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名人】温州大学开创者黄溯初

    中华黄氏网 2011年8月11日 浙南黄氏网


   2008是黄溯初先生诞辰125周年暨温州大学办学75周年。
  11月10日,温州大学举办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同时该校校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馆内一尊黄溯初先生的铜像,引起了海内外归来学子的关注。
  对于黄溯初,人们所熟知的是他把自己创办的郑楼小学及其家乡全数田产捐公,创办了省立温州师范学校,把温州大学的历史推至1933年。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人物”,从投身辛亥革命到参加抗日战争,黄溯初奔走于南京、上海、北京、香港、重庆、武汉等地,参与中国政局最高层决策活动而出色导演了多幕历史剧,震惊中外的“高陶事件”就是出于他的策划。
  但就是这样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
作出杰出贡献的“大人物”,每每功成身退,低调处世,家乡人对其也是知之甚少,直至改革开放十年之后才有历史工作者关注他的经历与活动。2003年其遗著结集为《黄群集》正式出版。
  日前,记者来到平阳县郑楼镇温师旧址,追寻昔日足迹,走进黄溯初先生鲜为人知的传奇一生。
  师从永嘉学派立志救国
  走进温大校史博物馆,青砖旧瓦,拱券门台,历史溯源厅内矗立的一座仿民国的建筑,这里的陈设完全模仿温师旧址。陈布雷先生当年撰写的铜制《平阳黄氏捐校碑记》和陈叔同撰、顾廷龙书的《永嘉黄君群传》,如今仿制悬挂在青砖墙上。
  据《永嘉黄君群传》记载,黄溯初(1883-1945)名群,号朔门,别号小梦,祖籍平阳郑楼,父辈以经商迁居温州朔门。
  黄溯初年幼时好学深思,常常独自一人心驰神往,喜欢研读温州先哲遗著,并很早就开始收藏各类古籍,这为他日后整理出版《敬乡楼丛书》奠定了基础。
  1901年,19岁的黄溯初赴杭州求学,师从陈黻宸、宋恕等东瓯名师,深受熏陶,萌发永嘉学派匡时济世、利国福民的思想。在杭又结交陈叔同、邵章、马叙伦等一批思想进步的良师益友,传阅梁启超所办《新民丛报》,着手编撰《政治学讲义》,政治学术思想日益成熟。
  随后到上海参与编辑《新世界学报》半月刊,刊发了《法学约言》、《法律与爱国性之关系》、《公利》等文章,致力于宣传卢梭、孟德斯鸠、亚当斯密等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学说,强调健全的法律制度与发达的财政体系对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用。
  他对清末国家落后被动的现状痛心疾首,立志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悲惨局面,提出教育对立国兴邦的重大意义。
  1904年,他自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科,深受留日同学政治救国风气的影响。这些都为他日后置身政治实践与社会事业准备了思想基础。
  投身辛亥革命运筹护国
  黄溯初日本留学归来后赴湖北教书。武昌起义爆发,他立即从湖北赶回浙江,协助浙江新军总司令宣告浙江独立。不久出任浙江都督府代表,参与组建临时政府。次年当选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致力宪政事业和民国公会运动。初入政治舞台,黄溯初就显示了过人的政治才能,他锐意进取,积极投身各种政治活动。
  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黄溯初投身护国运动。当时蔡锷被袁世凯调任北京,加以笼络和监视。蔡锷狎妓离婚蒙蔽袁世凯逃离北京,回到昆明策动云南、贵州起义,发动护国战争。据1945年5月15日《贵州日报》纪虹的文章披露,蔡锷逃离北京正是黄溯初的策划。
  反袁斗争的成败,坐镇东南的江苏督军冯国璋的倾向至关重要,而冯又是袁世凯的心腹大将。关键时刻,梁启超托付黄溯初的重要任务就是说服手握重兵的冯国璋不出兵支持袁。
  黄溯初冒着极大的风险,以大无畏的精神和敏锐的洞察力,三次巧妙进出冯国璋的驻地,利用冯国璋的心理,机智说服冯国璋按兵不动,极大地壮大了护国军的声势。
  后又奉梁启超命携带重要文件乔装打扮成日本新闻记者,成功突破层层封锁,历经艰险经香港、越南进入云南,参加蔡锷的护国战争。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亿万民众的讨逆浪潮中死去,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结束。
  梁启超非常尊重黄溯初,视其为核心智囊,称他是“有国民之人格”、“有独立不羁之精神”。后梁启超为段琪瑞政府财政部长,不懂财政的梁启超诚请黄溯初担任财政次长,他婉言谢绝,甘愿在梁幕后做财政部顾问。
  策划“高陶事件”震惊中外
  抗日战争爆发,身处异乡的黄溯初,心系国家,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行动,策划了震惊中外的“高陶事件”,揭露汪精卫与日本签订的卖国密约,让世人看清楚汪所谓的“和平”运动是彻底的投降和卖国行为,从此汪精卫的嘴脸与日本的狼子野心大白于天下。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黄溯初在汪精卫与日本签订卖国密约前冒险回国劝说汪放弃与日本交往。1939年底,汪精卫卖国集团正与日本协商密约,高宗武奉汪命前往日本谈判,因他坚决反对“在日本占领区建立政权”,触犯了日方利益,也违背了汪的意愿而遭到冷落。
  此时黄溯初正在日本小滨避难,因高宗武的父亲是黄溯初的好友,高宗武奉父命特来拜望黄
  溯初,并告之汪伪集团准备与日本签订的卖国密约内容。黄溯初听后十分震惊,力劝高宗武反正,并策划其逃离汪伪集团控制。
  因黄溯初与汪精卫原在日本求学时相识,借着这层关系,黄溯初毅然归国,试探汪精卫的态度,劝说他不要与日本人来往,但汪态度顽固。于是黄溯初通过同乡徐寄庼联络上在香港的杜月笙,再与重庆方面接洽。
  1940年1月,黄溯初乘汪伪集团与日本人在“青岛会谈”签订卖国条约之际,与杜月笙等人策划高宗武、陶希圣及其家人安全逃离上海,前往香港,后两人联名在《大公报》联名发表公开信,并全文刊登汪精卫集团与日本秘密签订的卖国条约《日华新关系调整要纲》暨附件,以及原文照片。
  据秘约内容,日本不仅将台湾和海南岛划入日本版图,还将中国分割成七块,其全面吞并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也揭穿汪伪集团的卖国奸计,这就是震惊了海内外的“高陶事件”。
  “高陶事件”使蒋介石十分敬佩黄溯初,曾邀请他出山,但黄溯初不为所动。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在重庆病世,令人痛惜遗憾。
  弃政从商致力实业救国
  编辑《黄群集》的温州图书馆副研究员卢礼阳称,爱国人士黄溯初先生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活动家,他还是一名藏书家和实业家,更是温州近代事业的先驱者。
  早年黄溯初与学友提议设立温处学务分处,为家乡的新式教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为祝继父九十大寿,按老人意愿,1921年冬他在老家平阳投资兴办郑楼小学,一律免费招收学生。后又为该校扩充校舍、地产以及添置设备和藏书。1933年7月,他将郑楼小学全数资产捐给省政府,用以创办省立温州师范学校,后又将其在郑楼的所有田产悉数捐出。温州师范学校几经变迁,后经七校合并成立今天的温州大学。
  护国运动胜利后,黄溯初目睹军阀混战,对政治渐渐心灰意冷,于是在家乡温州创办温州首家电信企业——东瓯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后来他与潘国纲、吴钟镕等人发起建立浙南第一家自办的综合性地方医院——瓯海医院,这就是现在温州附一医的前身。
  1923年他又与友人倡议创办温州第一家地方银行——瓯海实业银行,曾出任银行董事长,后支持筹办中国实业银行温州分行。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黄溯初精心收集藏书数万卷,其中温州先贤遗作400种,部分珍本曾一度失传,是他大半生四处搜寻得来。后聘请刘景晨、刘绍宽编校出版《敬乡楼丛书》,共四辑38部298卷,受到蔡元培、胡适、陈训慈诸人的高度推崇。
  “今天人们要研究永嘉学派的学说,和温州先贤们的思想精髓,都离不开《敬乡楼丛书》,”温州大学校史博物馆策划人张索先生说:“这套煌煌巨著是温州文化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是黄
  溯初先生留给后人一笔珍贵的历史财富。”
  由于黄溯初对家乡多方面的卓越贡献,有人因此评价黄溯初先生是“继仲容(仲容指孙诒让)后无人出其右者”。
  温师旧址闲置多年
  专家提议建溯初公园
  就是这样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他的睿智和业绩却在很长一段时间被人遗忘在角落,他极富传奇的一生留给后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发扬。
  而令人遗憾的是,记者在郑楼温师旧地看到一片荒芜的景象,当初黄溯初慷慨激昂捐出全部校产,而今这43亩土地和几间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残垣断壁都已经被拍卖出去,长期闲置。当年那座纪念黄溯初先生功绩的溯初亭一度不在,重建的溯初亭失去当初的文化韵味。
  今年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卢礼阳和张索联名提议将闲置多年的温师旧址改建溯初公园,以纪念黄溯初先生为家乡做的贡献,发扬其爱国爱乡,锐意进取的精神。
  日前,平阳县人民政府就这份政协提案作出答复,提出了两套解决方案,表示将研究考虑提案意见。我们期待这项提案早日兑现。


分享按钮>>【黄氏名人】扬州“黄氏三杰”的故乡情
>>深圳大运会大运村信息技术部技术标兵何承