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俞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俞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和《中国姓氏大全》的责任编辑李先生畅谈俞氏 已阅:2827 / 回复:3(楼主)

和《中国姓氏大全》的责任编辑李先生畅谈俞氏

李先生:看过你的大作《俞氏通论》,是近年来研究姓氏的好文章,对俞氏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立论很高,观点也新,尤其是提出把研究俞氏宗族提高到创立“俞学”的建议,很有创意,是别的姓氏所没有的,的确是俞氏的首创。而且把单纯研究姓氏扩展到研究姓氏的文化、历史、人文、经济、人种及地理分布,跳出了研究姓氏的局限。
知俞先生:俞氏在中国是个小姓,但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优秀人物。他们对历史的发展作出贡献,不是简单可以用人数这个概念来概括的,即能量远远超过人数。我为此感到骄傲。
李先生:你把俞氏分成南宗、北宗、蒙宗三大宗派,已经基本为广大俞氏接受,其意义何在?
知俞先生:实际上,俞氏是结构最简单的姓氏。其它姓氏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俞氏,比如就说你们李氏,唐朝李渊、李世民是完完全全的西域鲜卑少数民族.,李氏是由至少十个少数民族、几十个甚至更多大宗派组成,正是剪不断、理更乱。
俞氏就简单了。这样也便于俞氏认宗归祖,可以用排除法归宗,你不是蒙宗,也不是南宗,肯定是北宗了。老祖宗只有一个,至少能找到最早的老祖宗。
南北朝时期的五胡乱华,是指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发动大规模叛乱而造成与汉族对峙的政权的时期。整个中原地区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长达130多年的分裂割据、互相混战的动荡时期。而在北方取得了政权的胡族,在文化上被逐渐汉化,胡族和汉族的隔阂逐渐消融。这一时期,是华夏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时候,大批少数民族被汉族同化,他们纷纷采用汉姓,中国姓氏的复杂性就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除了孔夫子的孔姓外,其余的已存在的姓氏,概不能免。他们的随意性很大,愿意姓什么就姓什么,甚至,过几年再可以改个姓。
所以俞氏的姓,组成的结构还是很单纯的,就三条总脉,非常清晰。这也带来研究的方便,可以整体研究。不像你们李氏,已经不可能进行整体研究,只能对历史上某个人物、某个事件,单列进行个案的研究。
李先生:俞跗是俞氏的老祖宗,是历代俞氏都认可的,但是你的观点,俞跗只是俞氏精神上的象征,不肯痛痛快快承认,是何原因?
知俞先生:严格说,俞跗只能在俞氏南宗的家谱上的反映,北宗的老祖宗是姬纲,蒙宗的老祖宗是俞廷玉。因为南宗俞氏分布最广,人数最多,资格最老,往往成为俞氏形象的代表。所以俞跗也自然成为俞氏的老祖宗,成为俞氏精神象征也是应该的。
关键是,历史上究竟有没有俞跗这个人。从黄帝时代起,历史的跨度长达五千年,而俞跗是凭什么流传下来的,是以口头传播的形式流传的。这就出现误差了。有一个隔耳传音的游戏,只需三、四个人一传,意义就大变了,何况要通过几百代人漫长的的传播。
中国文字传说是仓颉发明的,但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出现在商代、西周时代(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刚刚出现。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才在河南安阳被发现。主要内容是祭祀鬼神的卜辞。那么到俞跗时代还是有将近一千五百年的空档,距离现在更有五千年的时间跨度。我是尊重历史的,研究俞氏或者俞学是在做学问,做学问不能人云亦云。但为了尊重先祖,所以我把俞跗尊为俞氏的精神象征。
李先生:以前,俞氏把俞文俊列为俞氏有文字记载的开山祖宗,但是在你的《俞氏通论》里,把俞氏的历史有提前了三、四百年,把东晋大将军俞纵列为最早的先祖?
知俞先生:我把东晋大将军俞纵列为俞氏有文字记载的开山祖宗。是有充分的根据的。从新昌五峰俞氏的“金字谱”、婺源俞氏家谱、仙居俞氏家谱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的。河涧郡俞纵在西晋时就任征西大将军。西晋被匈奴灭国后,随着东晋王朝的建立,来到建康,在镇压苏峻叛乱的战争中,以身殉国。所以俞氏的“世出河涧”的来历也起始于俞纵。
实际上,如果更大胆的假设的话,俞氏最早的老祖宗是春秋卫国的宁俞。但是为了小心求证,我还是保守了一下,把题目留给大家,提出命题容易,但求证就困难了。我需要时间去研究。


作者:知俞先生 (2007/8/27 21:11:15)   回复此贴
  回复:和《中国姓氏大全》的责任编辑李先生畅谈俞.. 第 1 楼

和《中国姓氏大全》的责任编辑李先生畅谈俞氏

作者:知俞先生 (2007/8/27 21:12:55)   回复此贴
  回复:和《中国姓氏大全》的责任编辑李先生畅谈俞.. 第 2 楼

李先生:你特别强调的是俞氏“俞南则盛,俞北则衰”。
知俞先生:每个姓氏都有自身发展、生存的规律的,俞氏也不例外。五胡之乱以后,中国北方长期陷于战乱,晋室政权流亡南方,建立了东晋。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掌,使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重心。
迁到南方的中原部族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饱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即徽文化、越文化、吴文化,还有客家文化;自从俞纵成为最早到达长江以南的俞氏后,俞氏就在南方繁衍、生存、发展。这个时期也是俞氏大发展的阶段的开始。
“俞南则盛,俞北则衰”,是文化的因果关系。姓氏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北方有的姓氏,崇尚燕赵文化、或者齐鲁文化,他们就“北则盛、南则衰”。中国移居海外的最大的姓氏是陈、林、李。但是他们最多建立起强大的家族势力,而没有能够建立起强大的宗族势力。为什么?是没有文化依托。
李先生:你对俞氏的经济地理的论述很有独到之处,俞氏整体的经济状态象一个橄榄球,豪富的少,贫困的少。中产阶级的的力量最强。这是俞氏的经济特点吗?
知俞先生:经济和文化是一对双胞胎,文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又反哺了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没有确切统计数字,但俞氏没有巨富,生活在贫困线的人数也少。俞氏的经济特点是拥有一大批稳健的中产阶级的层次,二是经济收入的剪刀差远较社会的剪刀差小。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经济收入的剪刀差小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这两点俞氏都具备了。所以俞氏一般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犯罪率低、道德品质普遍较高,人际关系和谐,社会责任心强。本人孤陋寡闻,李先生如果发现有俞氏的贪官污吏的情况千万提供,本人可以写一份俞氏贪官污吏的文章,以警示后人。(大笑)
李先生:你在《俞氏通论》中排列了俞氏六杰,其中对俞秀松、僧佑、俞大猷、俞大维、俞樾一般都能认可,但是你把《荡寇志》的作者俞万春也列入六杰中,不怕有争议?俞万春历来被列入发动文人行列,反对农民起义,他的《荡寇志》一直被列为禁书,能放到书架上,也只有二十年的历史。
知俞先生:农民起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如果李先生现在还敢在网站上煽动农民起义或者农民工造反,公安局肯定会把你当作恐怖分子抓起来(大笑)。
俞万春是个没落文人,一生没有做过官,后来混迹杭州西湖,以悬壶济世为生,他也是星相家,给人算命打卦看风水,混点酒钱。属于最底层的小百姓。和清朝的统治阶级并没有利害关系。但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用二十二年的时间,穷半生的心血写下了《荡寇志》。
诺贝尔文学奖创立已满110年,每年都会有人获奖。高行健(1940~)是获奖的唯一的华人(法籍)。2000年作品《灵山》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索尔仁尼琴(1918~)前苏联作家。1970年作品《癌病房》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籍著它,他继承了俄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
假设俞万春会获奖,也许获奖理由会是:以卓越的洞察力,预见一场几乎使中国倒退几百年的的“恐怖战争”,及他对“恐怖分子”彻底消灭的坚定态度。
建国以后,死去将近一百年的俞万春受到史无前例的攻击,成为可怕的洪水猛兽,从这一点讲,我的确有为俞万春正名的意思。几亿同胞,只有他预见了在太平盛世掩盖下的危机的存在。, “海内升平日久,人心思乱,患气方深”。所以把他列为俞氏六杰,一点也不过分。

作者:知俞先生 (2007/8/27 21:13:50)   回复此贴
  回复:和《中国姓氏大全》的责任编辑李先生畅谈俞.. 第 3 楼

李先生:在《俞氏通论》中 ,你特别提到俞氏历史上二次大灾难,一次是清兵南下,一次是太平天国,但我记得五代十国、唐末黄巢起义对全国百姓的摧残也是很厉害,你为何没有提到?
知俞先生:五代十国、唐末黄巢起义,年代久远,没有确切的史料考证,这是原因一,其次俞氏还只是襁褓中的婴儿,俞氏的大发展是在宋朝的事情了。俞氏的家谱我看了一些版本,极少极少是宋朝的,很小部分是明朝的,大量的是明末以后的。家谱中对清兵南下,太平天国的事件,都有记载。
为什么满清十几万的军队能够征服上亿人口的明朝中国呢?原因当然很多,但满清这种骇人听闻空前绝后的屠城政策,却绝对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这种残暴到极点政策下,任何想反抗满清暴行和黑暗统治的人就不得不三思而行,他自己可以不怕死,甚至他自己的家人,他也可以不顾惜,但如果是一城的人,一整个地区的人,几万的人,乃至几十万的人的性命,他还能不考虑不顾忌吗?
连以前一直对太平天国歌功颂德的历史学家洪友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也风向大转,他认为:洪秀全只是向西方学来了基督教,使之与封建政权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了西方中世纪式的神权政治。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若成功了,中国将倒退到神权政治黑暗的时代。太平天国绝无进步的历史意义可言,只是反动与倒退。
李先生:冒昧问一下,你是上海人吗?上海有没有人研究俞氏?
知俞先生:我是次坞俞氏,出生在杭州,长在上海。退休了,俞秀松的弟弟寿臧太公和安志洁夫人要我“溪埭里人要研究俞秀松”,于是一头钻进去了,有了兴趣,就搞起来了。上海目前只有次坞俞氏的一些老先生有些活动,我是里面的最小的。上海近一百多年来,历来是俞氏活动的重镇,是俞氏发展的平台,我想,如果现在的上海能对俞氏研究做一点贡献,也是应该的。
李先生:我看过你的大作《俞秀松年谱》、《俞秀松早期革命实践研究》、《从红色起点到顿河坟场》,尤其是《从红色起点到顿河坟场》很是精采。的确是下了一些功夫的。顺便问一句,你对台湾的俞氏有过研究吗?
知俞先生:我的研究重点是在“俞秀松专题”和“俞大维专题”。
台湾的俞氏还没有研究,因为缺少资料。台湾原住民的俞氏,大都是福清俞氏、东粤俞氏、白沙俞氏的迁移去的。但大陆解放时有一批五峰俞氏、次坞俞氏、南楚俞氏去了台湾,相对来说,这批人的地位较高一点,他们的后裔大都不再从政,很多人都选择做学问。一旦台湾开放旅游,也想去那里看看。


作者:知俞先生 (2007/8/27 21:14:31)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俞氏论坛  执行时间:3,117.2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俞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