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名人楷模】母亲节里赞父母

    中华鲍氏网 2013年5月17日 鲍智泉


                                 

                               母亲节里赞父母

 

    “ 海誓山盟结良缘,风雨同舟六十年,苦辣酸甜都尝尽,无怨无悔是蜡燃。”这是2007年母亲节《沧州晚报》征文,我获奖文章中的几句话,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父母,他们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腰不痛,腿不酸,行动灵便。他们依旧每天手不停脚不歇地为我们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忙碌着。我觉得父母健在真是莫大的幸福,每当我回到老家,走进自家大门口,在院子里大喊一声“爸,娘我回来了!”顿觉心情愉快了很多,当父母高兴地迎接我们的那一瞬间,我更感到童心大发。正因为有着父母的期待,我只要有空就回家住上几日。所以,至今我没有学会打麻将,我没进过歌舞厅,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在老家的热炕头上陪父亲聊天,背着箩筐跟在母亲身后到地里挖野菜。

    我的父母出生在民国年间,历经连年战乱,兵荒马乱的折磨使他们受尽煎熬。母亲自从进了鲍家门,就承担起了繁重的家务和地里的农活。饥荒和战乱的困扰,精神上受到了压抑,生活极其窘迫。

    1947年,春雷滚滚驱散了头顶的乌云,我们家乡泊头解放了,老百姓重见了光明。人们不用再逃荒避难了,提心吊胆的日子终于过去了。但是历经多年战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万恶的日本鬼子糟蹋的一片狼藉,生活在这历经战乱后的废墟上,人们的物质生活很是贫乏。全国人民努力重建自己的家园,父亲在母亲的支持下义无反顾的加入解放全中国,建设全中国的队伍,去了遥远的大西北支边。父亲在新疆一呆就是好几年,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奶奶和母亲两个女人肩上,她们即要到生产队挣工分还要照顾好几个老人,无儿无女的大祖父,在1968年寿终,享年84岁,大祖母1965年寿终,享年81岁,都是我父母亲把他们送走的。我的四太爷,他的儿孙们都在遥远的外地工作,没有条件照顾老人,老人单身住在老家,他每次生病都是我的父母陪在床前(那时父亲已从西北回乡了)喂药、喂饭。在没有医疗条件的情况下,四太爷便秘,都是他们用手一点一点的往外抠。至到1973年春他84岁寿终把他送走。按理说,当初自己顾自己都顾不上,照顾他们也罢,不照顾他们也可,但是我的父母为他们吃了那么多的苦,从没有一句怨言。

    母亲过日子是村里数一数二的一把好手,“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什么事都精打细算,一件衣服轮着穿,我穿了以后再给二弟穿,二弟穿后修修补补再往下传。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读高中了,母校离我家8公里,住校需要自带被褥和粮食,我家是个缺粮户,根本拿不出粮食来,母亲就会去东家求西家借。乡亲们出于好意说“你家生活太困难了,让老大下学挣工分吧,你家又不是贫下中农,就是读完,好事也不会轮到你们的。”母亲毫不犹豫地说“不行!再苦再累也要供他读书,不能让我的孩子像我一样成为文盲。”母亲为了让我安心读书,她用瘦弱的身躯承担了全家繁重的农活和家务。年轻的母亲过早地白了黑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的多,但母亲没向我们诉过一声苦。

    父母经常告诫我们,人活着不能只为了自己,社会是个大家庭谁也离不开谁,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做好。他们常说,没有庄稼人,人们的吃穿哪里来?没有工人,农具哪里来的?保家卫国的兵器哪里来?没有儿郎去当兵,国家安宁哪来?简单的几句话,虽然朴实无华,但却显现了一位农家父母宽厚的心声。同时也印证了“革命工作没有贵贱之分”的崇高道理。正因为遵循了父母的这些话,我在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不管组织上让我做什么我从不挑肥捡廋,没和任何领导讨价还价过,可以说党教干啥就干啥。

    改革开放以后,日子越过越红火,我和爱人都涨了工资以后,家里的生活慢慢地变得富裕了。逢年过节,我都会带上妻子和儿子回乡探望父母,并每次都会给他们带去让家乡人羡慕的奢侈品。母亲从不拿我带去的这些东西去炫耀,而是时常叮嘱我,说“你在外要好好做事,多做好事,善事,不要叫别人戳着脊梁骨骂娘,就是对我最大的孝顺。”母亲的这些话,让我铭刻在心,并身体力行。每当我骑自行车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看到老人独自步行,我会想起母亲,然后会想方设法载着他们送一程。出差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在车上看到老人站着,我会想起母亲,然后立刻站起将座位让给老人。

     我的父母没有文化,他们不懂得城市里的交通法规,也不清楚什么是单行路,什么叫斑马线,他们却教育子孙“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他们还说:“在狭窄的道路上行走时,不要争抢,要把好的道路先让给别人走,在单位同事之间要谦让,要把方便和好处多留给别人……”父母的告诫,已成为我与儿子两代人为人处事的宗旨,父母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做事。

     父母把一切心血都倾注给了我们,他们始终过着清贫淡泊的日子,兄弟几个都劝他们该安享晚年了。我也曾多次劝父母到市里夏有空调冬有暖气的楼房里来住,那也是在我们全家多次请求之下,父母为了不伤我们的孝心,勉强小住一段日子,他们住不上几天,就会以种种理由往家跑,任凭我们再三请求多住些日子也不同意。他们总说“几十年啦,早已离不开那片土地,离不开那些乡亲,离不开那个家。”他们还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那个草窝”无奈只能以顺亲为孝心吧!至今我的老父母还在农村过着他们那清贫和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父亲在新疆工作时,从事的职业是理发师,回到家乡,他学以致用,一直免费为乡亲们理发几十年,不管是同村人,还是外村人,只要找上门来,他均一视同仁,不收任何人的理发费。母亲打理着家务,夫妻二人,夫唱妇随,每天早起晚归,其乐融融。

    在别人眼里我的父母是平凡的,但在我们兄弟姐妹心中他们是那么的伟大。每当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就觉得自己还是那个没有长大的孩子。父母那最最深刻的爱,那张带着皱纹的笑脸,那期许的眼神时刻关注着我们。那个笑脸,笑出了父母对我们的赞赏,那个眼神,流露出对我们的希望和爱护。

    岁月无情,染白了他们的黑发,但在阳光下的父母还是那样的刚毅、慈祥。望着他们一天到晚忙碌的身影,我暗暗明志,为了他们晚年的幸福,必须要更加努力工作,快乐生活,不再让他们费心费神,只愿天天看到他们的笑容。

                                                                                  

                                             河北沧州鲍智泉作于2013年母亲节

  

 

 


分享按钮>>【鲍氏家谱源流】祭琥公天下鲍氏情深意重
>>世外桃源晏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