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喻氏通谱》初审纪实

    中华喻氏网 2009-11-13 11:04:19 秘书处


                              族 史 简 讯
                                 第二期

           半年茹苦结硕果 一月审查出质量
             ——《中华喻氏通谱》初审纪实
       按照中华喻氏族史研究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部署和今年八月南昌会议精神,于十月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员对半年来所纂撰的通谱稿件进行初步审查,业已结束,现纪实于后:
统一认识 明确任务
      编修《中华喻氏通谱》是千古之大事,必须保证质量,初审是关键。为此,无论是研究会还是有志之士都十分关心稿件的质量。为把好此关,族史研究会会长喻贵祥亲自主持,精心安排。会前他分别斟求意见,作艰苦细致的说服工作,把可能发生的问题解决在未发生之前。接着召开初审座谈会,首先阐明初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各种认识统一到“按时按质完成通谱总纂,给全国族人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上来。”其次,十分强调团结,他说,团结是完成总纂的基础,没有编辑人员的团结,通谱也不可能顺利完成和收到预期的效果。再次,明确此次初审任务和找到可靠的方法。贵祥会长强调说,三代会确定在今年之内完成总纂,第一步就是对已完成的稿件进行初审,半年多来大家辛辛苦苦写出了2500余页,200余万字,要在一月内既要保证质量,又不能走过场,还要做到休息和审查双兼顾,必须对时间巧作安排。最后,还对生活和服务性的工作,也作了妥善地安排,使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初审。同时在初审期间,副会长喻正其、副秘书长喻刚伦也利用工作之便参加会议,做好相关工作。这就从思想上、物质生活上保障了初审顺利进行。
                    意见虽多 目的一个
       十月十八日上午,初审会议开始。这天,喻氏族史研究会办公室灯光特别明亮,陈列着的祖宗图像分外耀眼。时针刚指八点,会长喻贵祥、总编喻少彬,喻汉文、喻儒麟、喻思文、喻泽先,秘书汤海霞依次坐下。每个人的面前堆放着大摞大摞的稿件,乍一看,无不令人感叹:“要翻多少谱牒,查阅多少典籍,要写多少个日日夜夜,才能写出那么多的稿件来啊!”大家落座片刻,贵祥会长宣布:“初审从今天起,要讲的话,要做的事,已在预备会上讲了,现直奔主题——审稿。”话音刚落,执行总编喻少彬同志讲:“先从我的稿件开始吧!”
      “人物篇”对喻少彬同志来说,虽然是驾轻就熟,但通谱质量要求高,史事要详实,特别是历史人物,他又必须搜集资料,用电话、网络、书信进行联络,方保不能遗漏,又是一番辛苦一番累。喻少彬同志,已年届七十五,近时期心脏病复发,且双脚浮肿,为了保证通谱按时完成,带病把分纂的稿件和辛苦补充材料整理成卷,便风尘仆仆从安徽坐火车到重庆江津。到达总会之后,不顾旅途劳顿和病弱之躯,稍事休整,剑及屦及看纲目,编目录,補资料,撰写出资料比较翔实且图文并茂的“人物篇”和“艺文篇”。自古就有“古来方志半人物”之说,这说明人物篇在我们谱书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而且人物篇的敏感性也很强,故史家定了“盖棺论定”、“生不立传”的原则,自然人们对入谱的人物争论比较大,意见也不少。少彬同志,有“长者之风”,勇敢面对现实,接纳雅言,按通谱纲目和大家提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補充修改,最后交出了比较合格的共十三万字的稿件。
        十月二十一日到二十六日,分别讨论“凡例”、“要事纪略”、“姓氏考源”、“附录”等篇。“凡例”是该书的规则,文字虽然短,但要凝炼、准确,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规定清楚,让撰者操作,而且涉及各篇的操作规程,自然文出一人之手,难免意见很多。“姓氏考源”很容易引起争论,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国社会历来是动荡战乱多于和平,古代族谱荡然无存,虽然宋代以后有谱可稽,然亦多传说,真实情况亦待考究;二是喻氏自宋而下,流布天下,支分派别,各说不一;三是姓氏典籍虽各有千秋,但互相抵牾,也层出不穷。在这个问题上,有时争论得面红耳赤,有的为了证明史实可靠,抱出族谱,搬出文献,各抒己见。
        十月二十七日上午,按议程讨论“世系”。“世系”由喻儒麟同志主编,喻思文与喻泽先同志协助。他们三人各自抱出稿件,堆满了办公桌,大家见到那如山的稿件,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哇,那么多!”看起来多,说起来也多,但这么多的稿件,虽只是图表,但绘制起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因为这稿件,是他们在几年前,特别是喻儒麟还是在“族研会”成立之前,利用他出行之便,收集族谱,搜寻喻氏族人的分布,加之“族研会”派人七次跑遍全国几十个省,肩挑背磨,把族谱背回总部。对破损的谱书还需小心翼翼地一页一页地粘贴。最后才从那林林总总的谱书中将上万的祖宗先人归入序列,那是何等地不容易。更不用说,单调而枯燥无味的绘制垂丝图,日复一日,将全国各地成百上千宗支派整理出来,没有耐力和对族人高度负责的精神,绝对是干不下去的。别看这么简单重复的劳动,没有好的记忆力与判断力,必然会把源头搞错,造成张冠李戴,不仅会闹笑话,更令族人愤懑。如此,在审查过程中,虽然提出了许多意见和疑问,但当看到那2500余页,200余万字的稿件,整整齐齐,提意见的人内心都十分贴然与赞许。
           《  中华喻氏通谱序》乃千古文章,必须审慎严密,在通谱稿评前,要经过反复修改提炼。此次初审前,先部分人员进行初审,起草人将1.5万字简炼到八千字,十一月一日进行初审。序言是全书的精髓,它的质量就直接关系到该谱书的质量。据此,各自就序言提出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给初稿又进行了一次会诊。但一致认为:初稿的结构合理,主旨明确,昭示作用强,虽是第一次纂撰族谱,仍觉文字长,宜于控制在五千字左右。
                               时间虽短 效果甚佳
       此次虽然是初审,但参审人员态度端正,认识明确。首先认识到此次初审虽然是内部审查,但仍当成正式审查一样,从目录到内容、文字,均做到一丝不苟,梳理得清清楚楚,装订得整整齐齐,没有粘页破页,与正式稿件俨然无异;二是克服于己无关的心态,虽然初审主责放在总编的肩上,但各篇的编辑,毕恭毕敬地将本篇编写的原则标准,结构层次,需待讨论的问题,总的文字数量和图表构成等详加说明。同时对总编提的意见,其他同志提的建议,当作自己文章的营养,把提意见者当成主动上门的良师益友;三是克服马虎卸责的态度,此次初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集体汇审,就是先将稿件提前发给大家看,届时由该篇的编辑将稿件编写过程向大家说明,然后逐篇逐段全文朗读,再后大家提意见,某些意见需编辑解释的还要解释,某些需讨论的还要一起讨论并作出决断。第二阶段,汇审之后,编辑修改然后送总编喻少彬同志审查。喻少彬同志对所送稿件的审查非常认真。举如《附录篇》280余页,24万余字,主要是旧谱序跋、礼制、敕诰、碑帖等集录,都系古文,义奥词艰,生僻字又多,在审阅时既要注意义趣,又要考虑标点,还要斟酌史实,的确辛苦费神,他十分认真负责,不敢懈怠马虎,真是日以继夜,到十一月四日才完成全篇的审查。当看到他一头白发,埋到桌上,一手按原稿,一手指着稿件不停移动,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看稿件,由衷令人感佩。
          此次初审,由于有以上如此认真负责的领导,有如此认真负责的总编,有如此认真负责的编辑,故尔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审出了团结,审出了公心,审出了干劲,审出了积极性。众所周知,自古就有“文人相轻”的陋习,通过此次稿评,分歧清除了,矛盾化解了,进而达到了两个统一:一是把所有意见统一到完成通谱纂撰这个目标上;二是有些矛盾原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而是学术观点不一致。比如喻姓的源头问题,历来有争论,因为历代典籍族谱说法不一,因争论而起意见。此次修谱,梳理了源头,查清了根脉,天下喻氏皆“黄帝之血统,姬周之裔绪,祭公谋父为受姓之始。东汉苍梧太守猛公一族,上有源头,下有传承,中无大的断代,横有成百上千支的脉派,故共尊苍梧猛公为天下喻姓始祖”。从根本上得到统一,由是其他分歧意见消除,自然团结增强。族谱是信史三个方面军之一,必须秉笔直书,通过此次初审,大家认识到,通谱是天下喻氏共同的精神财富,决不站在哪支哪派立场上来选“人、事、物、文”,不塞私货,不为亲者讳,不为尊者讳。一致表示:一定要出以公心,纂撰出有质量的让族人满意的通谱,努力到底,决不半途而废。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