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五期 鲍宣传略

    中华鲍氏网 2011年5月17日 鲍世禄


                                       鲍宣传略
                                                                  口鲍世禄
    远在两千年前的封建社会、帝王专制条件下,一位职务并不很高的监察官,他勇于针砭时弊、为民请命,敢于揭露腐败、抨击权贵,甚至批评皇帝的某些不端举措,这是多么难得,何等可贵!他就是汉代司隶校尉(中央监察官)、我们鲍氏的一位祖先——鲍宣。
    鲍宣,字子都,西汉渤海高城(今河北盐山东南)人,后迁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他的生年不详,约诞生在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年至公元前49年):卒于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
    鲍宣爱好学习,通达经书,是一位学问和修养都十分卓越的学者。年轻时,他就读于桓老先生,后者很欣赏鲍宣的人品和学识,将女儿桓少君许配给他。桓老先生给女儿的陪嫁非常丰盛,鲍宣却感到不高兴,对少君说:“你生来娇生惯养,喜欢华美服饰,而我实在贫贱,不敢受这样的厚礼!”少君答道:“家父因为你品德端正,才教我来服侍你;既然成为你的妻子,自当一切听从你的。”于是,桓少君把嫁妆全部归还娘家,改穿短布衫,与鲍宣一起赶着鹿车到鲍家;拜见婆婆后,她又立即提起陶桶去打水,鲍宣高兴地说:“这正合我意!” 鲍宣进入仕途后,最初当上一名主管民事纠纷和征收赋税的基层官吏——县乡啬夫。虽然职位低下,鲍宣却熟知并同情百姓疾苦,积极为他们奔走呼号。后来他做过县丞、功曹、议郎等小官;一度因病暂退。不久,由于鲍宣熟悉民情和吏治,深受大司空何武的赏识,把他推荐给汉哀帝(刘欣,公元前6年至前1年在位),鲍宣被委任为谏大夫;随即,改任职掌监察地方官员的豫州牧。正当鲍宣想干一番“澄清天下”的事业时,他的举动实际上已经触犯了权贵们的利益,于是丞相司直郭钦弹劾他“举措烦苛”,以及超越职权,等等;刚刚做了一年多豫州牧的鲍宣就被罢官。可是,回家仅几个月,鲍宣又被朝廷征召为谏大夫。作为一个富有正义感的官员,鲍宣在任何职位上总是要上书言事,评论朝政得失,揭示百姓痛苦,特别是痛斥外戚专权。他的上书都是真切实在,不求华丽,一如他的为人。
    哀帝初即位时,曾想有一番作为,可是在这位年仅17、8岁的皇帝背后,却有着四位皇太后,他们是元帝的昭仪(妃嫔)、哀帝的祖母傅太后,元帝的皇后王太后,成帝的皇后赵太后,哀帝的母亲丁太后。这四位太后争相弄权,竞封亲属,整个朝廷出现外戚专权的局面。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师丹,大司马傅喜起来表示反对,傅太后怒而让哀帝将这四位大臣统统罢黜。
    这时,鲍宣以谏大夫的身份,甘冒杀身之祸,上书切谏。他在致哀帝的谏书中,首先从汉成帝时外戚专权,以致天下大乱的历史事实,指出想与这些权贵佞臣共同治理朝政,那是难上加难。接着,他为了让哀帝认清天下大势,把当时老百姓的悲惨状况,归纳为“七亡七死”。他说,“凡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县官重责,更赋租税,二亡也;贪吏并公,受取不已,三亡也;豪强大姓,蚕食亡厌,四亡也;苛吏徭役,失农桑时,五亡也;部落鼓鸣,男女遮列,六亡也;盗贼劫略,取民财物,七亡也。”又有七死:“酷吏殴杀”,“治狱深刻”,“冤陷亡辜”,“盗贼横发”,“怨仇相残”,“岁恶饥饿”,“时气疾疫”。鲍宣分析说,这些现象的存在是公卿贵人们贪残所致,而皇帝不但不救助老百姓,反面只顾私养外戚和佞臣,终日吃喝玩乐,违背天意与民心,同样也负有责任。鲍宣最后针对几位正直大臣被无端罢黜一事,满腔愤慨地指出,这将引起“皇天见谴”,“黎庶怨恨”,也是正直的臣民所痛心的。(详见鲍宣《上哀帝书》)
    面对鲍宣的这番指斥,哀帝颇感难堪;但迫于鲍宣是一代名儒,只得“优容”。不久,发生地震,又出现日蚀,人心不稳。哀帝总算将孔光召回,并罢免两名奉承拍马的外戚和几十名侍从;但却丝毫没有触动大家所痛恨的董贤。董贤这个人以容貌取悦于哀帝,出门同乘,入则侍寝,官任大司马,被封高安侯,赏赐无数。哀帝还为他建造大府第,装金饰玉,极尽奢华。为此,鲍宣又上疏力谏。他一方面肯定哀帝罢退一些佞臣的做法,另一方面则极力揭发董贤的罪行。要求哀帝免去董贤的官职,收回所有赠予;同时希望哀帝召回何武、师丹等大臣,“以兴太平之端”。
    哀帝似乎被鲍宣的一片苦心所感动,在很短的时问内,把何武等人召回朝廷,并任命鲍宣为司隶,监察京师百官。——这是鲍宣一生担任的最高官职。然而不久,哀帝就抓住鲍宣的“把柄”,欲置之于死地。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丞相孔光去祭扫汉家天子陵园,他的下属官员根据他的命令,行走在陵园驰道的中央;此事正好被鲍宣见到。因为按规定这驰道是供皇帝专用的,臣民们不得行驶,即使经皇帝特许也只能走在驰道两旁。为此,鲍宣叫人将丞相的下属官员拘留,没收他们的车马,并在语言上对孔光有所顶撞。御史衙门派人想捉拿司隶府的工作人员,被鲍宣闭门拒绝。于是,哀帝以“距闭使者”、“亡(无)人臣礼”、“大不敬”等罪名,将鲍宣逮捕入狱,他的生命危在旦夕。消息传到太学(古代的大学)里,博士弟子、济南人王咸举起一面旗帜,立在太学门口,大声疾呼:“欲救鲍司隶者聚集这旗下!”顿时就有一千多名太学生会集起来,为鲍宣请愿。次日,他们在官员们上朝的路上,拦住孔光,向他提出严正抗议,使孔光车不得行,狼狈不堪。随即,太学生又前往皇宫,伏阙上书。在太学生们的强烈呼吁下,哀帝不得不免去鲍宣的死刑,却仍处以“髡钳”(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
    鲍宣被无理受刑后,就离开长安,迁至上党郡,在长子县安家,以田牧为生。不久,哀帝病死,平帝即位。此时,王莽当权,他对忠于汉室、不肯依附他的正直之士,都要除尽。于是,鲍宣也卷进“狗血污邸”案中,被捕入狱。作为一位高风亮节的人,鲍宣不甘受辱,才在狱中自杀身亡。这一年是汉平帝三年,即公元3年。
    鲍宣死后,葬在长子县。在该县东十余里处,有“汉司隶校尉鲍宣墓”,长期以来为全县最大的古墓;直至“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鲍宣的儿子鲍永、孙子鲍昱,后来也官至司隶校尉,分别活跃在东汉的政治舞台上,各有一番业绩。一门三代司隶,刚正代代相传,成为我国古代监察史上的一段佳话!
    (在改写过程中,承鲍永臣宗亲提供大量宝贵资料,谨表感谢。)

    参考文献: 1、汉书•王贡两龚鲍宣传 2、陈勇:《中国古代监察人物志》
 


分享按钮>>阮鹏先生任中华姓氏门户之中华阮氏网站长
>>文苑五期 鲍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