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鲍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鲍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河北临西县尖塚古镇与鲍氏家族 已阅:3948 / 回复:0(楼主)

临西县的尖塚镇,是一个古今闻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它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
说她历史文化内涵丰厚,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交通汇集之所。其历史可以远推到战国时期。当时这里是赵国的属地,是赵齐间的边界,为备齐而在今尖塚和申街两村之间筑起了烽火台,故后人称此村为尖塚,同时也说明,这里早就有了聚落。隋代开挖的永济渠,就沿着古黄河北流的通道在此北行,更使她成为水陆要冲,商旅汇集之地,据说,野史称她为“鸳鸯镇”。隋炀帝南巡时,他的一个妃子死于此、葬于此,后来众多妃子还曾来此吊唁。唐代的永泰七年(大历七年,即772年)春正月,以魏州临清县之张桥店置永济县,直到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设置时间三百年整,永济县之治所就在今尖塚南至今北馆陶西北一带。此时的尖塚归永济县版图,并且是永济县重要的军事重镇。这样的繁盛一直持续了三百年。经过宋元以后几百年的发育,她更出落成了一个风姿绰约的妙龄女郎。尖塚村周围,特别是今西尖塚村周围各朝代的诸多古墓,已为她厚重的历史做了最好的注脚。所存诸多古墓已不可考,可考者如明末清初的著名指挥使龚能(本县指挥墓村人),墓就在今西尖塚村西偏北500多米处。明弘治二年(1489年),临清升为州,尖塚则升为镇。五百多年至今,她已发展成为具有五千多人的大集镇,为临西县的辉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民国年间,日本鬼子也认识到这里战略地位的重要,在卫运河西岸之上修了碉堡,准备把这里作为战略基地好好地经营一番,不料却遭到了姜宦臣民军的袭击,从而导致了1938年11月9日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历史的“尖塚惨案”,杀害无辜群众367人,烧毁房屋2000多间,很多家庭被杀绝,侵华日军欠下了尖塚人民又一笔血债。
说起她的地理环境优势,她紧紧依傍隋代开凿的永济渠(又名御河),今天的卫运河,水路、路陆交通运输方便,四通八达,沿永济渠北上直通京师,同时她还建有古临清域内较大的水陆码头。明代临清升为州,辖临清、馆陶、邱县三个县。其中馆陶、邱县到州城的来往官员、行人,都要在这里驻足,在这里设立自己的馆驿,租有自己的地盘。在今菜市场处,古时有座“七垅”大庙,庙前一棵槐树“罩三县”。据说在“馆陶地里烧香,临清地里磕头,邱县地里休息”。实际上这庙只有“七垅”大的半间,小槐树只有一把粗细。
说起她的人文优势,明以前已不可考。在明代,有罗、关、米、鲍四大家族的存在。后来米姓去北京做了大官,罗关两姓绝嗣,只留下鲍姓。鲍姓于明嘉靖年间迁自安徽临淮,在这里很快发展成为一支望族,还有很多风云人物汇入了她历史的灿烂星河。
鲍氏始迁祖铭,诰封奉政大夫。二世祖鸾,诰封奉政大夫,前明山西司户部郎中。三世祖文缙(字卿中),为嘉靖壬子(1552年)科举人,授井陉令,在井陉(xing)任内,他体察民情,对过来不能长苗的石田进行丈量清理,不再收取赋税,百姓感恩,立祠纪德。后擢(甘肃)平凉知府,诰封朝议大夫。在平凉“豪宗触法纳贿,请宽,固却之,人谓有汉鲍司隶(鲍宣,西汉人,字子都,哀帝时为谏议大夫,后任司隶,为民请命,不顾生死。王莽执政时,被迫自杀。)之风”(民国二十三年《临清县志》)以至当地百姓建“鲍公生祠”以纪念之。文缙之弟文绅,恩赐“寿官”,管理河道。他为鲍氏家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四世云路为礼部正堂;云际为商河教谕,属正堂事。五世国伦,明崇祯丙子(1636年)副榜。至十二世伟名、伟适,均诰授奉政大夫。伟名字徵实,他“筑圩捍匪、修堤障水、设粥厂、施积仓、建义渡”,修学院,种种德行,为州人称道。其弟伟哲,恩科贡生,嗜学问,著有《醉经堂文集》,成为一代名士。十三世光灼,字式臣,号桃溪,光绪庚辰(1880年)举孝廉方正,授峄县、乐安、长青、寿张等县教谕,从康有为变法,并成为变法中的中坚力量。赏五品,戴蓝翎。十四世云墀,字彤阶,光绪乙酉(1909年)拔贡,宣统庚辰(1910年)朝仪以直隶州州判用。另外在鲍氏家族中,还有不少其他品级的官员,以及秀才、太学生之类的人才,他们灿若群星,举不胜举,都为广大鲍氏家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正如鲍氏家族之宗祠联语所云:“褒姓氏以溯渊源,移家本自淮右;念祖宗而歌功德,遗爱犹在平凉。”“司隶家声旧,捐租世泽长。”“管鲍遗风”。
尖塚的历史像一部内容丰富的大书。这部大书,旧的一页已翻了过去。今天尖塚的人们,将凭借着自己的优势,全面建设自己的小康社会,在她新的一页上继续书写着她的恢弘。
(鲍荫华录自杨遵义著《清渊寻古录》139---140页)

作者:鲍荫华 (2013/2/28 11:25:20)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4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鲍氏论坛  执行时间:902.3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鲍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