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尔省长在全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现场观摩总结交流大会上的讲话

    中华鲍氏网 2013年7月22日 鲍文苑


 

陈敏尔省长在全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现场观摩总结交流大会上的讲话

                     (2013年6月8日,信息来源:贵州省政府办公厅根据录音整理)

 

编者按:鲍氏族史研究会会长鲍世行教授两度上书贵州省长陈尔敏,在宣传恩师钱学森“山水城市”的学术理念的同时,继续为鲍家屯古水利、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撑,并进而在贵州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山水城市”,造福大众实现美丽的中国梦。看看陈省长的讲话,更加钦敬耄耋老人世行先生的高瞻远瞩和艰辛努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和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年初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4月下旬的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会,都对相关工作作出了动员部署。我们召开这次现场观摩会,就是要在相互比较中衡量工作进展和建设水平。当前,现场观摩已经成为我省抓经济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推进工作的有效手段。通过现场观摩,能够直观感受别人经验、找到自身差距、开拓启发思路,增强工作的方向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会前,我同远坤和其他几位同志交谈,都说昨天的现场观摩效果很好。等一会,还要进行大会交流发言,远坤同志将作具体部署讲话。下面,我先讲两点意见。

  一、思想上要形成新共识

  应该说,全省上下对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思想准备、思想基础和思想共识是统一的。我省从建设农业基地、农业示范区,到农业园区,起步是比较早的。省委、省政府提出在“5个100工程”中打造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就是对全省农业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各地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出发,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形成良好氛围。

  第一,要联系解决“三农”问题的大局来深化认识。“三农”工作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贵州同步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创建农业示范园区,对于统筹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一是有利于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业转型升级涉及规模、效益、经营主体等因素,其抓手和载体就是建园区。要壮大市场提升效益,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培育经营主体,通过发展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一个区域有一个主导产业上规模,像抓工业一样搞农业,这是打造农业发展“升级版”的基本条件。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村加快发展。我省农村发展的经济基础主要靠现代农业,要在保持田园风光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农业示范园区,提高农业价值和效益,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改变城乡面貌。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2012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分别占47.3%、41.6%、9.6%、1.5%。可以看到,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很低,要通过推进土地流转或要素入股有效提高。转移性收入中,国家转移性支付占城市居民收入的27%,高于农民17.4个百分点,因此,财政对农民的转移性支付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工资性收入增速最快,但占比不如经营性收入,排第二。要通过在农业示范园区分工分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加快培育高效农业和相关产业,有效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据有关部门预测,全省113个农业示范园区将辐射带动农户192万人以上。

第二,要联系“5个100工程”的布局来深化认识。打造“5个100工程”发展平台,是政府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我省的战略支撑点和经济增长点。在“5个100工程”中,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与其他“4个100”密切联系,是“5个100工程”的重点,是最具有基础意义的产业领域。一些农业示范园区的产品能够就近为产业园区提供要素保障,

高质量地满足城市农产品需求,一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能够直接促进小城镇发展,一些休闲观光型的农业示范园区可以形成旅游景区。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农业自信、农村自信、农民自信,把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放到“5个100工程”工作布局中来认识,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切实抓紧抓好。我们只要有作为,就会有更高的地位。

  第三,要联系走贵州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需要来深化认识。与工业一样,城镇化也是贵州的短板。越是山区省份,越是欠发达,越要重视城镇化。贵州是山地省份,要结合自身特点走出一条块状、点状、组团式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上个月,我在接受凤凰卫视《问答神州》栏目组采访时专门谈到了城镇化问题,包括小城镇、城市综合体、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保护好老传统等。我有一个观点,贵州城镇化没有条件“摊大饼”,只能“蒸小笼”。我们不可能总是向山要地、削峰填谷,而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打通交通通道,把各个城镇、村庄串联起来,实现村庄与城镇一体、田园与山水融合,形成城在山中、房在林中、人在绿中的良好格局。贵州的城镇化,要有田园、山水、乡村、社区。我们穿过一个隧道,跨过一个桥梁,就是一片社区、一座城市,也可能是一片田园。各位市(州)长可以看看鲍世行著的《钱学森论山水城市》这本书,钱老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社会主义中国要建山水城市。这个观点使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我们要的就是山水田园城市,比如贵安新区规划,首先要把乡村、山水、田园统筹考虑进去,然后再来布局城市,这样就会走在其他“新区”的前面。如果只是一味追求大、高、洋,那么只能亦步亦趋地永远跟在别人后面。我要告诉大家,小城镇里也可以有乡村、田园,这是贵州特色,别人求之不得,我们决不能“毁田园建公园”,而要把“田园”整理成“公园”。成都有“微田园”,就是农民在自家的屋前屋后建小田园,这些经验值得借鉴。我们不要总是把田园与落后划等号,把乡村看成拆迁对象,而要以改造和提升为主,让城市里有乡村,让乡村的人分享城市资源。农业示范园区既有生态意义、城市化意义,还有农业现代化意义,我们要跳出农业看园区、抓园区,把农业园区与城镇化统筹起来推进,努力实现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融合发展,让城市更美丽。

  第四,要联系当前农业发展形势来深化认识。农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从我省农业发展阶段来看,园区化的产业组织方式呼之欲出、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这也是历史必然。截至5月,全省113个农业示范园区生产基地建设规模达到187万亩,已投入园区建设资金76.5亿元;园区内农民合作社达到983个;1047家企业入驻园区,园区已签约农业项目282个,到位资金39.8亿元。还要看到,我省在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比如,黔南州实施的“185工程”经验,湄潭县农村改革试验区经验等,为全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探索了路子。在新形势下,我省创建农业示范园区面临着许多良好机遇。从政策机遇看,国发〔2012〕2号文件明确要求我省实施山地高效立体农业工程,建设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山地农业机械示范区和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从市场机遇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市场需求调整升级,我省具有竞争优势的优质粮食、畜产品和蔬菜、茶叶、中药材等产业市场前景看好,发展空间很大。从产业转移机遇看,受土地增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环境约束等影响,东部地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到贵州等西部地区投资建设农业示范园区。由此可以说,我省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政策向好、条件成熟,形势所趋、发展所需。

  第五,要联系台湾现代农业的经验来深化认识。上个月,我率贵州代表团赴台湾进行考察交流,主要做了旅游推介、招商引资、农业交流三件事,特别是在黔台农业合作方面收获很大。我们深刻感受到台湾的现代农业十分发达,也感受到农业是甜蜜产业,农民是幸福职业。台湾的山地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非常精致,市场做得好、产品做得好、企业做得好,是贵州发展现代农业的榜样。台湾农业园区面积虽小,但大多是高质量、高技术、高品质、高效益的现代化园区或农场,漫步其间,可以感受到稻田像一片人工湿地,菜园像一片人工绿地,种养殖场像一个动物园,甚至洗手间的外墙都是一片花海,处处呈现出“田在绿中、房在花中、人在景中”的美好景象。此次赴台考察,前台北市长黄大洲先生提出的“屋顶农业”,并倡导60岁以上的退休市民务农等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黔台两地同处北纬25度左右,地理气候条件相近、语言相通,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充分借鉴台湾农业发展的经验,大力发展现代山地农业,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现代、技术模式现代、经营机制现代、管理服务现代的农业示范园区,积极推进产品标准化、产业高效化、品种多样化、种植立体化、设施精致化、服务公共化。同时,要将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有机融合,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三生一体”。我省的113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虽然都各有定位,但其中至少要有10%朝这个方向努力。

  二、工作上要开创新局面

  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点多面广、任务繁重,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务求实效。

  第一,突出特色产业发展。产业是园区的内核,是园区的根本支撑,抓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必须抓优势产业培育,实现产城互动。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园区产业不能过多、过杂,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来发展,原则上每一个园区都要有一个主导产业,但可以有多个产品。酒、烟、茶、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五张名片”,都应建立各自的园区。同时,按照“一品为主、多品共生、长短结合、配套发展”的思路,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发展加工、贸易、配送等相关配套产业,推动园区特色产业与现代加工业、物流业、生态观光业的有机结合,形成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二是注重品种品质品牌联动。要优化品种,大力选育、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实现高产、高效、优质。要提升品质,加快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地理标识认证。要打造品牌,比如我省的茶叶品质优良,但品牌不响,要用3到5年时间,集中打造1个红茶品牌,2至3个绿茶品牌。品种品质品牌这“三品”,每一个农业示范园区都要作为生命线来抓。三是提高园区综合效益。农业示范园区要以亩产论英雄,提高园区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园区内龙头企业、合作社、农业种养大户要实行产加销联动,发展现代物流业态,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和“农校对接”,保证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和销售利润,力求实现农产品货畅其流。

  第二,突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配套。为什么我们叫“园区”而不叫“基地”?因为园区规模更大,配套更好,公共设施更完善。我们要从长远出发,从最急需的环节入手,坚持把基础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一是完善公共设施。要推进农业示范园区水、电、路、讯等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园区的基本发展条件。尤其要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农田水利等工程,推进农业示范园区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等农田设施建设。二是加强装备设施建设。要根据农业示范园区实际需要,大力推广应用钢架大棚、喷滴灌、温湿调控设施等先进适用机械,搞好园区农机具配套服务,不断提高农业设施化、机械化装备水平。三是注重生态保护。加强园区生态建设,提倡发展生态、循环、有机农业,创新园区种养模式,通过农牧结合、立体种养、间作套种和资源循环等节约型农作模式,推进农业废弃物利用,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治,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示范园区可持续发展。四是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现代农业,直接动力在于科技创新。农业示范园区的科技水平必须走在前列。要组织农业专家团队,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构建“科技人员到点、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鼓励各类农业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共建、技术入股等参与园区建设。五是健全质量监管体系。产品质量安全是发展农业示范园区的生命线。要坚持政府监管与园区自身监管相结合,配套完善服务设施,加强产品质量检测管理,推行“绿色、放心”农产品认证,提高品质,打响绿色产品品牌。需要强调的是,要结合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工作,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在充分考虑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带动、乡村旅游、生态文明、民族特色等不同类型,打造风格多样的美丽乡村,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

  第三,突出经营主体培育。在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中,组织、规划、政策支持等归政府,而经营、管理等则要企业化。这就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园区的经营主体。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主体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民间资本为主的农业生产大户、合作经济组织,另一类是以工商资本为主的公司、企业。生产大户、合作组织的作用重点在农业的生产环节上;而公司、企业的优势在于延伸产业链条和联结市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接二连三”。一是抓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是引领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围绕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通过引导转化一批,扶持壮大一批,招商引资新上一批,借助外力挂靠一批,形成大企业带小企业、主体项目带配套项目、上下游产业配套的企业体系。二是抓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是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市场衔接的有效抓手。目前我省有上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提高他们的运营水平,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作用。要继续加大农民合作社培育力度,依托入园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组建创办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在合作社内部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农资供应,增强合作社实力,发挥带动作用,把周边群众有效地组织起来。三是抓农业种养大户。农业种养大户是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方式的重要基础。要积极引导种养大户参与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配置,为园区发展增添活力。要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场是发达国家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实质就是农业企业。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单一自然人形式的种养大户,在打品牌、搞营销等方面存在很多制约,要引导适时兴办家庭农场,包括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搞家庭农场,促进农户向农业企业转变,实现自然人农业向法人农业过渡。四是抓利益联盟。要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等建立紧密型协作关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纽带,突出农业龙头企业的核心支持作用,明晰各类经营主体的责权利关系,整合形成经营共同体,分享园区建设成果,增强园区发展内生动力。

  第四,突出生产要素聚集。重点要打造土地、融资、技术、信息和人才五类支撑性平台。打造土地平台,就是要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农业园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推进规模经营,力求流出一片土地、建成一个园区、带动一批农户。打造融资平台,就是要创新示范园区融资方式,建立园区信用贷款通道,多渠道解决资金“瓶颈”问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打造技术平台,就是要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弊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重点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打造信息平台,就是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完善“农经网”等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好阿里巴巴淘宝网贵州农产品馆,大力培育农业电子商务企业和农业流通企业。打造人才平台,就是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把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关于人才和科技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践中,重点引进一批高层次农业人才,重点实施一批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同时,充分调动省内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机构的积极性,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示范园区从业人员科技素质,更好地服务园区发展。

  第五,突出项目支撑。各地要根据园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快完善项目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优选实施一批项目,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重视项目审批、开工、峻工等环节,确保项目尽早出形象,出效益。要突出抓好省级32个重点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建设,通过先行先试,引导农业示范园区大胆探索,率先突破,打造亮点,形成一批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先进典型。要树立“开放兴农”的观念,拓宽视野,敢于借用外力,善于利用外脑,积极引进国内外的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层次人才。现在,东部沿海、台湾等地区有很多实力雄厚的现代农业企业,各地要主动上门招商,加快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形成落地一个、壮大一个,引进一家、带动一片的联动效应。台一生态农场在金沙县投资建设台金农业生物科技示范园,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物流贸易、农产品深加工于一体,是黔台农业合作的重要成果。相关部门要从政策、土地、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尽快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第六,突出政策扶持。农业是相对弱势产业。近期,省委、省政府将研究制定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出台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省有关部门要根据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财税支持、金融服务、土地流转、人才支撑、人员培训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促进园区加快发展。要注重政策的衔接和落实,中央、省里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都要注意向农业示范园区覆盖。对于省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要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引导和扶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在安排财政现代农业发展专项、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财政专项扶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烟水配套、一事一议、石漠化治理等各项涉农资金时,要集中支持示范园区创建工作。

  第七,突出组织领导。从组织领导的角度看,抓好“三农”工作关键有两条:一是一把手是否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二是分管领导是否扑下身子,蹲点实干。今天市(县)政府的主要负责人都来了,大家要把加快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精力到位、宣传发动到位、力量调配到位、资金落实到位、推进措施到位。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对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重大问题要亲自过问、对重要工作要亲自部署、对重大措施要亲自督促落实。要像抓工业园区一样抓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切实做好园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基础建设、项目推进等工作,保障园区建设顺利推进。要重视规划引领,坚持分步实施、逐年建设、滚动发展,细分年度建设目标任务,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做到建设一个、成功一个,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每年底对全省113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创建点进行绩效评估,做到有奖有惩,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最后,希望全省各地各部门一如既往地支持“三农”,支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立足新起点、形成新共识、开创新局面,共同把贵州农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鲍文苑供稿)

 


分享按钮>>【古氏文化古迹】古氏凤信公广西后裔寻访记
>>【何氏人物】法学界传奇人物——何家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