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郎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郎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辽东东胜堡 已阅:1921 / 回复:0(楼主)

西开河城村南的五道河谷地,现在是海城市腾鳌、耿庄、望台、温香四镇的交界处。 东胜堡城,又称新开河城,明代堡城遗址,位于辽宁省海城市腾鳌镇西开河城村北端,西距太子河约100多米,紧靠太子河大堤。城址东南距明海州卫城遗址四十里,西距明东昌堡城遗址约二十里。原为长方形砖城,东西向略长,南北向略窄。《奉天通志》记载:周围九十八步。按清制九十八步等于四十九丈,约合 156米,是一座小城。同现在的目测结论大至相当。有资料说城“周围一里二百九十四步”,恐怕与事实不符。 城墙底基为花岗岩条石,条石长1.5米,宽0.4米,厚0.2米。城墙的表面为砖结构,白灰抹缝,内包三合土版筑墙体,砖长33-40厘米,宽20厘米,厚8-10厘米,典型的明代城砖。现在只存土质基址。而条石城基则深埋在地表以下一米左右。
古城南墙基址就在这排民居的院子里,地势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在明代,城内以驻屯军为主,很少有长住居民,有营房、校场、寺庙等建筑。据老人们回忆,遗址内曾出土过铜佛像、香炉、石臼、石杵、檑石、铁刀等物品。前些年地表经常有一些缸胎褐釉瓷残片和青花瓷片。 《奉天通志》曾记载:“东南二门”。实际上城东面原来是五道河,估计不会修建城门。这样小的一座城,修两个城门,一是没有这个必要,另外也会增加防御的难度。《奉天通志》的记载可能有误。笔者认为,此城仅有一座南门,城南有至少两条城壕,没有修建瓮城。此城修建时西面是太子河,东面、北面是五道河,五道河在城的西北汇入太子河中。现在五道河已经改道,在西开河城村西南汇入太子河,具体改道时间待考。古代修建这种防御性的城池一般有两种考虑,一是风水,二是如何利于防守。东胜堡城和它西面的东昌堡一样, 以大河为依托,三面临水,南面有一个出口,易守难攻,处处体现了这种建城思想。
西墙的基址就在太子河大堤的下面。东胜堡城虽是明代堡城,估计初建城时间更早,不会晚于辽代。在辽代和金国短暂的对峙过程中,曾在辽南地区修建了多座城池,比如海城古城,牛庄城,东昌堡城等等。这座城也应该就是那个时期初建的。金代或明代又大多在辽代的基址上重建新城。至于村民中传说是汉代的辽队城或高句丽故城,因无考古发掘做为依据,还不敢妄下结论。
北城墙的基址在这排民居的后面,也有一个落差。在明代,东胜堡城是辽东长城的一部分,它上承西宁堡城,下至东昌堡城。管辖一堵墙台、青平空台、一堵墙空墩、一堵墙西空墩、静远空墩、王其庄窝台、新开河口空台、新开河墩、长勇空台、大其沟空台、青河空台到洋沟空台、勇宁空台、南沙窝台、揽船空台、揽船西空台、沙河口空台、沙河口墩、沙河河东空台、腹里接火台等十九座烽火墩台。堡城和这些墩台被一条一丈二尺高(按明制约合384厘米)的土墙连在一起,构成了明代的辽东辽河套长城最南端的一部分。城内共驻守明官军四百七十六名。(资料引自《辽东志》,《全辽志》记载驻“官军四百五十二员名”。)这些墩台另驻了守官军五十名。墩台修建在长城上面,大约每三百米就修建一座,上面建有铺房,供守城士卒巡逻时遮避风雨,并储存刀矛、炮石、弓矢之类的武器。遇到袭扰,则登城应战,同时白天燃烟,夜间明火,接力式地传递敌情。这种守备形式,对于防御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的南侵非常有效。辽河套长城“始践山因河,编木为垣,久之乃易以版墙”,正德初年(正德,明武宗年号,1506年—1520年)李承勋巡抚辽东时开始修建,当时是为了防御土蛮(蒙古游牧部族)。经过多次的修建,到了明中期才逐渐完备。到了明万历初年(万历,明神宗年号,1573年—1619年),辽东镇总兵李成梁为了防御北方新兴的女真族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修。
东胜堡城遗址东边的五道河故道东胜堡城所辖的明辽东长城沿太子河、三岔河等大河南岸,向西到达明牛庄驿城北,又向西修到东昌堡城。与东昌堡城一起形成犄角之势,保护着牛庄驿城,拱卫着这条东西走向,辽南入山海关唯一的陆路驿道。 《明史》载,世宗嘉靖三十九年(公元一五六零年)冬十二月,“土蛮犯海州东胜堡。”这是二十五史对东胜堡城的唯一记忆,沉甸甸的几个字,没有任何的细节和描述。
这里应该是东墙的基址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的后金军队尽略明辽东故地,与明军隔三岔河对峙。东胜堡城等堡城和一些墩台失去了战略意义。天命八年(公元1623年),努尔哈赤下令重修做为前沿要地的牛庄城和东昌堡城,而所需的砖石就近取自东胜堡城和附近墩台。据传说,八旗兵一字排开,绵延三十里,采用手递手的方法,几乎一夜之间就把东胜堡城的城砖取走了。从此东胜堡城和所属墩台、长城逐渐荒颓,加上历年太子河泛滥,洪水的冲刷,农耕作业和民居建筑对地表的改造,东胜堡城所属的墩台、土筑的长城都难觅踪迹。有些地段的明长城则被埋在太子河大堤或坝套的下面了。 只有东胜堡城的基址保存到今天,供人凭吊。

西开河城村内的民居古风犹存


作者:郎文杰 (2011/8/20 19:43:58)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郎氏论坛  执行时间:1,669.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郎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