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七期 鲍氏文物遗存

    中华鲍氏网 2011年2月15日 鲍俊盛整理


                                         鲍氏文物遗存
一、鲍捐神坐
在《中华博物网》和《洛神艺术网站》以及《中华碑帖网》等网站上,载有“鲍捐神坐"的有关资料,现转录如下,供研究参考。(神坐现收藏在北京古代石刻艺术研究会)
神坐又称神座,为神主牌位。《周礼•春官•司几筵》: “凡丧事设苇席,右素几,其柏席用萑黼纯。”郑云注: “柏,椁字磨灭之余。椁席,藏中神坐之席也。”
“鲍捐神坐"为隶书,年代为三国魏。石刻。全文为: “魏故符节仆射陈郡鲍捐之神坐”。1923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城东北二十里杨坟村,同时还出土有“鲍寄神坐"。书体、形制基本相同。
隶书发展到曹魏,已不复有两汉的辉煌,遗意虽存,但更多地在书法中加人了异趣别调。“鲍捐神坐”刻法虽不精,但粗旷豪放,具有一股生辣激越的气息。部分字的末尾笔画夸张大胆,字口的斑驳具有篆刻冲刀石崩的趣味。在看惯了规整、谨严的汉碑后,我们也不妨换一下欣赏的眼光,体味一下这无拘无束的山林野趣。
附图如下:

              

二、鲍三娘墓
在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有一座鲍三娘墓,现为文物受的保护。鲍三娘墓碑记:
季汉鲍氏三娘,世居夔州鲍家庄。勇力绝伦,有廉康贼求娶不屈,与战破之。时英壮缪三子索取道以行。氏以忠义苗裔,英勇可爱配之.同为汉室讨贼。后屯兵葭萌、于治北里筑石城与居,故墓在昭化。文墨士常经频(凭)吊,有犯者罪不赦。祥鹤修墓以记景仰。
墓高二丈二尺,方园二十三丈八尺。
民国三年、夏四月复修立碑。
昭化知事资中周国滨临修。
通省自毕业生将祥鹤撰文,长男泰益高等小学毕业生佳书。
三、鲍三娘骑栋台门.
在会稽(绍兴)香林景区所在地湖塘镇西路村,有年代最久的骑栋台门,始建于宋代,后于明末清初官府为奖掖鲍氏三娘而扩建,故屋宇可骑门槛,鲍家名“敦和堂”、“百寿堂"、“安乐堂”。
湖塘镇西路村,为绍兴有名的长寿村,古时聚族居住而成台门,现尚保护完整、颇有特色者九座古村居群落。台门布局多为两进加侧厢,中间卵石道地,呈口字型。鲍家名敦和堂、百寿堂、安乐堂。皆画梁漆柱,镂花窗槛,雕刻兽头,饰写楹联,建筑精妙,堪称一绝,极富艺术观赏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景区秉承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观念,除了点景的亭子和其他布置外,很少有现代人工的痕迹,是一处田园式的生态佳地。
(注:此绍兴鲍三娘与四川广元的鲍三娘非一人也。)
四、清岭南著名书画家
鲍俊故居
在珠海市香州区城中旧村改造范围内,原地原状保护的文物有清代鲍俊故居,在山场三街62号,目前基本完整。拟保护范围:主体建筑以外围1 O米,拟申报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有鲍氏祠堂,在山场五街1 28号,尽量保留。在山场东街1 68号还有一座鲍家祠堂,处理方式拆迁。拟将拆迁祠堂的门坊、石狮子一对、狮座一对等文物集中于鲍俊故居设为展览。五、石溪摩崖石刻群
在珠海市香州区山场村北侧的松柏山上,有数十处珍贵的书法石刻遗迹,是清朝大书法家鲍俊等人所遗留。其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六、鲍俊书写的木质对联
中国晚清著名诗人、书画家鲍俊的木刻对联在珠海唐家湾镇组织的文物普查中被发现。据了解,为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珠海唐家湾镇组织专业人员对全镇的文物进行普查。当普查人员来到淇澳社区一钟姓农家门前时,被农家门前的木刻对联所吸引,再与女主人的闲聊中,得知她家还有一副木刻对联。普查人员请求女主人拿出来鉴赏一下,可是女主人在家中翻箱倒柜找了好久,就是不见木刻对联。女主人于是上到二楼杂物间寻找时,才猛然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木刻对联已成为家中家禽的“爱巢"。拿出木刻对联,只见木刻对联边缘有些许的腐烂,字体依稀还可辨认。
经过对书法颇有研究的唐观挺好仔细辨认,木刻对联内容为“满屋书声小邹鲁,一庭和气古唐虞”,是被誉为“清代广东才子之一”的鲍俊所写,推算应为清道光八年(1 828年)的作品。据介绍,此木刻对联应为鲍俊在木刻上书写后,由他人刻制而成,而不是后人按鲍俊书法临摹刻制的。
附鲍俊简介: 鲍俊(1 797—1 85 1)字宗垣,号逸卿,别号石溪生。广东香山(今珠海市香州区山场村)人。清朝嘉庆及道光初年广东(岭南地区)有名的书画家、文学家、诗人、被誉为“岭南才子”。他1822年中举人,次年举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改刊部山西司主事。1831年弃官返粤闲居,曾讲学于顺德凤山书院和惠州丰湖书院。工诗词书画,著有《榕堂吟馆诗钞》、《倚霞阁诗钞》、《鲍逸卿草法》等。其书法变化多姿,清新古朴,自成一派传略编入《广东省当代名人录》及《中山文化志》。
七、鲍氏制作的铜镜
现在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的出土文物铜镜,经考古学者专家考定,是三国时期魏国所制。根据镜上铭文判断,是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调往武昌的大师鲍氏和唐氏制作的。
铜镜是1956年8月31日于鄂州市樊口朱家垴第2l号墓出土。属分段式重列神兽镜,其铭日:“黄武六年十一月丁巳塑七日丙辰,会稽山阴作师鲍唐竞,照明服者也,宜子孙,阳遂,富贵老寿,臣先牛羊马,家在武昌,思其少天下命吉服,吾王干昔口口”。围绕其中的“家在武昌……”铭,许多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俞伟超先生对“鲍塘镜”的铸镜师作分析认为,“鲍唐”是三国时期从会稽引进的一位铸镜名匠。并又例举出五枚在鄂州市出土的“鲍唐”作的神兽镜。其例一铭曰:“黄初二年十一月丁卯塑廿七日癸巳,扬州会稽山阴师唐豫命作镜,……”其例三铭曰:“口口四年五月丙午塑十四日,会稽师鲍作明镜……。”其例四铭日:“黄武四年……,鲍师扬名……。”其例五铭日: “黄龙二年…一大师鲍豫而作明镜。”除以上五镜外又举例六为传世镜一枚,其铭日:“黄初四年……会稽师鲍作明镜……。”俞伟超先生认为,以上七镜全为铸镜师“鲍唐”所铸制。④笔者在调查历史上曾有多少位工匠在鄂州铸镜的过程中发现,其例一的铭文之中,唐豫命作镜的“唐”字,实为“薛”字,此句应为“扬州会稽山阴师薛豫命作镜”,因此,在这枚铜镜的铭文中既无“鲍”也无“唐”字。在湖北省博物馆与鄂州市博物馆编著的《鄂城汉三国六朝铜镜》一书中,关于这两枚同模镜上的铭文释读有误,将“薛”字误作“唐”字。其实,从《鄂城汉三国六朝铜镜》一书中108及109的图录中,就可清楚地看到铭文中是“薛”而不是“唐”字。例二镜因与例一为同模镜,所以,与例一镜一字不差;例三镜铭中曰“师鲍”,例四镜铭中曰“鲍师”,例五镜铭中曰“鲍豫”,例六与例三一样,镜铭中曰“师鲍”,在七枚被认作“鲍唐”所铸制的铜镜里,除第一枚镜铭中有“鲍唐”字外,第二、三枚镜铭中无“鲍”又无“唐”,其余则均只有“鲍”而无“唐”。在鄂州市出土所有铜镜的铭文中,并无“唐豫命”铭,经遍查浙江出土铜镜的著录及三国时期的吴镜铭,除王士伦先生⑤及王仲殊先生⑥分别在各自的有关著作里引用了《鄂城汉三国六朝铜镜》里的误名“唐豫命”,另见日文版的《鄂城汉三国六朝铜镜》一书时,可能因未将文字与图片仔细核对,也出现与中文版相同的错误外,再未见到有“唐豫命”铭的神兽镜存在。所以,凡有“鲍”字铭的神兽镜,不应都将其认作为“鲍唐镜”。
考古学家以为,黄武六年镜铭中家在武昌的“鲍”与“唐”可能为两人,即“鲍”为铸镜的匠师,“唐”则为提供镜模的雕塑师,而他们两人大概只合作了一次。
                                                                                                   (鲍俊盛据互联网搜集整理)
 


分享按钮>>小儿论——项橐难圣人典故
>>文苑七期 两朝古都鲍裔聚 多元民族血脉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