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姓当代名人录】纪念安子文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中华安氏网 2010年2月21日 安志民录



  【安姓当代名人录】纪念安子文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纪念安子文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坚强的党性与高尚的品德
  安子文同志政治坚定,对恶势力和干部队伍中的错误思想,从不妥协,坚决予以斗争。他严于律己,具有极强的组织纪律性;他实事求是的作风,堪称我们的楷模。安子文同志和普通干部一样住窑洞,吃野菜,穿粗布衣服。虽然他经常工作到深夜,但坚持按机关作息时间出早操。安子文同志经常下乡搞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干、不空谈。他作风民主,对犯错误的干部不歧视、耐心帮助。安子文同志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和蔼可亲、关怀备至。组织上配备给他一匹马。警卫员没有马,每次下乡只能徒步随行。安子文同志有时看到警卫员走累了,就把马让给警卫员骑,而他自己步行。他对亲属要求十分严格。安子文同志的夫人刘竞雄同志,每天都在单位大灶上吃饭,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殊照顾。1941 年春,日寇频繁“扫荡”,根据地的粮食供应极为困难。安子文同志带病参加生产劳动,率领机关工作人员开荒种地。司务长看到首长们的身体日益虚弱,想方设法弄到一些白面,留给几位领导同志吃。安子文同志知道后,对司务长说:“有了白面大家一起吃 ,白面不多没关系,可以吃一顿白面拌汤,大家一起改善生活。”1942 年,安子文同志患重病,刘竞雄同志在延安得知后,把节省下来的5 0 0 0 元陕北票汇给他。安子文同志把一部分钱交了党费,另一部分补进了大家的伙食。
  为了纪念含冤去世的刘少奇同志,安子文同志凭着对党负责到底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在病榻上分秒必争,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撰写完成了《为把我们党建设好》一文,这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体现了这位老共产党员坚强的党性和对党的无限忠诚。
  遗爱般般在,世人常怀想。安子文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顾全大局、沉着坚定、知人善任的政治素养,埋头苦干、不尚空谈的求实精神,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革命利益为重、毫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党性原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优良品德,以及他对革命的贡献永远不会磨灭。安子文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人民日报》(1 9 9 8 0 1 0 7 十二版) 
  作者:走进榆林 (2010-2-18 16:16:12)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学习安子文同志的优良作风 
  ●李楚离;王甫;陈野苹;乔明甫(1990.09.30)

  正值全党认真贯彻十三届六中全会精神,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之际,我们这些曾经和安子文同志共同工作和生活过的老同志,聚集一堂,结合学习六中全会决议,纪念党的杰出的组织活动家安子文同志逝世十周年。大家共同追思安子文同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关心群众疾苦,关心爱护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感人事迹,缅怀他为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安子文同志在工作中一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十分注重调查研究。1951年冬季,按照中央的决定,全国第一决组织工作会议对在全国开展整党,作了部署。在安子文同志的具体指导下,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集训了十余万干部,赴1.2万个农村支部进行试点。同时,还组织人力编写了指导整党、培训党员、干部的课本。在经过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规模的整党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持续了二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安子文同志经常下乡蹲点,了解情况,并坚持一个月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一次整党运动的进展情况。为配合当时在全国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和反官僚主义”运动,他几次到河北香河县,指导通县地委搞了九个农村党支部的典型试验,向中央写了《关于农村中结合三反整党的报告》,经毛主席批示同意并以中央名义转发各地研究执行。安子文同志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很注意分析思考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哪怕是一个苗头,他也抓住不放,而且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得出指导工作的正确意见。1952年底,当农村开展结合“三反”进行整党时,有的地方采取了急风暴雨的猛烈方式,搞得空气紧张,人心不安。安子文同志从基层试点单位,调查了解到这一情况,及时向中央报告,明确提出:农村整党的好坏,关系着今后农村的整个工作。当前的主要危险不是劲头不足,整不彻底的问题,而是简单急躁,整得过火的问题,整不彻底,以后还有办法补救,如果整过火,整乱了,就难以收拾。他的意见得到中央的重视和采纳。在1952年12月19日安子文同志写给毛主席和中央关于整党建党的报告上,毛主席亲笔批示:“中央认为,这个报告所提各项意见都是正确的,请即据此指导当前正在进行的整党和建党工作,务使少犯错误。”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使安子文同志能够较多地掌握真实情况,准确地处理问题,并且能够如实地向中央反映许多关于干部作风、群众疾苦等方面的极其重要的事实真相。1953年,山东不少干部群众对专区以上领导机关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作风,对县、区、乡三级干部违法乱纪现象很有意见,反应强烈。中央组织部派往山东调查的干部,受到当地党组织的阻挠,甚至连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主要负责人也不支持他们。安子文同志鼓励调查人员,排除干扰,查清问题。情况查清后,安子文同志及时向刘少奇和周恩来同志作了反映。1959年初,毛主席和党中央准备着手解决“大跃进”中出现的严重左倾错误。安子文同志得悉这一情况后,马上在部务会议上讨论决定,组织六个工作组,由部级领导干部率领,分赴河北、山西、浙江、湖南、贵州、甘肃等省,深入到农村人民公社,调查了解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的情况。他自己也到山西搞调查。各地工作组返京后,他逐一听取汇报,并主持整理综合简报,把一些县委、公社党委干部所存在的严重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及其表现,如实地向中央作了报告。 
  作者:走进榆林 (2010-2-18 16:16:34) 

  安子文同志善于联系群众,广交朋友。解放后,他一直担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部长,还曾兼任国家人事部部长,长期从事人事组织工作。他经常对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说,多与干部群众接触,熟悉了解干部是组织、人事干部工作的基础,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我们的工作就很难真正做好,要通过调查研究、实际接触,考察、了解干部。他身体力行,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广泛联系党员和干部,亲自接待中央各部门和各地来京汇报工作的同志,和他们交谈,了解情况。每逢各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人来京开会,他总要利用会议空隙,登门拜访,通报情况,征询意见,有时甚至彻夜长谈。他还十分注意团结非党干部,尊重他们的职权。他经常同一些担任国务院部长、副部长的非党同志促膝谈心,听取意见,主动关心他们的情况。他同许多党外知名人士,如何香凝老人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史良、李书城等同志也常主动来访,向他反映情况,研究问题,商量工作。

  为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安子文同志对中央组织部的同志,在工作中要求十分严格。他勉励大家深入群众,了解实情,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在他的倡导下,中央组织部在全国建立了许多联系点,派出干部去兼职。他要求下去的同志,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

  安子文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广泛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干部、群众的来电、来信、来访,他尽量亲自处理、亲自接待。有的同志见找他的人太多,建议事先由秘书安排一下,不一定每事躬亲,他不同意。他严肃地对我们说:干部有事来找,一定是他认为有必要找**才能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决不能把自己同干部群众隔离开。对找我们的干部采取什么态度,这不是个人问题,而是涉及到对中央组织部的影响问题。安子文同志不放过任何同人民群众接触的机会。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康生、江青陷害,身处逆境时,他也是如此。1975年5月,他从秦城监狱流放安徽淮南,住在某化工厂宿舍。他不顾有人监视,主动接近周围群众,为大家做好事。当地群众不顾“四人帮”的禁令,同情他,帮助他,亲切地称他为“安老”。有的群众甚至冒着风险,替他传递信件。

  在中央组织部机关内,安子文同志平易近人,关心干部是有口皆碑的。他放手让干部去工作,有了困难,他帮助解决,出了差错,他承担责任,使得干部在工作中很放心,也乐于向他讲心里话。他经常到各科室串门,同大家谈学习,谈生活,彼此都无拘无束。业余时间,他和大家一起打球、跳舞、下棋、玩扑克,在排球场上、乒乓球桌旁常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新同志到部时,他一般都要去看望;年轻人结婚,他要去祝贺;有谁生病住院,他要去探视。他常到机关食堂、幼儿园、招待所检查后勤工作。在安子文同志言传身教影响下,中央组织部的同志能够自觉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受到党内外干部群众的称道。中央组织部一直被同志们誉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安子文同志的精神和作风,在当前贯彻六中全会决议,搞好党风建设的形势下,尤其值得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和发扬。 
  作者:走进榆林 (2010-2-18 16:16:54)  

  1949年11月9日中共中央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任命安子文为副书记 
  插图: 
  
  安子文(1909-1980)原名安志瀚,字浩然。陕西绥德双湖峪镇(今子洲)人。米脂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开始接受共产党的影响,加入革命团体共进会。1924年冬毕业后到保定育德中学读高中。1925年五卅运动中因散发传单被校方勒令退学,后到北京。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考入京兆高级中学读书。1926年参加李大钊等领导的三一八游行示威,被北洋军阀政府卫队开枪打伤,并被学校开除学籍,遂被派到共青团北京地委工作。1927年1月到西安,任冯玉祥部国民联军第三路军十九师政治处副处长,经常向师长吉鸿昌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参加东征河南的作战。大革命失败后转至开封,同年12月由河南省委决定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省委交通科科长。1928年3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狱中严守党的机密,被判刑11个月。在开封第一监狱内积极从事秘密斗争,照料被押伤重的省委领导人。1929年秋出狱到上海,任党中央交通往返于上海至武汉、宜昌、沙市之间,多次完成重要任务。1930年8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交通科科长。1931年1月北方局撤销,改任中共顺直省委秘书长,不久奉调到上海中央特科工作。3月在天津再次被捕,6月转押于北平,后关于草岚子监狱。受到敌人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任狱中中共支部委员,参与组织难友坚持对敌斗争。1935年被判处死刑,后因反动的宪兵三团调离暂未执行。1936秋经中共中央批准由北平党组织营救出狱,任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参与领导北平的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北方局转去晋东南,先后任中共太岳工委书记、中共晋冀豫省委委员兼统战部部长及太岳工委书记、太岳特委书记、中共太岳地委书记等职。1940年1月太岳地委扩大为太岳区党委,仍任书记,参与领导创建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43年赴延安任中共中央党校第二部副主任。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并出席大会。1945年8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9月起主持部务工作,曾兼任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长。1947年3月撤出延安后去华北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参与筹备召开党的全国土地会议。1949年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兼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部长和政务院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被选为中共第八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迫害。中共第十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彻底平反,恢复了名誉。

  1980年6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任编辑:郑光魁) 
  http://fanfu.people.com.cn/GB/143349/165093/165095/165106/9892900.html 
  作者:走进榆林 (2010-2-18 16:19:17) 

  省、市、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长座谈会(1956年1月)
  随着农业合作化和私营工商业改造高潮的到来,工业方面很快就来了一个高潮,但是干部问题跟不上去,为此,希望就在于要大胆地、大量地、坚决地、破格地、打破常规地提拔干部。除此以外,别无出路。为此,中共中央于1956年1月,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长座谈会。

  安子文在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长座谈会上所作的总结中指出:中央组织部在向中央的报告中提到在提拔干部工作中主要有三种偏向:一、忽视干部政治品质;二、任人唯亲;三、片面地强调干部的斗争历史,忽视新生力量。前两个问题,是严重的,不过也容易解决。难解决的是第三个问题:积压新生力量,不重视新生力量,限制新生力量,提拔干部工作中有数不尽的清规戒律。

  安子文指出:“全国干部加上各种人员一共一千万,要摆得很平,是不可能的。”“要提拔年轻干部,要求就不能过高。一个干部,只要基本条件差不多,例如在政治上是可靠的,工作上是积极的,有一定文化程度,经过一年半年后取得经验,可以把工作担负起来就可以提拔。提拔起来以后不要一味地捧,那样,提拔起来之后很快就会垮下去。新生力量总是年轻一些,提拔起来以后,应该多帮助、多培养、多监督,要有鼓励、有批评。”

  安子文还讲到:要注意提拔非党干部。全国干部中,党员只占1/3,非党干部有2/3。非党干部是多数,丢开2/3是不对的。有人说,党员可靠,政治质量好,这当然不错,但不是说非党干部就不能做领导工作。有很多非党干部是可以做领导工作的。对非党干部好的,必须大胆提拔放手使用。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资料)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 ... 68117/10012110.html 
  作者:走进榆林 (2010-2-18 16:20:58)

  纪念安子文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第 51 楼 
  中共中央为何将所在地选在西柏坡? 
  www.hebei.com.cn 长城网 时间:2009-12-03 15:20:00
  为党中央选址西柏坡

  如果不是1976年参加朱德总司令的葬礼,没有人知道他曾跟随总司令13年! 他就是天津警备区第九干休所离休干部齐明臣。

  1947年2月9日,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并扬言“两个月内解决陕甘宁边区的军事问题。”3月13日,国民党军对延安狂轰滥炸,随后发起了猛烈的地面进攻。面对10倍于我的优势之敌,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 

  3月29日至30日,党中央分批分路撤离延安,刘少奇和朱德先行向华北转移。 

  5月3日,刘少奇和朱德在晋察冀中央局副书记刘澜涛陪同下,到达河北省平山县封城村,与晋察冀军区领导人聂荣臻、萧克和罗瑞卿等见面。在晋察冀边区领导的请求下,中央工委决定留在晋察冀。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领导机关驻扎较多的是阜平县、平山县和张家口。 

  平山,北岳控其东,太行揖其西,北依林峰,南对光禄;右襟冶水,左带滹沱;万山峨峨,百川浩浩;钟灵毓秀,物华天宝。 

  从地图上看,西柏坡一带村庄处于平山县中部。这一带依山傍水,能攻能守,可进可退。这里还是老革命根据地,具有群众基础。

  经过讨论,中央工委确定在此选址。随后,朱德派秘书潘开文、卫士长齐明臣、晋察冀司令部副官处长余光文前往选址。 

  齐明臣等人骑马沿滹沱河南岸逆流而上,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查看,一直走出30多公里到了洪子店镇,然后再由北岸往东一一看过,没有找到理想的地方。渡过滹沱河,他们沿着北岸顺流而下。没走多远,3人眼睛一亮,几乎同时问:“这是什么地方?” 

  老百姓说:“这个村子叫西柏坡。” 

  西柏坡位于滹沱河北岸、平山县中部,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西去径入太行山腹地,东下沿河大道直达大平原。村的房舍不像建在平地上的村子那样集中一片,而是沿着山脚拉成一溜儿,像敌机轰炸时紧急疏散开的“士兵”。民房为土木结构,一看就知道西柏坡村比较富裕。平山县城距华北交通枢纽石家庄仅40公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村后是不太显眼的柏坡岭,岭后群山叠翠。全村320人,拥有土地680亩。村东头的阎家老院部分房屋在抗日战争时期虽被日寇烧毁,但青石根基尚在,如果把房子盖起来,既集中,方便工作,又便于保密。

  3人将沿河考察的30多个村庄绘成草图,连同考察意见呈交刘少奇、朱德等。 

  刘少奇和朱德商量后决定再派几个人到西柏坡一带看一看再定。恰在此时,中组部副部长安子文率工委大队人马来到平山,请示设点问题。于是,安子文和廖鲁言等人又对西柏坡一带村庄作了进一步察看。这次他们勘察得比第一次更仔细,不仅察看了这一带的地理环境,还召集了由平山县委组织部长和洪子店区委及柏坡小区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了解当地的社情、民情。

  勘察完毕,安子文等向中央工委作了汇报,经研究,即决定在西柏坡一带定点。接着,安子文带中直机关部分工作人员住进北庄地主大院里。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为了保密,当时工委对外称“工校”或“劳大”,刘少奇任校长,朱德为董事,分别称胡校长(胡服,刘少奇化名),朱校董。 

  1948年4月上旬,杨尚昆率领中央机关和中央后委留守人员经半个月行军,到达工委驻地。4月23日,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部分工作人员抵达西柏坡与工委会合。5月26日,毛泽东由城南庄花山村到达西柏坡。西柏坡,成了中共中央新的所在地,成了指导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中枢神经。

  至此,西柏坡终于浮出水面,站在了历史的前台。 
  -许森林 于慧斌 特约记者 吴 铁 
  稿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郄晓娟 
  作者:走进榆林 (2010-2-18 16:21:51)  

  山西沁源游记 

  闲暇之余与友同行前往沁源。沁源群山起伏,森林茂密,千溪百汇,气象万千。据史书记载,早在夏禹治水奠定山川后将全国分为9州,沁源属冀州。商、周时期所属不变,春秋归属晋国,战国时期归属韩,之后归赵。秦统一中国,划全国为36郡,沁源属上党郡。刘邦灭秦立汉,沁源为谷远县,此乃为本县建置之始,后改为谷近。北魏元年,因沁源是沁河之源头,将谷近改为沁源县。沁源就是如此默默无闻的年复一年的伴随着历史时光漂流着。 
  在抗日战争时期沁源名声大震,响彻云霄、响彻华夏大地。那是在薄一波、安子文、陈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统领之下,沁源人民创造了围困日军两年半的光辉经典战役,最终把日军赶出县境。此战例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独树一帜。1944年1月17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沁源人民视死如归、大义凛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宁肯玉碎不为瓦全的赤胆报国之心永照史册。沁源人民用生命、信念、鲜血、激昂的斗志为祖国的山河添写了一笔壮美的色彩。 
  沁源并非只有战役上的独树一帜,沁源灵空山的“灵空”清幽的胜境,甘洌宜人的碧水清泉也称得上世间“独尊”。灵空山层峦叠嶂,山势峭拔,奇峰险峻,崇山峻岭的苍郁翠柏隐天蔽日,气势磅礴之势好不雄伟。真可谓一方胜迹、三晋名山。灵空山以圣寿寺为中心,有仙桥、峦桥、东钟楼、舍身崖、石门、龙尾、“九杆旗”等古建筑及奇景40余处,每处胜迹都有美妙动人的传说。 
  圣寿寺坐落在悬崖半腰,因受地势限制,圣寿寺横向排列。圣寿寺寺庙殿宇近百间,规模宏大,建筑雄浑。大殿居中,左右6院,两旁有南海大士殿、地藏菩萨殿、关帝殿,殿阁亭台林立其间,殿阁亭台建筑砖雕精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绚丽多彩。殿中的佛像端正庄重的神情、气冲霄汉大无畏的精神气概让人望而却步。据寺内碑文和县志记载,唐朝末年,唐懿宗第四子李侃于乾符六年牗879年牘避黄巢起义于此,削发为僧,皈依佛门。皇帝敕命,重建禅院,增修殿宇,此山一时闻名遐迩。唐景福二年牗893年牘,李侃圆觉坐化,被封为施雨王。后汉乾佑年间改封菩萨,后周时加封为先师菩萨。北宋端拱二年牗989年牘,钦命禅院为“圣寿寺”,沿用至今。 
  顺山路而下,有峦桥,明代修建,横架深涧之上,长17米,丹柱长廊,歇山顶,全木结构,北方罕见。东行里许有仙桥,单拱石桥,上有卷棚式桥廊。登桥俯视,下为百尺深谷,流水潺潺。此外,还有寺院东面的龙脊险地、仙桥附近的神仙洞、舍身崖顶互相串通的五龙洞、崖下老虎住过的卧虎洞、李侃住过的唐王寨等。 
  灵空山的静谧、安闲、和谐为“灵空”胜境增添了几分意致和欣然的意境,灵空山的美吐露着真率、自然、质朴,灵空山的远与近,光与色,静态与动态创造了情景交融,物我相亲的优美意境。 
  作者:走进榆林 (2010-2-18 16:22:30)


分享按钮>>【安姓当代名人录】纪念安子文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安姓当代名人录】纪念安子文诞辰100周年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