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家谱源流】书香一脉 源远流长

    中华鲍氏网 2014年3月1日 湖北鲍厚成


 

                                                  书香一脉  渊远流长

                                         ──湖北孝感鲍氏支谱源流考

 

    谱缀根,史明志,家国亦然。我孝感鲍氏一支自明朝初期,由开基祖谦辉从麻城鲍家宕迁来,已历二十三世,五百五十余年。其间:人丁繁衍,由一家,至一湾,至数村,乃至迁沔阳、云梦、信阳、汉川等地,丁数千计。耕读传家,不乏进士、举人、博士,尤以明朝为盛,仅一世至十世,据老谱残页记载,一家就有进士、举人、贡生、知府、知州、知县数十人之多,连姻亲也讲究门当户对,如五世祖鲍伯泉夫人即同邑进士胡之宁的姑祖母。俨然望族,已趋蔚然之势。然时隔久远,或兵祸、或天灾,或其它,源谱不传,老谱残缺,源流不清,族谱未合,祖庙断祀。族中长者道谷、方生两公曾两次倡修宗谱,但两次都没能探明源流。随着年岁老迈,愈加紧迫,至嘱笔者,务溯根寻源,究明出处。是为缘起。

考读老谱

    孝感鲍氏支谱,现仅存两修老谱。一是清嘉庆十八年谱残页,二是清光绪十年谱残本。清嘉庆十八年谱残页,目前我所能见到的只有转载下来的一篇绪。照录如下(笔者标点,下同):

    盖闻物本乎天(下)人本乎,祖水源木本,百世不迁,但自派衍日长,丁户愈多,无人上溯其源。或致谱宗有紊耳。吾家鲍氏,奥稽始祖,后官族名门,自谦辉大人在麻城鲍家宕迁至孝感儒学侧居,系迁永安铺墩塘,现有坟山碑纪可验。至今年远无人亲理,至碑坟渐失。只有坐东北朝西南数冢现在。后迁广六里顺化会北关驿路,今新铺一里有余黄泥大塘角上鲍家冲。新买屠氏基屋,前有朝山,后有坐脉。老约现存,旧谱注明。但多历年所,老谱朽坏。自此分派别继,承启颇多。不有谱序,何识尊卑?故特为重订。上溯始祖,下及后裔,并载于册,以垂久远。

嘉庆拾捌年月正吉旦十八世孙守纲守仪重订于南书屋。

光绪谱较为完整,但记载简略。兹将伏读和部分注明年号及笔者认为有益考证部分辑录如下:

圣祖仁皇帝上论十六条二曰:笃宗族以昭雍睦。世宗宣德皇帝申其义有曰:修族谱以联疏远。然则修谱即所以睦族。欲睦族者,不可不修谱也。顾一本所发,散为万殊。一祖所传,分为万众。或则计前代之宗祖,未免辈分混淆。或则合姓之尊卑,未免声称倒置。星散基置之中,纷纭舛错,无所纪。秉者所为难乎,其事也。吾族由麻城迁孝陂邑,散居数处,人丁蕃衍,使无谱以联之,则更历数世不且治丝而益棼哉。过(适)得海宁公、守仪公所录之旧谱,未免残缺失次。欲为校正,特无从考证何耳。惟时道元、有胜公将取各房祖宗牌,照次推算,逐户清查。此中遗漏处不敢据私见而妄为附会,只从二十世照派命名,井然有条而后见亲疏之分,见长幼之序焉。见一本而万殊,万殊无间于一本焉。呜呼,祖功宗德,子继孙承。展而观,油然孝弟。使由是扩而充之,设家塾以课子弟,置义田以瞻贫乏,于以仰副(?)我国家。圣祖圣宗孝治天下,谆谆之至,怠不诚极,敦宗睦族之大观乎,斯谱特其权兴焉耳。开基祖谦辉谦远公迁移孝、陂邑,本支鼻祖,后裔不录。

                                                 大清光绪十年岁次甲三月谷旦十九世孙  允光敬撰。

    谱记迁孝感:一世祖,谦辉,明国师,妣傅老诰命夫人子世良;二世祖世良,恩赐知府,妣夏老夫人子莹玉;三世祖莹玉,贡生,妣沈老孺人,子必信;四世祖必信,庠生,妣丁老孺人,子伯川、伯渊、伯泉;五世祖伯渊,监生,京举知县,妣张老孺人,子源;五世祖伯泉,进士出身,知新昌县正堂,妣胡老孺人(同邑进士胡之宁之姑祖母),子澴、海;六世祖鲍洛,知安丘县正堂,妣刘李老孺人,子少洲、瑚;六世祖鲍江,山东莱州知州,妣李老孺人;六世祖鲍源,万历癸卯年京都直隶主薄,妣胡老孺人,子環;六世祖鲍澴,知江宁县正堂,妣会老孺人,子琏;七世祖鲍環,知登封县正堂,妣屠老孺人,子楝、苑;八世祖望道,贡生,妣傅老孺人,子连府、合禹;九世祖华禹,庠生,妣屠老孺人,子爱堂;十世祖爱堂,贡生,妣胡老孺人,子德轩、楚轩、敬轩;十世祖锦堂,崇祯十四年移居新铺。与清康熙三十年孝感县志记载基本相合,两谱清晰透露出如下祖脉踪迹:

(1)祖宗迁孝感之前为书香世家。选儒学侧定居,意在子孙继续读书。一世祖至十世祖,一脉书香,不曾间断,说明文脉深厚。

(2)迁居孝感的时间当在公元1460年前后。六世祖鲍源万历癸卯年京都做官,万历癸卯年为1603年。按我们家族平均25至28年一代推算,取高限历五世为1457年。

(3)迁出地为麻城鲍家宕。

(4)谦辉、谦远两公同迁,谦辉迁孝感,谦远迁黄陂。 “老约现存,旧谱有注”,说明此前还有旧谱存在;“取各房祖宗牌依次推定”,说明谱记十分审慎。

    两谱之中,也笼罩丛丛迷雾:麻城、黄陂同在一省之内,何以若干世纪不相往来?“此支鼻祖,后裔不录”,何以不录?谦辉、谦远两公因何原因迁移,两公之间存在什么亲缘关系?

                                                     探访黄陂

    孝感县明属德安府、清隶汉阳府,与明属黄州府、清雍正七年改属汉阳府的黄陂县山水相接,治所相隔不到100公里。孝感鲍氏长者介绍,谦辉、谦远二公系嫡亲兄弟,明朝联系紧密,知谦远公始迁地为黄陂县长轩岭鲍家寨。清嘉庆十年,光绪十年两次修谱都到长轩岭鲍家寨进行过联络,并上长轩岭谦远祖公墓前进行过祭拜。但不知何因终未合谱。道谷长者说,听长辈讲,光绪十年孝感修谱,派出四人到黄陂长轩岭鲍家寨联系,鲍家寨族亲热情接待并回赠了银两,但还是不了了之。

    2013年国庆之后,在北京有缘与世行会长相见。经介绍始与黄陂鲍氏居深圳厚俊族亲取得联系,继与黄陂邦彦公、厚柱族亲取得联系并相约汉口第一次唔谈。经了解迁黄陂长轩岭鲍家寨一支已由鲍家寨蔓居横店鲍家湾、鲍陈湾等地,丁数一如孝感亦以千计,英才辈出,仅从近代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就先后走出了德俊、志鸿、德芳、德英、德翠、述初等一批将军。

    长轩岭鲍家寨以西约五公里的石门山上,有一处月牙形地,背山面东偏北,形如玉椅,安葬着黄陂始迁祖。墓碑铭文岁久剥蚀,无人辩认。北侧山下还有一处角坟,也是一位先祖的瞑居。

    然不知何因,老谱不存,祖脉奥稽。为理清源流,寻觅祖脉,黄陂族亲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先后到过麻城、商城、武昌、南昌等地寻访。

    在邦彦族亲处查知:

    麻城白果谱总图志敏公条记:公奉祖母居英山县,后一子迁居商城,一子迁居黄陂。

    同谱总图宗一公条记:号千一,字和夫。宗二公官黄州时,唯宗三、宗四随任奉母。至明初迁江右民于麻城,公因省母弟寄居中馆驿。后宗二公入籍邑南龙骨寺侧。公中进士,奉旨省墓,留长子志敏依叔父奉事祖母,而公仍归临川。

    同谱《始祖敬夫公传》载:始祖宗二公,号千二,字敬夫,江西抚州临川人也。父讳渊,字天枞。母韩氏,诰封贞节淑人。生公兄弟四人:长宗一、次宗二、次宗三、次宗四。然我鲍氏出自姒氏,封国于鲍水,因以为氏,世居山东青州,随唐之代蔓居徽州,至宋时又迁江西抚州临川,越六世而渊祖生。渊祖官宁国府知府,早卒。时韩淑人仅二十有二岁。元顺帝至正年间避张士诚之乱,渡江北上,侨居庐州英山之休州畈,凡熊画荻,励志抚孤。公性颖异,卓卓不群,科名曰掇,任黄州别驾。满秩之后,寓居麻城邑西之中馆驿。宣德中诏迁江右移民入麻,公遂入籍县南龙骨寺侧老鹳巢焉。剪荆棘,垦荒芜,以开吾鲍氏之基础。迨宗一公登贤书中进士奉旨省墓归临川,留长子志敏公英山奉事祖母,祖母卒葬于罗田之太平桥凤形地。公生四子,长志通、次志达、次志显、次志灵,封文林郎,晋封中宪大夫,卒葬龙骨寺侧龙形地山酉山卯向,阖邑祭扫,各有期焉。时宣统三年辛亥岁仲夏月,二十世孙兆南薰沐谨撰。

    如果黄陂宗亲系谦远公之后,且谦辉、谦远两公同为志敏公之子,则我孝感鲍氏祖脉依稀可见。我和黄陂邦彦、厚柱族亲都倾向认为上述推断成立。理由有四:孝感嘉庆、光绪两谱有明确记载;麻城白果谱志敏公一子迁商城、一子迁黄陂的记载,有可能是一子迁黄陂,一子迁孝感;两邑传承世代基本相同;两邑后裔人脉旺象与志敏公书香世家一脉相承。但也同时存在一些疑问:孝感谱记从麻城鲍家宕迁出,鲍家宕在哪里?鲍家宕与志敏公有无必然联系?英山县志有无志敏公中举史实?商城有无志敏公后代居住?

                                         寻找鲍家宕

    麻城历史上既是战祸惨烈之地,又是移民中转的著名乡都。明嘉靖四十二年,由麻城、黄陂等县析设黄安县(今红安县)。沧海桑田,人面桃花,明朝初期的鲍家宕,今天是否存在,即使存在属麻城还是红安?或名他家宕。经中行常务副会长牵线,我两次前往麻城寻根,先后得到了在祥、方林、在良,特别是小年族亲的鼎力帮助,受到了麻城众族亲的热情接待。

    第一次到麻城,由小年、在良族亲陪同到张家畈鲍家冲查阅了宗二公次子志达公清光绪十五年支谱。谱序载:志达生仕祖、仕雅、仕连、仕国、仕乐,而珠公、玉公者,仕国公之子也,珠公出仕黔地,解组归田由龙骨寺从居白水畈(今张家畈)鲍家冲。同序又载:居觅儿山、鲍家宕等处者,志通公后也。查到这里,眼睛一亮,书香一脉鲍家宕!似有祖宗神灵护佑指引。

    第二次与黄陂邦彦族亲一起到麻城再查鲍家宕,由在祥、小年族亲陪同到龟峰风景区查阅了宗二公四子志灵公支谱,到白果镇鲍家垱查阅了宗二公长子志通公支谱。

    在龟峰山风景区,找到了麻城、孝感、黄陂鲍氏明朝家谱尽失的原因。清康熙年间,麻城义士鲍世荣(宗二公四子志灵公之后裔)等举起反清复明的义旗,黄州知府于成龙奉命剿灭反清复明起义军。想当年,东山黄土坳、龟峰什子寨战役打得是何等惨烈,官军斩杀义军数千人。鲍世荣及其次子鲍自性和其他起义军首领均被生俘处死。这在白果志通公支谱中有两点重要佐证。(1)清光绪二十九年芳叔公后五大房谱略序载:明末国初,不肖者出,几于赤族。因而谱牒皆付之于火。遂至于今而叩以世系,几世不知也。“几于赤族”,几乎全族人被杀光。(2)一脉书香,清初戛然而止,此后近一百年不显。此间麻城鲍氏仅一人中进士也是冒姓而得。宣统三年泗水知县鲍君家传载:君讳同贤,字襄虞,别号松山。性豪材磊落,锐志科名。乃就外家袁氏之监生,应康熙甲子科乡试而获中焉,谓袁氏。逾年成进士,任山东泗水县知县。有政声,世只知君为袁氏,不复称以鲍矣。此间孝感黄陂鲍氏之精英,也应回麻城参加了反清复明之义举,此支鼻祖,后裔何以不录,以避“赤族”之祸也。咸丰、同治太平天国起义,又对麻城鲍氏形成一定冲击。清廷高压,家族自保,不仅导致孝感、黄陂两地家谱末合,就连麻城一地宗二公四子家谱也是至今未合。

在白果鲍家垱,再读兆南谱:两地祖宗的名号,两地祖宗贡生、监生、庠生之众,两地祖宗知府、知州、知县品官之多,何其相似!一种找到老家的感觉油然而生。

    此时,有一位同行的宗亲突然提醒我,您要找的鲍家岩,该不是我们这里的鲍家宕?宕通垱。孝感光绪谱本确实记载的是宕,我印象深刻,在孝感老家比对抄谱时,我还暗自赞许过抄谱的三叔把“宕”抄成“岩”有水平。麻城张家畈鲍家冲谱序中也记的是宕而非岩。

    经实地考证,白果有新老两个鲍家宕。白果志通支谱《龙骨寺记》载:麻邑之地东北多山,西南多畈。求其山水,交辉焕然,大观者不可多得。邑东南乡有胜地焉,其脉上有两头山之耸然而特立,下有鸣山之卷然而盘绕,中有清泉之翁然而泻出,诚可谓山辉川媚也,傍溪凿石辟地而为寺。老鲍家宕即在龙骨寺下,鸣山卷然盘绕之山谷。宗二公于此卜居,志通公、志达公、志显公、志灵公后裔都是从这里或龙骨寺侧迁出去的。明朝初年,老鲍家宕为渊公一支鲍家的大本营,张家畈谱称鲍家宕仅为通公之后的居住地,那是几世之后的事。鲍氏家族在这里建有龙形墓地。宗二公和志通、志达、志显、志灵均葬于龙形墓地,志达公长孙珠公卒后也葬在这里。志敏公卒后是否葬在这里还须考证,但其在韩氏婆婆逝世后,随二叔和堂兄们一起攻读举业、合家侨居鲍家宕是有可能的。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建鸣山水库,鲍氏后裔遂迁离龙骨寺五公里左右的新鲍家宕。

                                               查觅宗一公后裔

    查觅宗一公后裔,依据麻城三谱提供的线索,分三地进行。

    一是到英山、罗田寻亲。安葬韩氏婆婆的凤形古墓,至今尚存英山、罗田两县交界处,墓侧还有一座古坟,据说是宗一公的幽居之所。英山、罗田无二鲍,只此守墓鲍氏一族,麻城、英山鲍氏一致认为他们是宗一公后裔。据英山族亲介绍,老辈相传凤形墓地后裔发远不发近。因此他们十几世单传,直至近三世才有所改变,英山、罗田一族二十一世仅有五户居住。有没有蔓居到红安(黄安),还没来得及查证。在英山档案局,我托人查到了志敏公中举的确切记载,与麻城家谱记载完全吻合。

    二是到河南商城寻亲。此前邦彦族亲曾专程前往寻亲。商城鲍氏人丁不多,散居三个村落。两处是明末清初从麻城迁居的宗二公后裔,麻城、商城两邑家谱,记载十分明确。一处是清中期从安徽歙县迁来。查证商城县志,没有他鲍史实记载。

    三是到江西抚州临川寻亲。临川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名相王安石、著名文学家曾巩、汤显祖都是临川人。谱记宗一公于明初奉旨省墓归籍临川,留长子志敏英山事祖母,则敏公兄弟必不止一人。临川还有没有宗一公后裔?我通过多种渠道查寻,得到的答复是:临川的鲍姓村落,现仅存两个,都是在明代之后迁过去的。临川鲍姓较早的聚居地是在临川县城,今抚川市中心,但明朝之后,不见踪迹,是迁移,还是败落,或者兼而有之,待考。

    把实地考证所得,放到明朝英宗皇帝失位而又复位的历史大背景中去研判,宗一公后裔及志敏公一子迁孝感、一子迁黄陂的原因渐次显现出来。我以为作以下推断很有道理:宗一公晚年(50岁以后)得子且中进士,奉旨省墓归籍江西临川,留长子志敏入籍英山事祖母,或者另有深意。时于谦巡按江西。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刺也先掳走。于谦晋兵部尚书,辅佐明代宗破瓦刺之军,年号景泰。景泰六年(1455年)志敏公中举。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复位,诛杀代宗、于谦及其同党。于是,时居鲍家宕的志敏公一子迁孝感、一子迁黄陂。此时间节点与孝感谱推断1460年前后基本相合。八年后明宪帝皇帝即位,替代宗、于谦等平反,宗一公、志敏公或已先后去世,或诛连死,或抑郁死,或寿终正寝,只得恩及敏公后裔。孝感谦辉公因已皈依佛门,恩赐国师,子世良恩赐知府。黄陂谦远公得何恩典,无谱可查。英山守墓一支,有可能是宗一公次子或志敏公一子的后裔。

                                            祖脉结语

    综上所证,湖北孝感鲍氏:源出于姒,封国受姓。世居青州,蔓居徽州,迁居抚州,入籍庐州,侨居黄州,分迁孝感和黄陂。渊祖仕元宁国府总管①,妣韩氏,生子四,长宗一、次宗二、次宗三、次宗四。渊祖英年早逝,时妣祖年仅二十二岁。为避张士诚难(1353年),携幼渡江北上,侨居庐州英山县休家畈,凡熊画荻,励志抚孤。宗二公性颖卓异,于元至正末先宗一公中进士,官黄州别驾,明初②入籍麻城邑西龙骨寺。迨宗一公登贤书中进士,奉旨省墓归籍抚州临川,留长子志敏入籍英山事祖母。妣祖卒,葬英山、罗田交界之太平桥凤形地。志敏公侨居麻城龙骨寺下鸣山谷鲍家宕攻读举业,生子二,长谦辉、次谦远。明代宗景泰丙子(1455年)科中举。景泰八年,谦辉公迁孝感儒学侧,谦远公迁黄陂长轩岭鲍家寨,成为了孝感、黄陂两邑的开基之祖。宗三、宗四明初迁武昌龙湖乡铃庙、龙骨寺侧等地。

    由于年代久远,学识受限,难免错漏。特别是关于渊祖在何朝为官,宗二公何时入籍麻城的论述与原谱有些分歧,要作进一步的论证。欢迎族亲及方家多加指点并共同考证。

                                                                       渊祖二十四世孙  厚成敬撰

                                                                             2014年元月13日   

 

注:①渊祖何朝为官。大屋分九世孙鲍之祥天启五年族谱源流序:元时则迁抚州临川。据此推定渊公仕元宁国府(路)总管。查黄州府志,鲍之祥,湖广麻城人,明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第三甲42名,即任抚州临川县正堂。之祥说应可信。又白果谱宗二公敬夫传:为避张士诚乱(1353年)妣祖韩氏携幼渡江北上,励志抚孤。查宁国府志,至正中后期宁国府(路)总管记录空缺,与此史实相合。

②宗二公入籍麻城时间。张家畈、白果、龟峰山三谱对宗二公入籍麻城时间有两说,一是明初,即洪武年间;二是宣德年间。我倾向洪武年间。不然宗一公与志敏公的年龄推算成疑。或许前辈修谱受了“宣德中诏迁江右移民于麻”历史记载限制。我认为,洪武年间八次昭迁江右移民于湖广,宗二公入籍麻城,没必要等临川移民一起入籍。

 


分享按钮>>【鲍氏网新闻】关于开展“家风、家训、家规”笔谈的通知
>>【阎氏文化古迹】大唐故濮恭王妃阎氏墓志铭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