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族史中“殷”之简明诠释

    中华殷氏网 2013年8月26日 殷作斌


                    殷商族史中“殷”之简明诠释
                                        殷作斌 2013-8-26

    殷商族史中的“殷”有八层意思:

    ① 殷是地名。夏代与大禹齐名的商族治水英雄冥追封于殷。其地望似在豫北冀南的洹、漳二水间,地处太行山以东,夏商时古黄河以西,是一块风水宝地。夏商时,黄河在豫北呈南北走向。在今安阳与内黄之间自南向北由豫入冀,然后在冀南、冀中拆向东北,在今天津附近入渤海。

     ② 殷是夏代诸侯国的国号名。因夏代商族治水英雄冥封于殷而得名,是因始封地的地名而立国。其前身为舜帝时商族始祖契的封国“商”。商国的第六代君主冥即甲骨卜辞中“高祖河”的原型人。冥任夏之水官,二十多年如一日,终以身殉职,“勤其官而水死”,业绩非凡,功同日月。冥殉职后,受到时夏帝高规格封赏,赠司空,追封为殷侯(或可为公爵,史未明载),破例享受天子祭祀天地日月之神的高规格祀种“郊祭”。冥是第六代商侯,也是第一代殷侯。冥子亥奉夏命率商族迁于其亡父封地殷,即殷侯位,为第二代殷侯。因当时原居地河东“商丘”水患严重,已不适于居住,所以商族很乐意迁去殷。此为商族有天下之前“都八迁”中的“第五迁”。亥因“仆牛”宾于有易,因故恼了有易,被杀。亥子上甲(名微)即位,为第三代殷侯。上甲借邻国河伯之师,灭了有易,诛其君绵臣,报了父仇。上甲时,因诛灭有易,领土向北延伸,有所扩大,国力增强,史称上甲在殷地中兴。上甲为便于控制新增的北方领土,将其都由殷稍向北移,迁至殷北去三十里的邺,此为“第六迁”。传至夏帝孔甲时,“殷侯复归于商丘”。此为“第七迁”,第七迁的主人“殷侯”是谁,史未明载,依年代推算,似为第六代殷侯报丁。殷侯报丁“复归于商丘”的原因,可能是河东的原居地“商丘”的洪水已退,原居地又变得适于居住。殷侯报丁“复归于商丘”,虽离开了经营几代的“殷”地,但“殷”这国号名、以冥为始祖的商族中殷氏族的族号名,却保留了下来。时人不再称商族的诸侯国名为“商国”,而改称为“殷国”。“殷”这侯国名,沿用到成汤代夏时,一直没有变。后来至第九代殷侯成汤(也称冥后九世殷汤、或契后十四世商汤)即位时,“始居亳,从先王居”,此为商族有天下之前,都邑的“第八迁”。

     ③ 是商族子姓中位列九大氏族“殷、时、来、宋、空同、北髦、目夷、萧”之首的“殷氏族”的族号名,因冥追封于殷而得名。冥为中华殷氏的“肇氏始祖”,《世本》记载的商族子姓九大氏族的殷氏族,从此始。

     ④ 殷是成汤代夏后的国号名,商是族名,成汤的国号为殷不为商。成汤代夏后的国号为什么称殷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代夏前的诸侯国号本来就是“殷”,成汤成为天下共主后,是沿用老国号“殷”,就如同周武王代殷前诸侯国号是周,代殷成为天下共主后,仍沿用老国号周为国号一样。

      ⑤ 是殷代的国氏称。夏代的国氏称是姒姓中的夏后氏,殷代的国氏称是商族子姓中的殷氏。

      ⑥ 是商王室的指代词,在殷商族内部又称“商王室”为“大宗殷”。“大宗殷”就是商族中第一大氏族---殷氏族中第一大宗的意思,也有“天下第一宗”之意。“大宗殷”实际上就是史书上常说的“殷王室”或“商王室”。

     是成汤代夏立国后的国号名,“是子姓商族的族号名是商族祖宗的标志何时称何时称”,成汤立下规矩:“商族内行使王权称商全天下行使天子权称殷以示不忘祖宗。”国号定为“殷”以后,这族号“商”仍不能废,凡是商族内的一切族事活动,如祭祀、向祖宗贞问吉凶祈求福祉的占卜活动等,还必须称商。商王在管理族内事务行使“王权”时,要自称商王,而不能自称殷王,更不能自称殷帝。商王只有在以天下共主身份处理“国事”,行使“天子权”时,才称“殷”,如外交、向天下发布昭告、与诸侯盟会、征伐反叛者等场合才用国号“殷”,其他场合还一律称“商。”

      是现代的一个姓其来源可以作如下概括殷的远祖是子姓商族始祖契,商族的“立族史”至少有四千多年。殷氏的“肇氏始祖”是第六代商侯也是第一代殷侯冥,殷氏的“得氏史”至少有三千八百多年。殷姓的“肇姓始祖”是帝辛的祖父太丁(文丁)。更具体的世系有帝乙系、比干系、箕子系等,其中帝乙系又可分成帝辛系、微子系、微仲系三个子系。殷姓的“得姓史”至少有三千多年

 


分享按钮>>餐企走进杨凌本香集团 见证一条龙的生猪全产业链
>>【何氏网新闻】何园道德讲堂暨2013第八届何氏家训大学堂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