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唐氏宗族文化研究资料:永州唐半府 名人满潇湘

    中华唐氏网 2009年6月18日 唐德绵


                    永州唐半府    名人满潇湘
                                       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唐德绵
        永州古为零陵,秦时置县,汉时设郡,县郡治均在今广西全州县咸水乡老拱桥边,距全州39公里。辖地含广西北部,湖南南部。后范围逐步变更,到西晋时大体为现在范围,县郡治亦移至今零陵区。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撤郡设永州总管府,自此,永州、零陵一地二名,相沿至今。今析零陵县为冷水滩、零陵二区,改零陵地区为永州市,市治冷水滩,辖祁阳、东安、双牌、道县、江永、江华、宁远、新田、兰山九县及冷水滩、零陵二区。
        永州位于湖南南部,五岭山脉北麓,潇水湘水贯穿全境,故亦称潇湘。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有远古人类活动遗址;有远古稻谷化石;有古陶瓷;有人文始祖舜帝陵;有丹朱峰;有举世无双的江永女书;有唐草圣怀练字的绿天庵;有唐柳宗元庙,永州八记遗址;有宋理学家周敦颐故里,清书法家何绍基旧居。永州是一本厚重的史书。
        在这片热土上,居住着四十五万唐姓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是永州第一大姓。全市十一个县,有五个县区唐氏列为第一姓,占比例10%以上;有两个县分别列第二、第三位。比重最大的东安县,比例高达18%。放眼永州,无乡不有唐,因此古称“永州唐半府”。
        《山海经》记载:古苍梧山,舜帝葬于山之阳,丹朱帝葬于山之阴。苍梧山即今宁远县九嶷山。九嶷山有九峰:舜源峰、丹朱峰(亦称朱明峰)娥皇峰、女英峰、桂林峰、杞明峰……。《竹书纪年》传:古舜帝即位,唐尧子丹朱不满,率三苗作乱。舜帝南巡,实为南征,从今湖北丹江沿雪峰山一路追杀至九嶷,两败俱伤。舜帝葬山之阳曰舜源峰,后人立有庙宇陵墓,香烛牲醴,永享祭祀;丹朱葬山之阴曰丹朱峰,只青峰一座,枯藤攀岩,昏鸦绕树,夕阳残照,何等苍凉!那舜妃娥皇英万里寻夫,血泪洒满翠竹,伤极而陨,化作娥皇女英二峰,永远陪伴在舜源峰旁,那遍山的斑竹上如今仍指迹罗纹,清晰可见。凄美的传说,印证了成王败寇的古训,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思。这位朱丹,就是我晋阳唐之祖先,也应该是入永州最早的唐族。今永州瑶族中的唐姓,相传就是丹朱及其部属三苗后裔,为凭吊先人,姓氏曰唐。
          据谱牒记载,唐朝时有莒国公唐俭的后裔自长安迁居永州。两宋五代十国时,我国人口第二次大流动期间,有较多的唐氏人口流入永州。宋时唐贞永州公将军的后代就是宋室南渡时迁入的。道县唐氏始祖唐揆亦是宋景德年间迁入。江永城西唐氏始祖朝玉公,宋自青州迁入。宁远潮水唐氏始祖宋末避金乱由江西进贤县搬入。兰山月溪唐氏始祖文朝公,宋熙宁年间由江西泰和县搬入。这时期唐氏的迁徙,有了一定规模,已经遍及全市各县。
         大规模的唐氏迁徙则是明初四省填湘的洪武年间。四省填湘,史无记载,谱有实录。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争王。鄱阳湖一战,陈友谅死于乱箭之中。谅的儿子陈理在武昌继位汉王。朱派大军围攻十个月破城。期间湖南湘乡人易华给陈理支持了兵丁粮草。事后被告发说易支持了陈理军粮十万八千石。朱元璋震怒,要湘乡每年上交朝廷十万八千石粮。相当原来年上交三万三千石的三倍多。百姓无法生存。易华串联四十八寨农民抗粮抗捐,得到湘潭、衡阳、邵阳、永州诸郡支持。朱元璋派大军徐达领兵,两次血洗湖南,逢人便杀,石头过刀,草木过火,哀鸿遍地,万灶烟寒,人口锐减。常宁县志记载,元末有人口69400人,洪武初年,仅7000人。减少了90%。散落各地家谱中亦有类似记载。人少则赋少,朱元璋只有移民。于是有了皖、闽、赣、粤四省填湘。自洪武至清顺治年间,前后三百年,湖南共移入人口八百万至一千二百万。永州的唐族,绝大部分是这期间移入的。今天修族谱,就发现不少宗支来自上述四省,尤其以来自江西南部吉安府吉安县(庐陵县)的最多,不少族谱记载,来自吉安县鹅冠大丘、鹅公大丘、鹅井大丘、鹅井圹、鹅颈头、鹅颈岭等等。究其原因,可能是永州与赣南地理位置、气候相似,农耕条件相对优越吧。 值的一提的是,永州唐族多由江西移民而来,而永州唐族又不断向外迁徙。明朝时,是流徙到两广。如今,桂北、粤北有不少永州唐氏宗支。如韶关卿刚罡唐家,就是兰山搬出去的,以是当地的望族。桂北兴安、灌阳、全州、贺州等湘桂边境邻县,几乎各县都有永州唐裔入住。到清朝康熙年间,唐族则大量流动到四川成都平原,插占为业,聚族而居,繁衍生息。近几年,有上百起唐氏宗亲回永州寻根。他们都是湖广填四川时入蜀的。据四川广安县志记载:“大率黄麻籍四之,永州籍五之,豫章籍一之”。零陵方言,成了四川的第三方言。可见移民之多,影响之大。唐族是永州第一姓,入川比重亦最大。
        潇水和湘江,在永州大地静静的流淌。湘江与漓江同源,从广西海洋山下来,流到兴安灵渠,湘江告别了袅袅婷婷南去桂林的漓江,转而向北,带着八桂风雨,百粤激情,奔入永州境内,她为眼前开阔而壮美的零(陵)衡(阳)盆地景色而陶醉,放慢了步伐,平稳北去。潇水源出三分石带着九嶷神韵,和着韶乐舜风,一路欢跳,在零陵古城下把舜帝的大度,丹朱的桀骜,娥皇的坚贞。女英的温婉,一并注入了湘江。从而使湖南的母亲河凭添了一分深沉大度和灵秀俊朗。潇水和湘江千百年来滋润着肥沃的土地,秀美的田园,也哺育了永州人民和唐氏宗亲生息繁衍,光辉灿烂的华夏文化熏陶着永州唐子唐孙,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军政要员、博士鸿儒、科技精英、名家名师、名医名演员,璀璨若河汉,名誉满潇湘。
       永州唐族人才,首推千百年前在永州任职的政要:唐节、唐世旻、唐佑、唐夏、唐国秀等等。唐节,山东莒州人,唐朝开国元勋唐俭之兄,唐时任永州刺史,后裔繁衍于湘北常德、澧县、安乡、石门等地。唐世旻,太原人,唐俭之后,唐昭宗时永州刺史;唐佑字承裕,唐世旻的儿子,继任永州刺史。唐佑的后裔居湘潭衅淦田(今属株洲)旧坊,科甲蝉联,明清时出了五个进士,当地望族。唐世旻后人有一支留居永州,分派零陵、东安、江永及广西恭城等县;一支迁往浏阳为江东唐氏始祖。明朝唐复、唐国秀是祖孙俩,常州人,先后任永州刺史。唐复是明抗倭名将唐顺之荆川先生的曾祖,唐国秀是荆川先生的父亲。这些官员主政永州,齐家治国平天下,留下了突出的政绩,也为唐族后人作出了楷模。唐世旻享有殊荣,后人立庙,四时祭祀他,奉为显灵菩萨,现永州犹存唐公庙遗址。唐国秀著有大量著作,有专著《永州集》传世。家传渊源和永州文化也影响了荆川先生,使他了解了永州,了解了贬官永州十年的柳宗元。因而荆川先生能在文坛首先提出唐宋散文八大家,并将韩柳推为八大家之首。这些政要的显赫成就,传奇故事,直接鼓舞了唐氏宗亲,为后辈景仰效法。
         永州本土唐氏人杰,古有唐容、唐太捻、唐孝亲、唐揆、唐孔彰、唐祖寿、唐伸等;近代有唐正才、唐淼、唐猛等;现当代有军政要员唐鉴、唐生智、唐生明、唐铁成、唐之享、唐盛世、唐一志、唐治邦、唐代建、唐长久、唐松成、唐定等;教育界文学界有教育家修辞学家唐朝阔、文学评论家唐嗣德、楹联学家唐敷伟、作家唐曾孝、唐柏荣、音乐家唐壁光、美术家海天、祁剧表演艺术家唐可华、唐清明、唐国华等。
南宋进士唐容,零陵人,官邕州知府,平交趾战功卓著。晚年退隐建昌麻姑山,自号云壑老人,与宋末抗元名将唐元间齐名。有唐氏宗祠通用联“仙霞立祀,云壑留名”,就是歌颂唐容和唐元间的。唐太捻是零陵新宅里人,为朱元璋之兄南惠王的驸马,官至浙江巡抚,有“三凤齐鸣”御赐匾额存世。其余各公均为他省州知府、刺史。
         柳宗元著文“永人善泳”。近代祁阳人唐正才,正是湘江善泳的弄潮水手,长年下洞庭出长江,练就一身好水性、胆识、智慧,也秉承了唐氏先祖的傲骨。一八五二年在洞庭湖参加太平天国水军反清,战功卓著,任水军统领五指挥使。太平军打武昌。他亲自设计并组织和指挥架造跨长江特大浮桥,攻下武昌,赐恩赏丞相,封航王。零陵人唐淼、蓝山人唐猛,发动农民起义,数次攻破宁远、蓝山城,震动湘粤桂,起义失败,战死不降。
         现代有宁远人唐鉴,是我党最早的全国学生联合会总干事,党团书记,在武汉组织青年运动和学生运动时被捕,牺牲时年仅二十二岁,陆定一曾撰文发表于《列宁青年》沉痛凭吊。国民革命军上将唐生智,中将唐生明,少将唐铁成,都是铁血将领。唐铁成在缅甸远征军率部与日寇血战,所部全体壮烈殉国,壮气惊天地、泣鬼神。
         当代东安唐之享,湖南省副省长,唐盛世、唐一志等一大批杰出人才,都是地师级领导,为家族、民族、国家的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作曲家唐壁光,一曲《浏阳河》响彻全世界。国画家海天,将油画技巧创造性地融汇入国画之中,拓宽了国画的表现手法,作品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对国画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永州养育了唐族,永州其他族人帮助了唐族,唐族和永州其他族人一道建设了永州。如今,更多的唐氏人才在潇湘热土上成长。

                                                                       二00九年五月


分享按钮>>山东省鱼台县谷亭镇西姚村
>>万家姓万家姓万家姓万家姓万家姓万家姓万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