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名人楷模】忆大导演鲍昭寿

    中华鲍氏网 2013年7月3日 鲍国泰鲍新东


                              

                                忆大导演鲍昭寿

    鲍昭寿是安徽芜湖市人,少年时代即爱好戏剧,在芜关中学读书期间就参加学校演出队演话剧,喜爱戏剧的他如鱼得水,施展了才华。在一组演出节目中他扮演六个不同的角色,成为全校最活跃、最调皮的小演员,赢得全校师生的喜爱。

    1935年刚满十七岁的他接到国立剧专的录取通知书,成为首批国立剧专的学生,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学习生活。该校老师有曹禹、应云卫、田汉、马彦袢、余上元等。1937年毕业参加首都抗敌剧团,沿长江中、下游各地演出《四平街》《放下你的鞭子》《最后关头》等抗日戏剧。1938年随全国各地影剧界数百人云集大武汉,成立了中华抗敌协会,他成为会员,参加演出由田汉编剧,洪深导演的《最后的胜利》。全国文艺界拉开抗日宣传的序幕。在八年的抗战中他出演过十多个剧目,演出五百多场。

    解放后他他先后参加了中南文工团、中南人民艺术剧院、武汉话剧院、武汉人艺历任导演、艺委会副主席、主席、总导演、省剧协理事、常务理事、副主席、省文联委员、武汉市文联常务委员、剧协常务理事、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常委,历任武汉市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常委、文化组长、教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1962年定为中南局高级知识分子,1997年获得最高奖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鲍昭寿是一位蜚声武汉剧坛受人尊敬的导演艺术家,他近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成功地导演一百多部舞台剧,硕果累累。他不仅对话剧导演艺术造诣很深,而且还成功地执导歌剧、京剧、楚剧、儿童剧、外国剧等诸多剧种,这些剧种如同他排演的话剧一样不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有些作品堪称艺术精品。

    鲍昭寿在武汉艺术圈里人尽皆知,他的戏剧艺术“点子”多,一般导演很容易排僵、排死的戏,经他“点子处理”后立即就能鲜活起来,令人叫绝,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戏剧处理,是他日积月累,数十年勤奋与才华的体现。他是一位思想活跃、永不满足的导演艺术家,他是一位把握体裁。创造不同风格的导演艺术家、正剧、悲剧、喜剧、闹剧都各具特色,绝不雷同;他是一位在戏剧艺术领域涉猎广泛的导演艺术家。他有着令人折服的艺术胆识,因为硕果累累直到现在武汉艺术圈里的人感叹地说鲍昭寿的导演艺术就像你面前一座高山使人“高山仰止”之感。举一例便知:歌剧院于1957年准备投入排演世界上许多国家上演过的前苏联歌剧《货郎与小姐》一剧,当时特别邀请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生执导,经过一段时间一丝不苟的认真排练后,可是彩排无法通过,又请来学院知名导演进行修改排练,再彩排略好一点还是没通过,只能暂时搁浅。后经剧院领导决定请本院导演鲍昭寿执导,这时剧院内有人放话说:鲍昭寿是话剧导演导歌剧怕是串行了,何况又是外国歌剧。还有人讲鲍昭寿不懂音乐,耳朵听力不好……。剧院院长不受外界干扰,力挺鲍昭寿执导,并对身边的人说“著名导演舒强不也是“外行”却成功的执导了精典歌剧《白毛女》吗?”“贝多芬耳聋却创造出与世永存的精典交响乐吗?”“我相信鲍昭寿的能力,他不会让我们失望的”而鲍昭寿面对各种压力,不萎缩。反而激发了他对导演好该剧的欲望。凭着多年来导演生涯积累的经验,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结合中西方文化的特点,最后成功的导演了歌剧《货郎与小姐》,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各界的好评。鲍昭寿后来道出了他成功的秘诀:抓住原剧的精华,结合中国观众审美的标准。正所谓中西文化合璧,洋为中用。该剧的成功上演,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很好的给以后外国剧改编为适合“中国人味口”的其他剧本做了个“开路先锋” 的作用。后来中国著名剧作家洛丁同志就中央歌剧院和武汉歌舞剧院各自上演的《货郎与小姐》进行比评说:论演员的声乐素养前者略优后者,可是后者满台都是精彩的戏。

    在共产党史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时,鲍昭寿先生已经是一位具有丰富舞台经验的戏剧导演艺术家了,但是这还不是他的辉煌时期,他的艺术生涯的辉煌时期是在1950年参加革命工作后,是从中南文工团开始的,在党组织领导下、重视下、政策的指导下,他的才华才得到充分施展,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努力,他已经成为湖北省武汉市文艺界公认为杰出戏剧导演艺术家。素梅松骨心高浩,我国历代文人崇尚属于冬天的松和梅,也许松梅最能显示出他们的节操,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传统,这就是我们对鲍昭寿先生的人格精神印象,但愿这种印象能摧动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现实,更健美地塑造自身,更积极地奔向未来。

 

鲍国泰:13057661429

鲍新东:13813039568

 

 


分享按钮>>【司马氏家谱源流】 司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司马氏家谱源流】 司马迁后裔不姓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