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殷氏名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殷学润少将

    中华殷氏网 2009年3月1日 殷网根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殷学润少将

 

(少将,入谱名作清,苏北海州朐阳殷氏始祖聪公后裔,第15世)

     殷学润,1927年2月生,江苏响水人。1945年4月参加革命,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6月从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部主任、院纪委书记(正军职)、院党委常委岗位上离休。
                                  艰苦岁月 勤学不辍
    殷学润出生时正逢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后期,在战乱中度过了他的童年。7岁时开始上学,先入私塾,后去舅父村上小学。因当时家乡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学校很少,加之时局动荡,少有的几所学校也是办办停停,他先后辗转了五、六个地方才读完小学。1944年读完初中,并考入苏北第二联中读高中。这所学校是解放军进城后,为了给新政权培养人才而创办的,校长由当时的县长兼任。殷学润自幼目睹了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下,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十分同情穷苦农民。进入联中后,勤奋读书,接受新文化和革命思想,立志改变社会不平等现象。其间,他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经常到周围乡村作抗日宣传工作。1945年4月,从联中调入苏北阜东县蔡桥区工作,先后担任区干校生活指导部主任、区教救会主任、文教区员等。因思想进步快,工作积极努力,很快经组织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携笔从戎 矢志报国
     1946年9月,殷学润参军入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他先后在县总队、分区独立团工作,担任副连长、连政治指导员、政治处干事等职。当时,县总队和分区独立团属于地方武装,主要任务是打击敌特分子和各种破坏活动,保卫和巩固地方政权,配合大部队开展对敌斗争。1949年3月,他被调入第三野战军第24军政治部,先后担任教育干事、政治理论教员、军教导大队文训队队长。期间,他经常深入战斗一线调查了解官兵的思想状况,利用战斗间隙撰写教育提纲,报送军里审查批准后,指导部队搞好思想教育,鼓舞部队的战斗士气。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多次受到领导和战友们的好评。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时,在抢渡长江过程中英勇负伤。看着身边牺牲的许多战友,他内心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忍住伤痛与战友们继续追歼溃逃之敌,最多时一天追敌100余里。到23日,他跟随部队胜利进驻南京,亲历了敲响国民党反动政权丧钟的重要历史时刻。 
                                  朝鲜战场 浴血奋战
1952年10月,他所在的第24军入朝参战。入朝初期,由于在异国作战,情况比较生疏,而且敌人十分强大,战斗激烈残酷。部队官兵的思想也因此有些复杂;思想教育的任务非常繁重。尤其是进入阵地后,部队大都以班、组为战,给开展教育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为解决这个难题,殷学润主动向领导请缨。行军途中,他深入到军直属部队搞教育试点,摸索行军中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办法。部队进入一线后,他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四次深入前沿连队,体验生活,了解情况,研究改进阵地教育的措施。还通过组织举办党训班、干训班和邀请朝鲜同志介绍情况的方法培养思想教育骨干,有效地解决了部队在分散担负作战任务条件下,开展思想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问题。期间,他总结的经验被军《火线报》刊发,多次编写教育材料以文件形式下发部队。
    战斗中,殷学润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一次,去前沿阵地,为了避开敌人炮火的封锁,他和战友改走山间小路,一大早出发,沿途连续翻越二座大山,直到天黑才到达团部。第二天一早,他就下到班、组了解情况,整整忙活了一上午,中午吃饭时,刚端起饭碗,屋顶就被敌机给炸通了。他立即站起身,不顾房子随时可能倒塌的危险,帮助战友迅速撤离。在阵地上,不仅吃住十分困难,由于敌人飞机和炮火的封锁,后方补给送不上来,吃用水是个大问题。主要靠战士冒生命危险,从敌人炮弹炸出的泥坑中弄点雨水来食用,一人每天只能喝上一杯带有硫磺味的泥水,经常是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无法刷牙、洗脸。1953年在金城反击战中,殷学润深入最前沿的209团6连,帮助连队开展战前思想教育和战中宣传鼓动工作。战斗打响后,他几次冲出坑道,冒着密集的弹雨救护伤员。
由于在战场上的突出表现,殷学润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1955年3月,调入志愿军总部工作。1956年,作为志愿军国庆观礼代表团成员,回国参加了国庆观礼,并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58年10月,随志愿军总部从朝鲜战场胜利凯旋。至此,他已在朝鲜战场上整整度过了6个年头。 
                                     科研战线 辛勤耕耘
    1959年3月,殷学润被分配到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工作。在该院工作的三十多年中,殷学润始终立足本职岗位,勤奋工作,奋发进取,在军事科研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担任团职教育干事及1970年后任院宣传部(处)长(正师职)期间,做了大量思想政治工作。先后组织学习了《共产党宣言》等十多本马列著作和《毛选》一至五卷,尤其着重学习他们的哲学和军事著作。经过努力,使文化素质较低的科研人员,普遍达到中学以上文化程度,全院干部的马克思理论素养也得到明显提高。任组织部长期间,在抓好党委、支部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展科研活动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1979年4月至10月间,带领工作组深入全院各学术研究部进行全面调查,先后召开了7个座谈会,与100多名领导干部、政工干部和学术骨干逐个谈活,翻阅了建院以来大批文书资料,整理出二十多万字的调查资料。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研究起草了《科研中思想政治工作意见》,为加强科研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保证科研工作的正确方向,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1984年起,殷学润先后担任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和院纪委副书记、书记。他根据改革开放后部队思想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始终保持军事科研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影响;积极改革科研中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广大科研人员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经受住了各种政治风浪和利益关系调整的考验。
  在涉及部队建设全局和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殷学润自觉坚持公道正派,秉公办事,尽心尽责。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军事科学院的干部中资历老的多、职务高的多、年龄大的多。为了推进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实现整体结构的优化,1986年他组织力量对全院干部的年龄、知识和职务结构,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了改革的初步方案。1987年和1988年,结合贯彻《军官服役条例》、《军官军衔条例》、《文职干部条例》和专业技术职称改革,他又先后组织了五次大的调查研究,与800多人进行了个别交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拿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并认真做好落实。先后安排300多名干部离退休和转业复员,从部队中挑选年轻优秀干部近200名,没发生任何问题,顺利地完成了全院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


分享按钮>>燕狮YZG5050开口机总成在宝钢高调亮相
>>现代殷氏名人:现代国际关系问题研究员.教授—殷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