螟蛉 与 庶出

    中华鲍氏网 2012年5月21日 鲍忠祾



    三桥鲍氏在支谱合编时,遇到两件事,即螟蛉与庶出。螟蛉指无后嗣夫妇收养的异姓义子;庶出则指侧室所生子女。旧社会封建宗法制度造成人际歧视,引发相关人员自卑心理。如今这一陋习有阻碍了支谱合编的顺利进行。
    我们坚决反对人际歧视,螟蛉子曾经给养父母带来了天伦之乐、繁衍后代和晚年赡养。由此我们代表列祖列宗由衷地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礼!他们及其子孙后代,长期以来为三桥鲍氏发展兴旺与广大宗亲共同努力,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没有必要自卑,应该自豪,诚然可以挺胸抬头、理直气壮。
    1935年第十一次重修《三桥鲍氏宗谱》十六卷之后,另设闰谱一卷,详细记载螟蛉及后代的世系和传状。我们理解当时社会制度下的无奈,但谱中仍载明允许螟蛉子进祠堂,并可代表某一宗支参加祭祀等典礼活动。可见在当时具体操作中,也是灵活运用的。为此,支谱合编新版序号目录和电脑打印前的草稿集,不再另列闰谱,参取混合编制的办法。
    上述做法是否妥当,是否有依据?!回想起曾在上海的晚报上看到,中科院遗产所“中国姓氏和群体遗传”研究专家袁义达和武汉基因工程科学家严家新等的相关报道文章。
    袁义达说,人类遗传是通过23对染色体进行的,其中只有y染色体是男传男、父传子,过多少代也和先祖的一模一样;其他染色体则分别来自于父母,一代一代不断无序稀释,经过很多代后就可能和先祖的不一样了。
    早年我母亲想发现新大陆一般的告诉我,父亲与我和我的儿子,三人左手大拇指向内弯曲都会出现四条纹路。在查我孙女的,纹路只剩三条了。想必遗传还有显性和隐性的变化。不知其他鲍姓人该指纹状况怎样?孙女在外婆家养育,不肯吃嫩(南)豆腐,甚至会引起恶心呕吐。亲家与儿媳在议论,这像谁呀?我说我父亲不吃豆制品。遗传还是巧合!
    严家新在《环球科学》2009年第三期上撰文认为:“孔子后裔”继承的孔子基因接近于零(请见新闻晚报1009年3月7日A版第1及8页)。他在《遗传学不承认“孔子后裔”》一文中指出,每个人的祖先数目都随时代增加而按几何级数(2、4、6、8、16、32、64、……)递增;每人都有父母二人,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共4人,曾祖父母和外曾祖父母共8人,……,如此类推。孔子的第六代后裔只继承了1/64的孔子基因,其余63/64都来自外姓祖先。以此类推,孔子的第十代孙,只继承了千分之一,第二十代孙只继承了壹佰万分之一,到目前的第八十代孙只继承了一亿亿亿分之一的“孔子基因”——这个数字与零有多大区别?
    对于严家新的观点,一些孔子后裔认为,“孔子后裔”的提法更在于文化内涵,从纯科学角度追溯毫无意义,谈论“孔子后裔”只是增加一重归属感。严家新则表示,他拿“孔子后裔”说事,只是举例,目的是提醒大家:整个社会应当淡化姓氏的概念,社会学界对所谓“姓氏文化”的研究,应立足于文化传承,而不是荒诞的“血统论”暗示。严家新还认为,当前正宗“孔子后裔”继承的孔子基因其实最少,而有些不姓孔的人可能继承的更多。
    我之所以“鹦鹉学舌”,无非是为不再单列闰谱和混合编排而寻找理论依据。
    有人提出庶出一说,真是无事生非,搬起石头自砸脚!依稀记得鼻祖贞公系姒姓禹王曾孙仲康之庶子也(封于鲍,以为氏。——见文苑三期36页以及七期29页右列10行。)此说似难推翻,则尔等都是庶子后代,这一身份将世代如影随形,如此奈何?!我们续宗谱只以父系作为贯穿主线;除重视品行外,生母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娘家门第出身和社会关系等,都不在我们关注或考量的范围之列。
    有人要求对闰谱里的宗支世系加以保密,这似乎有悖于续谱的精神和本意。我们认为扭转世俗的旧观念十分重要。身处新时代,我们不能再做封建礼教的殉葬品。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用科学知识来武装大家的头脑,跟上时代的步伐,树立新思想新观念。
                                                                          2012年春
 


分享按钮>>清朝义士昝化熊
>>宋朝昝定国学谕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