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安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安”是人类最初的家 已阅:4957 / 回复:7(楼主)

“安”是人类最初的家

  “安”是人类最初的家
  原始公有制社会,有妻无财只算“安”,这是公有制社会家的特点,可以说“安”是家的初级阶段;私有制社会,有妻有财才算家,这是私有制社会的特点,是人生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华夏民族重物轻女和重男轻女的开始。

  家是啥?家就是房子里面养着一头猪,一头公猪。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的字型都是这个意思。甲骨文金文记载有“我家祖辛”,“固我邦家”,“康乐我家”等等,其中的家都是家庭家族的意思。《说文解字》说:家居也,从宝盖(mian打不出来),豕(在这儿应该是jia)声。难道房子是为猪盖的?难道人必须去住猪的房子或者必须人猪同居?

  一个问题困惑了历代学者,今天的老百姓更是不可思议。为什么古人要用猪居的家来指称人居的家呢?当今学者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进行了诠释,归纳一下有四个理由:一,在上古时代猪是家庭财富最重要的标志。养没养猪,能够说明家庭的穷富;养猪的多少,能够反映出这个家庭的富裕程度。二,当时人类的生命力特别脆弱,婴儿成活率很低,成人二十来岁便进入老年期:所以当时人的生产是第一位的。猪繁殖力强,以生产能力旺盛的猪象征家的人丁兴旺,是人们普遍的美好愿望。三,王权母系时代,女孩成人后都会有自己单独的房子“安”,方便与男子的性约会——同今天纳西族的走婚制一样:男子晚上来黎明去,生下孩子没关系。这一点和野公猪一样,每晚不请自到,使圈养的母猪怀孕并生下一窝小猪崽。公猪与男人两者之间在行为和结局上的惊人相似,启发先民创造了“家”字。四,今天在个别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人猪同屋的现象依然存在。大部分农村养猪也是人猪同院不同屋。这些都留下了家的一些痕迹。

  这些说法也算是头头是道了。然而,天地之间最灵醒的人硬着头皮往猪圈里钻总不是件光彩的事儿(别扭)。文革时候曾经革过一次“家”的命——创造了“宝盖下面一个人”的新家,后来因为容易和“穴”误会被废除了。难道千千万万个汉字中间真的就没有一个“人的家”吗?门倌认为“安”就是人类最初的家。
  “安”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字型都是房子中间侧身跪坐着一个女人,楷书也是房子中间有个女人的意思。《说文解字》说,“安,静也”,“定,安也”。《尔雅*释诂》说,“安,定也”,“定,止也”。“定”的古今字型变化不大,是以家为目标朝回走的会意,只有回到家才能得到安宁。所以,安的本义是安定,平静。凭什么女人待在房子里就可以安定,平静呢?

  汉字的历史,从甲骨文算起约3400年,从早期灵散的原始文字算起也有6000年了。这时正处在原始社会的中晚期,女人的地位虽说开始动摇,但仍然处在社会的主导地位。汉字的结构显示的是先民的生活和意识。成年女子才有自己单独的房子,这在当时是一种社会风俗习惯,是女权社会的一个标志。就像我们今天一样,男孩是传宗接代的顶梁柱,特别是在农村只有男孩才有财产继承权;女孩嫁了人便是泼出去的水,一切从此两清。从群婚到部落之间的对偶婚,社会总算进了一步。一个女人的几个固定性伙伴,轮流到她的房子去约会,等于男人嫁给了女人。也就是说原始社会王权母系,婚姻制度是女人娶男人,就像今天男人娶女人一样是很平常的事情。正因为房子里面有了女人,男有所往,子有所容:一个房子,一个女人,几个男人,几个孩子,就是一个稳定的“安”。无数个 “安”组成的是全社会的大稳定。

  女人没有房子的时候,难免会去荒郊野外和男人幽会,“野”与“婪”就是这种事情的真实写照。野字的“予”就是性交的意思,甲骨文金文的“野”字的字型是两棵表示森林的树木,中间夹着一个男根,会意男女的野合;“婪”字的字型是一个女人夹在两棵表示森林的树木中间或者是站在下边,会意男女的野合。女人有了自己的房子后,这种事情便少了许多,社会也相对安定下来。如果还有人去野合的话,那就是贪婪,会被别人鄙视的。所以“安”就是人类社会一个包容一帮固定男人和女人的初级的家。

  原始社会最大的特点是匮乏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公有制,因此,仅有女人而无财产的“安”是家的初级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人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开始出现;社会财富也有了一些节余,私有制成了可能。猪羊一类的家畜成了当时人们最宝贵,最容易划分清楚的财产。土地对当时的人来说如同我们当代人对于天空,不好说那片是谁的。茫茫荒原对于一家一户的原始人来说意义不大。最能代表财产的东西是猪羊,所以表示有财产的家当然要用房子里面一头猪来表达。公有制社会,有妻无财只算“安”,这是公有制社会家的特点,可以说“安”是家的初级阶段;私有制社会,有妻有财才算家,这是私有制社会的特点,是人生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华夏民族重物轻女和重男轻女的开始。

  汉字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当然也会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变化。新字在增加,个别的字也在消亡,更多的字的意义发生了转变。比如“自”本义是鼻子的象形,被第一人称借去不还,只得造出一个新字“鼻”来顶岗。在原始公有制社会中,房子里有个女人的安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可是,到了私有制的奴隶社会,房子里光有女人的安是不能完全反映出财产私有的家庭特点。所以,房子里面藏头猪的“家”便应运而生,“安”字家庭的意义便被取而代之。

  仅仅从字型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说“安”是人类最初的家,确实有点痴人说梦。门倌不得不找“安”字现存的意义来碰碰运气。翻遍《辞源》《辞海》《汉语源流字典》《古代汉语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等,“安”有七八个意思。和家庭意思靠近的有两个:一个是“安置”,“安放”;另一个是“哪里”。家是一个名词,表示一个固定的地方。社会上的每个人都需要给安置一个家。“安置”一词联系最紧密的就是家,要把人安置好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他一个称心如意的家。“哪里”是疑问代词,也就是“什么地方”。不管生人还是过去的熟人,见面总会问:“哪里人”?“家在哪里”?中国人有这个习惯,外国人也有这个习惯。《鸿门宴》上刘帮逃跑后,项羽才想起来问:“沛公安在?”刘帮在哪里?刘帮早就逃回了老巢(也有家的意思)。

  “安”还有一个意思在我看见的字典词典中没有被收录。陕西东部地区,至今,人们习惯以自己的家为中心,把四面分别叫作:东安,西安,南安,北安。把四面的人分别叫作:东安人,西安人,南安人,北安人。还有“这安”“那安”之说。打听了一下,陕南商洛地区也是这样。这里的“安”应该是方位名词或者说辅助方位名词。只要知道了你是哪安来的人,便搞清楚了你的家之所在。

  从安的这三个意思中间,多少能感受到一点家的温暖。当然,这点珠丝马迹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安字家义”还有待于进一步发现研究。总之,“安”离不开“家”,因为它们最早的时候就是一家子。

  


作者:安志民 (2010/5/16 7:04:44)   回复此贴
  回复 楼主:“安”是人类最初的家.. 第 1 楼

中华民族龙图腾来源于熊(组图)     
           
         中华民族龙图腾来源于熊
             插图:


            妇好墓熊龙
               插图:


              商坐熊
                 插图:


                      秋白玉雕熊龙
                        插图:


             朝阳玉熊

  “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来源于熊图腾!”中国神话学会在河南举行的中国神话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进一步证实此前的结论。

  国人的那句“瞧你这熊样”不是骂人的,竟是夸人的!”

  有新郑轩辕故里的实例作证:“黄帝号有熊,他的门前站着两只熊。”

  狼图腾引出熊图腾

  “2004年至2005年的国内图书市场,最响亮的书名是《狼图腾》。《狼图腾》中还有明确的结论:中华龙图腾是从草原狼图腾演变而来的。在狼图腾和龙图腾之间,还有一个饕餮图腾的阶段。龙所代表的封建精神,压抑了民族的生命,只有恢复狼的精神,民族的腾飞才有保证。这不能不引起学界认真的思索。”

  2006年4月,在学者一同考察了内蒙古东部和辽宁西部的红山文化区域时发现:熊应是中华北方的史前图腾。

  “熊有冬眠春出的特性,比如汉字‘能’,本义训熊,说的就是能量、能力、才能等。能字在金文中就被写作一只熊的形状。这足以说明,熊能够随季节而循环变化,成为体现生命与再生女神能量的动物意象。由于坚信熊具有这种自我复生能力,所以古人才视之为神力的化身,即超人能量的体现者。”
  中国在多民族文化融合中,龙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崇拜物。但众所周知,龙并非现实中实际存在的动物。作为远古神话想象的虚构生物,龙自然有其神幻意象的来源和基础。我国北方的考古学发现不断表明,龙确实来源于现实中的动物。这些动物原型包括猪、鹿和熊。其中熊作为崇拜偶像出现在5500年前牛河梁女神庙之中,尤其引人注目。而且,与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共祖黄帝直接有关联的,看来也是熊。再参照北方萨满教传承中有关熊的仪式、信仰和观念,可以说熊图腾要比龙图腾悠久得多。

  学者们审视其他古籍也会看到,与“黄熊”或“熊”有关的上古帝王神圣们不在少数。如伏羲号黄熊,黄帝号有熊等。熊这种动物在史前图腾神话时代就已经充任了生命与再生女神的化身。

  而华夏第一图腾动物——龙,与熊有着直接关系。猪龙、熊龙和鹿龙等新的假说,就是建立在出土的玉雕像实物基础上的。牛河梁女神庙下方的积石冢就出土一对玉龙,起初被当作“猪龙”,后来考古学者们改变看法,又提出“熊龙”说。结合至今在北方流传的熊祖神话,以及上古时期楚国君王姓熊的事实,熊龙玉像符号背后的意蕴是:“龙的传人”之中当有重要一部分为“熊的传人”。

  熊图腾分布很广泛

  从空间分布上看,整个欧亚大陆北半以及北美洲的史前文化都曾经流行熊图腾崇拜。在中国地区,先是集中分布在以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为源头的东北狩猎地带,那里或许就是传说中的神秘“有熊国”。自商周时代以来,熊图腾文化的势力虽然不再以国家政权的方式而存在,却以文化习俗和神话观念的形式延续下来,特别是以动物神像雕塑造型的传统一直延续在民间礼俗、丧葬明器、民间美术和出土文物中。

  而从世界范围看,熊图腾的分布非常广泛,如美洲印第安人和日本阿伊努人的熊祭仪式,韩国的和我国鄂伦春族、赫哲族、蒙古族的熊祖先神话。

  近20年以来的史前考古发现表明,中国境内的北方新石器时代文化将人工制成的熊形象作为神来供奉,已经形成了相当悠久的传统。当时人制作熊神偶像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石头的、玉的、蚌壳的、泥塑的等等。自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到5500年前的红山文化,再到4000多年前的小河沿文化,熊神偶像似乎都是作为人形的女神形象的象征对应而出现的。

  而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境内的出土文物也足以呈现出熊图腾传承的清晰历史。不仅史前文化中出现了石雕与玉雕、泥塑熊神传统,三代文明之后,古代艺术家们不仅构想出“熊龙”的神话意象,还创造了诸如“角熊”、“枭熊”、“鹰熊”等一批神话形象。商代玉器中就发现有坐熊,熊头鸟身的造型。西周玉器中也有大批熊造型。从春秋战国至西汉,熊形的玉器、陶器、铜器更是呈现为多姿多彩、层出不穷的局面。商周以后出现的双熊首玉佩,熊龙停熊龙璧,以及自卷尾熊抽象到熊龙的各种神奇造型,许多都是以往的古史学者们前所未见的。

  通过不同神话传说想像史前先民的生存状态,通过历史遗存中的一鳞半爪和不同时代不同形式的文字记载,探索生命神秘和未知领域的渴望引领着人们不断地向前再向前追寻着。我们从哪里来?什么在支持着我们的精神?已经既定的学术判断也在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不断取得的新发现中被校正着。

  中华文明的起源地长期以来都被确立在中原即黄河流域,以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红山文化被发现以来,有考古学家提出,红山文化在文明起源史上处于更“先走一步”的地位。但更多学者坚持,中原才是中华文化的真正起源和中心,认为红山文化还没有进入文明时代,因为现有资料并不能证明红山文化已经具有青铜器的铸造和应用以及城市和文字的产生。

  但不管怎样,学者对文明起源的研究和思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叶舒宪教授通过对东北红山文化的调查得出了惊人结论,首先,其探索的精神是绝对值得肯定的。

  对于龙图腾来源于熊图腾之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注重以实证出发,不管是龙图腾、熊图腾,毕竟只见于文献记载,更多的带有神话意味。从牛河梁女神庙发掘的一些实物为证推出熊图腾一说,当前考古学界对牛河梁地区的发掘、研究还不够,“发掘的东西太孤单了。”

  “对于我们的历史、过去,不知道的远比知道的要多,我们现在还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现在关于红山文化、女神庙包括赤峰地区的考古基础工作都需要加强。”仅靠零碎的资料便去还原熊图腾学说是站不住脚的,对于红山文明曾有过多种推断,此前也有学者指出红山文化是炎帝文明遗留下的。

  对于熊与龙的关系也有不同的见解。在红山文化中,玉龙比较普遍。玉雕熊龙造型意象已被考古学者多次阐释,有说猪龙,也有说是熊龙。我们无法回到历史的那个点上,究竟当时的猪是怎样的,熊又是怎样的,无法依据一种文物类型加以判断。根据现在的考据,龙本身是不存在的,是想象的东西。然而,如果说熊龙一体,就需要指明熊是怎样转变成龙这个意象,“其实,图腾本身就是西方对史前世界的一个假设”。如果熊图腾成立,并能解释黄帝等先贤的一些传说,那么红山文化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便会作出新的解释。

  然而,依据现有考古资料,现在还远未能将红山文化说成是中华文明的曙光。“对于红山文化,其实考古界关注的挺多,关于红山文化是否为中华文明起源之类的争议很多。但研究必须要打好基础,否则再争论十年二十年还是这样。”

  相关链接 图腾(Totem)

  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世界各国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龙的起源

  龙的形象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来源于鳄鱼,一说来源于蛇,也有人认为来源于猪,甚至有说法称最早的龙就是下雨时天上的闪电。现在多数专家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它有蛇的身、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这种看法展示了一幅远古社会的生活图景:在远古氏族社会时,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族,组成了巨大的氏族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1987年在发掘了一处距离今天6000多年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墓,在男性墓主人身边出土了一条用蚌壳堆塑的龙,这是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的龙。


作者:安志民 (2010/5/16 7:07:45)   回复此贴
  回复 1:“安”是人类最初的家.. 第 2 楼

“安”的汉字释义和解释

  安
  汉字释义
  安: [ān] [ㄢˉ]
  郑码:WDZM,U:5B89,GBK:B0B2
  部首笔画数:3画 , 笔画数:6,部首:宀,笔顺编号:445531
  参考词汇:
  quiet clam safe set peaceful tranquil be satisfied secure
  危
  〈形〉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好和不争曰安。――《周书•谥法》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后得一夕安寝。――宋•苏洵《六国论》
  谢庄遂安。――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
  ⒈平静,稳定:平~ 。 ~定团结。
  ⒉使平静,使稳定:~慰。~民。
  ⒊处理,放置,装设:~排。~置。~装。~机器人。
  ⒋存着,怀着:~心赖账。
  ⒌治理:治~。~天下。
  ⒍疑问词。哪里?怎么:而今~在?~能见死不救?
  ⒎电流强度单位名称,安培的简称,代号A。
  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安字的解释:
  1、安稳、安定、安全。
  2、安逸、安乐。
  3、安心。
  4、安放、设置(后起意义)。
  5、疑问代词。a、什么,什么地方;b、怎么,哪里。

  《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於寒切,案平声。【说文】静也,从女,在宀下。【广韵】徐也,止也。【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注】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注】谓止於至善也。 又宁也,定也。【书•臯陶谟】在知人,在安民。【齐语】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又危之对也。【前汉•贾谊传】置之安处则安,置之危处则危。 又佚乐也。【礼•表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偸。【左传•僖二十三年】怀与安实败名。 又【谥法】和好不争曰安。 又何也。【礼•檀弓】吾将安仰。【楚辞•天问】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又与焉同。【正字通】安之於焉,犹何之於曷,音别义通。 又姓。【风俗通】汉太守安成,唐安金藏。又安期,安平,俱复姓。 又州名,春秋时郧国,汉属江夏郡,宋改为安州。 又叶乌前切,音烟。【诗•大雅】执讯连连,攸馘安安。 又叶於眞切,音因。【苏轼•李仲蒙哀辞】矫矫荦荦,自贵珍兮。欺世幻俗。内弗安兮。
  考证:〔【贾谊•治安策】置之安处则安,置之危处则危。〕 谨照原书改前汉贾谊传。
  安详(安步当车)
  安全(安而不忘为)
  习惯于(安常处顺)
  安置(安家乐业)
  安定(安民告示)
  稳固(安如泰山)
  表示疑问(安能)
  (中医词典)
  安
  ①安定宁静。《素问•上古天真论》:“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②安适,舒服。《素问•至真要大论》:“胸胁胃脘不安。”
  ③安和调顺。《素问•疟论》:“阳未并阴,因而调之,真气得安。”
  ④病势衰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
  ⑤行。《灵枢•根结》:“枢折即骨丝而不安于地。”
  ⑥安全,平安。《素问•灵兰秘典论》:“故主明则下安。”
  ⑦为何。《素问•脉要精微论》:“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⑧何处,哪里。《素问•上古天真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⑨什么,何。《素问•咳论》:“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
  ⑩怎么。《素问•示从容论》:“又安足以明之。”

插图:


  “安”是人类最初的家。从9千多年前的人皇伏羲画卦文字的起源,再到5千多年前皇帝史官仓颉始将图画文字简化总结发展到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字型“安”,都是房子中间侧身跪坐着一个女人。《说文解字》说,“安,静也”,“定,安也”。《尔雅*释诂》说,“安,定也”,“定,止也”。“定”的古今字型,是以家为目标朝回走的会意,只有回到家才能得到安宁。所以,安的本义是安定,平静。女人待在房子里就可以安定。在原始社会王权母系,婚姻制度是女人娶男人。正因为房子里面有了女人,男有所往,子有所容:一个房子,一个女人,几个男人,几个孩子,就是一个稳定的“安”。无数个 “安”组成的是全社会的大稳定。女人没有房子的时候,难免会去荒郊野外和男人幽会,野合。女人有了自己的房子后,这种事情便少了许多,社会也相对安定下来。所以“安”就是人类社会一个包容一帮固定男人和女人的初级的家。到了私有制的奴隶社会,房子里光有女人的安是不能完全反映出财产私有的家庭特点。所以,房子里面藏有猪的“家”便应运而生,“安”字家庭的意义便被取而代之。

  汉字“安”的来历,《安子原理》解释:宇宙大自然这个无限的空间,以“安 ”字代表宇宙大自然这个母胎最为合适。“安”字有宝盖头:代表宇宙大自然的外壳。女:代表宇宙大自然原始态这个母胎的内含物。本意是:安静、平安、安稳。称宇宙中的原始物质为“安”,宇宙即“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汉字“安”[ān] [ㄢˉ],其字形:“女”在“宀”下,其会意:“女人在房屋下表示无危险”。其本义:安定,安全,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安睡,安寝,安心,安逸,安乐。

  安姓氏族的源流。安姓氏族,是中华民族姓氏中一支大姓,遍布全国各地。对安姓氏族的来源,多种史籍、各地家谱均有记载。一曰安姓出自姬姓,黄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复入中国以安为姓(见《唐书、宰相世系表》);二曰“太祖禹,乃太昊黄帝轩辕之玄孙。赐子启姓安。”(见《五侯昌后图书》);三曰贵州水西夷族,[明]英宗赐姓安。(见《贵州省大定县志》);四曰“后魏安迟氏,北代姓,后改为安氏”(见《魏书,官氏志》);五曰“昭武九姓之一的安国,以国名为自己姓氏”(见《百家姓探源》);六曰安期琅牙(山东胶南诸城一带)人,有安期氏。(见《英贤传》);七曰“汉悼惠王子志封为安都侯,其后裔为安都氏。”(《中国人名大辞典》附录,姓氏考略);八曰晋厉公大夫安是叔施,其安是氏原之始耶?(见《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姓氏英贤传》);九曰以邑得姓,“战国时楚王嬖臣缠封于安陵(河北吴桥县西北),其后代子孙以此为姓氏焉”(见《战国策》);十曰“战国时齐将田单破燕复齐,受封于安平(山东临淄县东)称安平君,因氏焉。”(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资治通鉴》,周赮王三六年“燕人攻安平”注);十一曰以谥号为姓氏,源于侯姓,汉侯公济太上皇于鸿沟之厄,谥曰安国君,后子孙以安为氏。(见《姓氏寻源》);十二曰为清代満族安德氏所改。(见刘庆华《満族姓氏录》);十三曰明赐元人孟格改安汝格,达色改安汝坚,牟尼沙克改安思谦,其后代姓安;十四曰藏族有“安温”氏。以部落为姓,省易为“安”。(见《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十五曰裕固族有姓安,为安帐文所改。帐文乃氏族名,取其首音“安”而为单姓;十六曰为达翰尔族,“阿尔丹”去氏所改,“阿尔丹”氏族名,取其首音“安”而为姓;十七曰为康姓所改,[唐]安禄山本姓康改为安姓,后代子孙皆姓安,等十八种之多。


作者:安志民 (2010/5/16 11:08:02)   回复此贴
  回复 2:“安”是人类最初的家.. 第 3 楼

明朝大槐树下迁徙的安姓氏族

  2008年4月8日(2008-4-8 17:09:38),一安氏宗亲,以作者:202.99.195.* ,在中华万家姓>>中华安氏论坛>>家谱分支 >> 中称:在他们的家谱上讲,“我们村的安姓,是明朝时大槐树下迁徙来的。当时,安氏兄弟三人:大汗、二汗、三汗,分别迁至山西忻州、崞县和内蒙”。
  据《中华姓氏大辞典》载:明清时去赠寻(罗)甸军民府土知,龙州土知州有安姓,经查证属中原安姓,是[南宋]安崇诚奉旨入黔平叛,定居黔南的四子安赞授任水西都督罗甸,大定府昭武将军,后裔有安定海承袭土司职。现居甘肃、泰安、天水、甘谷、景秦、武威;陕西宝鸡、延安、子州、绥远;河南登丰;山东泰安、东阿、昌邑等县(市)安姓人,一致认定祖先是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来的。
  有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桐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窩。
      
                   大槐树根纪念 “老鹳窝”

  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祖国广大地区,祖祖辈辈相传。从洪桐大槐树迁民后裔遍及神州大地。这对中原部分安姓支糸来讲,确是如此。但是,据考证,“大槐树”只是移民集中地,不是安姓祖籍。


作者:安志民 (2010/5/16 11:13:53)   回复此贴
  回复:“安”是人类最初的家 第 4 楼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作者:安志民 (2010/5/16 11:17:02)   回复此贴
  回复 4:回复:“安”是人类最初的家 第 5 楼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估衣街施医局胡同2号
  

  天津安氏祠堂

  建筑名:安氏祠堂

  年代:清代(公元1720年)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估衣街施医局胡同2号

  类别:古建筑

  “安氏祠堂”始建于1720年,距今已有285年的历史,赶大营的先导安文忠即在此出生、成长。该建筑于民 国二十三年(1934)改建家祠,后几易其主。2001年辟为安氏祠堂,被西青区政府批准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对该建筑进行了大规模修复, 2003年9月28日成立杨柳青年画馆,正式对外开放。

  安氏祠堂座北朝南,由两进四合院组成,建筑面积630平方米,均为青石高台,磨砖对缝,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

  门前的南运河,川流而过,河上舟船穿梭,两岸杨柳飘曳,田园似锦。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本地区特有的地域民俗文化。


       安氏祠堂


作者:安志民 (2010/5/16 11:31:49)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7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8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8)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安氏论坛  执行时间:1,882.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