱对大要事件没有集中编写,而是分散在各篇,令人对纵横经纬不清晰,所以增设。

      《序言》,旧谱很重视,一般每次纂修时,既有当时写的序(不但有自序还有他序),还将历次旧序罗列,阵容庞大。现今不宜如此,一者旧谱,乃系古文难懂,而今社会进步,古文巳不完全适用;二者删繁就简,直接进入主题,何必把那陈词古调罗列一大摊呢!

      《人物》,这里讲两点:一是盖棺论定,二是除传文之外,增加表、录问题。盖棺论定,族谱自古就遵循,余以为可,但应分大、中、小三种谱,各立标准,严格执行。同时除传文之外,还应增设表、录,使人物篇,既有层次又内容丰富,克服了旧谱孤立单调之感。

      《   附录》,它的作用主要是把旧谱和新谱中比较重要而在其他篇又没有收录的加以保存,但又不是照收不误;有的需要保存又未收录,以“存文”的方式变相保存。

        之所以如此设置纲目,还有其它原因。譬如,族谱以世系为主,世系从远古编写到出版,篇幅相当多,《万载族谱》1993年编纂,世系622页,其它122页,畸轻畸重突出,为避免这一问题,附录正好调整。

        三、纲目设置的标准。如何看待纲目设置,一是从内容领纳上看,即是说这样的纲目,能否把要写、要录的内容全部容纳,余肯定回答“能够”。二是在逻辑性上,逻辑性强不强,篇目设置是否科学,条理是否清楚,层次是否分明。三是目的是否能达到。修谱目的即是:明白根脉、清晰世系、立足教化、发扬祖德、激励后嗣、和谐人际、为祖争光、为国效力。对纲目而言,要求是:面时现实、基于谱格、结合史志、推陈出新,有沿有革,原则性与灵活性兼具,以能领纳所写内容和达到目的为准则。

        四、谱名和谱类。谱,又称谱牒或家乘,是用来记述一个家族的发达、兴旺及盛衰,多有显扬门第阀阅和显赫。在最初多是统治阶级和贵族专有,随着经济发展,富有之家也赶时髦,再进一步发展到氏家,尤其明清为最,入仕举子进考场,主考官必需查阅族谱。

        谱又有哪些类呢?余偏居蜀北一隅,闭目塞听,仅就一市所见新旧数本族谱而言其类,虽然以偏概全,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就其所见,有称族谱、宗谱、合谱、总谱、通谱,还有旧谱、新谱、续谱等,称谓随意性大,内容有的又与名称不够吻合。举如有一本总谱,是相邻乡镇族人联合共修;又如有一本把新修与旧谱串连起来,定名为总谱。这些似有不当,余以为按三大类分别定名为宜,即是全国性属大谱可名总谱或通谱,省市一级统修为中谱可名为宗谱,一支一脉所修可名族谱。为不使族谱在名称上千篇一律,除全国性的通谱外,都应冠上行政区划。

       五、谱与方志的异同。哲人有云:“民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清清楚楚道明了二者关系;但是它们既然分别单立,说明不可替代,自然就有所区别。前面巳经谈了谱是一个宗族的历史,所反映的是一个宗族过去和现在,重点在世系和人文,所张扬的是族氏之望和人文之胜,所宣扬的是一家一族,并未触及政治经济社会,它只通过上述内容折射出一些社会的某些方面。而方志它所记载的是一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过去与现在,其功能大大超过族谱,它所起到的是“资政、存史、教化”作用,它是国史的地方军,也是国史的重要补充。但二者真实性、针对性都很强,都同样是信史,只不过谱是私修,国家引导,溢美之处较浓。

         六、编修族谱一定要坚持政治原则,这本是史家、谱学家、先贤一惯坚持与实践的原则,随便翻阅一本谱书即可看到,举如书写格式就是强有力的例证,凡遇朝代和皇帝圣号都要顶格,又如家规、家训都强调爱国、爱乡、爱族的问题,内中情由已不言而喻了。总之既不能政治色彩很浓又不能脱离政治,一定认清今天有如此好的修谱形势是在党的政策指导下开展的,这是大前提。如果政治色彩浓了叫不符合实际;相反脱离了政治,也叫不符合实际。

      七、真实性是方志也是谱书的生命,凡所入谱的人和事,一定真实可靠,决不为片面追求激励性与可读性,而忽视真实,这是犯了史家和谱学家之大忌。为了真实,史家和谱学家们还强调,以写实在文字中所占比例大小来衡量,要像元人马致远的元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那样,字字句句都写实。

        八、致于交叉重复、各部份关系,以及重点问题、谱书间攀比等问题,这些是次要的,一可制定凡例于以规范,二可在实践中摸索解决。

本人才疏学浅,又是后学,若有乖舛挂误,希冀同仁不吝赐教。

                                                     后学喻汉文拜撰

                                                   二○○九年四月二日






修谱资料摘录


1、 意义。《万载喻氏族谱》1993编3页云:“在昔尧亲九族,而黎民时雍。舜惟克谐,而四方风动。是以伦明而民亲,而臻天下治之盛也”。

又:“谱说者先儒所以劝亲亲也。谱说立,使天下后世之人观之,而兴尊祖敬宗之心,知睦族和邻之道者也”。

程子曰:“管摄人心,联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源,是明谱系立祖宗法也。又云:宗祖宗废,后世谱牒尤有遗风,谱牒废人家不知来处,世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矣”。

吕大中曰:“国无道之国而后国乱,家无道之家而后家乱。礼乐纲纪者,国之道也。宗法谱系者,家之道也。无礼乐纲纪者为乱国,无宗法谱系者为乱家。苏老泉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谱牒者立功立言之一端也。又云:三氏不修谱则同小人矣”。

董氏曰:“吾闻之传曰:先祖有善而不知,曰不明;知而不传,曰不孝;此谱之由作也”。

眉山苏氏谱云:“谱之作也为宗祖联骨肉也。系吾骨肉者,虽贫贼不可遗,非吾骨肉者,虽富贵不可援。何也?恐其紊吾之骨肉也”。

黄山谷曰:“世之为族者,微有谱则莫识其所从出,考其所由分,至世日益远,族日益繁,则无辨亲疏而昭穆之序淆矣”。

曾氏曰:“古之为国者,有大宗小宗之法以收其族,故其姓虽至百世之远而(恒)尝不废,亲疏不紊,尊卑等杀之节文皆可考而知也。后世宗法堕而义礼消蒸,世家大族或经丧乱,谱牒失遗,兼以贫富盛衰之不齐,而尊亲之念靡,所胜其利害欲恶之私,至使视懿亲如途人者,滔滔是也,自非仁爱君子讵能兴念及此耶!”

按:1、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无史则劝惩息,无谱则亲疏淆而宗法泯矣。

2、撰谱序一般香汤沐浴。

记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又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大宗小宗之训至亲切也,故国不可无史,而家不可以无谱,齐治之道存焉耳……谱之书范之法,谱之修齐家之要,古有治家之严,如晋之庾亮,唐之柳公绰,宋之胡安共,子孙不敢少戾于私邪欤,是谱者其以是范家可也;古有睦族之义,如樊董·之三世共财,扬播之家声淳厚,刘君良之四世同居,郑绮之敦尚雍睦欤,是谱者其以是睦宗可也;古有恤族之仁,如窦禹钧之助葬赈贫,韩魏公之衣念均颁,范文正公之置义庄,程晌之的禄均分欤,是谱者其以赈族可也。此修谱之意也,若鉴前修而笃厚之,则存乎后之子孙云”。(《万载喻氏族谱》1993年118页)。

南梁喻氏家规十条。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长敬贤、重视教肓、男女平等、求团结、戒斗讼、遵纪守法、正大光明、勤劳俭朴、重视谱牒保管(《万载喻氏族谱》1993年14页)。

2、 统一字派。宗源同脉,郡望同书,族谱同修,派行统一,势

所必然。五字一句,20字为宜,无意义,只押韵;有以五行字旁,寓五行相生。(今名不依派,派字嵌在中下没有明确)(《万载喻氏族谱》1993年15页)。

4、江夏氏之由。一见喻药传,二见1993年《万载喻氏族谱》115

页,祠堂中厅对联云:秉节镇南梁功高德显荣膺忠义侯 喻江夏喻桐庐探本追源由药始。

3、 有德者昌。《万载喻氏族谱》1993年116页刊联云:

祖德无穷昌百世之人文受千年之祭祀 一脉流传尊卑长幼须

循份;孙枝不亿遵当时以礼乐植万古以纲常 同堂聚处是非曲直要秉公。

5、跋。《万载喻氏族谱》136页,跋文:“木之盛也,寻柯累叶而必溯其本于根;木之长也,千枝万派而必穷其源。于星宿以本源之不可忘也。吾族自乔公迁居虎符六百余年,其间文学仕宦,忠孝节义,高年硕德之俦,具载于谱,了如指掌。后之睹斯谱者,春露秋霜生其爱敬,天犹宏壁方其珍重。仰列祖之芳规懿行,敦孝友,崇仁让,读诗书,攻举业,显扬而光大之,则家声益振,真不愧钜族芳誉矣。几集中所载事例、文艺字字经局内校定,无甚讹舛。至若各房字名,遗落生殁差错,乃各支一二人掌稿,非尽局内编纂之过。若夫传赞记序,间有溢美处,俱属亲友赠送,观者谅之”。(乾隆三年岁次戊午冬月谷旦)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