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与“管鲍之交”(网络摘录)

    中华鲍氏网 2008年12月16日 苏紫




        高山流水,和爱情一样,千年不竭的话题。

        极度繁华中,我们不愿流俗于速食爱情,但我们的情感不会干涸,因有了友情。

        第一次看电影《知音》时,因为年龄的关系,还不能理解其中的苦涩与甜蜜,但小凤仙为蔡松坡饯行时的琴音铮琮却深深印在了心里。她为他歌唱、为他流泪,仔细叮咛,一片深情似高山巍巍,如流水依依。

        后来又读“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鼓琴,子期能心领神会其中“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之意。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知音难觅,所以才有那么多人为了这份相知而不顾性命,司马迁笔下的刺客们,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以及伏董卓尸大哭的蔡邕……友谊在这里呈现出可歌可泣的悲壮!

        友谊,这两个方方正正的汉字似乎幻化为高山之巅的琴韵悠悠,化为沂水河畔的西风萧萧;化为伯牙雪样胡须流水般的颤抖,化为渐离激越筑声里太子丹衣裾翻飞的惨白……似风,如月,友谊是那样的神圣而高洁,悲壮而惨烈。

        还是在司马迁的眼里,我读到了另一种友谊,一种更接近俗世的友谊,那是发生在著名的管仲和不著名的鲍叔牙之间的一段相知。

        管仲是著名的政治家,治齐40年,对内政、经济、军事进行全面改革,制订一系列富国强兵方略。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因为他的帮助,齐桓公才圆了称霸的梦想,虽然太史公对管仲有些看法,但不影响他的青史流芳。

   就是这样一个管仲,在功成名就时感叹道:“:吾少穷困时, 尝与鲍叔贾, 分财多自与, 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 知时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在这里,管仲讲述了他和鲍叔牙的一段友谊。管仲出身贫寒,曾经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分利的时候,管仲往往多给自己,鲍叔牙不以为意,知道管仲不是贪婪,而是家贫;后来鲍叔牙升官了,管仲沦为鲍叔牙部下,鲍叔牙也不因此而歧视管仲,认为时有利有不利。管仲曾经三次被罢官驱逐,鲍叔牙并不认为管仲无能,不过是他时运不佳而已。管仲三次皆战败而逃,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是胆怯,而是因为家有老母;管仲辅佐公子纠,公子纠败于鲍叔牙辅佐的小白,管仲被囚,忍辱偷生,鲍叔牙不以管仲为无耻,理解管仲他是耻于不能功成名就、显于天下。

   友谊的基础都是彼此相知,因为相知,管仲可以多取而无愧,也因为相知,鲍叔牙后来可以身居高位而坦然。管鲍之间的相知应该不亚于高山流水,但后者流传甚广,前者却知之者不多,原因何在?伯牙子期唯求心之契合,于高山之巅,临明瀑青松,纳天地精华,衣裾翩然,潇洒飘逸似不食人间烟火;管仲鲍叔牙于巷舍之间,日与米粮银钱交涉,纵然高洁也难去铜嗅嫌疑,更何况既然涉及到经济利益,几人敢大声宣扬管鲍之谊?所谓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当如是乎?!

   一直没有找到关于伯牙子期琐碎交往的记载,或许古人们觉得能懂琴,能摔琴谢知音已是至高境界,再多说反成蛇足。也许是在下太小人了吧,总是觉得要做到伯牙子期那样其实不难,因为很多时候,我都会遇到彼此“心有戚戚焉”的聊友,我们甚至可以彻夜长谈某些问题,但就是无法成为管鲍那样的朋友。可见一瞬间的火花易得,长久的燃烧难为啊!

   打一个或许不太恰当的比喻,伯牙子期的友谊如洁白的云,美丽高雅,使人只能仰慕而不能履行之;管鲍的友谊如温润的水,掬之可净面可滋养生命。

   世人都希望如管仲般幸运,能遇到一位宽容睿智的鲍叔牙,不知可有人愿意做鲍叔牙?


分享按钮>>*叶氏文化古迹*福建漳州平和丰作厥宁楼
>>“二鲍纠慝”成语是怎么得来的(网络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