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于氏宗派修谱题辞(东平支)聚德堂一世祖于海后裔

    中华于氏网 2012年7月23日 新浪网


东平于氏宗派修谱题辞(东平支)一世祖于海后裔

聚德堂

于氏族谱序言

于氏之初武王第二子邘叔封於邘國後去阝為姓字此乃于氏之始也于之先世登州府文登縣斥山盤龍村人也自大明洪武二拾五年一世公諱海与胞兄河、淺、深諱兄弟四人同遷於東阿縣之楊柳村淺河二支不知復遷於何處唯我海公卜居東平州城西南于家庄湖傳四世公諱椿自成化元年遷汶上縣之袁路口迄今數百年矣恐代遠年湮支派莫考特為脩譜將各支祖先名字開列於上各支子孫名字附隨於下序次詳明昭如經緯其有益於后人岂淺顯哉且內所載者俱系本種嫡派凡非一脈相傳者一名不錄誠以箕裘之續未可以殉情而偽為者也即后日再為重脩亦當仰体前人水源木本之思斷不可不論宗派擅自列名致宗派紊亂使宗公怨恫於九原之下也慎旃慎旃
康熙五十三年歲次甲午仲春上浣吉日沐手敬書

重脩族譜序
家之有譜所以明一本教親睦也世或目為具文略焉不脩迨分派遠宗系無徽往往慶吊不聞往來不通甚至尊卑易位同姓為婚相識如路人焉試思此視如路人者其始固兄弟也兄弟本一人也夫以一人之身而至相識如路人亦大可概矣我于氏自文登遷居以來四百餘年時厲兩朝代凡十五雖盛衰不一而嫡派相傳昭然可考其不蹈世俗之譏者凡以斯譜之存而世世勤脩於無替也老泉云觀吾譜者孝弟之心油然而生此物此志也今復重訂以昭來許序次一遵先人臚列皆屬一本親睦之意今之觀昔竊愿後之視今也:

大清乾隆五十七年花月上浣吉日沐手敬書

夫譜何為而脩乎曰敬宗也曰壯族也夫敬宗壯族而必載其母氏者何曰身之所自出外自外而內也親也而不載其女氏者何曰己之所自出自內而外也疏也明乎此則修譜之義思過半矣至本宗嫡派与寄生螟嗣之辨前人巳悉言之又何必多赘焉

大清道光拾年歲次庚寅季春吉日沐手敬書

且夫宗族之有譜所以辨支派也支庶不分則世系弗明宗派不別則昭穆失序是以譜之不可不脩也明矣思我于氏自明徙居東原迄今數百年矣上世難稽源莫辨厥候族人繁庶行輩恐舛若不急焉序譜將更歷年所不幾昭穆紊亂而支派莫辨也乎我族叔輩傳祥族侄昭鑾遍邀族人共聚一堂厤查宗派一二不清楚或昭或穆細細修輯條條縷析判若涇渭俾後世子孫上不沒祖宗之功德下不迷子孫之綿衍也即及譜成囑余為序余不能文又不能辭爰為韻語以告族人曰木本水源支派流傳我于氏祖居東原嗣是以來子孫綿綿雖無夫器眾期超凡散居四方前後相連或為讀書或為耕田盡心竭力無墜厥前承先啟後始無愧書名於譜間
十六世孫成章序

大清光緒貳年歲次丙子桐月上浣吉日沐手敬書
且人之立身惟孝最先孝也者非獨有懷二人要貴有思慕宗族之意焉但年遠日久子孫繁衍恐支派易亂輩行或階舛耳使於此而不急修譜以序之何以俾宗派常昭若涇渭哉於是會同族人敬修譜冊分支別派誰尊誰卑昭穆之序秩然不紊矣即子子孫孫務使卑不逾尊疏不逾戚啟名立號字雖有異而音同亦必忌也是為序-
十七代孫昭鑾序
大清光緒貳年次丙子桐月上浣吉日沐手敬書
且夫修譜之事何為乎蓋以歷年久遠族人繁多支派莫辨耳因其莫辨而欲支分派別則譜之不可不修也明甚光緒丙子我堂叔成章族兄昭鑾修為甚詳後有復修之意惜有志為逮竟染病而逝矣我族人每言及此輒深為痛惜焉又延及數年後未有以修譜為任者迨光緒辛丑年幸有我族再叔傳祥慨然言及伊先父諱湘公在時嘗有修譜之志不料于咸豐十一年間適有南賊阻隔未能如願以償竟去世而殁矣傳祥欲繼伊父諱湘公之志毅然以此為任復有族叔凌
族弟清秀鼎力玉成於去冬歷查合族支派誰昭誰穆一一清楚遂於十一月間遍邀族人共聚一堂細細修輯寧詳勿畧寧畧勿忘條分縷析固見世系之不爽亦以全宗族之至誼也是為序謹酌定十字輩抄錄如左:

傳廣昭憲慶瑞連貴思祥
大清光緒貳拾捌年歲次壬寅暮春上浣沐手重修
繼修族譜序
嘗聞繼志述事孝弟之所由存也承先啓后人事之所宜盡也歷閱我于氏之譜原原本本有條有理倫次不亂昭穆相當前人之修己備無容再贅自光緒二十八年春我族叔傳祥姪清河等繼續重修至今二十九年矣若無人再續恐世代年遠族大人衆支派錯誤稱謂舛訛不惟有愧於先人亦且無法於後嗣今有族弟鳳瑞姪清河等不辭辛勞親诣各庄糾合族眾同聚一堂遍將各譜詳細修輯勿畧勿忘使位尊卑上下支之遠近親疏昭如白日明若朗星是舉也誠有功於于氏矣不但有功亦兼五吾常人不忘本仁也事屬行宜義也始終肅然禮也本末曉暢智也繩代二十不敢改易信也余性鈍魯無智無學繼修告竣囑余為序特志數語不泯繼續之功云爾因而作歌以告族人曰于氏家法兮稼穡之艱難祖宗遺訓兮攻詩書以黾勉忠厚傳家兮凛先人之箴言世代綿延兮慶箕裘之餘歡至今以往兮尚勤修而勉旃
十六代孫凌渠巽序
中華民國十九年夏歷貳月上浣吉日薰沐敬書

重修譜序
于之先世登州府文登縣斥山盤龍村人也自大明洪武二十五年一世祖諱海工遷居東阿縣楊柳村又遷居東平城西南于庄湖由七世祖分支長支本瑞遷居芦里二支本經遷居黃河西朱庄三支本良遷居黃河西五裏營因支派繁多居住分散恐遠年失序宗派不明將祖先名字於前子孫名字開列後一一詳明而支派莫辨如渭水之清朗星之明我族伯清長遍邀族人共聚一堂查清支派尊卑分明上下相連我于氏遷居中原之盡心竭力讀書耕田承先啟後繼無愧莫能忘焉
十八世孫河源沐書
公元一九八六年歲次丙寅年端月上浣敬書
戊 辰年續譜序言
國有國史縣有縣誌赫赫一族不可無史我于氏宗族始居山東省文登縣斥山盤龍村也明洪武二十五年遷往東阿縣楊柳村後分遷東平城西于庄湖凡六百餘年繁衍八庄族業興旺后繼有人今有本有源不紊不亂何也蓋先人續譜之德也然民國十九年續譜至今又五十有九此間族人搬遷頻繁或因水庫移民或因支邊拓疆或因離鄉進城散居數省八方重山阻隔親疏莫辨尋家問根何以為凴譜矣思族論親何以為据矣今故裏族人謹尊先人之囑遍邀八庄廣髮信函勿棄無漏乃至千里親訪救宗脈於湮沒之時勉后人成忘祖之徒此乃敬宗愛族之舉陽德隂功之為也
此次續譜期間曾赴斥山盤龍村尋根求源因在四清運動中老譜全部銷毀故上世無法攷查關于袁路口一支曾三赴袁路口与椿爺之後促膝相談感情之深似海事理之明如鏡今后共入族譜大有可望願後世切記努力
再者祖宗舊法宗譜續難非續女也今男女同登宗譜何以時代之進步也男兒女兒皆祖宗之后男功女業階族人之光也巾幗麵南者史有之女中豪傑舉不勝舉于門女兒當自強也思先人之風骨浩然之氣慨屯退坡之干溝拓無水之涸澤開八庄之業魚躍干溝底龍騰無水澤偉哉敬祖學祖族人當立魚龍之志怀孝賢之心生親睦之情為官者自廉為民者自愛前不負古人後不負來者切記切記
謹依先人之記載共同商定以下四十字輩為續開列如左

丕承登龍脈良澤樂興長中新明道顯淑法宏德方家修建廷立怀保聖朝昌令聞維純厚公敬欽紹楊
十八世孫雜誌社編輯憲東
公元一九八八年孟冬上浣吉日共序
十九世孫離休教師
慶明
慶豐
憲魁
慶安
清長
憲路
慶明
續譜 成 員 名 單
學恕
昭田
憲學
瑞路
昭君
憲文
慶河
憲春
慶臣
慶營

山东东平于氏的辈分发展

始祖:于海(明洪武二十五年与胞兄于深、于浅、于河由文登斥山盘龙村迁至东阿县杨柳村,然后独自从东阿县杨柳村迁居东平州城西南三十里于家庄湖)字敦伦、配刘氏、一子 晟

二 世:于 晟 字厚爵、配张氏、一子 以孔

三 世:于以孔 字圣时、配李氏、二子 长子桐、次子椿(迁居汶上县袁路口)

四 世:桐 字崇性、配王氏、三子 长子礼浃、次子礼洽、三子礼涵

椿(迁居汶上县袁路口)配张氏、二子 长子锡、次子铎

五 世:“礼”字辈(从本世以下的字辈不包含袁路口分支的)

六 世:“教”字辈

七 世:“本”字辈

八世:“九、文、富”字辈(因迁移的原因,从本世开始辈分出现选 字的差异)

九 世:“仕、举、起、东、尊”字辈

十 世:“ 、大、文、乐”字辈

十 一 世:“善、邦、 、公、同”字辈

十 二 世:“ 、子、化、易”字辈

十 三 世:“宗、 、存、大、承、子”字辈

十 四 世:“ 、子、东、来、万、德”字辈

十 五 世:“传、云、金、振、进”字辈

十 六 世:“成、兴、广、凤、凌、允、在、克、学”字辈

十 七 世:“清、昭、光”字辈

十 八 世:“宪、源”字辈

十 九 世:“庆、海”字辈

二 十 世:“瑞、海”字辈

二 十 一 世:“连”字辈

二 十 二 世:“贵”字辈

二 十 三 世:“思”字辈

以上是整个东平于氏(主要是指老于家庄的后裔)的辈系发展情况,在始祖于海迁到东平县于家庄后发展到第四代,次子椿便分迁到汶上县袁路口了,而那里的辈分也没有与现在(也就是以上的辈分)辈分进行统一,发展到第六世、第七世时又进行了部分子孙的分迁,从第八世直到第十六世期间的辈分没有进行系统的统一,基本上是各自居住的村庄(或就近)自定辈分,进行合理地统一辈分是从第十五世开始的,那时定为“传广昭宪庆,瑞连贵思祥”,但真正全族统一辈分是从第十七世开始的,“昭”与“清”是一致的,这也是家族的共识,“宪”与“源”也是一致的。

但是,在第十七世出现的“光”只有一家,在第十九世出现的“海”也只有一家,从谱系资料上,这是一家在外做官(部队)的后人,在第二十世出现的“海”也只有一家,从谱系资料上没有看出个别之处,为了整全资料起见,我也把这三字的辈分统计在内,但有别于从第八世直到第十六世期间的辈分取字,它没有普遍采用,而只具有个别性。

从第八世直到第十六世期间的辈分取字当中,出现的空白之处是指名字只选取了一个字。

 

 

一世祖于深爷爷后人辈分:十五世开始:传广昭宪庆,瑞连贵思祥。丕承登龙脉,良泽乐兴长。正宗昌开明,仁礼德洁清。

一世祖于海爷爷后人辈分:十五世开始:传广昭宪庆,瑞连贵思祥。丕承登龙脉,良泽乐兴长。忠新明道显,淑法宏德方。家修建廷立,怀保胜朝昌。令闻维纯厚,公敬钦绍扬。

 

希望若干年后,后世子孙统一辈分,以便永世不乱宗派。


 


 


分享按钮>>谷城于氏宗派修谱题辞(东阿支)一世祖于深后裔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