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作家刘耀青长篇历史小说《殷商悲歌》评

    中华殷氏网 2009年3月24日 殷作斌


           农民作家刘耀青长篇历史小说《殷商悲歌》评 
                   中华殷氏网站长 殷作斌 2009-3-24 

说明:本文稿共12337字,已在  2009-03-24 23:06:26 由殷作斌的网名hy_yzb刊发于人民网《强国论坛》,网址为: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91309594&bid=1

       提起中国的乱世历史小说,给人以历史真实感的多是反映东周以后的作品,如《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反映东周以前的乱世历史小说几乎为零。虽有一部家喻户晓的《封神榜》,但从那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来看《封神榜》只能归入神话小说一类,与乱世历史小说根本沾不了边。农民作家刘耀青的长篇历史小说《殷商悲歌》三部曲(《司母戊》、《殷纣王》、《商周易》)正好补了这个缺。其中的《殷纣王》更是一部值得推崇的佳著,无论从艺术魅力来看,还是从反映殷商文化的政治历史层面来看,都在《封神榜》之上。《封神榜》从维护历代封建统治地位的立场出发,将殷纣王描写成万恶不赦、应当千刀万剐的暴君,而在刘耀青的笔下,殷纣王却成了倍受读者尊敬的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民族英雄。一代领袖毛泽东和一代文人兼历史学家郭沫若早就指出纣王在奠定中华民族的国土版图和文化基础方面是有功的。从这个观点来看,刘耀青的《殷商悲歌》三部曲就是一部为纣王翻案、弘扬殷商文化的政治历史小说,值得研究殷商文化的专家和关注中国古代史的人士一读。
       殷商文化研究是中国夏、商、周文化乃至夏前的炎黄时代文化研究的核心和纽带,只有殷商文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后,才能探知夏文化和夏前文化的脉络,才能堵住外国人的嘴,才能驳倒外国历史学家说中国古代史是虚构的,企图否定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观点,而周文化又是在殷商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只有在殷商文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后,才能把握周文化的源头。换句话说,如果搞不清楚殷商文化是什么样子,若隐若现的夏文化和夏前的炎黄时代文化就成了海市蜃楼,后来的周文化也就成了无本之木。刘耀青先生在掌握了大量殷商文化史料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艺术层面上再现了三千年前的历史画面,使读者对博大精深的殷商文化有了一个具体的感受,从这个角度来看,刘耀青先生就是普及殷商文化知识,清除《封神榜》流毒的第一人。殷商文化博大精深,深厚的文化底蕴虽然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但刘耀青先生毕竟是一个只读过7年书的农民,要将三千年前的殷商故事写成长篇历史小说,显然是困难重重的。他在简陋的房屋中,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孜孜不倦地搜集与殷商有关的资料,经过十二年的努力,七易其稿,终于将自己对殷商历史的认识,变成了270万字的历史小说,这不能不认为是一个奇迹。
    《殷商悲歌》分《司母戊》、《殷纣王》、《商周易》三部,分别描绘了殷商中兴的武丁时期、武王伐纣致商朝灭亡时期和纣王死后残商人与周人斗争的残商时期的三幅历史画面,基本上反映了殷商王朝的兴衰和周兴商亡的过程。笔者业余时间十分有限,但受其非凡艺术魅力的影响还是忙里偷闲地浏览了全书,除写出了上面的一些肤浅认识外,还分别列出这三部书的故事梗概,供无暇读全书又想了解该书内容的读者参考:

一、《殷纣王》故事梗概
       一提起纣王,人们都会想到封神榜,说纣王是万恶之源。他娶的老婆是狐狸精,他置酒池,营肉林,造蛇蝎坑,造炮烙柱,挖人心,剜人目,醢人身,脯人躯------。总之,纣王是罪恶的象征。可当人们仔细地审慎最新的挖掘资料,对过去的历史资料进行再研究时,人们发现纣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在记载他的历史中,他没有杀殉奴隶,他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他不信鬼神,他纳谏如流,他敢于惩罚犯上作乱的士大夫。这一条条铁证都证明纣王不是像封神榜上讲得那样坏。当我们翻开史记,对纣王的评价也不过是“疾资捷辩,臂力过人,好大喜功,慢鬼神,听妇人言”云云。当近代考古学家在殷墟发现了淮夷人方的头领人方伯的人头时,史学家对照了同期发掘出的甲骨,认为这人头是纣王灭淮夷的最好佐证。这说明纣王是灭东夷统一神州的第一人,他干了许多商王未竞的事。他把商丘往南至江,往东至东海的一大片领土夺了过来,扩大了殷商的版图。取下了整个河套地区,把兵驱至广东与湖南交际之处。尽管他最后以骄傲自大,居功轻敌而失败了。但他给中华民族展拓的版图是应为后人永远铭记的。郭沫若在他的诗中写道:“偶来洹水忆殷辛,统一神州肇此人……。”对纣王的功绩进行了肯定。
       作者在小说中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当时的时代风云进行了客观公正的描写。他写了纣王的雄心抱负,写了纣王惜爱人才举止;写了纣王雄风千里,利用王亲国戚战淮夷,利用大臣们争地夺疆的热情,赐于黄钺白旄,让他们夺地拓疆。最后灭淮夷,战犬戎,给殷商争来硕大的一片疆土。在写纣王时,没有停留在脸谱化俗套上,而是大胆地开拓,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深的挖掘,对书中的人物进行了认真的剖析,所以对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写的有血有肉。
故事是从年轻的王子子受到西北岭猎虎遇到贾蕊开始,当他与乡姑贾蕊产生爱情时,父王却让他带兵去征东夷,并让他带去了对殷商心怀叵测的姬昌,把他推入了人世斗争的风雨中。
       先帝帝乙病故,苏妲己中途报丧,并献策让他迁都朝歌。当纣王顺利地登上了王位,面对三王亲都想把自己的女儿推向后位的现实,纣王选择了利用三王亲的势力夺地扩疆。于是把姜、黄、苏三王亲都推向了战场。可是,当灭了淮夷后,纣王为了稳住殷商的东方,不得不违心地封姜家女姜金童为王后。这很自然地惹恼了黄王妃,也触怒了苏妲己。纣王又利用他们的怒气让他们再往江南进军。
       姬昌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也提出要到西戎伐夷。纣王就大力支持他。但又派费仲与比干到西岐督军。这样使姬昌不敢将夺得疆土归自己,只好拱手献给朝廷。而姬昌也很明智,西戎战后,他到中原蛰伏,在羑里八载演易,以便吸引纣王的目光,让周人暗中发展。
       真正让西岐发展起来的是姜子牙,当他来到朝歌后纣王让他当了朝中大夫,要他为殷商王朝出力献策。可姬昌却想让姜子牙当他的谋士,就设计断了姜子牙的仕途,让姜子牙在殷商没有了立锥之地。姬昌归西岐后,重用姜子牙,姜子牙却用姬昌的孙子姬诵作人质换来了犬戎的两城两地,而后到江南传谣,挑拨三王亲与殷王的关系。挑拨纣王与大臣的关系,最后闹得殷商后宫不稳。姜子牙又在西岐城造成不败而败之势,把周军的亲信送殷营作俘虏,为以后制造前徒倒戈创造了条件。当纣王杀比干,带兵再次东进时,姜子牙督促武王东进,在牧野制造前徒倒戈,使殷纣的江山倾刻间覆灭。
       长篇历史小说《殷纣王》可以说是一部兵书,是一部谋略篇。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很注重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殷纣王的一举一动都在维护自己的王朝利益;姬昌的一举一动都想让自己的祸心隐藏,为西岐走出周原,取下朝歌而谋划。而姜子牙原是一个方国吕方的头领,失国后时时想着改变自己的境遇。当受到纣王的恩宠后,他一心想投靠殷商,给自己找个归宿。可当姬昌断了他的仕途时,他也着力反抗,设计除了伯邑考。当他被西岐拜作宰相时,他知道自己只有忠心伺周别无出路,就为西周设计了一条出周原,取朝歌的道路。但他知己知彼,每一条计策都是如何动摇殷宫,破坏殷商的基石,而决不用兵用强。纣王为巩固江山,不拘一格把费仲黄飞虎等人委以重任。姬昌为走出周原,明知姜子牙把自己的长子送死朝歌也不记前嫌。费仲被苏妲己猜忌后,仍为殷商的安全呕心沥血,但终因天不助,时不利而冻死在静峪垴------。书中的人物不论正反方面,都在搅动脑汁,为自己既得的利益而谋划。象人方伯失去江北土地后迁徙到江南,被姜子牙点破玄机后又装死积贮力量。姜桓楚迫于女儿是王后迟迟不敢举旗易帜。黄渡为鼓动自己的主子在东方自立,与西岐密谋让西岐不败而退兵,给东伯造成打了胜仗的假像。当姜子牙让美女穿上鱼皮在江矶上唱歌时,鼓动了姜桓楚易帜;当姜子牙在鄂城给鄂崇禹相面后,激起他造反之志。书中的所有人物的命运都是一脉相连,每一谋略都牵动着众人的心,关联着众多人的命运。而作者的所思所想,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境都用故事表现出来,都让人物用话说,用自己行动表现。
       殷纣王的故事情节非常紧凑,故事一环套一环。在展开下一个故事时,下一故事的脉络必然有上一个故事牵动,而细节的描写的又极为细腻,从当时的环境,人物,故事的进展程度铺开,写得真实可信。比如说纣王岳父杨壬酒后对纣王吐真言,对姬昌揭露,对费仲的训斥,都没有脱离当时的环境,说得真实可信。也由于他依老卖老,被纣王挖了眼珠子。作者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许多情节的铺排真可以说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比如说在描写西岐为了战胜犬戎,防止芮虞两方背后下手,制造了闲原之争。当吉占峰插手此事时,姬昌又亲自出面挑动芮虞两侯,让吉占峰落荒而逃。比如说纣王派比干到西岐刺姜子牙,被姬昌发现后,姬昌制造了旅店被盗,比干挨打。又出面为他洗刷,让纣王增加了对比干的怀疑。最后送了比干礼物让他回家,半途又让人抢去,让比干分文不铭。
       看过小说《殷纣王》不仅会使人了解了那段历史,而且也会了解了当时的人文、地理、方国,及当时的斗争形势。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殷纣王当时的处境。纣王确是个雄心勃勃的国王,但不顾国力一味征战,即便给国家争来了偌大一片土地,但最后还得以失败告终。尽管纣王雄心很大,一片肥沃的中原不能实现他的雄心,他死得也很英勇,但他没给老百姓带来幸福,失败也在情理之中了。所以后人骂他也就情有可愿了。但我们看过小说不会忘记:后人污蔑他吃喝玩乐的鹿台只是放粮食的廪台,而酒池肉林也是为了显耀国力,供军队及宫庭用度的仓库。虿盆也只是盛蛇蝎食物原料的器皿。而在卫星上天的今天再看纣王,他也决不会娶个精生狐狸作老婆,不信鬼神也不是什么罪过。他失败了,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就拿他为中华民族夺来那么多的疆域来说,功绩就值得肯定。一切污蔑纣王的不实之词都应推倒,作为脱离了蒙昧的现代人,都应该客观地,公正地看问题,公正地评价我们的先祖。

二、《司母戊》故事梗概 
    《司母戊》小说从司母戊的父亲子渔被贬写起,写回到山乡后的司母戊不甘心地位的变更,出外寻找出路,回来后遇父母弟弟被害,发誓要报仇。但她只是一个弱女,只有借用王族的力量才能发展。她嫁给了四王子武丁,又把自己妹妹送到小乙身边,让他调二三王子到边关,给武丁创造了即位的机会。在武丁登上王位后她又设计让武丁把她纳为王后。可是,她的私欲太强了些,她看不惯别的女人与自己争宠,看不惯文臣武将对自己掣肘,所以她又设计弄得月落星稀,把名臣战将都送死了。一时间,她好象成了天下之主,连商王武丁也奈何不了她。可奴隶宰相付说却不畏惧她,把她拴在妇好享堂的柱子上让他受辱,而事后又让他们母子征羌。但司母戊玩阴谋惯了,对征战治国却是外行,上战场伊始就成了战俘。最后还是在付说的帮助下才与羌国议了和。后来的战争与生活使她看到只有与四方议和,与人为善才能被世人推崇。从此她象变了个人生活一样,连朝廷选太子她都想让儿子回避。当她儿子当上国王后第一件事就是为她铸鼎铭记她的功绩,可是儿子随即的举止却让她出乎意料之外,儿子让她离开王宫,到她到封地去,不要再对人指手划脚。
       看过《司母戊》确实会感觉到它是一首悲歌。司母戊被王政的残暴破坏了幸福的生活,而后她努力地奋争,把那些为国为民请命的人都葬送到了地下。而那些人间的精英就仿佛是不设防的城市,他们绝没想到自己把一切都献给了国家,却沉浸在阴谋中,最后他们死去时也不知道自己是某些人的牺牲品。而经过曲折坎坷的司母戊却是始作俑者。但当司母戊发过疯,发过狂,又以崭新的面孔面对新世时,儿子却以她惯耍阴谋为由让她离开王宫。所以她的命运也是一首悲歌。就象她在书的最后悲痛地唱的:“每个人都有难忘的岁月,每个人都有值得骄傲的时刻,可这些都如那东去的水呀,转过山弯,涌过河阙,消失在茫茫的天边,迎日寻不回,顶月再难见,只留下悲歌一首供自己把玩------。”
    《司母戊》篇对人启迪很多:一个人,生在人世间是应该顶天立地地活着,是应有推翻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决心和勇气,但是决不能因为自己为党和人民做了一点贡献就可固步自封。如果自恃有功就向党和人民伸手,得不到目的就怨气冲天,甚至发到展到反党反社会反人民的地步,那么你即便有天大的功劳也会为社会所不容。人生,是没有卖后悔药的,当你经过练狱般的痛苦后明白了这些道理时,也许人们就永远对你不相容了,你即便还有改天换地的雄心报负,也只能被人们所遣弃,在生活的角落中渡地余生。与此同时,我们看过书后也会同情那些善良的人们,也会怨他们为什么只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而不设防,最后被人奴役,被人驱使走向天国,早早了却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司母戊》提示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会是一个整体,不论在什么时候,只要有压迫就有反抗,就有斗争。只有调和各阶级间的矛盾,与各民族人民和平共处,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武丁即位初期,有妇好和止只几员名将相助,打了好多仗。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武丁王杀殉了几千个奴隶,但也没给国家带来繁荣。只是后来武丁在思过后任用了奴隶宰相傅说,又在司母戊的帮助下与各国议和,与方国和亲,才给殷商带来了繁荣昌盛。使久经战乱的殷国走向中兴。
       作者随着搜集的素材的增加逐渐地加深了对殷商的认识,通过分析书中的人物,数次改变他们的关系,七易其稿,最后写成了这九十多万字的小说。作者在部队曾是理论辅导员,通读过资本论,学过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后来也通读了毛主席著作四卷。所以在写作品的过程中都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当时的社会、人文状况作了分析。而后才在此基础上写故事,用故事反映那段历史。

三、《商周易》故事梗概
       纣王死了,殷商亡了,在人们的心目中,纣王的死就是殷商的结束。当您看完了《商周易》,才知道残商的历史并不短,比起殷纣王所处的年代有过之而无不及。而那残商的君王后妃们、周国的嫡亲十王兄弟们也都围绕着权柄的何落而奋争着。他们在那个非常的年代,都充分显示了自己的能量。最后,居高着,思远者,以国人之命运为已任的占了统治地位,而他们为了心中追求的那个目标,也不惜轼兄醢亲,让斑斑血迹铺平了升官掌权的路。
       看过《商周易》篇,就看到了商末的一幅历史活剧。周武王在姜子牙的鼓动下举兵东进,兵没有殷纣王的多,地没有殷商的广,之所以侥幸取胜,是因为殷纣王好大喜功,在连年战争中渡过了自己最宝贵的年华。而国力匮乏,臣佐百姓怨声载道也是纣王失败的原因。姜子牙分析了天下大势,才敢鼓动武王以弱胜强,直取中原,夺下殷都朝歌。但是,纣王虽然死了,殷商的精锐都还在东南,而那骁勇的战将攸侯喜,摩虘侯还带领着几十万大军。周军进入中原的七万军队的统帅不能不考虑如何与残商之军对垒。周武王克纣后二年而亡,攻下朝歌时年已九旬,要对付下面的战争肯定是力不从心的,就将大权交给了姜子牙与周公旦。可是,周家嫡亲对姜子牙并不推崇,开始群起而攻之,迫使姜子牙放弃相斧,到敌人心脏去营自己的封地营丘。
       而殷商内部,也是勾心斗角。老将闻仲功高盖主,看不起武庚王聘用的宰相黄渡,迫使武庚中途换相。但武庚深深地知道,闻仲自恃对殷商有功,并有北海封地,是不会统观全局的,所以让窦荣作了宰相。而黄渡为了显示自己的能量,鼓动周五王叔蔡叔度到江南发展。但蔡王叔贪淫贪色,为了一个妓女竟然不惜丢掉五万大军。黄渡看他的确不是作王的料,自己取而代之,在江南称王二十余载。黄渡的出走,并没有被殷商的重臣引以为戒,而是继续相互倾轧,闻仲死在了姜子牙手下,闻逍远还想夺青州自立为王,攸侯喜干脆驻青州不走,而作了武庚王后妃的苏兰竟然想独立于武庚之外。残商君臣如此离心离德,失却的江山又如何可以恢复?
      无独有偶,西周的十位王叔也是各自为政。三王叔管叔鲜想当周国的宰相,见强敌压境,起身逃窜,想营自己的封地,最后成为殷商的俘虏。而五王蔡叔度在江南施足了能量又回中原,却成了殷商的阶下囚。武庚王策反了周三周五王叔,赐于高官厚禄,告诉他们九鼎所在,使三、五王叔感激涕零,最后忠心伺商。以致成为与周人不共戴天的仇敌。
       一部残商,写出了殷周双方君臣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在那非常时期君臣后妃的群相。全书转绕着黄帝传下的九鼎铺开了情节,写了周武王夺取天下后无有九鼎的忧虑,写了周五王叔为得到九鼎的焦燥。写了残殷王后为弄到九鼎与武庚抗衡的心理,写了姜子牙对儿子藏匿九鼎的怒遏。当姜子牙夺得了半壁江山,得到了传世九鼎,完全可以作一方大王时,散宜生鼓动姜子牙三国鼎立,姜子牙为了消除战争,给天下一个和平的环境,毅然将鼎献给周武,甘心作一方臣民。最后让宋微子劝说攸侯喜,摩虘侯带十万军队十五万百姓乘船东渡,到美洲成为印地安人,使殷商的历史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作者在写残商时是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对当时的人与事作了推断,对当时的君臣后妃及兵卒将帅都作了深入细致的描写。比如写到武王在进入朝歌后匆匆对天下作了封诰,就回到了周京镐。这时姜子牙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势。当他信步走到香千里酒楼时,残商的宰相黄渡装作跑堂的走到他面前,与他分析天下大势,促使姜子牙激流涌退,带着老妻孺子到了营丘。比如写到殷后苏兰,一心取到九鼎作天下人主,可当他看到武庚,原来思就的计谋就全被打乱。是作殷商的王后,还是作一方大王的心理就搅得她没了主心骨。她既想成为万人尊敬的王后,又想号令天下。既想从一而终,又由于作过宫女,想挑出自己心中的夫婿,所以才常换丈夫,在婚姻上显得十分轻窕。当写到兵败走投无路的召公奭时,没写他平庸颓败,而是写他凭着高超的医术在冀州站住了脚,用大蟒给苏兰治病,沉着应对五王兄夫妇夺鼎的伎俩,赢得了苏兰的信任。比如写同在囹圄中的管叔鲜与武庚王,他们虽然心意沉沉,管叔鲜却极重情意,把自己的妃子都对武庚拱手相送,使武庚渡过了人生中最艰苦的时光。
    《商周易》是一部是感情的戏。从武庚与苏兰的恋情,毕义与毕明镜的离合,苏兰与召公奭,与黄仓,与蔡叔度的情感纠葛,黄璐与闻逍天的境遇中,描写出那个时代人的悲欢离合。但他们的爱情纠葛无一不与夺权与争利联系在一起,无一不与商周两个政权的巩固与解体相联。比如说冰美人毕明镜,为给丈夫夺来唐山晋土,委身于唐刘晋手下,凭一柄琵琶让唐刘晋为自己争地夺疆。当将唐晋之地弄到手中时,毕明镜毅然将灌了铅的琵琶砸向唐刘晋的头------。当风起云涌的阶级斗争形势与感情纠葛结合在一起时,这戏就有了噱头,就能从前到后吸引人的眼球,使你奋力读下去,看人物的命运究竟会有什么样的终结。
      作者以近百万言,告诉我们一部不熟悉的残商。作者既懂天文又懂地理,既懂历史又解人的心理,既懂医学又了解地方风土人情。比如召公奭在冀州开鉴医堂那节,对于药理的了解,中药的运用,治病的手段,可以说到了登峰致极的地步。如果作者不懂这些,决不会在此章如此深奥地阐明药理,在后来描写蔡军发生疾病时用土法疗疾。再加上其它章节中描写妫子佳为长勺英换鼻等等,使故事十分引人,让人能从娱乐中学到好多知识。
       作者对地理知识也是了解的比较透彻的。比如说江北重镇盘龙城,在前商时期它是殷商控制南方的重镇。但在前商后期,随着九世之乱,殷商国力的削弱,盘龙城也历经了几次兴衰。到殷商后期,由于殷商势力的发展,盘龙城又成为殷商重镇。还有商末周初的方国宋国,舒国,以及荆楚,犬戎,鬼方及西南方的羌、髳、巴、蜀、微、濮、纑、彭------,都在中国的版图上兴盛了一时。如果不是引经据典,这些方国不可能被人知道,他们的事迹也不会为人们提起,但作者却在书中作了详尽的描述。让人们知道在中华的大地上,方国虽然只是一城一池,一邑一地,但却以自己民族的胆魄及智慧,在中华大地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个王朝的兴衰,取决于民心。但是,那些朝代的精英们却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残商篇中,我们看到商周的变迁是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的。而如果不是有姜子牙、周公旦、攸侯喜、摩虘侯、宋微子这些顾全大局的贤臣良将,商周间的血战不知还要有多久。但他们为了不再进行战争,生生将自己的一腔雄心报负压住,选择了给中华大地一片宁静的道路。后人可以说他们没骨气,可以说他们自私自利,可以说他们分文不值。但能让战争提前结束,不让人们再历战争的风雨,这就是他们的伟大之处。
       一部残商,给人们的启迪很多。许多故事都可以说是后人的前车之鉴。在国家动乱时,作为一个人,是用自己的能量为自己建一个独立王国呢,还是为维护国家的一统而不懈努力呢?是趁着战乱,竭尽全力满足自己的欲望呢,还是为国捐躯,为自己的理想献身呢?这些,作品中在黄渡、姜子牙、周公旦、蔡叔度、管叔鲜、毕明镜、苏兰、武庚身上都有体现,都告诉了人们些什么,人们尽可以细细地品味,读过残商篇的人是会有更深的感受的。


分享按钮>>珠海海滨公园聚会(主要是珠海附近工作生活的同胞)
>>【安氏论坛贴精选】关于族谱提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