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13期 棠樾村——璀灿的徽文化精神家园

    中华鲍氏网 2012年2月27日 鲍树民


                           棠樾村——璀灿的徽文化精神家园
                                                                   口鲍树民
    棠樾村位于歙城西南7 5公里处,北靠松林茂密的灵山支脉——龙山,南临徽州盆地的平原沃野,源自黄山的丰乐河自西向东穿流而过,远处以富亭山为屏,“枕山、环水、面屏”是选址的理想位置。据史料考证,宋以前就有鲍氏居住在上棠樾(即今棠樾村西首),棠樾村落的形成可追溯到南宋建炎年间(约1l30年),当时在徽州府任文学职官的鲍荣,看中了这块宝地,营建别墅“掌书园”于此。到了他的曾孙居美,便把家从歙城河西坞迂到棠樾,开始了规模远大的村落建设部署,疏浚水源,开垦良田。元至正间,鲍伯源、鲍以仁等倡宗人截流筑“大母堨”,引水入村,环流如带,溉田600余亩:元代又有鲍德在村后山垒石筑德公塘,溉田90余亩,历代以来旱涝保收。明清之际,鲍氏出仕经商,门风昌盛,族势兴旺,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建设。首先,构筑从西向东贯通前、后街的水圳,前街为暗渠,工程较大,后街为明渠,滔滔清流可见。又导致槐塘东山而来的灵山水流入横路塘,这两股水在骢步亭汇合,流至七星墩水口。由于大母堨对村落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来自北、中、南三股自西向东的水流经全村,满足了村民日常生活所需。棠樾的水口按风水说,设在村落“巽地”吉方的东南角,此处地势较为平坦,为增加锁钥气势,把住天口,在出水口旁人工砌筑了七个高大的土墩,名“七星墩”,墩上植树木以障风蓄水,墩尽处为一村诸水尾,跨水建桥,桥上建亭,名“义善”,这组水口建筑,是棠樾特有的村落标志。
    棠樾古代礼教建筑,首推元至正年间(1341——1368)鲍元康在龙山之巅建的“慈孝堂”,供奉鲍宗岩父子,纪念他俩遇盗争死的慈孝事迹,堂有多进,相当于家庙,这是棠樾村中第一座祠堂。 
    位于村中古代井侧的翰林祠,祀明初翰林鲍颖(尚炯),鲍颖为朱升进荐朱元璋,入尚宾馆编史,明太祖视鲍颖身貌修俊,目为“长秀才”,洪武元年升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编修,常从侍上御谨身殿,未几被奸臣诬害,冤死狱中,后昭雪,睿旨下应天府以礼察,给驿归葬,于村中故居建祠以祀,今中村有饯贤岗,为士大夫饯别鲍颖入京编修元史时之故迹。
    明嘉靖八年(1 529年),鲍象贤中进士,历任户部右侍郎,右都御史、兵部左侍郎等职,文能安邦,武能将兵,曾剿灭倭寇、平定南方边乱多起,被誉为嘉靖“中兴名将”,《明史》有传,鲍象贤自建宅宣忠堂位于街北侧,居一村之中,面南,其宅制皇帝特许,门层为五开间,宅内纵向五进,是村中等级最高的建筑,与宣忠堂隔街相向,是祀鲍象贤祖父鲍灿的诚孝堂,鲍灿是当时著名的孝子,为母口吮脓疽获愈,朝野风颂,后以孙象贤官禄庇萌,立坊旌表,诚孝堂三间三进,大门外有八字墙,体制宏敞,现存遗址。
    史书记载:明嘉靖时(1 522年始),“许民间皆得联宗立庙”,鲍象贤致仕家居时,在村东拓西畴书院遗址,建万四公支祠(即敦本堂,俗称男祠)作为整个鲍氏分支的祠堂,供棠樾鲍氏全族祭祀,团聚礼拜的场所。终明一代,棠樾村的村口建筑已初具规模,除此外,明洪武壬申至宣德年间(1 386——1435)里人移建大和社于村口,因其地为慈孝先祖宗岩、寿孙二公四、五世孙之祖业,供社神之居,俾民徵其余福,于是缭以垣墙,峨之以屋宇,社前有坦,便于村民春秋祈报,除崇礼周祖后稷农业神外,保一方平安有丰功伟业,济民患难之乡贤亦附祀在内,以表不忘。
    明代棠樾村内可以考证的建筑还有建于始祖墓西侧的鲍灿之父的古屋“存爱堂”,其匾为明周懿王所题,建于前街中部的户部员外郎鲍楠地官坊,建于村西以予象贤官封荫父鄣山的监察御史坊,还有在村东贵州都匀知府鲍献书至侄元臣为纪念西汉御史鲍宣的“骢步亭”。
    清代棠樾村落建设,由于徽商的鼎盛,鲍志道、鲍启运兄弟祖孙三代掌管两淮盐务,藏镪百万,称江南巨富,他们投资故里,大兴义举,于乾嘉年间,修建了村中水利、街道、水口的亭园牌坊等一系列建筑,同时,重建扩修了龙山慈孝堂,万四公支祠,并独创了世孝祠,祀宋元以来的鲍氏孝子,又创建了清懿堂女祠,祀鲍氏历代女祖,这两所祠堂,均国内少见,同时又修建了文会、西畴书院和赈恤族人的“四穷仓”,以救济鳏、寡、孤、独四种人。
    万四公支祠(即今男祠)、清懿堂女祠、世孝祠,在建造上极有特色,三祠的砖雕门楼、厅堂梁架木雕均精美异常,表现了清中后期徽商的审美情趣和经济实力。 
    鲍志道、鲍启运兄弟二人的住宅,为当时村中最大的建筑,鲍志道孙鲍均手建的保艾堂,屋内有36个天井,108间房室,其中红木厅、楠木厅、银杏厅最豪华,鲍志道父建的遵训堂(后归鲍启运),鲍启运手建的存养山房别墅及花园——“怡园”,均远近闻名,鲍志道一家,集官、商、儒为一体,住宅建筑体现出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典雅工丽不事繁琐的雕饰,俨然一派书香门第气象。
世乱频仍,沧桑更迭,棠樾村许多宏丽宽敞的民居和齐整一色的青石板街道都遭坏。现尚有贯通前后街的天灯巷、巷内鲍明皋明建民宅两幢,始祖墓园花墙对面的毕德修明建民宅,以及清建的慎修堂、承志堂、从心堂、慎德堂等古屋厅堂尚存,这些厅堂都列了省保,作为民居旅游点。古井有多口,前街翰林祠门外的老方井、存爱堂(俗称五世同堂)畔的古井、宣忠堂的后山井及清懿堂畔的古井,泉水清冽,久旱不涸,可供村民长年汲用。
    矗立村东水口甬道上的七座石牌坊:鲍象贤尚书坊、鲍逢昌孝子坊、鲍文渊妻节孝坊、鲍漱芳、鲍均乐善好施坊、鲍文龄妻节孝坊、慈孝里坊、鲍灿孝子坊均已列入国保单位,作为棠樾鲍氏人文景观的主体,对外旅游开放。
    棠樾村有待修复的重要文物古迹,尚有村北龙山上的慈孝堂及其山庙坛坫,明永乐皇帝御制的父子慈孝诗碑,汪华忠列行祠(隋末汪华起义,保卫六州,得妻舅鲍安国资助,汪华唐封六州总管府司马、因此龙山忠烈行祠显耀徽歙,香火最盛)村西的鲍鄣山监察御史坊,村中的鲍楠地官坊,始祖墓北的鲍同仁状元坊(鲍同仁,泰定元年试翰林院得蒙古语第一),棠樾村东的“三元庵”,七里墩全村出水口的“义善亭”及墩上的林木,这些都是恢复氏族文化精神家园所必需的当务之急。
 


分享按钮>>   岑氏古建筑群
>>文苑13期 拜棠樾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