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源流】莆田黄巷和直系81代考证

    中华黄氏网 2011年1月18日 黄江摘录


    莆田涵江黄巷山,原名延福山,山由村得名,这里村落名叫黄巷村,人称古文化村。
  黄巷村有条古街,蜿蜒曲折,长约一华里,一色的青石板路面,是古代福州至兴化府的古驿道。踏上这条古石板道,依稀可见唐代的石狮、明代的石碑,千年的古井,百岁的斑驳门楼,还有唐砖宋瓦,明碣清匾,犹如穿过一千多年风风雨雨的时光隧道,经过一千多年饱经风霜的历史变迁。这里古风依旧,古韵犹存,宛如一幅留有兴化人勤苦精明的陈年老照片,一部再现古兴化历史和风情的斑斓诗篇。在这里,人们能领略到黄巷村独特的文化魅力。
  回溯唐朝末年,桂州刺史黄岸辞官归闽,由南越海道经此,为避风浪而登陆,见这里“延福山山水之秀,遂定居此。”并把福州乌石山住地“黄巷”,作为这里的地名。黄岸从此成为黄氏入莆始祖。
  “莆阳黄”为世界江夏莆阳黄氏之简称,别称莆田黄,兴化黄。源自祖籍中国福建莆田别称兴化自唐迄清内外素有:“十状元十宰相”,“六会元三榜眼三探花”和“四尚书四贡元廿三解元五百进士千名举人”之美称,为中华东南黄氏望族,源自中国福建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古称黄巷里——黄氏始祖黄岸(674-756年)字宗极号魁杰,隐士黄冲公次子,入闽始祖黄元方字彦丰嫡系十一世孙。黄帝一百零一世孙。唐圣历戌戊年以才德兼全科登进士,官历翰林史馆学士、徐州牧、升广西桂州剌史。自福唐候官(今福州东街)黄巷迁入泉州郡莆阳县延寿里国欢院(今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黄巷为入莆黄巷开基祖。配赵氏封开国夫人、继邱氏封吉国夫人。唐高宗上元甲戌年正月初五日生,唐肃宗至德丙申年三月廿九日卒。及卒,朝廷哀之、寿八十有二。封开国公,赐金紫光禄大夫、谥忠义。合葬延福寺后灵源山之原,被列为“莆田市涵江区文物保护单位”,子三长明经闽县令黄谣、次黄典,季黄乐。为福建东南望族。其莆阳裔十分显赫。若包括外徙科第出仕鼎甲宰相人物,则为状元者有10位:其中文状元者7位即五代黄仁颖、宋代黄公度、黄定、黄由、黄朴,明代黄观、黄士俊;武状元者3位:唐代黄仁泽、明代黄钺、清黄仁勇。为榜眼者3位:宋代黄洽、黄艾,明代黄凤翔。为探花者3位:宋代黄桂、明代黄旸、清代黄叔琳。为宰相者10位:宋代黄镛、黄洽、黄祖舜,明代黄景昉、黄士俊、黄鸣俊、黄道周,清代黄机、黄锡衮、黄廷桂。为尚书者4位 明代黄绾、黄光升、黄凤翔、黄汝良。
  黄岸子孙传至第五世,唐代黄巷出了大学者、名儒黄璞。黄璞,字德温,号雾居子,少时善诗,名重一时,藩镇间皆传颂之。唐禧宗乾符六年(879),黄巢兵夜过黄巷,经过黄璞之家门,知晓黄璞是大儒,感其名赫,命令部下“以儒者之家,不得惊动,灭炬而过。”可见读书人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文化魅力。黄璞举进士后,于唐乾宁初年(894-898),官崇文阁校书郎。皆子四人同为馆职,世称“一门五学士”。
  千年古文化村,留下许多文物古迹,这些文物古迹代表了这古村落的历史,是这座古村落昨日的灵魂,今日的瑰宝。它让后世人们触摸到时光的根系,闻到岁月的鼻息,让后人去打开千年历史长卷……
  黄岸古墓。它座落在黄巷公路旁边,现掩映在成荫绿树之下,保存完好。墓地占地七亩,有三重墓埕,凤形墓丘,依唐制,墓碑在墓丘之后,上刻“入莆始祖唐进士桂州刺史开国公谥忠义黄公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冈祠。位于涵江梧塘公路黄巷坡西侧,这是纪念黄岸的祠堂。门楼是四柱三楼的花岗岩阁楼式,黄色琉璃瓦顶,埕内列石马、石羊……。碑墙上嵌着十多块自唐代以降的历代碑碣,是黄巷历史的真实记载。埕前有一口幽深的千年古井,据传为由年已七十、精于地理的妙应禅师亲手勘定形势所开凿的古井。黄冈祠正面阔三间,二进,门厅与正厅以天井相隔。因天井宽大,正厅又是敞口厅,祠内显得明亮舒展。祠内梁楣上金匾耀眼,立柱楹联丰富。正厅的神龛上,悬挂着自唐至明黄氏列祖列代中功成名就的历史人物画像。有入莆始祖黄岸、“闽中文章初祖”黄滔、儒学名家黄璞、宰辅黄镛、状元黄公度、方志学家黄仲昭、良臣黄巩等。几案上还有两座髹金座像,是唐代高僧妙应祖师和本寂禅师。
  黄璞故居。宋代,黄璞后裔把古官道边的建于唐代的黄璞故居重修。黄璞故居面阔五间,三进,占地面积达1000平方米。大门外一对明代抱石,刻有“猊貅”图案,刻工精巧。两边门门楣上各嵌一块石额,分别用楷书刻上“雾居”、“归隐”,字迹清秀,石色发黄,应是当年建房时的原物。黄璞号雾居,故居内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梁架、斗拱、金柱、柱础等物件很有特色,金柱下段用榫卯接上一节,考古专家认为这是抗震结构,在古建筑中有其独特的价值。故居历代均有重修,现存基本为明代建筑,清代重修。1987年6月,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由黄璞裔孙黄子秀、黄春富、黄春泉等倡议重新修葺,共花去四十多万元人民币,使古祠焕然一新。黄璞故居左、右横跨古驿道,有两道牌坊,富有古意,为这条古官道增色生辉。
  黄巩祠堂。黄巩祠堂系明代建筑。其祠虽然不大,但厅堂布局、建筑结构都很精巧。在黄冈祠碑墙上有嘉靖四年(1525)立的《谕祭黄巩碑》和黄巩书《黄师宪墓碑》及《通礼》石额,这些都是少有的文物。
  绿砂荔枝。人称绿砂荔枝是黄巷村的一件活文物。明弘治《兴化府志》记载:绿砂荔枝是宋蔡襄《荔枝谱》中所述名为“火山”的品种,明代曾被列为贡品。绿砂荔枝早熟,梗如枇杷,壳淡绿色带些微红,果实落地不粘沙。绿砂荔枝历经沧桑五个世纪之余,仅此独棵,别无他株,是一个珍贵的活标本。2000年时突然枯死,却于2004年初春又在根部吐出新芽,重现生机。
  国欢寺。唐名僧妙应禅师和他的俗家胞弟本寂禅师二兄弟都出家后,于其双亲墓西侧的旧居建庵奉佛,初名延福院,为囊山慈寿寺的属院。后梁开平元年(907),奏请赐额,适闽王王审知以孙王昶出生,因名国欢寺。明末清初,国欢寺住持超元(字道者,为雪峰亘信禅师弟子),于永历四年(1650)东渡日本弘法,住持长崎崇福寺,传“盘桂派”。今长崎、东京等寺法裔达数千人。回国后于清康熙元年(1662)圆寂于国欢寺,有《南山道者禅师语录》行世。他是莆田僧人出国传教的第一人。
  国欢寺坐落在松林掩映的国欢坡上,主殿重檐歇山式,抬梁结构,金柱高大,飞檐斗拱,古朴典雅。现有建筑系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黄起龙重建,曾奏请朝廷颁赐藏经。清康熙八年(1669)又重修。其建筑群基本保存完整,现被列为涵江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1世(中华民族总始祖):
  少 典——有熊国君;配有蟜氏之女;子二(炎帝、黄帝)
  第2世:
  炎 帝——少典长子;与黄帝同为华夏族祖先。
  黄 帝——少典次子;生于轩辕之丘,故曰“轩辕氏”,因奠定了传男制度,又号公孙,国于有熊,受禅于神农氏而有天下,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长而墩敏,成而聪明”,开物成务,文明渐启,黄帝是中国古代野蛮时期华夏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后世之“炎黄子孙”由此出也,娶四妃生25子,得其姓者14人,其中各有两人同姓,12姓为:姬(两人同姓)、酉、祁(祈)、己(妃)(两人同姓)、滕、箴、任、荀、僖、姞(吉)、儇(嬛、环)、依(衣);配西陵氏之女螺祖为正妃,配女节,配彤鱼氏,配嫫母;史载子四(昌意、玄嚣、青阳、苗龙)
  第3世:
  昌 意——黄帝次子(本宗);受封姬姓;配蜀山氏之女昌仆;子二(高阳、日安)
  第4世:
  桥 极——玄嚣之子;子一(高辛)
  高 阳——昌意长子;即颛顼帝,是我国远古时代社会秩序的建立者,自幼敏睿,10岁时成为氏族酋长,12岁时率领本族东迁少昊(即嬴挚)东夷部落所在地穷桑地区(今山东曲阜一带),得信任而辅佐少昊帝,少昊去世后,20岁的颛顼即帝位,不久又内迁中原,承继中原华夏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初国于高阳,后都于帝丘,在位78年;配邹屠氏,腾皇氏;子十六(姒鲧、骆明、穷禅、季番、欢头、瘦约、伯服、梼杌、苍舒、聩凯、梼盛、大监、宠降、中容、仲达、称)
  日 安——昌意次子;居于西方,后入中原,子孙以安为姓。
  第5世:
  高 辛——桥极之子;即喾帝;配陈峰氏之女庆都,配娵訾氏之女;子二(娵訾氏生挚,庆都生放勋)
  穷 禅——高阳三子;子一(敬康)
  称 公——高阳十六子;(本宗)子一(卷章)
  第6世:
  卷 章——称公之子;即老童;(本宗)子二(重黎、吴回)
  第7世:
  吴 回——卷章次子;其兄重黎被诛后,继兄位为祝融火神,后人在天水关,筑火神苗宇来纪念之;子一(陆终)
  第8世:
  陆 终——吴回之子;(本宗)配鬼方氏;子六(樊、惠莲、篯铿、会人、曹安、季连)
  第9世:
  季 连——陆终六子;受封芈姓,封地在今河南省东北、山东省西南之地,其后裔有季氏、熊氏、英氏、嵇氏、嬴氏等;子一(女修)
  第10世:
  女 修——季连之子(本宗);子一(皋陶)
  第11世:
  皋 陶——女修之子;即大业(本宗),名繇,字庭坚,是历史上著名的传说人物。据《帝王世纪》的说法,他出生于曲阜少昊之墟。曲阜,偃地,故舜帝赐其为偃姓。据《世本》和刘向《说苑·君道》,皋陶当上了大理之官,作五刑,即负责氏族政权的刑罚、监狱、法治。史书上说当时天下无虐刑,无冤狱,小人畏惧,天下太平。舜帝对他的成绩极为赞赏,便把他封于皋,所以,又叫“皋繇”。因为上古“陶”、“繇”读音相同,所以又写作“皋陶”、“咎陶”、“咎繇”。皋陶帮助夏禹当上了中原华夏部落政权的领袖,夏禹很感激,便指定他为自己的接班人,正准备让位,但皋陶却于这时去世了。死后,葬在六地,即今安徽六安县。古时,这里有皋陶墓,世人又称为“公琴”;配少典氏之女女华;子一(伯益)
  第12世:
  伯 益——皋陶之子;原姓伊氏,字赜凯,又字虞余,是传说中的一位大英雄。年轻时的伯益,就很聪明,有才智,最早发明打井取水。由于伯益富有才华,夏禹就向当时中原氏族联盟政权首领帝舜推荐他,帝舜派他辅佐夏禹治水。帝舜命大禹、伯益、后稷共同治水13年。伯益制出第一张水利地图。治水成功后,被帝舜赐封为赢姓,成为赢姓14氏之血缘始祖,时间约为公元前2100年左右。14氏为:黄氏、徐氏、赵氏、秦氏、江氏、莒氏、郯氏、终黎氏、运奄氏、莬(wèn)裘氏、将梁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伯益来自东夷少昊鸟氏族,所以传说他能知禽兽之言,能与飞鸟通话,《汉书》云:“伯益知禽兽”。《后汉书》云:“伯益综声于鸟语”。说的都是这个意思,这与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上所言伯益“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的意思是相通的,所以舜曾任命他为虞官。《孟子》另有记载,说舜派遣伯益担任火官,伯益用火焚烧山泽,迫使猛兽逃匿,使过着畜牧流徙生活的人们从此过上了安居垦种的生活。后世尊他为保佑人们免遭猛兽伤害之神的“百虫将军”,并修庙祭祀他,就是这个原因。 舜对伯益的十分信任和器重,便将自己美丽的小女姚氏嫁给了他,并且封伯益于费,所以伯益又叫“大费”,或叫“费侯”。舜之后,夏禹继承了华夏部落联盟首领。禹对皋陶伯益父子都非常信任,先打算把自己的王位禅让给皋陶,不意皋陶去世,后指定皋陶长子伯益为自己的继承人,并在晚年授政于伯益,让自己的儿子夏启为臣。夏禹在位10年,东巡山东会稽时逝世,临终遗言传位给伯益。传说伯益为夏禹守丧三年后,将王位避让给了夏启,自己在箕山之北隐居下来。在华夏族人的拥立下,夏启于是即天子之位,夏朝建立,原来氏族社会“公天下”终于被阶级政权的“家天下”所取代,中国历史进入了文明时代。夏启即天子位以后,便开始消灭伯益的势力,在夏启六年,将伯益杀害。伯益死后,夏启以隆重之礼厚葬伯益,又“岁善牺牲以祠之”,即每年都以牺牲来祭祀他的亡灵。伯益虽然被害,但他的家族后裔却十分繁荣昌盛,所分衍出黄、赵、江、秦等十多个姓氏,都尊他为始祖。伯益娶涂山氏之女;子三(大廉、若木、恩成)
  第13世:
  大 廉——伯益长子;号东方,夏帝启在杀害伯益之后,为笼络、安抚伯益部落及其后人,遂加封伯益的两个儿子大廉字太康和若木。封长子大廉字太康于有黄之地的光州(即今河南潢川)一带,于夏朝2148年春在光州定城西12里古隆乡建立古黄国。从此,古老的黄国一直生存延续到公元前648年,共延续一千五百年整传50代国君后,被楚国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黄氏;公娶三苗之女;子三(文仲、怀文、隐)
  若 木——伯益次子;夏帝启封若木于徐(今淮河流域),建立徐国,其后人乃以徐为姓。
  恩 成——伯益三子;余情不详。
  第14世:
  隐 公——大廉三子;配京;子一(高)
  第15世:
  高 公——隐公之子;配福;子二(黄函、黄熊启)
  第16世:
  黄熊启——凯公次子;子一(黄祖仲)
  第17世:
  黄祖仲——熊启之子;子一(黄有自)
  第18世:
  黄有自——祖仲之子;子一(黄孝祖)
  第19世:
  黄孝祖——有自之子;子一(黄员融)
  第20世:
  黄员融——孝祖之子;子一(黄无际)
  第21世:
  黄无际——员融之子;子一(黄起龙)
  第22世:
  黄起龙——无际之子;子一(黄本宗)
  第23世:
  黄本宗——起龙之子;子一(黄自轩)
  第24世:
  黄自轩——本宗之子;子一(黄菜)
  第25世:
  黄 菜——自轩之子;子一(黄萃)
  第26世:
  黄祁门——上虞长子;余情不详。
  黄 萃——菜公之子;子一(黄芬)
  第27世:
  黄 芬——萃公之子;子一(黄局)
  第28世:
  黄 局——芬公之子;子一(黄勤)
  第29世:
  黄 勤——局公之子;子一(黄根)
  第30世:
  黄 根——勤公之子;子一(黄崇轩)
  第31世:
  黄崇轩——根公之子;子一(黄梁伯)
  第32世:
  黄梁伯——崇轩之子;子一(黄祖甲)
  第33世:
  黄祖甲——梁伯之子;子一(黄汝鸿)
  第34世:
  黄汝鸿——祖甲之子;子一(黄廪)
  第35世:
  黄 廪——汝鸿之子;子一(黄主土)
  第36世:
  黄主土——廪公之子;子一(黄有稿)
  第37世:
  黄有稿——主土之子;子一(黄佗)
  第38世:
  黄 佗——丕稿之子;子一(黄扩)
  第39世:
  黄 扩——佗公之子;子一(黄父叔)
  第40世:
  黄父叔——扩公之子;子一(黄吴父)
  第41世:
  黄吴父——父叔之子;子一(黄岵)
  第42世:
  黄 岵——吴父之子;子一(黄彤)
  第43世:
  黄 彤——岵公之子;子一(黄修)
  第44世:
  黄 修——彤公之子;周威烈王时新田人,初仕鲁,为参军,后仕晋,居相位,忠君为国,学贯坟典,端肃纲纪,德显于世,誉传古今;子一(黄亚夫)
  第45世:
  黄亚夫——修公之子;子一(黄林父)
  第46世:
  黄林父——亚夫之子;子一(黄棫)
  第47世:
  黄 棫——林父之子;子一(黄文坛)
  第48世:
  黄文坛——棫公之子;子一(黄约续)
  第49世:
  黄约续——文坛之子;子一(黄黉)
  第50世:
  黄 黉——约续之子;子一(黄元所)
  第51世:
  黄元所——学公之子;子一(黄中立)
  第52世:
  黄中立——元所之子;子一(黄起屈)
  第53世:
  黄起屈——中立之子;子一(黄髦子)
  第54世:
  黄髦子——起屈之子;子一(黄见推)
  第55世:
  黄见推——髦子之子;子一(黄鞅)
  第56世:
  黄 鞅——见推之子;子一(黄履)
  第57世:
  黄 履——鞅公之子;子一(黄辰)
  第58世:
  黄 辰——履公之子;子一(黄芮伯)
  第59世:
  黄芮伯——辰公之子;子一(黄考)
  第60世:
  黄 考——芮伯之子;子一(黄君牙)
  第61世:
  黄君牙——考公之子;子一(黄宓)
  第62世:
  黄 宓——君牙之子;子一(黄荆)
  第63世:
  黄 荆——宓公之子;子一(黄詹父)
  第64世:
  黄詹父——荆公之子;子一(黄艰)
  第65世:
  黄掌伯——浚溪长子;余情不详。
  黄 艰——詹父之子;子一(黄繄)
  第66世:
  黄 繄——艰公之子;子一(黄擘)
  第67世:
  黄 擘——繄公之子;子一(黄吉甫)
  第68世:
  黄吉甫——擘公之子;子一(黄适)
  第69世:
  黄 适——吉甫之子;子一(黄颧)
  第70世:
  黄 颧——适公之子;子一(黄垂)
  第71世:
  黄 垂——颧公之子;子一(黄息)
  第72世:
  黄 息——垂公之子;子一(黄炽)
  第73世:
  黄 炽——息公之子;子一(黄宰)
  第74世:
  黄 宰——炽公之子;子一(黄栋)
  第75世:
  黄 栋——宰公之子;子一(黄妥)
  第76世:
  黄 妥一—栋公之子,子一(黄扁)
  第77世:
  黄 扁——妥公之子;子一(黄淑)
  第78世:
  黄 淑——扁公之子;又名黄景修,以儒道封秦国丞相,而秦国任用商鞅推崇耕战和刑法,景修公力辞不不被采纳,遂辞去丞相至新罗(今朝鲜),以避秦之难,而住新罗;子一(黄浩)
  第79世:
  黄 浩——淑公之子;又名黄武;子四(黄琦、黄敬、黄惠、黄修)
  第80世:
  黄 惠——浩公三子;又名黄建,官至司内使;子一(黄歇)
  黄 修——浩公四子;余情不详。
  第81世:
  黄开业——敬元之子;字宏达;配姜氏;子二(黄维圭、黄令先)
  黄 歇——惠公之子;(公元前314年-公元前238年),楚国潢川人,是留居故地的黄国遗民后代。按《史记·春申君传》: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号四门长者,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于华阳,禽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上书说秦昭王,昭王乃止白起而谢韩魏发使赂楚,约为与国,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归太子,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孝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赵人李园进其女弟即幸于春申君,知其有身,乃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勇,立为太子,以李园女弟为王后,楚王贵李园,园用事,李园既入,其女弟立为王后,子为太子,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 ,欲杀春申君以灭口,考烈王卒,李园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死春申君。官至楚国丞相,封为春申君,如今江苏省常州、苏州和上海等很多地方都据春申君而命名,后被李园献女行刺身亡,有诗赞曰:“少年初拜太长秋,半醉垂鞭见王侯。马上把鹦三市闹,袖中携剑五云游。王霄金结迎归院,锦绣红妆拥上楼。昨日庭中亲灵宅,碧溪流水对门头”。;配李,配姬;子十三(黄尚、黄俊、黄堂〈或黄咏〉、黄珦、黄晖、黄韶、黄往、黄擎、黄平、黄曦、黄安、黄述、黄究〈或黄婉〉),女一(黄贵姑〈深谙兵法,以平虏有功封为司马烈女〉)
 


分享按钮>>鲁南苏北薄氏宗祠建设的通知
>>【黄姓在海外】历史上很少提及的黄景修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