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安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黄河边上安姓人家《三十二》 已阅:6663 / 回复:36(楼主)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授予将军全名录(1935--2006)
1936年11月2日,韩德元、康 泽、安俊才、朴炳珊、任陆军少将。

作者:安双通 (2009/4/28 18:33:39)   回复此贴
  回复 楼主:黄河边上安姓人家《三.. 第 1 楼

安俊才(1892—1956),回族,河北省保定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任该校教官。民国初年,调张学良部任骑兵第二军参谋长。“九一八”东北沦陷,安随张部调防陕西,升任中将副军长。“西安事变”后,奉南京当局军事委员会命令,安所在的骑二军进驻安徽,时军长为何柱国。
      1939年8月何率部驻防五战区的豫皖国统区,军部驻临泉(后移驻沈丘县城),防区跨项城、沈丘、界首、太和、蒙城、阜阳、颍上、临泉河防一线。时安俊才率部驻扎槐坊镇西郊小顶寺(杨营)、小辛营。据沈丘县政协委员、伊协会长李大允讲:当年安将军的弟弟及弟媳就住在他们那条街上,人们见面都喊他安二大人,他家当时住的是青海骑兵师韩有才团长的家眷,副官赵永合的家眷,骑兵师旅长马元祥住在李公馆(李鸣钟公馆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孟团长住在四沿井三分局,骑兵师驻防槐坊后,安移驻临泉,其家眷住县城(今老城镇)教门街(今北关回民街)与马连芳宅相邻。
      安俊才驻沈期间,军纪严明,从不扰民,命令他的部队只准住在庙院和废祠堂里,严禁士兵进入民宅。他与槐坊镇回教救国协会理事长马化堂(孝治)、绅士杜绍棠(字芾村)、马恒斋、马焕五(字文伦)、马济众(字仁同)、李栋才(字子贞)、麻纪仓(若村)十分要好,安还常派他的秘书请杜绍棠去作客。安俊才与沈丘县纸店程营的乡绅程其祥(字长发)原是同事,都曾任过保定军校的教官,程因年长安十几岁,安常带礼品到程处叙旧。
1942年,何柱国晋级上将升任国民党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任临泉指挥所主任。安俊才同时升任十五集团军参谋长兼总参议。据今县城至元清真寺乡佬,86岁高龄的杜绍良讲,这年是安将军的五十寿诞,回教救国协会连同回民绅商为安合做了一个银盾寿礼,派杜绍良送去。当时杜才23岁,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杜讲自己年轻时就是七尺大个,安军长个比他还猛,身板直,矫健魁梧,一行一动四个护兵跟着。祝寿的有他的军中同僚,地方官绅,听说杜是槐坊来的老表(回民),对杜说:“我们都是教亲,请入后堂”,派人把杜领到后宅,另弄一桌菜,安排亲眷陪他。
      已故县政协常委、伊协代会长李道同(1920—2003)早年在旧县城(老城镇)清真寺座位时常去安俊才家。听他讲,安的夫人也是回民,会做黄焖鸡、饼烙的特别好,他常去作客。后来安的夫人因病去世,李道同为她站的“者那则”。李道同后从商经营陆陈贩运生意,当时各处关卡多,安军长为李特批通行证。
何柱国是安俊才保定军校的学生,当时国民党军中的陈诚、顾祝同、傅作义、程天放等也同为他的学生。安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在沈丘期间,曾招聘不少有才华的回、汉青年到军中任职,为国效力。如大学外语生程麟,黄浦军校毕业的吴翔、李贯一等,回民大学生马仁尧、马志领、马连三,黄埔军校毕业的回民青年马学德、马文钦(字敬斋)、马仁才、马仁孔等。
      1943年,安俊才被委任界首警备司令部总司令,并协调地方各督察处,公安局维护地方治安。当时国民党加紧对我地下党组织的破坏,四处搜捕地下党人,安对此非常不满,因安从军的目的是抗日。与他的前任不同,安在任期间未杀一人,包括共产党人。在国统区口碑颇佳,特别是中下层人士称安俊才为“安善人”。槐坊镇回族青年杜永珍因给共产党地下组织运送物资被抓,安得知他是回民后,以违反治安为名把杜关几天就给放了。很多被抓的“通共”嫌疑人,他都找个借口给放了。为此,军统部门对安颇有微词,何柱国只得把安调往临泉任军队风纪视察团团长。1945年抗战胜利,安俊才奉命接收徐州,任徐海警备司令部中将总司令。1946年3月蒋介石派顾祝同坐镇徐州,主军政大权,为发动内战作准备。安为保晚节,遂以年迈多病为由辞去徐海警备总司令的职务。顾祝同原是安俊才的学生,对安的辞职很不理解,再三挽留老师,但安去意已决,不再随蒋同流。安俊才离开军职后,居于其二太太的原籍南京水西门,与夫人开了一个小饭铺,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作者:安双通 (2009/4/28 18:35:10)   回复此贴
  回复 1:黄河边上安姓人家《三.. 第 2 楼

保定清真寺街武术摔跤百年录

                                                           闪保利

       清真寺街自明代起随着外地回民的迁入,逐渐形成了一个回族聚居区,人们多从事清真食品:牛羊肉、鸡的生意,买卖闲暇男孩们喜欢扔沙袋、舞枪弄棒、摔跤、踢毽子,有着尚武传统。虽然这里是偏辟小巷,房屋简陋,然而却是人才济济、藏龙卧虎之地。
                                      清真寺街武术摔跤的渊源
        保定摔跤是明朝建文年间由蒙古人传入的,摔跤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清咸丰年间,保定清真寺街回民马长春大败清室"跛士胡"(皇族摔跤手),名声大振。清朝末期,涌现了著名的武术大师平敬一、杨洛志、许二把、白洛俊等一批人,习武人员有的当了清朝武将、民国将军、武术教官,他们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如将军庙街武将安景昌庚子年在天津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斗中为国捐躯、英烈安德馨营长在1932年山海关抗日战争中,身先士卒,施展武功,用大刀砍杀日军,因寡不抵众,几乎全营士兵战死,其事迹曾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2年保定国术馆建立,同年,回民安俊才〔又名古琴(1875-1956),保定军校骑科教官,曾任国民军军长,徐州卫戍司令,解放后任江苏省政协委员〕,负责在清真寺街建保定国术分馆,任馆长。教员由本馆名师白运章、白洛镇、赵洛永等执教,主要教授武术、摔跤,首先从基本功严格训练,习武人员特别注重技术,轻视蛮力,讲究“四两拨半斤”,注重武德。学员们经常走出国术馆,到小校场.漕河镇集市上参加比赛,取长比短,他们在1933年全国第五届运动会上,1933年在南京武术国考中;1937年春,在保定举行第二届国术观摩大会上,武术.摔跤都取得了好成绩。

作者:安双通 (2009/4/28 18:58:32)   回复此贴
  回复 2:黄河边上安姓人家《三.. 第 3 楼

清真寺街的跤术特点是刚柔相济、灵活巧妙、快速多变,把摔跤的扳法同拳术中的身法相结合,铸就了保定快跤风格。经不断地总结经验,使其上升到了理论,“武术加跤,越练越高”,就是经过长时期地探索总结出来的,他们不仅整理出文字,还制出示意图,使跤术规范化,有著名的“十三太保”:霸王扛鼎、枯树盘根、犀牛望月、倒望天河、铁牛耕地、金鸡独立、海底捞月、李逵磨斧、旱地拔葱、天王举塔、倒踢绣球、劈山赶月、乌龙戏尾。还有摔跤“二十四式”:踢、拐、道、爬、拿、搓、绷、弓、搋、花、手别、过桥、崴踩、腰别、犁、道沟、穿档靠、大别子、铁板桥、弹拧子、脑切子、挑勾子、假中真切、假搓真拧、跪腿得和乐。这是一套硬工夫,不下苦工夫难以学成,俗话说:“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钩腿子”,钩腿子指得是保定的摔跤善于用“钩腿”动作,而非讹传的“狗腿子”。
                                      平敬一大师及八大弟子
      平敬一(1830~?)清末武术家。又名平洛敬,系马长春的关门弟子。回族。国公街人。精研拳棒、摔跤、少林寺正宗十八罗汉拳。尤其在摔跤术上造诣精深,推动了保定"快跤"风格的形成。他在保定城内南大街开设镖局,行侠仗义,广交豪杰,成为当时武术界的著名侠士,在北方颇有影响,南来北往的镖车凡经过保定的,必在他门前百米内下车拜见。平敬一多次护送重要镖车,打败明火执仗的抢劫,粉碎黑店的暗算,都使镖车顺利到达目的地。冯玉祥从戎时曾慕名而来,并成为常客。他的许多弟子成为全国知名武术家、摔跤手。平敬一大师的弟子前后有40多人,其中张凤岩、王福田、白俊峰、马蔚然、尹长禄、马庆云、于殿奎、马良八大弟子技艺最突出,张凤岩又居八大弟子之首。
张洛凤,号凤岩(1871-1927),祖籍河北沧州,他在夜深人静时练武功,用腿卷住树使劲“摔”,用此招练腿力,还用擀面杖擀腿的迎面骨,迎面骨擀成了平面,练的腿生了茧,以此磨练腿的耐力,摔跤时如卷住对方腿一使劲可将对方的腿拗断,人称“赛铁腿”。
      清宣统年间,张凤岩在石家庄缉私队缉毒,一次在旅店中逮捕贩毒分子时,对方持手枪拒捕,他赤手空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脚踢飞对方手里的枪,抄起板凳把他打翻在地,对方乖乖束手被擒,此举受到了当局嘉奖。
1912年,边防军第二师师长兼济南镇守使师弟马良,来信邀请他到济南任教,到济南后天色已晚,住进旅馆。晚上,保定籍人马汉如(马良家中的管家)来到旅店问到:“明天早晨有位团长带领一个团的士兵来欢迎你们,你觉着怎么样,心中有底吗?”张答道:“你放心好啦!你看我腰中揣着现大洋(银元),袋中有半袋干粮,如果不行我们立马返回保定。”

作者:安双通 (2009/4/28 18:59:10)   回复此贴
  回复 3:黄河边上安姓人家《三.. 第 4 楼

第二天清晨,胡团长带着一团人列队欢迎,张凤岩做了自我介绍,并说你们这里有一连人会摔跤,请排好队,鄙人从排头奉陪到排尾。紧接着就开始比赛,他接连战胜了六个人,第七名是连的教官,该人姓范,范某一看阵势心中犯怵,不敢下场,当兵的就催他,该你了,该你了!范某不得已只好下场,方才转了两个圈,他右手抄到他的褡裢门子,范的两脚就离了地,被提了起来。他心想,就凭这一下子,他就不行,结果三跤二胜(出于武德,张凤岩让了一跤)。
之后,他在技术队当中重点培养的杨法武、法仙洲、黄成玺、彭寿惠,被称做北方跤坛上的“四大金刚”。1928年10月在南京举办了国术国考,杨法武等三人名列金榜,杨法武被中央国术馆定为一级教授,留馆任教。
张凤岩擅长教学,培养出众多优秀的弟子,有常东如、常东升、常东坡、常东起四兄弟;还有阎益善、马文奎、石乃堂、刘静波、尹世杰、张景泉、米有祥、金月波、安松泉、安寿山、马耀先、马朝栋等人。在民初,有许多人在各地比赛大会上获得了优胜。
      马良,字子贞,从师平敬一,1901年就任山西武备学堂和直隶陆军学校教习。任北洋参战军师长.济南镇守使、山东督军等职。他的卫队是从保定清真街的回族中挑选的武术高手组成(如抗日英烈安德馨)。马良特别重视让部下学习摔跤,提高格斗能力,他于1913年在济南创建武术传习所、山东国术馆,并亲任馆长。还曾任中央国术馆名誉馆长。1911年、1914年两次邀请武术名家编纂武术和摔跤的教科书,他编著了《中华新武术》、《摔跤教科书》、《武术教科书》等。内容包括摔跤科、拳脚科、剑术科等。使摔跤规范化、理论化,并向全国推广。马良还著有《摔跤二十四式》使中国式摔跤走上了统一轨道,他的著述《棍棒术》等如今仍在出版。
      平敬一的弟子王福田,不仅摔跤功夫高深,在武术上也很有造诣,他到济南后听说当地有一跤霸名叫范天龙,就前去会战,连胜范天龙三跤,使保定功夫在济南威名大震;弟子白俊峰,每天睡半夜、起五更,把家中的一口大缸做练功的工具没命的练,开始他拧空缸,来回拧,以后逐渐往缸里填土。几年后,他能将装满土的大缸扔出老远;弟子马蔚然,在平敬一双目失明后留在师父身边伺候,平敬一也得以把平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他,从而马蔚然的摔跤功夫和武术造诣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铁杆顺风旗”是他的拿手绝活儿,曾任南京中央国术馆总教官和馆长;弟子尹长禄曾担任武汉新军的武术教官。

作者:安双通 (2009/4/28 18:59:38)   回复此贴
  回复 4:黄河边上安姓人家《三.. 第 5 楼

张凤言弟子常东升等名将
      常东升(1910-1986),字曼天,毕业于黄埔军校,少将。八岁随父亲常洛兰练摔跤基本功,十岁拜张凤言为师,成为张凤言的关门弟子之一。由于他体格强健,天资聪颖,又能刻苦练功,练成“得合”、“度花摆”等绝招,他摔跤时,手舞身摆,动作潇洒、飘逸,象蝴蝶一样飞舞,所以人们称他“花蝴蝶”。民初,他战胜了保定所有摔跤名手,成为当时保定第一摔跤高手。在天津摔倒“盖河北”邹井昆,到南京又摔倒中央国术馆摔跤大赛中夺魁的一等教官杨发武,同时又得到馆内武术家、摔跤家马英图、马裕甫名家的指点,技艺精进。七七事变前,摔倒“大日本皇军”第一勇将、九段高手森田直。1937年赴广西桂林平东任国民党军官培训团武术教官,1940年任国民党警官学校教官。1948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全运会获摔跤中量级冠军。不久随警校到台湾任教,先后在中央警官学校、中央政治大学、美国德州大学、俄亥俄州大学、日本等地传授摔跤数十年。1976年退休后曾到摩洛哥、新加坡、西德、瑞典、墨西哥、美国等国讲学和表演,被誉为中国跤王,后客居美国,在芝加哥和纽约两地教授中国跤术。1982年组织世界摔跤协会,身任会长,著有《摔跤术》、《世界摔跤协会手册》,录有常门录像带,被尊奉为”现代摔跤之父”。
        马文奎(1913-1975),1927年在南京国术馆深造,1935年在上海举办的全运动上获重量级冠军;之后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马蔚然安排马文奎到开封任教官;1957年由国家体委授予中国式摔跤国家级一级裁判。在第一届、第二届全运会,以及我省、市运动会上任中国式摔跤裁判员、裁判长,他为我市培养了中国式摔跤国家级、国家一级裁判员安树桐、马建基、张增泉等10余人。他培养的学员张建忠、樊保刚、沈金刚在全国大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
安松泉(1911-1999),学习摔跤惊人刻苦,他在锻炼时汗水要把褡裢浸透,不达到百跤不罢休,因此人们送他一个雅号“老水牛”。1937年春,在保定南关小教场举行第二届国术观摩大会,有十余县参加,运动员有一千多人,安松泉在观摩会上获“银盾”奖,银盾奖上面有四个大字“我武维扬”。(见图)上款“河北清苑第二届国术观摩大会纪念”;下款是“河北省莲池讲习院敬赠”,他培养了数十个学生,张广庆曾获全国第一。

作者:安双通 (2009/4/28 19:00:13)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6 每页5条 当前1/8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安氏论坛  执行时间:1,621.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