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当代名人录】农七师副政委老体协主席安登魁

    中华安氏网 2009年4月30日 安双通提供



  【安氏当代名人录】农七师副政委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安登魁 

  安登魁教授1925年7月出生于山东济南市,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药物分析学家、药学教育家。1950年自济南齐鲁大学理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即留校任教,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安先生亦随至华东药学院(即现中国药科大学)任教至今。安先生在从教的 50多个春秋里,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先后担任分析鉴定系教学秘书,教务科长,药物分析与毒物分析教研室副主任,药物分析教研室主任,药学系主任,南京药学院副院长,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卫生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药学专题委员会委员等职。
  安先生幼年丧父,与母亲及小他3岁的妹妹相依为命,艰苦度日。中学时代,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度过了更加艰难的岁月。由于家境日趋贫寒,不得不中途停学,谋生糊口,养活老母。抗日战争胜利后,发奋自学考入大学,一面读书,一面为学校做勤杂工,有时还得一个晚上跑两个“家馆”担当家庭教师,借以维持生活和学业。寒暑假期间去业余剧社演戏挣钱,以缴纳下一学期的学费。这位饱经风霜的教授,亲眼看到过中华民国时期的腐败和贫穷,亲身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的巨大变迁,切身感受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安先生青年时代立志于药学事业。新中国诞生以后,随着药学事业的发展,药品质量的保证日益得到政府的重视。50年代,安先生与校领导共商发展大计,1960年,成立了我校药物分析教研室,同时创立了药物分析课程。安先生是我国药物分析学科的主要倡导者和积极从事者,长期致力于药物分析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运用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进行药物质量分析检验与研究控制方面造诣深厚。近半个世纪以来,安先生在药物分析学科专业创建、师资力量培养、积极开展创新研究促进学科发展、以及系列高质量专业教材建设诸方面都成绩卓著。
  早在八十年代初,安先生就指出了“哪里有药物,哪里就有药物分析,哪里就有药物质量控制,而且药物质量问题是人命关天的大问题”。九十年代初,他以洞察“一斑”、以窥“全豹”的视野,以当年中美两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变化来看发展速度,通过“药典”既可衡量一个国家有关药品生产技术和监督管理的实际水平,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国家相关学科的综合水平。经过比较,得出了“我们的发展速度是很快,但与美国药典的差距还很大的”的结论。明确了药物分析学科要达到完善的境界,还应进行长期的持续不懈努力,明确了学科的奋斗目标。正是在先生的这个目标的指引下,药物分析学科乃至全国的药物分析同仁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发展着药物分析学。
  安先生长期工作在药物分析学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备课更是一丝不苟,讲课非常生动形象,双语教学深受学生喜爱。他经常教导青年教师,教学中怎么备课都是不过分的,要注重启迪思维、教会方法,重点突出地讲清问题,并把学生有意识地引导到自己去研究学问的境界。他是这么说的,自己也更是这么做的。
  自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安先生就是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药物分析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又被批准建立博士点,成为博士生导师。他常常语重心长地教导研究生,与其说是完成一个学位论文,不如说是对意志和毅力的磨炼。安先生即使在退休后仍一直关心药物分析学科的发展和建设,特别重视药物分析人才的培养。在80高龄的时候,他仍旧拄着拐杖参加博士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在答辩会上,安先生总是对学生的论文给予中肯的评价,更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寄予了殷切的厚望。在学生的心目中,安先生是特别值得敬仰的前辈,是学术上的楷模,又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长者。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先生十分注重学科各个层次同志的加速成长,经常和同事们商讨要给年轻同志、骨干教师多挑重担。在压任务的同时,安先生总是全心全意地给予必要的指点,使青年骨干教师迅速得到提高。他安先生早已年逾古稀,却仍在身体力行地竭尽绵薄,效法先辈,甘当人梯,乐在其中。
  为了促进药物分析学科的全面发展,加强药物分析教学经验交流,安先生在80年代初,分别倡导举办了多期“全国高校药物分析师资进修班”、“全国药物分析主讲教师研究班”、“体内药物分析研究班”、“计算药物分析培训班”以及经国家教委直接下达的“全国药物分析助教进修班”等。倡导并举办了8次“全国药物分析教学研讨会”,为全国药物分析学科的发展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尽心尽力。全国的药物分析同仁都十分尊敬安先生,先生德高望重,既是药物分析学科的泰斗,又是药物分析同仁的良师益友。先生孜孜不倦地辛勤耕耘,教书育人,诲人不倦,言传身教培育学子。先生为学科的发展指点方向,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要举办的“药物分析战略研讨会”出谋划策。先生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药学事业,为中国药科大学的发展,为药学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药物分析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许多同仁更是将先生视为父亲,作为自己一生学习的楷模。
  安先生始终重视药物分析学科有关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的教材建设。在先生带领下,1966年就组织药物分析教研室同仁在国内领先编著了《药物分析》上、中、下三册讲义。1980年,先生主动请缨,在没有国内外相应的药物分析参考教材的情况下,在国内开创性正式出版了由南京药学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物分析》第一版教材。他亲自承担本科生理论和实验教学第一线的工作,处处发挥示范作用,并带领着全体同仁在教学中深入钻研不断总结发展。加强与国内同行专家的交流,相继组织国内沈阳药学院、北京医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四川医学院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等五所高校的药物分析学教授,继续由安先生主编了《药物分析》第二版、第三版教材。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安先生主编出版了两版200多万字的《药物分析》大型参考书。2002年又主编出版了《现代药物分析选论》研究生用教材。在安先生的带领和促进下,教材建设常抓不懈,与时俱进。1988年,《药物分析》第一、二版教材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主编的各类教材中唯一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药物分析》第三版于1996年获得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医药类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药物分析》大型参考书于1998年获国家科委颁发的“科技进步三等奖”。
  安先生经常教导大家,有利于团结、有利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就多想、多说、多做,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就不想、不说、不做。药物分析学科这种良好的风气一直延续了下来。正因为学科内有这样融洽的气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都在为学科建设共同出力。药物分析学科的全体老师团结协作,以先生为榜样,不断努力,做好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1988年,药物分析学科荣获了国家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全国医药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991年,药物分析党支部荣获了 “江苏省先进党支部”的光荣称号。安先生处处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991年,荣获国家医药管理局和国家人事部联合授予的“全国医药系统先进个人称号”;1995年,被中共江苏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授予“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安先生还担任了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六、七届人民代表。
  安先生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多次出国考察、讲学。1980年11月曾赴法国巴黎、里昂、蒙特利尔、斯特拉斯堡地区进行药学教育考察;1984年10月和1987年7月两次任代表团副团长赴美国考察药学教育科研和制药工业情况,并参加全美第37届药学科学年会,在匹兹堡大学药学院作了“药物色谱分析最优化”的学术报告;1987年11月应邀赴日本讲学和考察。日本岐阜药科大学为表彰他对中日两校间学术交流的努力,授予他《特别荣誉》奖状和奖章。安先生因对药学、药物分析学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选入1990年出版的第21版《世界名人字典
  安先生先后担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卫生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药学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并被聘请为《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副主编以及《药学学报》、《药物分析杂志》、《计算机与应用化学》、《国外医学药学分册》等6个杂志的编委。
  安先生在主持全校教学、科研工作时,为引导大家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在全校范围内推行了教学工作量制度,鼓励大家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保质保量地多做贡献,同时实施了“超额工作给予奖励”的办法。就在推行这项制度的第一学期,安先生承担了当时77届同学药物分析课程的课堂讲授以及部分同学的文献研读和科研兴趣小组的指导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还超额完成了教学工作量,按规定得到了超额奖金,但是安先生将奖金全部缴纳了党费。
  由于安先生孜孜不倦地带领药分学科全体同志不断进取,在药物分析学方面成就卓著,1997年12月,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2001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药学发展委员会授予“中国药学发展奖”。令先生欣慰的是,药物分析课程已建设成为2006年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以药物分析学科为主要依托的“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重点实验室”也于2005年12月被教育部正式批准立项建设。
  在安先生八十华诞的时候,全体师生都积极表示要为先生办一场热闹的祝寿活动,但是先生真诚地谢绝了大家的热情。学校最后遵照安老的意愿,特邀请国内外药物分析领域著名的专家、教授作了有关学术思路和方法的报告,以促进我校药物分析学科的现代化进程。安先生的博士研究生在报告中还深情地说:“求学的道路是艰苦的,安先生及其夫人方老师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科研知识上的引导和传授,更给予我生活的关心,安先生常对年轻教师说我们培养的不只是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注重对学生意志的锤炼。所以我想说我是幸福的,因为别人有一个父母,我拥有两个父母,安先生和方老师就是我的第二个父母”。药物分析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先生的智慧和心血,先生的的智慧和心血也结出了累累硕果,他培养了数代大学生、研究生,造就了数以千计的药物分析高级人才,先生的学生遍布海内外,其中不少人已成为药物分析学科的著名学者。
  安先生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为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病重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仍然怀着一颗赤诚的心说着“感谢党,感谢大家!”这也是先生留在人间的最后遗言。
2006年 9月9日,安先生安详地离开了我们,这是一个不敢相信,不愿相信却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刹那间,我们痛失了一位严谨求实,辛勤培育学子的恩师,一位伟大善良的父亲,一位慈祥乐观的老人,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沉浸在巨大的哀痛之中。但此时此刻,先生也用他的责任、真诚和业绩托起了我辈的坚强。虽然先生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先生的高尚品德以及将学科视为自己生命的执著精神将会一直激励着后来人! 
  安登魁,离休前任农七师副政委. 1998年1月,农七师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安登魁又当选为主席。
  作者:安双通 (2009-4-30 8:45:54)


分享按钮>>中华燕氏宗亲会暨燕氏网致全国燕氏同胞的公开信
>>慕容廆 二十四史晋书卷一百八 载记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